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清照:她爱喝酒、赌博,但她还是一个好才女

李清照:她爱喝酒、赌博,但她还是一个好才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49 更新时间:2023/12/28 15:35:07

宋神宗元丰七年,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了山东章丘明水镇的一户人家,婴儿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朝太学正,大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是后人对他在文坛中坚地位的肯定,也许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他最流芳百世的前缀竟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亲。

李氏一族,虽然在山东不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但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李清照在《上枢密韩肖胄诗》中写道:“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诗文只有寥寥四行,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李清照出生世家,生于齐鲁。

齐鲁自古就是一片丰厚的文化土地,家庭也为她后来卓然一家的诗词天分埋下了种子,前有孔丘诞于山东曲阜,后有清照生于山东章丘(今山东济南)。

李清照幼年不仅濡染父亲的博学多识,更从门第颇高的生母那里学到了仁爱、善良与虔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有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自由意识。

不幸的是,生母在她幼年时离世,父亲继而迎娶北宋状元拱宸的孙女。

父亲带着新婚妻子去了汴京,徒留清照与祖父母在故乡。

李清照十多岁时,父亲将她接到京城与继母、弟弟一同居住。

坐在马车的李清照看着故乡的草木渐渐后退,心中的万般不舍和未知恐惧也在慢慢滋长。

同是十多岁的年纪,同是父亲再娶,同是拥有不世出之才华,张爱玲不安的心选择了叛逃,而李清照拥抱着宽容开明的贤良继母。

陈寅恪说:“六朝及天水一朝,思想是最为自由的。”

在同龄女孩都学着女红,念诵古训时,李清照不甘囿于闺阁绣楼,渴望在山水中舒展自己的创作才华。

来京后的李清照总能忆起在故乡的日子,那里的湖边有个小亭,与好友共饮佳酿后,她常在亭中纳凉,乘小舟掠过芦苇丛,水光潋滟、波光粼粼。

一想到这,一首小令跃然纸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当父亲看到这首小令时,不觉惊叹于这首《如梦令》的技巧,便拿给辞章名家品鉴,大家纷纷猜测应是出自苏东坡之手,《如梦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也触动了太学生赵明诚的心扉。

佛祖信手拈花间,万籁俱寂。在相国寺,她虔诚地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今世的姻缘就这样注定。

与父亲游玩相国寺时,他与哥哥走过来向在太学任职的父亲行礼。匆匆一眼,微微一笑,少女的心房关不住了。

而赵明诚又何尝不是呢,自《如梦令》名动京城,他一直想拜会笔法步追前贤的才女。

豆蔻年华,少女情怀总是诗,漫不经心地在后花园荡秋千,懒懒地锤着酸痛的手臂,突然有客来访,竟惊慌失措地失了仪态,倚门回首,竟是翩翩少年郎赵明诚。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双方互有好感,双方均知: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与苏轼政见相左,矛盾颇深。而李格非受知于苏轼,虽说与赵挺之没有直接矛盾,却也是一直处于道不同不与为谋的尴尬境地。

李清照打破礼教桎梏,决定用一个特殊的方式暗示父亲,一日,李格非的书桌上多了一个精致锦囊,里面放置着一张宣纸,宣纸上有几行清秀隽永的字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夜雨过后的黎明,花儿被坠落的大雨砸伤,而绿叶只会更加肥沃。

自他走后,她莫名的愁思总不时击点情感的水域,在某个狂风骤雨的夜晚,在某次翻来覆去的无眠,在看某朵盛开在凌晨四点钟的海棠花。

知女莫若父,思考片刻后,李格非旋即把这个锦囊交给在太学读书的侄子,并吩咐他务必与太学诸子一同拆阅。

在五岳观后面的凝祥池,一群太学生正兴致高昂,此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诵读引起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讨论这是出自哪位辞章大家之手。

只有赵明诚笃定了答案,是她。

此后,这首诗像高山上融化的冰泉一样,坠入小溪,跳进大海,为所有流经的地方带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卿有此意,郎怎可负?赵明诚同样与李清照一样选择诗词的方法隔空呼应。

此时恰逢父亲赵挺之出使辽国,他不辱使命,为大宋争夺了尊严,回京后受到皇帝嘉奖,在官场上春风得意。

赵明诚对父亲说:“近来梦中总出现几句诗词,儿百思不得其解。”

赵挺之也乐于解答,便让他说出心中困惑。

这几句诗词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相信读者朋友已经猜出来了,诗词之意即是“词女之夫”。

赵挺之何尝不知道儿子对李家女儿清照格外关注,虽政党不同,但转念一想,苏轼已经被贬出京多年,自己与李格非也没有特别大的矛盾,再者朝廷之事如风云变幻,多个照应也不是坏事。

终于,在公元1101年,在双方家长的首肯下,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结为夫妻,他们的结合,既遵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是才子佳人间的情投意合。

我们认识李清照,或是通过课本中比肩苏辛的巾帼笔法,或是能熟练地背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名字,她是宋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放眼整个历史长流亦不遑多让。

她在赵明诚面前,只不过是温柔缱绻的妻子罢了。

结婚之后,李清照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嗔,更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画面好”的俏皮。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并,似乎她就应该如小说当中的女主角一样,受尽宠爱,相夫教子。

而她的人生如诗,美中藏无数曲折……

作者:洪丹淳,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李清照》、《江南四大才子》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朱棣控四夷制天下、恩威并施的思想对历代统治者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真人照片,朱棣1-46集电视剧,朱棣和朱允炆

    一方面,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分裂的局面长达三四百年之久;长年的战争和动乱使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痛苦不堪。饱经战乱的各族人民都热切期盼着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期盼着一个统一的强盛国家。 蒙古蒙元政权虽说统一中国,但是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除了蒙古人,其他民族的穷苦百姓生活潦倒,备受压迫

  • 朱标到底有多恐怖,25个兄弟不敢和他争皇位,没死朱棣都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标要是没死朱棣还敢反吗,朱标不死为何朱棣不敢反,朱标没死朱棣会视朱标为对手吗

    01 朱元璋死后,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孙子朱允炆,后来,朱棣又抢走了侄子的皇位。其实,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激起孙子和儿子间的矛盾,而是因为他最中意的继承者比他走得还早。他也知道,如果的确是那个人继承了皇位,日后还是会落到孙子手上,他只不过是跳了一步而已。而那个原本的继承者,就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

  • 朱元璋笃信算命术,对生辰八字一样的人起杀心,此人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八字格局,朱元璋找相同八字的人是真事吗,朱元璋对蓝玉起杀心

    在科技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命运的信仰非常执迷,无论是贫穷的老百姓,还是皇室贵族亦是如此。而我国算命术最早从公元1300年左右算起,那个时候比较盛行的是占星和占卜。在汉朝时期算命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始以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为基础进行推算。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出生于贫寒世家的草根皇帝,对于算命占卜术

  • 朱元璋多次设宴,心中却暗藏杀机,群臣中仅有两位是明白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宴请群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朱元璋晚年怒斥群臣,朱元璋杀群臣完整版

    自古俗语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充分说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生性多疑,稍有不慎臣子就有可能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众多皇帝中尤为多疑,这可能与他自幼出身在社会的底层,吃尽各种苦头有很大关系。虽然朱元璋凭借自身的努力与运气当上了皇帝,但是仍然十分多疑,很多时候大臣们闲聊,朱元璋都觉得他们是笑话

  • 朱元璋与汤和关系非同一般,可后辈的下场并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对汤和怎么样,朱元璋汤和吃烧烤,朱元璋晚年探望汤和

    古代血缘关系密切,朱元璋子女众多,所以与群臣结为亲家很普遍。在这种背景下,汤和的二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子鲁王朱檀。洪武十八年三月,鲁王夫妇离开南京,前往自己的封国山东。另外,有史料洪武二十年“册信国公汤和女为鲁王檀妃。”这里说法很多,其中鲁王之前便有一妻,只是朱元璋为巩固关系,让鲁王娶了汤和的女

  • 明朝灭亡实属活该,万历蓟镇兵变的悲剧,不过是自毁长城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蓟镇之变,明朝灭亡300万残兵去哪了,蓟镇兵变发生在哪里

    有李自成的农民军,有内斗成瘾的文臣集团,有拥兵自重、格局浅小的武将集团,甚至还有明朝末期几位任性的皇帝。 对于大明王朝的灭亡原因,这一直是史学家热议的话题,不管怎么样,女真人再是过万则无敌,单靠他自己的力量,他也不可能捅死大明这个巨人。不少历史学家都提到,明朝灭亡其实从万历时期就已经开始“病变”,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一生养了一百多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是亲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21位皇帝关系图,明朝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经典传奇明朝皇帝系列

    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武宗朱厚照。作为明朝的第十个皇帝,朱厚照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明孝宗一共就生了两个儿子,还有一个英年早逝,自然格外地看重这个唯一的孩子,对他那可谓是百般的溺爱。也许正因为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所以才造就了他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自从他当了皇帝之后,群臣百官们的噩梦

  • 明朝宫廷医生的地位如何?以《明史》记载为例,揭晓古代御医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的御医有哪些,明朝万历皇帝的宫廷御医都有谁,京城御医

    明朝时期,宫廷医官隶属于太医院管辖,一般情况下,有1名院使、2名院判、1名吏目和10名御医。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障皇帝等皇室成员的身体健康。而对于医官的选择,最看重的自然是医术是否高超。所以,御医的数量很少,要求也极为严格,“天顺初,征天下名医近百人萃京师,拔其尤者止七人”。这还只是普通的御医,而要

  • 明朝军队里一支鲜为人知的葡萄牙雇佣军,打的后金死伤遍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18世纪,是欧洲雇佣兵们的“黄金时代”。那时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都少不了他们参与其中。而在这些雇佣兵里,尤其以“两颗牙”——西班牙与葡萄牙雇佣兵最为吃香。他们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陆上,连堂堂大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时期,曾利用葡萄牙雇佣军取得了对后金作战的辉煌胜利。然而伴随着

  • 《水浒传》三届头把交椅人物的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传三把交椅之争,水浒传十位人物的资料,水浒传的10个典型人物及资料

    梁山泊的第一任头把交椅王伦,在晁盖等人一众上梁山之后,惨死在林冲的手下。王伦看是林冲杀的,但实际上林冲只是晁盖取代王伦的棋子,王伦真正意义上是晁盖杀的。王伦一个落魄秀才,占山为王,晁盖只是做了个局,让林冲杀了王伦而让自己坐上了头把金椅。这一笔笔书写的是水伯梁山的鲜血史。晁盖做了局,杀了王伦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