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七年,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了山东章丘明水镇的一户人家,婴儿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朝太学正,大文豪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是后人对他在文坛中坚地位的肯定,也许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他最流芳百世的前缀竟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亲。
李氏一族,虽然在山东不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但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李清照在《上枢密韩肖胄诗》中写道:“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诗文只有寥寥四行,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李清照出生世家,生于齐鲁。
齐鲁自古就是一片丰厚的文化土地,家庭也为她后来卓然一家的诗词天分埋下了种子,前有孔丘诞于山东曲阜,后有清照生于山东章丘(今山东济南)。
李清照幼年不仅濡染父亲的博学多识,更从门第颇高的生母那里学到了仁爱、善良与虔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有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自由意识。
不幸的是,生母在她幼年时离世,父亲继而迎娶北宋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父亲带着新婚妻子去了汴京,徒留清照与祖父母在故乡。
李清照十多岁时,父亲将她接到京城与继母、弟弟一同居住。
坐在马车的李清照看着故乡的草木渐渐后退,心中的万般不舍和未知恐惧也在慢慢滋长。
同是十多岁的年纪,同是父亲再娶,同是拥有不世出之才华,张爱玲不安的心选择了叛逃,而李清照拥抱着宽容开明的贤良继母。
陈寅恪说:“六朝及天水一朝,思想是最为自由的。”
在同龄女孩都学着女红,念诵古训时,李清照不甘囿于闺阁绣楼,渴望在山水中舒展自己的创作才华。
来京后的李清照总能忆起在故乡的日子,那里的湖边有个小亭,与好友共饮佳酿后,她常在亭中纳凉,乘小舟掠过芦苇丛,水光潋滟、波光粼粼。
一想到这,一首小令跃然纸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当父亲看到这首小令时,不觉惊叹于这首《如梦令》的技巧,便拿给辞章名家品鉴,大家纷纷猜测应是出自苏东坡之手,《如梦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也触动了太学生赵明诚的心扉。
佛祖信手拈花间,万籁俱寂。在相国寺,她虔诚地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今世的姻缘就这样注定。
与父亲游玩相国寺时,他与哥哥走过来向在太学任职的父亲行礼。匆匆一眼,微微一笑,少女的心房关不住了。
而赵明诚又何尝不是呢,自《如梦令》名动京城,他一直想拜会笔法步追前贤的才女。
豆蔻年华,少女情怀总是诗,漫不经心地在后花园荡秋千,懒懒地锤着酸痛的手臂,突然有客来访,竟惊慌失措地失了仪态,倚门回首,竟是翩翩少年郎赵明诚。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双方互有好感,双方均知: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与苏轼政见相左,矛盾颇深。而李格非受知于苏轼,虽说与赵挺之没有直接矛盾,却也是一直处于道不同不与为谋的尴尬境地。
李清照打破礼教桎梏,决定用一个特殊的方式暗示父亲,一日,李格非的书桌上多了一个精致锦囊,里面放置着一张宣纸,宣纸上有几行清秀隽永的字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夜雨过后的黎明,花儿被坠落的大雨砸伤,而绿叶只会更加肥沃。
自他走后,她莫名的愁思总不时击点情感的水域,在某个狂风骤雨的夜晚,在某次翻来覆去的无眠,在看某朵盛开在凌晨四点钟的海棠花。
知女莫若父,思考片刻后,李格非旋即把这个锦囊交给在太学读书的侄子,并吩咐他务必与太学诸子一同拆阅。
在五岳观后面的凝祥池,一群太学生正兴致高昂,此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诵读引起一片哗然,大家纷纷讨论这是出自哪位辞章大家之手。
只有赵明诚笃定了答案,是她。
此后,这首诗像高山上融化的冰泉一样,坠入小溪,跳进大海,为所有流经的地方带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卿有此意,郎怎可负?赵明诚同样与李清照一样选择诗词的方法隔空呼应。
此时恰逢父亲赵挺之出使辽国,他不辱使命,为大宋争夺了尊严,回京后受到皇帝嘉奖,在官场上春风得意。
赵明诚对父亲说:“近来梦中总出现几句诗词,儿百思不得其解。”
赵挺之也乐于解答,便让他说出心中困惑。
这几句诗词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相信读者朋友已经猜出来了,诗词之意即是“词女之夫”。
赵挺之何尝不知道儿子对李家女儿清照格外关注,虽政党不同,但转念一想,苏轼已经被贬出京多年,自己与李格非也没有特别大的矛盾,再者朝廷之事如风云变幻,多个照应也不是坏事。
终于,在公元1101年,在双方家长的首肯下,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结为夫妻,他们的结合,既遵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是才子佳人间的情投意合。
我们认识李清照,或是通过课本中比肩苏辛的巾帼笔法,或是能熟练地背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名字,她是宋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放眼整个历史长流亦不遑多让。
她在赵明诚面前,只不过是温柔缱绻的妻子罢了。
结婚之后,李清照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嗔,更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画面好”的俏皮。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兼并,似乎她就应该如小说当中的女主角一样,受尽宠爱,相夫教子。
而她的人生如诗,美中藏无数曲折……
作者:洪丹淳,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李清照》、《江南四大才子》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