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不开城门投降,而是死守等待援军,能成功吗?

刘禅不开城门投降,而是死守等待援军,能成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95 更新时间:2024/3/6 8:08:27

他不是没做过努力,只是时不与他。

‬战事开始的局势

公元263年,魏军三路伐蜀,布局如下:

征西将军邓艾为西路军,率三万关中精锐,从狄道进入甘松、沓中一带,牵制姜维;

雍州刺史诸葛绪为中路军,率军三万,从祁山进攻武街、阴平桥头,抄姜维后方;

镇西将军钟会为东路军,率十万禁军,分兵两路,从斜谷、骆谷进攻汉中。

刚开始双方局势平衡,邓艾的任务是拖住在沓中的姜维,等诸葛绪大军绕后包围。

可是姜维不吃这一套,一听说汉中危急,立刻率兵南下,赶在诸葛绪到来前渡过阴平桥头。

而主力钟会军方面,则拿下了汉中屯粮据点关城,并留下两万兵马围困汉、乐两城。

在姜维赶到汉中前,局势已经偏向钟会一方,于是他又南下,与成都派来的廖化张翼合军,驻守剑阁。

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剑阁周围山高林密,东有汉水拦路,西有大小剑山阻隔,地势很险峻。

钟会虽然一路都有留下军队驻守,但体量过大,加上刘钦的援军从子午谷赶来加入,

又因为诸葛绪没能完成合围,军队被吞并,此时的钟会军还是保持着十万之众,在剑阁完全施展不开。

‬胶着之下,邓艾奇兵打开局面

就在这胶着的时候,邓艾凭借过人的胆识,率三万人偷渡阴平,横行七百里无人之地,实行战术迂回,抄到剑阁后方。

在成都的刘禅听说这样一只从天而降的大军后,立刻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等二代人物前去迎战,并颁布诏书勤王。

当时蜀汉大部分军队被拖在前线,能够调动的只有两处:南中的霍弋军和永安的阎宇军。

据记载,时任永安都督的阎宇,在接到诏书后立刻率军前往成都,只留下两千人给罗宪

作为蜀汉防御东吴的前线,守备力量不及汉中和南中,阎宇就任时曾率五千兵力增强防御,故可判断其守备力量至少在五千以上。

当时东吴听说魏军伐蜀后,派遣军队西进,名为救援,实是趁火打劫,所以罗宪的两千军队虽少,但已经是最大限度能留下的了。

估计阎宇至少带了三千人前去支援成都,可是此后阎宇就下落不明,这唯一一支勤王军也不知下落了。(后面再说明)

邓艾兵临城下,但成都周围还有不少力量:

首先是姜维大军,听到成都被围攻的消息后,立刻转头南下,东进阆中,绕了个大弯赶到郪县,距离成都只有七十里。

其次是南方霍弋军,一开始也想北上勤王,但刘禅让他按兵不动,可能是考虑到路程问题,远水救不了近火。

再次是成都周围的卫星城,如汶山、龙鹤、白马等地,都有一些可用之兵。

最后就是汉中战场的黄金围、汉城、乐城,但是正在被围困中。

军队看起来多,实际上真的有扭转局势的,只有姜维的军队,自接手汉中军务后,姜维手中就把持着蜀汉最精锐的军队,包括无当飞军。

剑阁对峙时,又得到廖化、张翼率领的禁军加入,军备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他和邓艾以往的战绩来看,占到地利的姜维,如果率军进攻的话,那很大概率是能够解成都之围的。

‬胜利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蜀汉只占其一

再说天时,本来曹魏群臣是不同意伐蜀的,先吴后蜀也是曹家三代定下来的方针。

尤其是曹操从汉中退军、曹爽兵败兴势后,对于蜀汉就开始采取防御,吴亡蜀自降也是朝廷上的共识。

司马昭执意伐蜀,本来就没得到多少人同意,只有钟会和他齐心,就连邓艾,最开始也是扭扭捏捏,不愿进军蜀汉的。

在剑阁时,钟会进不能进,十万大军光一天的消耗就十分巨大,司马昭想的是速战速决,主要资源还得用来对付东吴。

不过此时双方都没有拼死一战的决心,钟会也为司马昭攒足了资本,已经准备退走了,他要退的话,姜维也不会追。

谁知道邓艾奇袭阴平,打破了僵局,钟会被摆上了桌面,退的话,邓艾孤军深入,三万大军迟早给吞了,之前做的一切努力全成泡影。

钟会是硬着头皮前进的,不过他很幸运,姜维在听到成都被围后昏了头,主动撤军南下,把路让给了钟会。

于是钟会十万大军一路南下,派偏军追赶姜维,自己直接兵临成都城下,和邓艾抢功劳。

所以当时刘禅看到的,不止邓艾的三万军队,还有即将到来的钟会十万大军。

成都地区土地肥沃,没有剑阁、阴平那样群山环绕来保护,是理想的建都地点。

可一旦兵临城下,优点就极速转为弱点,平原地区很适合大集团部队拉开包围圈,而现在刘禅面对的,就是十三万人将要组成的封锁线。

更头疼的是,姜维为摆脱追兵,步子绕远了,在刘禅投降之后,他才刚赶到郪县。

其实就算他到了郪县,可没有优势兵力的姜维,如何能冲破这封锁线呢?

咱在这里不防大胆做个猜想,还记得阎宇的三千人马吗?

他们在接到命令后,昼夜不停赶到了成都,正巧遇到邓艾三万大军,一口就被吞了。

阎宇死于乱军之中,而这一切,刘禅都看在眼里。

刘禅可能分不清这是哪一方面的勤王军,可三千人马一下子就被全灭的惨状,已经足够让他胆颤心裂了。

成都方面,益州士族都不愿再支持刘家江山,对他们来说,兴复汉室不关我事,做名正言顺的曹魏官员,要比当割据王侯的伪官更好。

如此一来,蜀汉军只是占了个地利优势,可天时、人和一个都不占,北地王刘湛的所谓固守城池、以待外援,也只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刘禅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负隅顽抗的下场,不是惹急邓艾、钟会,等城一破大开杀戒,就是像吕布一样,被益州士族绑了献祭。

这两种都不是好路,于是他选择了第三条路:投降,而不是逃走,因为根本逃不走。

‬总而言之

刘禅在面对邓艾军队时,如果死守援军救援的话,其实都免不了亡国的结局,甚至他的下场可能会很惨。

投降才是最优选择,虽然落了个坏名声,但家族也得到不错的生活,宁死不屈、君王死社稷是好听,但刘禅从来就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更多文章

  • 建安二十四年,收复荆州的机会就摆在曹操面前,是谁破坏了他的战略构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打荆州,曹操一心只想夺荆州文案,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

    刘备有不“还”的道理:荆州四郡是我凭本事拿下来的,凭啥要还你?你说荆州是你的,你叫他,他会答应吗?孙权有愤怒的理由:没有我,你早就领盒饭了,你说好了拿下益州就把荆州还给我,拿下益州又说拿下凉州再说,等你拿下凉州,是不是要说灭了曹操之后才封我为荆州牧?其实在刘备与孙权之间,根本就不存在荆州的借与还的问

  • 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曹操曾对曹丕12字警示,但他却给忘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丕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司马懿兵败曹操后对曹丕说的话,司马懿死前对曹丕说的话

    曹爽因此判定认为司马懿不会加害自己,但不久后,形势突变,和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严刑拷问之下,“承认”曹爽有谋反的意图。司马懿于是按照律法,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党羽全部抓捕,夷灭三族。从此,曹魏朝政大权被司马家族夺取,先后经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在司马炎时期,强迫曹奂退位,将帝位禅让

  • 少林为何成为金庸笔下的第一大门派?早在唐朝少林的地位就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庸少林十大绝技,红少林和蓝少林,少林武魂展少林雄风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中,少林为名门正宗的代名词,是与武当、丐帮等量齐观的江湖大派。该门派以“中岳”嵩山之少室山下的少林寺为正宗,也有若干旁支,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仙霞派,《倚天屠龙记》中的西域少林,《笑傲江湖》中的莆田南少林,《飞狐外传》中的韦陀门等。众所周知,金老作品都有一定史实基础。那么,少林派

  • 安史之乱爆发后,诗圣杜甫流寓天水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写了哪些诗,杜甫安史之乱流落到哪里

    文:杨龙龙 01公元759年秋,“安史之乱”已折腾到四个年头了。中原一片焦土,关中满目丧乱,地处陇上的这个边郡,尽管鼓角声声,吐蕃人努着血眼,想一口吃掉这个地方,不过还没下口。白头乱发的杜甫,就在他生命的低谷,携带家口,蹒跚来到了秦州(天水)。公元759年(肃宗乾元二年)的天水非比寻常了。因此,在这

  • 唐朝为何会少了一个清官多了一个文豪,元稹:我都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元稹,元稹诗词大全20首,历史人物元稹简介

    平心而论,与白居易并称的元稹知名度的确没有前者高。其实这也不能怨他不努力,身为皇族后裔的元稹本意是想做一个好官,文学创作只不过是个兼职而已。奈何现实的打击、仕途的挫折让有志青年丧失了方向,只好潜心研究文学却没想到千古留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元稹“逼迫”成了文豪呢?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唐朝姓元

  • 武则天为何能让李治离不开他?还让慈禧也来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与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武则天刘晓庆和李治吻戏,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所以我国古代女子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所有的女性都有着如此悲惨的生活。比如在唐朝,就曾经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也是第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在清朝慈禧太后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甚至要超过当时的皇帝。就连皇帝任命官员以及下达一系列旨意,都需要经过慈禧太后的批准才能够进行,而且慈禧太后

  • 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么残忍?几乎将长安城屠城,后来如何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李世民帮助李渊整顿军纪,提高了唐朝的军事作战水平,并且常年带兵作战,为唐朝巩固周边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世民由于常年在外,所以在朝中所有大小事务都由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决定。李建成是当时的皇位继承者,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在军队当中的威望不高,会影响到自己之后的皇位继承,于是便联合李元吉想要处处

  • 东晋与南宋那个朝代更弱,更没有进取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和东晋哪个大,南宋与东晋关系,南宋和东晋为什么能撑过百年

    自西晋南渡之后,东晋实际上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并不弱,从桓温到刘裕。虽然退守江南偏居一方,却从不偏安苟且,相反数次北伐,多次陈兵黄河。五次收复中原故都,其武功之强,兵锋之盛,英杰人才辈出。如果不是世家门阀掣肘,东晋君威不振,权臣操国。东晋是完全有能力重新统一的,而南宋从赵构开始就没有一个像样的皇帝。一个

  • 一个被灭三族的遗腹子,居然成为大唐王朝第一智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遗腹子的科举人生,大唐十大异族名将,最惨的大唐名将

    如果你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知道里面有个射手叫百里守约,而这个百里守约原型就是大唐第一智将裴行俭,因为裴行俭又称裴守约,人称百里守约。而在评书《隋唐演义》里他是裴元庆的化身。裴行俭出身很高,出自河东裴氏,裴行俭父亲是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禄大夫,其兄裴行俨,为隋末猛将,跟随着杨广远征高句丽。此时的裴氏

  • 国之兴亡不在国之富,而在百姓苦乐,且看短命隋朝遗留给盛唐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为啥短命,隋朝短命王朝在历史上的影响,隋朝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贞观十一年唐朝名臣马周就曾感言:“(隋朝)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单这一个隋朝仓库的粮食,就叫处于盛世的唐王朝受用到“贞观”十几年间。如此奇特景象,推测一下隋朝文帝时的巅峰年间开皇之治的“富庶”,必须说,国之富足超乎想象。隋文帝完成了一统南北大业后,经过近二十年励精图治,耕地面积已突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