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军队里一支鲜为人知的葡萄牙雇佣军,打的后金死伤遍地

明朝军队里一支鲜为人知的葡萄牙雇佣军,打的后金死伤遍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3 更新时间:2024/2/23 23:36:27

16---18世纪,是欧洲雇佣兵们的“黄金时代”。那时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都少不了他们参与其中。而在这些雇佣兵里,尤其以“两颗牙”——西班牙与葡萄牙雇佣兵最为吃香。他们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陆上,连堂堂大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时期,曾利用葡萄牙雇佣军取得了对后金作战的辉煌胜利。然而伴随着这支西洋部队的灰飞烟灭,大明王朝也渐渐走向了曲终人散的末日。

01

起源

明朝末年,政府内忧外患,国事日非。特别是女真人建立的后金国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后,明军在与后金的几次大战中接连惨败,大片国土落入敌手。明军当时虽然装备有较为先进的佛郎机、鸟铳等火器,但由于官兵施放技术不娴熟、火器战法不到位,故而在八旗军凌厉的攻势面前往往一败涂地。痛定思痛,以徐光为代表的一批较为开明的士大夫主张利用西洋先进火器和练兵方法来重新武装明军,以扭转辽东战场上的颓势。泰昌元年(1620年),徐光启委托李之藻等人,派张焘、孙学诗到澳门向西洋商人购买火器。张焘等人几经选择,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经试射后,威力果然惊人。徐光启闻讯后,立即奏呈朝廷:“今时务独有火器为第一义……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徐光启集.疏辩》)

不久后,鉴于辽东战局日益恶化,明廷深感需要一种“神奇”来克制建虏(明朝对建州女真的称呼),故而一时间满朝公卿纷纷上奏,请求购买西洋大炮。于是,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明廷以张焘、孙学诗为钦差,往澳门购买火炮并聘请西洋炮师。当时,葡萄牙借口晾晒货物,取得了在澳门的居留权。为防止荷兰、西班牙等国势力染指澳门,葡萄牙非常乐意讨好大明,遂当即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明朝大炮22门,并提供了23名葡籍炮手和1名翻译,由张焘等护送进京,传授明军用炮、造炮技法。

这23名葡籍炮手,是史籍记载的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批正式被中方政府雇佣的西洋军事人员。然而不走运的是,次年四月,炮队在京师演示大炮操炮方法时,一门火炮炸膛,致使葡籍炮手若翰哥里亚当场身亡。朝中的保守势力认为此乃不祥之兆,弹劾徐光启等玩弄“奇技淫巧”不守正道,致使苍天示警击杀洋人,故而洋兵洋器万不可用。受到排挤的徐光启对此颇感无奈,只得上表辞职,回老家上海种田养鸡去了。他一走,其倡导的购炮等事随之中断,已经来京的葡籍炮手被全部遣回澳门。

02

转机

然而很快,事情出现了转机。明军在袁崇焕的率领下,采取“凭城用炮、防守反击”之策接连重创八旗军,取得宁远、宁锦两次大捷。而这两次大捷中,红夷大炮功不可没。于是,不久后即位的思宗烈皇帝对西式火器大为青睐,遂重新起用徐光启,并擢其为礼部左侍郎。但此时的明廷苦于用度不足,对徐光启所奏的练兵这种费时又费钱的建议没有兴趣,但对他提出的购买西式大炮这种效果立竿见影的想法却深以为然。于是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明廷派李逢节和王尊德奉旨至澳门购募西式火器及炮师。次年十一月,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统大军入关,直抵北京城下。忧心不已的明思宗十分着急地追问买炮的进展,以至徐光启把在京的西洋传教士都动员起来守城,以安帝心。

其实此时,李逢节等人已经顺利完成使命,正率其组建的炮队向京师进发,只因路途遥远,未能很快赶到。这一回,下了血本的明廷一口气购买了大型火炮七门、大型火铳三支以及单兵铳(西式火枪)三十支,并聘请了以葡萄牙人贡萨握德谢拉为首的31名炮手、技师和造炮工匠。贡萨握德谢拉是一个葡萄牙职业军人,徐光启在《闻风愤激直献疏》中称其为“西洋统领公沙的西劳”。

03

发展

皇太极兵抵北京之时,炮队才到山东济宁。不久后,兵部派人前来催促,但炮队却在涿州遇到了后金军。公沙的西劳当机立断,率炮队进入涿州,并在知州陆燧的帮助下,将大炮和火铳装好弹药,而后登城据守。后金军逼近城池,炮队遂试射火炮,“其声如雷”,后金军大惧,只得向北退去。

崇祯三年(1630年),炮队抵京。在之前的京师大战中,明军遭受重创,总兵满桂、黑云龙等阵亡,督师袁崇焕下狱,副将祖大寿远走山海关。在这种情况下,明廷决定支付领队公沙的西劳每年一百五十两的薪水,每月再加十五两的额外花费,其余人则年支一百两,每月另给十两伙食钱,以便让这支雇佣军能够为大明所用。这一待遇甚是优厚,要知道在当时,明军一位六品百户的俸禄,才只有每月20两银子;一般士兵每月则只有相当于4两银子左右的俸米。很快,所有西洋大炮都被安置在了京师各处要冲。后因辽东吃紧,公沙的西劳主动请求支援辽东战事,得到准许。

随即,炮队来到登莱(今山东半岛),协助巡抚孙元化造炮练兵。孙元化对西方火器十分熟谙,以为“中国之铳惟恐不近,西洋之铳惟恐不远,故必用西洋之法。”遂重用炮队编练新军。在孙部效力的葡籍炮手前期有13人,后来增加到40余人,他们成立了一支模范炮兵,作为明军的示范部队。虽然这支雇佣军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但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他们毫无保留地教授明军各种知识,颇具敬业精神。

04

高潮

葡萄牙雇佣兵到达登莱仅1个月后,就直接参与了战事。崇祯四年(1631年)五月,后金军大举进攻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东之西朝鲜湾中)。皮岛本是毛文龙东江军的根据地,东江军从此处出师袭扰女真后方,令后金头疼不已。但后来,督师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东江军因此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而皇太极也正是瞅准此时机,决心消除这个后顾之忧。

五月十七日,准备就绪的后金军乘船向皮岛发起进攻。然而,他们还没能登上皮岛,就遭到重大打击。明军之前已经在周边岛上设置了炮台营垒,以火器猛轰后金战船,水师也乘风而进,以大炮来往射击。后金军陆战无敌,但水战却两眼一抹黑。当时朝鲜人曾记录下后金军“扶伤盈路,不可胜记;柞卤俱漂,草木浑腥”的惨状。双方激战十余日,后金军也打得十分顽强。但明军在西洋炮师的指挥下,射击十分准确,加上新式大炮火力威猛,往往几炮下去,后金的阵势便被打得稀巴烂。明军击退后金进攻后,又趁势发起反击。西洋炮队作为先锋,“用辽船架西洋神炮,冲击正面,令各官兵尽以三眼鸟枪、骑架三板唬船四面攻打。而西人以西炮打筑墙,计用神器十九次,约打死贼六七百”(明朝兵部档案)。六月二十八日,后金被迫自朝鲜撤兵

此次战役中,能熟练操纵西洋大炮的,主要就是先期到达的13名葡萄牙炮手。《火攻挈要》亦载:“崇祯四年,某中丞令西洋十三人,救援皮岛,歼敌万余,是其(指西洋大炮)猛烈无敌,著奇捷之效者此也”。文中某中丞即指张焘。虽然歼敌万余有些夸张,但综合各方记载,后金在此战中阵亡达5200余人,以至于此后六年不敢再犯皮岛。

05

覆灭

然而,这场胜利不仅未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反而成为明军在辽东战场上的“绝唱”。当年八月,皇太极率军进围关外要地大凌河,孙元化派孔有德、耿仲明部率军增援。孔、耿二人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死后投奔了孙元化。当时孙元化先是令孔有德等率军从海上援救,结果遭遇飓风,孔有德几乎丧命。渡海不成,孙元化又拼命催促九死一生的孔有德取道山海关走陆路。行至吴桥(今河北吴桥县东),天降大雪,军中乏食,官兵怨声载道,孔有德亦不满孙元化薄情寡义,遂振臂一呼,举兵反明。由于长期以来毛文龙被杀事件的积恨,孔有德部沿途大杀特杀。他们配备红夷大炮20余门,炮手都接受过葡萄牙人的训练,以至所到之处,城池立破。随后,明军和叛军交战达18个月,双方都使用红夷大炮作战,以至出现了“百炮齐射,炮矢如雨”的场面,这恐怕是当时整个亚洲技术水平最高的战斗了。

这场叛乱,令本来日薄西山的明帝国再遭打击。次年正月,叛军攻陷登州(今山东蓬莱)。当时,在皮岛大捷中立下大功的葡籍炮队恰在城中休整。城破后,炮队诸人躲避不及,包括公沙的西劳在内的13名炮手中12人阵亡,另有15名葡籍技师、工匠等受伤。曾经受教于他们的叛军感念师徒之情,让幸存的葡萄牙人在传教士陆若汉带领下离开登州,返回澳门。

这支西洋雇佣军的覆没,令其倡导者徐光启深感痛心。年已古稀的他忧愤满怀,从此无心政事,转而潜心于《大统历》的修订工作。兵变后的第二年,崇祯六年(1633)十月初七日,晚明科学巨匠、引进西方军事科技最主要的实践者徐光启与世长辞。此后,明朝造炮人才枯竭,进行中的各项军事建全盘停滞,西学东渐宣告中断,本已改善的战局又开始日趋恶化。而随着孔有德等投降后金,使后金掌握了西式先进火炮的生产和使用技术,大明王朝也由此更加风雨飘摇。

作者:林森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三届头把交椅人物的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水浒传三把交椅之争,水浒传十位人物的资料,水浒传的10个典型人物及资料

    梁山泊的第一任头把交椅王伦,在晁盖等人一众上梁山之后,惨死在林冲的手下。王伦看是林冲杀的,但实际上林冲只是晁盖取代王伦的棋子,王伦真正意义上是晁盖杀的。王伦一个落魄秀才,占山为王,晁盖只是做了个局,让林冲杀了王伦而让自己坐上了头把金椅。这一笔笔书写的是水伯梁山的鲜血史。晁盖做了局,杀了王伦取而代之。

  • 两次科举落榜,王阳明为何丝毫不懊恼?圣人的思维方式真是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王阳明是东晋琅琊王氏旁支的后裔,为此他的血液里有着与生俱来的荣光,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显示了自己的不凡。据说王阳明的母亲郑氏怀胎十四个月之久,王家人见胎儿迟迟不肯降世,以为这是一个如同哪吒般的妖孽。而就在王阳明呱呱坠地的当天,他的祖母梦见仙人从云端降下,在香花、喜乐、歌舞当中将一个婴儿交到她的手中,

  • 明代大儒王阳明命理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10月31日)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心学大儒王阳明的生日,谨以此纪念。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亥时-1529年1月9日),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关于王阳明的出生,《明史丶卷一百九十五丶列传第八十三丶王守仁传》载:“

  • 清军入寇,崇祯问首辅如何击退敌人,答:找100个僧人,念经退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年间清兵入寇几次,崇祯时期清兵入关路线,崇祯二年清兵入关分析

    为了保卫北京,崇祯加强了辽沈方向的防御,建立了密集的堡垒群。皇太极发现,再想从明朝那里捞到好处,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当时正值小冰河时期,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偏居于东北的满清也概莫能外。为了度过经济危机,皇太极决定绕过山海关,穿过察哈尔蒙古的驻地,从张家口插入华北,进行大规模的杀掠。这种行动

  • 刘伯温被杀后,王阳明的祖先立下一条祖训,对心学产生深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王阳明的出身是相当好的,他的父亲王华是当时为人称道的状元郎,官拜南京吏部尚书,后面又被封为了“新建伯”,可谓是位高权重。但是王阳明父亲王华是王家近百年来首次为官的后裔,王华的为官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而王阳明的家族也有着相当奇特的祖训,这条祖训不仅影响了王阳明家族近十代人,也深深地影响了王阳明后

  • 朱允炆下旨:勿使朕背杀叔之名!表面看着仁慈,其实藏着必杀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抢皇位,朱允炆下落揭秘

    相比于能力卓越的朱棣,朱允炆的能力差之甚远,更何况当时嫡长子已死,便是改为立贤也不会有太大的非议。这个谜团困扰了很多人,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却很简单,他想要立一个仁孝之人为帝,这从朱标这个人便可看出来。作为朱元璋的继承人,朱标一直在接受朱元璋的教育,他也在从小的教育之中学会了仁慈宽厚,这些品质正是朱元

  • 明朝历史上很精彩“心理战”:大臣骂皇帝,为何还能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大臣怼皇帝,明朝历史上的悲惨事件,明朝大臣打架事件

    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王朝的一个主旋律。但在大臣眼里“伴君如伴虎”,遇到暴虐的皇帝或者猜疑心较重的皇帝,大臣日子不好过,他们胆战心惊,随时怕脑袋搬家。而儒学几千年教诲,在历代王朝的大多数臣子眼里,皇帝永远都是天,作为臣子永远都要“尊天”。但在明朝时,有一个大臣因为痛骂皇帝,最后“刀架在脖子上”了

  • 成吉思汗几百位妃子,基本上都是抢来的,为何从来不怕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抢了多少妃子,成吉思汗的几个妃子,成吉思汗最厉害的皇后

    根据史书记载,这些人分别居住在4个斡儿朵之中。斡儿朵其实就是行宫,只是和我们的砖墙土瓦不同的,这些都是营帐群。每一处都住着若干成吉思汗的妃子,和我们的后宫很像。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少妃子?他们都是怎么来的?非常明确记载的有39人,最后被封为皇后的有23人。当然成吉思汗的皇后还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清朝的时候

  • 功臣欲娶30个美妻,成吉思汗便征服一盛产美女的部落,道:随你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娶了多少美女,成吉思汗到底娶了多少个妻子,成吉思汗最聪慧的妻子

    豁尔赤是成吉思汗手下的谋臣,是他手下少数几个有点文化的人物,经常为成吉思汗提出合理性的意见。豁尔赤很有眼光,他一眼就看出成吉思汗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原本是札木合的族弟,但是以其智慧的眼光和远见卓识,早在成吉思汗·铁木真最弱小的时候就投奔了他。豁尔赤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和许多中国的谋士一样,十分擅长给人

  • 朱元璋为什么屠杀功臣,而不是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杯酒释兵权视频,朱元璋杀功臣的真正原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评价

    在这个问题上,宋太祖选择了不烹,而明太祖则选择了烹。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没有“烹”开国功臣,那些对皇位有着明显威胁的功臣,依然要想办法解决。于是,赵匡胤选择了另一条消除隐患的方法——杯酒释兵权,也就是花钱将开国功臣的兵权买走。这个钱怎么花呢?且看赵匡胤是怎么“劝”功臣的:“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