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都是篡权,但是,在古代历史上,曹操的评价要比司马懿高了不少,也即曹操的评价是褒贬不一,而司马懿的评价则是以负面为主。
比如晋明帝问起晋朝之前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叙述了司马懿的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也即司马懿父子的所作所为,让其后人都感到羞愧。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篡权,为什么曹操的名声却比司马懿好很多?
一
首先,曹操和司马懿所处的时代不同,二者的功劳也不同,这是其评价和名声有所差异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就曹操来说,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彼时天下存在数量众多的诸侯和割据势力。在此背景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陆续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等割据势力,一统北方中原地区。
除了武功之外,曹操的文治也是非常出色的。按照介绍,曹操在东汉末年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促进了北方中原地区的恢复和发展。不管是对北方中原地区的百姓,还是对汉献帝所在的东汉朝廷,曹操的功绩都是无法磨灭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魏王朝下,司马懿虽然抵抗了诸葛亮的进攻,并且为魏国平定了辽东地区。但是,从整体功绩上来看,司马懿和曹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如同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因为曹操的存在和努力,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问题,也让汉献帝没有继续颠沛流离下去。
二
对于曹魏王朝来说,司马懿的功劳不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曹魏的整体实力本来就远超蜀汉和东吴,没有司马懿也不至于走向灭亡。比如在司马懿之前,面对诸葛亮北伐,曹真的抵挡就是非常有成效的,这导致蜀汉北伐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至于司马懿没有坐镇的曹魏东线地区,也能轻松应对来自东吴的袭扰。
但是,在东汉末年,曹操的功劳和作用则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定程度上,没有曹操的话,东汉王朝的灭亡时间就要提前了,而中原地区的百姓则将继续饱受战乱的困扰。
进一步来说,曹操的成功与皇帝的关系不是太大,而司马懿的成功则与皇帝的重用密不可分。曹操虽然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但是,实际面对吕布、袁绍、刘表、刘备等诸侯时,刘协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由此,曹魏的疆域基本上都是曹操亲自打下来的。
三
至于司马懿的成功,则是和曹丕、曹叡的重用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曹丕临终之际,将司马懿选为托孤大臣。等到曹叡即位后,因为曹休、曹真等宗室的相继病逝,才开始重用司马懿的。如果不是曹魏君主的信任,司马懿连带兵征战的机会都没有。
最后,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对汉献帝都是仁至义尽的。比如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协,而曹丕称帝后,册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建立汉宗庙以奉汉祀。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懿违背承诺,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
等到司马师在位时,废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马昭则让亲信贾充派遣成济杀害皇帝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昭等人没受牵连。对于这样当众弑君的行为,在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的。所以,司马懿的评价,自然也会受到司马师、司马昭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