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生辅佐过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的孝庄太后究竟下没下嫁给多尔衮

一生辅佐过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的孝庄太后究竟下没下嫁给多尔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5 更新时间:2024/1/21 11:55:51

在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中,提出孝庄太后确实下嫁给了多尔衮,但是由于存在于野史,所以只是增加了这件事情的神秘性,并不足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实存在性。

明末的张苍水,是明朝的拥护者,他做了一首七言绝句《建夷宫词》:“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由于作者的身份再加上只是一首诗歌,不足信。

甚至,有曾在皇宫做过活的人说亲自见过《太后下嫁诏》,但也不足信。而多尔衮被称为“皇父摄政王”更是一种尊称。

历史漫谈君觉得在男婚女嫁的形式上,也就是所谓的“太后下嫁说”,只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这不代表二人之间没有爱情,只不过他们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走结婚的形式,没有一纸婚约罢了。

皇太极死后,由于没有立储,豪格和多尔衮都想争夺皇位。在各方势力均等的情况下,有些像是和事佬一般的大臣就让他们采取了折中的办法——6岁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一、在政治斗争激烈的的皇室,多尔衮是孝庄最好的支持者。

多尔衮军功卓越,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称摄政王。后来,多尔衮先后被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地位是水涨船高,虽然不是皇上,但实际上与皇上无异。

多尔衮这样的左膀右臂,是必须有的,而且还要衷心,不能起二心。当然,孝庄也需要其他大臣的帮助,但有多尔衮在,孝庄心里肯定踏实多了。最最关键的是,多尔衮能干,能甘心辅佐福临。

二、孝庄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作为一个三十多岁寡居的女人,处于权力的中心,她太累了。力不从心的时候,心累的时候,孝庄太后需要一个知己,需要一个知疼冷热的说话的人。

在蒋良骐编辑的《东华录》里表明多尔衮会到皇宫内院,以有国事要商讨为由,自由出入的多尔衮,理由成分。

而且,对满族人来说,根本没有那么的忌讳,孝庄本就是姑侄三人一起嫁给了皇太极。而哥哥死后,弟弟娶哥哥的遗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们自己本身是没有那么多忌讳的。但是入驻中原后,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他们还是要注意一下。

(多尔衮剧照)

最后,孝庄死后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她这样与孙子康熙解释,说是不愿意惊动太宗的亡灵,而愿意同自己的儿孙——顺治和康熙在一起。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她无颜见先帝呢?

顺治七年(1650年)冬,因为坠马,多尔衮意外去世,追封为“清成宗”。但是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被去了封号,被人掘其墓。这估计是顺治所为,仅仅是因为政权吗?

直到乾隆年间,多尔衮才被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综上,不论怎样,多尔衮一直是孝庄依靠着的肩膀。

更多文章

  • 穷书生造反,雍正力保他不死,乾隆登基后立马将其大卸八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说乾隆把他大卸八块,雍正惩罚书生的故事,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力保雍正

    清朝雍正皇帝执政时,湖南有一个士子名叫曾静,是一个不太得志的穷书生。有一次他在读书的时候,不经意间读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吕留良的文章,吕留良是有名的汉族大儒,他的文章里充斥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而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朝廷,也是清朝入关后覆灭亡国,明朝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吕留良的学说中应该光复的一个朝代。曾静在

  • 如果明朝以后不是清朝,仍是汉人天下,那么版图会比现在的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版图大还是清朝大,明朝的版图比清朝的大吗,汉人王朝版图

    文/文史纪事在悠久的岁月长河中,咱们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大国,而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大国的标准就是人口、面积以及经济能力了,咱们国家现如今的国土面积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而在清朝时期,咱们的国土面积可要比现在的大多了,由于沙俄的侵占,再加上外蒙古的独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模样。虽然清朝

  • 随着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使封建皇权专制走向了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帝设军机处多少年,雍正帝在哪里设立军机处,雍正帝军机处位置

    一、设立议政处,共同议政。议政处源自于关外,设立于崇德二年(1637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事机构。其成员主要由满洲贵族及八旗领主组成,称为议政大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决策。二、承袭内阁制,逐步弱化、撤除议政处。内阁制度发端于大明王朝初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担心相权过大而废除丞相后,亲自掌管

  • 千年悖论?韩国发现一封信,揭开历史真相,引清入关并非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军入关,郭德纲吴三桂请清兵入关,江山风雨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然而有时候史书上写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原貌,因为史官不会给前朝歌功颂德,只会加持本朝的时代存在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是拿人俸禄,替人消灾美言而已。比如这几年就有爆料称,引清入关这件事吴三桂就是被黑,是替人背锅。这就引来今天的话题,因为韩国发现,当年满清贵族给平西王吴三桂的一封信,而恰恰是这封

  • 赈灾时和珅往粮食里掺沙子,纪晓岚不理解,乾隆却大加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给纪晓岚赈灾哪一集,和珅往粥里撒沙子纪晓岚会怎么做,关于赈灾纪晓岚和和珅的经典对话

    和珅的经历就是这样,刚出道的时候,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但是,随着和珅进入官场的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查办了几个重要的贪污贿赂大案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乾隆年间,天下大旱,有次闹了大饥荒。当时的国库空虚,乾隆皇帝急的像热锅蚂蚁,所以当时就委派了和珅前去。和珅去赈灾,看到施粥的锅,

  • 乾隆退休后举办第三次“千叟宴”,为何很多参加的老人去世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千叟宴出席名单,乾隆去世,乾隆的千叟宴

    此时85岁的乾隆,在正月初,他又举办了他有生之年的第3次千叟宴。这一次,乾隆提高了参加千叟宴的老人的年龄,从60岁提高到了70岁,因为他已经80多岁,让参加的老人的年龄尽量和他的年龄相接近一些,这样可能更有共同语言吧。乾隆向全国70岁以上的5000个老人发出了邀请函。接到邀请函的老人立即想办法到京城

  • 自古北漂多艰难,清朝北漂京官没钱吃饭,几十年买不起一套官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官下派,京官是大一级的吗,北漂为啥叫北漂

    康熙八年,朝廷官员御史赵璟请旨上书,恳请皇帝给请朝廷所有的官员增加俸禄,在上书的奏本中,赵璟指出本朝官员的俸禄,官级由高到低,总督每年155两俸禄,巡抚130两,知州80两。以此类推,知县到了40两,这些俸禄由年来计算划分到每一日,别说是每天大鱼大肉,就是一素一荤都实在不足以让一个官员正常生活!在这

  • 慈禧的最后时光:早晨还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自己就穿上了寿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每一位历史人物身上都会存在褒贬不一的看法,世人对其的争论也是看法不同。就慈禧太后而言,现如今的人们都会认为她祸国殃民,把持朝政,割地赔款,为了手里的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但也有的人认为慈禧太后对于清朝还是有贡献的。角度不同看法也自然会不同。慈禧太后身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争

  • 攻克天京,曾国藩立刻在洪秀全府给儿子办婚礼,家族得以延续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秀全为啥死守天京,曾国藩洪秀全,曾国藩在洪秀全家族的地位

    然而盛极致衰,太平天国逐渐陷入内斗之中,史称“天京事变”,天京政变最终以三王被杀翼王远走而结束,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转折点。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攻克天京,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福贵逃跑,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早在攻克天京之前,清廷就许下“最先攻下金陵者封王”的巨大诱惑。曾国荃攻

  • 使臣不敬,皇太极怒而亲征,达到了“一石多鸟”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皇太极称帝,朝鲜不欲认可,使臣留言不敬。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在后金(当时还不是大清王朝)朝臣及外藩蒙古的建议下,准备称帝时说:“朝鲜兄弟之国,宜与共议。”于是,给朝鲜国王李倧去信,请他派近臣来沈阳参加称帝大典。朝鲜得知消息后,很多大臣反对派人参加。掌令洪翼汉说:我自出生起,只知道有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