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安二十四年,收复荆州的机会就摆在曹操面前,是谁破坏了他的战略构想?

建安二十四年,收复荆州的机会就摆在曹操面前,是谁破坏了他的战略构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4/2/22 22:12:19

刘备有不“还”的道理:荆州四郡是我凭本事拿下来的,凭啥要还你?你说荆州是你的,你叫他,他会答应吗?

孙权有愤怒的理由:没有我,你早就领盒饭了,你说好了拿下益州就把荆州还给我,拿下益州又说拿下凉州再说,等你拿下凉州,是不是要说灭了曹操之后才封我为荆州牧?

其实在刘备与孙权之间,根本就不存在荆州的借与还的问题:荆州是大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不属于刘备,也不属于孙权,当时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刺史(荆州牧)是刘表。

曹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带着数十万大军到荆州调整领导班子,顺便抓捕弃官而逃的左将军领豫州牧刘备,也捎带着震慑一下不太听话的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孙权,都是在奉天子以令不臣,谁反抗谁就是叛汉。

刘备和孙权联手打跑了“钦差丞相”曹操,然后自说自话互相封官:“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

刘备和孙权的“晋升报告”能不能送到大汉天子刘协面前,丞相曹操会不会批准,李涯不用把脑袋从脚后跟里拿出来,也能想得很清楚。

军阀们互相吹喇叭抬轿子封官进爵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多次:刘璋推举刘备为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推举刘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马超领衔上表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大司马……

这些过家家一样的“表举”,当然是得不到朝廷承认的,真正能得到刘协批准的,还是曹操那份报告:“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曹操让刘协任命孙权为荆州牧,就是为了拱火架秧子给刘备上眼药,挑唆这郎舅二人死磕,他好坐收渔人之利。

曹操捏着鼻子封孙权为荆州牧,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因为在建安二十四年,他原本是有望一举收复荆州的,遗憾的是他看错了两个人,用错了一个人,这才失去了洗雪赤壁之仇的大好机会。

读者诸君可能注意到了,曹操再拿下荆州是收复而非抢夺,这是因为在建安十三年,荆州曾短暂归属过曹操,连黄忠也曾被曹操临时任命为“假行裨将军”。

赤壁之战后,原本归顺朝廷的荆州四郡又在刘备的军事压力下易帜了: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一箭未发投降了刘备,黄忠也跟着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投降,所谓关羽黄忠战长沙,纯属子虚乌有。

黄忠当时只是个下级军官,跟韩玄还隔着好几个级别呢——用近代官职来套,黄忠当时应该是长沙攸县保安司令刘磐的下属,顶多算个上校或准将。

赤壁之战让曹操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复仇的机会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出现:关羽向曹仁统管的襄阳和樊城进攻,并对两城实施了包围。荆州主力云集襄樊,曹操就派于禁带领七军三万人准备来个中心开花,只要歼灭关羽主力,荆州就可一鼓而下。

曹仁守住了樊城,吕常守住了襄阳,于禁的三万大军却打了水漂,更为丢脸的,是于禁被俘后叩首乞降,气得曹操头痛欲裂:“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曹操用错了假节左将军于禁,这个只知道严格要求别人的狠人,连自己叛而复降的老朋友昌豨都毫不客气地杀掉(裴松之对此大加斥责:“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自己被俘后,却主动磕头作揖拉关系,就是想让曾为战友的关羽饶自己一命。

于禁可能是老了,畏战、惜命,开赴襄樊前线一仗没打就缴械投降,被暴涨的汉水淹成落汤鸡,说明他不懂天文不通地理,做人方面也很差。

曹操之所以选于禁为主将,可能就是看中了他的薄情寡义,不会像张辽徐晃那样跟关羽讲情面。

事实证明,曹操用于禁而不用徐晃是用错了人,但是用徐晃也不对,他对徐晃的贪功冒进也是估计不足,这才没让荆襄之战按照曹操的意愿,出现关羽孙权两败俱伤的局面。

曹操和众谋士的战略构想,是让张辽和徐晃搞一次武装拉练,陈兵襄樊外围,武力威慑关羽撤军去打前来偷袭的吕蒙:“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曹操的算盘打得很精,司马懿和、蒋济的判断也很准确,他们都预料到了孙权会抄关羽的后路,但是曹操显然是高估了徐晃和关羽的战略眼光,正是因为看错了这两个人,才导致了徐晃和关羽在襄樊一线进行决战。徐晃是打赢了,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击败关羽之后,徐晃已经没有能力跟吕蒙陆逊去争夺荆州其他郡县了。

曹操搭上两员大将、三万兵马,最后闹了个回到原点——守住了襄樊,却没能多占荆州一寸土地,等于保住了底裤,却输掉了长衫。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前期打得很好,展现了万人敌的超卓军事才能,所以曹操满怀信心地把孙权纳投名状的信件(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转交给了关羽,结果关羽犯了兵家大忌:“犹豫不能去。”

明智的统帅,应该知道进退舍得,关羽看着即将被泡塌的樊城和曹仁那张疲惫不堪的脸,总以为只要加把劲儿就能拿下,却没想过拿下破败的樊城之后,如何应对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攻。

即使关羽能拿下樊城,那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南郡公安相继失守,一个破烂不堪的樊城跟麦城又有啥区别?

曹操看错了关羽,也看错了徐晃,两个看错之间,也是有因果关系的:如果徐晃不贪功冒进急于求战,那么关羽就会在收到南郡失守的确切消息后主动撤军去打吕蒙,襄樊之围不战而解,关羽也有力量跟东吴军队大战一场,不管谁胜谁败,张辽和徐晃的生力军都可以把获胜的一方收拾掉,荆州全境就会被曹操收复。

张辽可能是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所以他带领的援军声势浩大却行动迟缓,直到荆襄战役结束,他才赶到战场,曹操对张辽的战略眼光十分欣赏,不但亲自迎接,还给他增加了兵力——徐晃只是得到口头表扬,临时划归他统领的军队各自归建,徐晃啥实惠也没捞着。

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对曹操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当孙权掺和进来之后,被关羽袭取许都的风险,就变成了收复荆州的机会,只可惜他用错了于禁,也看错了关羽和徐晃,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于禁别那么颟顸懦弱,如果关羽别那么犹豫不决,如果徐晃不那么急于求战,让吕蒙和关羽在南郡公安一带鏖战一场,曹军再出来摘桃子,荆州最后会落到谁的手里?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曹操曾对曹丕12字警示,但他却给忘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丕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司马懿兵败曹操后对曹丕说的话,司马懿死前对曹丕说的话

    曹爽因此判定认为司马懿不会加害自己,但不久后,形势突变,和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严刑拷问之下,“承认”曹爽有谋反的意图。司马懿于是按照律法,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党羽全部抓捕,夷灭三族。从此,曹魏朝政大权被司马家族夺取,先后经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在司马炎时期,强迫曹奂退位,将帝位禅让

  • 少林为何成为金庸笔下的第一大门派?早在唐朝少林的地位就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庸少林十大绝技,红少林和蓝少林,少林武魂展少林雄风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中,少林为名门正宗的代名词,是与武当、丐帮等量齐观的江湖大派。该门派以“中岳”嵩山之少室山下的少林寺为正宗,也有若干旁支,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仙霞派,《倚天屠龙记》中的西域少林,《笑傲江湖》中的莆田南少林,《飞狐外传》中的韦陀门等。众所周知,金老作品都有一定史实基础。那么,少林派

  • 安史之乱爆发后,诗圣杜甫流寓天水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诗,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写了哪些诗,杜甫安史之乱流落到哪里

    文:杨龙龙 01公元759年秋,“安史之乱”已折腾到四个年头了。中原一片焦土,关中满目丧乱,地处陇上的这个边郡,尽管鼓角声声,吐蕃人努着血眼,想一口吃掉这个地方,不过还没下口。白头乱发的杜甫,就在他生命的低谷,携带家口,蹒跚来到了秦州(天水)。公元759年(肃宗乾元二年)的天水非比寻常了。因此,在这

  • 唐朝为何会少了一个清官多了一个文豪,元稹:我都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元稹,元稹诗词大全20首,历史人物元稹简介

    平心而论,与白居易并称的元稹知名度的确没有前者高。其实这也不能怨他不努力,身为皇族后裔的元稹本意是想做一个好官,文学创作只不过是个兼职而已。奈何现实的打击、仕途的挫折让有志青年丧失了方向,只好潜心研究文学却没想到千古留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把元稹“逼迫”成了文豪呢?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唐朝姓元

  • 武则天为何能让李治离不开他?还让慈禧也来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与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武则天刘晓庆和李治吻戏,武则天李治秦海璐吻戏

    所以我国古代女子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所有的女性都有着如此悲惨的生活。比如在唐朝,就曾经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也是第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在清朝慈禧太后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甚至要超过当时的皇帝。就连皇帝任命官员以及下达一系列旨意,都需要经过慈禧太后的批准才能够进行,而且慈禧太后

  • 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么残忍?几乎将长安城屠城,后来如何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李世民帮助李渊整顿军纪,提高了唐朝的军事作战水平,并且常年带兵作战,为唐朝巩固周边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世民由于常年在外,所以在朝中所有大小事务都由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决定。李建成是当时的皇位继承者,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在军队当中的威望不高,会影响到自己之后的皇位继承,于是便联合李元吉想要处处

  • 东晋与南宋那个朝代更弱,更没有进取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和东晋哪个大,南宋与东晋关系,南宋和东晋为什么能撑过百年

    自西晋南渡之后,东晋实际上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并不弱,从桓温到刘裕。虽然退守江南偏居一方,却从不偏安苟且,相反数次北伐,多次陈兵黄河。五次收复中原故都,其武功之强,兵锋之盛,英杰人才辈出。如果不是世家门阀掣肘,东晋君威不振,权臣操国。东晋是完全有能力重新统一的,而南宋从赵构开始就没有一个像样的皇帝。一个

  • 一个被灭三族的遗腹子,居然成为大唐王朝第一智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遗腹子的科举人生,大唐十大异族名将,最惨的大唐名将

    如果你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知道里面有个射手叫百里守约,而这个百里守约原型就是大唐第一智将裴行俭,因为裴行俭又称裴守约,人称百里守约。而在评书《隋唐演义》里他是裴元庆的化身。裴行俭出身很高,出自河东裴氏,裴行俭父亲是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禄大夫,其兄裴行俨,为隋末猛将,跟随着杨广远征高句丽。此时的裴氏

  • 国之兴亡不在国之富,而在百姓苦乐,且看短命隋朝遗留给盛唐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为啥短命,隋朝短命王朝在历史上的影响,隋朝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贞观十一年唐朝名臣马周就曾感言:“(隋朝)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单这一个隋朝仓库的粮食,就叫处于盛世的唐王朝受用到“贞观”十几年间。如此奇特景象,推测一下隋朝文帝时的巅峰年间开皇之治的“富庶”,必须说,国之富足超乎想象。隋文帝完成了一统南北大业后,经过近二十年励精图治,耕地面积已突破五

  • 唐太宗是如何防范第二次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太宗玄武门事件真相,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做了什么,玄武门之变67集

    从李世民玄武门篡位登基到唐玄宗玄武门政变,短短九十年间,唐朝就发生了四次玄武门政变,所以陈寅恪先生通读唐史后,曾有感慨:“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然此皆诉诸武力,公然决战者”。可见唐朝皇位争夺之残酷。但这都是李世民开启的,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