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最后回来了多少人?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最后回来了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4/2/4 20:59:57

纵观整个历史的发展,皇家子弟能来到皇帝位置的,有人是完全无辜的吗?所有人豪掷千金潇洒快活的时候,风险也会随之而来,朝廷大臣无一幸免。

凡是有这个想法的人,其他人在他眼里不过是数字。各种屠杀和清洗,无辜的人必然会受其牵连。但世民却成为其中的“另类者”,把政变的影响缩小到了极限。

特别是自己当上皇帝后,并没有到处耍皇威。什么花天酒地、大腹便便,与李世民没有任关系。更别说惹了皇帝就命丧黄泉,甚至全家完蛋,唐朝字典中根本不存在。

听起来是那样的高高在上,李世民每天都在约束自己。特别是怕自己权威过重,还要求魏征对其提醒。这种爱民如子的皇帝,历史上有几个?

每位草民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并不是某些人眼中的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生命,李世民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一来,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一点儿都不夸张。

至于他到底有多开明,官方的话笔者不做过多阐述了。民间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曾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最后回来了多少人?

不管在哪个时代,人们只要闲起来就容易生事儿。

李世民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百姓生活安定富裕,大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这种情况下,一些游手好闲之人就开始偷盗抢杀。

贞观之治初期,全国斩杀死囚29人。到了贞观六年的时候,全国死囚来到了390人,面对如此数量的增长,李世民内心有几分不安。

后来有朝廷大臣提到过这个事情,原因是李世民过于苛刻,比如那位名叫张蕴古的人。最初他是大理寺的主官,每天就管理一些民间的复审案子,其中有一个人当时人名叫李好德。

当时他认为这个人就是嘴上比较毒,品行方面并无任何不妥。说出的一些过激言语,事后个人也进行了道歉。随即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上报李世民请求赦免。

等待的过程中,李好德就表述了自己的围棋爱好,恰好和张蕴古有共同之处。双方时不时会切磋一把,但遭到了有心人的“小报告”。随后李世民以徇私舞弊为由,将张蕴古斩首。

许多人都害怕受到牵连,只要递上来的案件书,基本不会进行改用,避免杀头之罪。民间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上书为其鸣不平,李世民便对“死囚”心怀愧疚,政策自然被放宽。

在这样的基础上,李世民则经会来到死囚被关押的地方看望。如果罪行不严重,一般都会将它们进行赦免。

有一次李世民看到几个人在哭泣,便委托了把守的人询问,过了一会儿,后者传话“说他思念自己的母亲”。李世民内心很痛苦,他是一手打仗过来的,对这种情况深有了解。

回到朝中之后,他和自己的大臣们开始商量此事。当时魏征提出将他们提前释放,然后让他们如期归来。一方面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则是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

随后所有死囚犯全部被拉到一片空地上,所有人的内心都非常疑惑。自己不是还没有到问斩的时间吗?难道现在就要被斩首了吗?有的人都已经吓得尿裤子……

“大家都先安静一下,听皇上讲几句”,魏征说道。

“今天和诸位做个约定,我愿意放大家回家过年,但明年秋后问斩一定要如期归来”。

当时遭到了许多大臣们的反对,这岂不是天方夜谭?明明知道他们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证,为何还要放任其祸害百姓?

太宗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在场的所有人都跪下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紧接着一道圣旨宣布,390个人全部回家过年,和自己的亲人们团聚。

不瞒诸位所说,许多囚犯在回到家的时候并不打算归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慢慢改变了这一想法。所有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算自己跑开了,父母呢?孩子呢?他们是无辜的。

如果自己遵从内心的想法,这样一来全家人都会因为自己受到牵连?到了次年6月,所有人都如期归来,390位一个不少。

李世民本人十分感动,这是对皇恩的辜负,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在魏征的建议下,他决定将这些人全部赦免。

民间百姓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对他只是各种大赞。特别是这些事件的亲历者,他们更是将自己的亲生经历进行了记录,整个大唐在李世民的经营下开始变盛。

作为旁观者来讲,这些人并非心态嫉恶之人。既然已经有了悔改之心,那又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地方?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如果对这些人进行原谅,他们内心反而会得到解脱。和正常人来讲,他们更懂得回报社会,这对整个大唐来讲是好是坏?

死囚都甘愿为他赴死,李世民这是到了多优秀的程度……

“大唐皇帝不足奇,死囚四百皆离狱。中华圣人菩提心,天下苦囚全放生。谁能识得圣人意,福荫应几百春”,如此之举,说他是“千古一帝”一点儿都不为过。

李世民留下的遗言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93位皇帝中有几个对平民有这种评价和尊重?他给了老百姓公平和封建社会极其罕见的公平,这是大唐天下所有老百姓们的大幸。

我是溯古君,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文章

  • 隋唐四大猛将,他能与李元霸抗衡,他是李世民不怀疑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谁能与李元霸抗衡,李世民押送李元霸去江都,李元霸跟李世民关系

    罗士信,他被称为隋唐第一猛将,天生神力,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抗衡的人。在潍水战役中,敌方刚刚摆好阵,他就骑马冲进阵中,连杀数人,还斩下一人首级悬挂于长矛之上,在敌军阵前来回巡走,何其嚣张。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这样描述他: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

  • 李世民临死前问武则天:朕走了,你如何?武则天8个字救下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哪8个字,武则天给李世民说的话,李世民和武则天谁先当皇帝

    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能坐上皇位的女子寥寥无几。由于当时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根本没有资格走进朝堂,都是由男性来掌握政权,管理国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不仅成功登基,还成为了如今人人皆知的一代女皇。 不过,她也是历经了无数难关,才登上皇位。其中一次危机,是李世民临终前问她:“我走了,你应该如何

  • 西域高昌王国是怎样被唐朝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打高昌原因,西域古国高昌,高昌王国与西域都护府

    高昌是汉人创立的西域独立王国高昌位于天山南麓、西域东部。早在西汉初年,汉王朝即在此设戊己校尉,镇守屯田。此后一直到西晋,高昌都是中原王朝的领地。后来建置的高昌郡,又先后隶属前凉、前秦等中原和河西政权。公元460年,汉族流亡者创建了独立的高昌王国。40年后,麴氏高昌建立,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独立的汉人政

  •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临死时说刘伯温,朱元璋为何杀掉刘伯温,朱元璋电视剧刘伯温之死

    推荐语:人生在世不要轻易的去看不起任何人,你不知道在一个转身的距离他会不会奋起直追,赶在你的前头。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王者的故事。朱元璋能够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足见他的能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路走来不容易,朱元璋的步步为营也养成了他谨小慎微的个性。朱元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不是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很少提元朝历史,元朝历史电影,七年级历史元朝的统治

    我们看过的电视剧中,关于元朝的少之又少,除了《成吉思汗》、《建元风云》等少量几部外,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就很少出现,而且这几部都是描写元朝初年还是蒙古时期的电视剧,对于忽必烈之后的电视剧就更是难寻,这不经让我们要问到底元朝是不是中国的历史。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有说是也有说不是的,说是的是有理有据

  • 皇权至上、内省外修,从宋代茶诗看北苑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从宋代茶诗看宋代的茶文化精神,宋代茶诗中的茶文化,从苏东坡茶诗看北宋茶文化

    茶圣:陆羽 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与文学艺术产生了共鸣,进而影响后世后代。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宋代的茶文化,进而了解一下北苑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宋代茶诗与

  • 湖北发现明朝王爷墓,挖出世界最大蓝宝石,专家鉴定宝石来自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湖北皇帝墓,出土蓝宝石,明朝蓝宝石图片

    文/小先生众所周知,朱元璋起兵反对元朝之时,率兵攻下南京,并且更名为应天府,从这以后一直到驱逐北元,登基建立明王朝为止,南京就一直是明王朝的首都。不过随着朱棣不满朱允炆的统治,因此毅然决然发动了清君侧的靖难之役,朱棣以战无不胜的杰出军事才能攻陷南京,取代侄子建文帝,是为明成祖。朱棣之前号为燕王,封地

  • 1380年,朱元璋朝着太子怒吼道:你这么懦弱,都是你师傅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当时听谁的建议没有称王,历史给朱元璋开了天大玩笑

    对方答道:宋濂没有,胡惟庸想拉他,但没成,胡惟庸只好退而求其次,先给他儿子拉进来,然后慢慢的渗透他。朱元璋对此很满意,毕竟宋濂是自己看重的大臣,虽然他做的事情让自己不爽,但好歹是忠臣,而且还是开国文臣之首。只可惜,宋濂的儿子卷入了谋反案,他也难逃其责。其实,对于宋濂来说,他不怕被杀头,他愁的是自己的

  • 明朝末年时期,起义军的头领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打败张献忠,明朝末年张献忠简历,张献忠对明朝的统治

    明朝末年的时候,涌现了很多的农民起义。最被我们熟知的就是李自成的大军,但是与他齐名的张献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小编之前对这个人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他是明末清初比较著名的起义军的首领,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政权。围绕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吧。张献忠早

  • 灭了大明后,李自成不骂崇祯反而恭敬地夸了4个字,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本是一位农民,奈何朝廷昏庸的统治让他走投无路,最后在陕北地区发动了起义。最开始李自成只是起义军当中闯王部下的一员,但是因为李自成本身既有谋略又有胆识。因此在起义军中如鱼得水官越做越大,后来起义军首领闯王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便成为新一任的闯王,带领弟兄们继续反抗明朝统治。李自成此人也确实有些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