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历史上很精彩“心理战”:大臣骂皇帝,为何还能保住性命?

明朝历史上很精彩“心理战”:大臣骂皇帝,为何还能保住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2/4 18:47:10

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王朝的一个主旋律。但在大臣眼里“伴君如伴虎”,遇到暴虐的皇帝或者猜疑心较重的皇帝,大臣日子不好过,他们胆战心惊,随时怕脑袋搬家。而儒学几千年教诲,在历代王朝的大多数臣子眼里,皇帝永远都是天,作为臣子永远都要“尊天”。但在明朝时,有一个大臣因为痛骂皇帝,最后“刀架在脖子上”了,居然还能保全性命,创造了奇迹。甚至有人怀疑大臣与皇帝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其实所有猜测都不对,应该说聪明的大臣遇到聪明的皇帝,进行了一场聪明的心理博弈。

刚和所说的明朝大臣骂皇帝的事,就是明朝有名的大臣海瑞给嘉靖皇帝上了《治安疏》,海瑞批评嘉靖皇帝迷信巫术,生活太奢华,而且不理朝政等种种弊端。但海瑞为何敢批评皇帝?而且嘉靖皇帝也不是李世民,为何皇帝没杀海瑞呢?

还原现场

对于海瑞给嘉靖皇帝上《治安疏》事,咱们先看看明朝当时如何记载:“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

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这是《明史·海瑞传》记载,这段史料很形象的介绍了嘉靖皇帝看了海瑞《治安疏》的一系列举动。当时嘉靖看后愤怒至极,他把海瑞的《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抓紧把海瑞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说:“海瑞素有愚名,听说他上疏前,知道保不了命,提前买了棺材,并和妻子诀别,而且手下奴仆也都遣散了,他不会跑的。”嘉靖听完这句话,连忙又看了一遍海瑞的上疏,他一天看了好几遍,并连声叹息。后来《治安疏》就留在皇帝那,没了下文。不过嘉靖皇帝曾说“海瑞可与比干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此事过了半年,嘉靖皇帝突然生病,心情也不好,他把首辅徐阶叫来,商量把帝位禅让给太子的事。嘉靖皇帝说:“海瑞说的很对,朕已经病了很久,怎么能临朝听政?”随后他又对徐阶说:“朕确实不自律,导致身体多病,但如果朕能在偏殿议政,那海瑞还会责骂我吗?”

嘉靖皇帝并没有放过海瑞,依旧下令把海瑞关到大狱,而且还追究主使的人。但狱词送上来后,又没了下文。

此时有人就开始揣摩嘉靖皇帝的意图,有一个叫何以尚的大臣,以为嘉庆皇帝不会杀海瑞,于是上书为海瑞讲情,请求释放海瑞,但没想到皇帝大怒,下令把何以尚抓起来,打一百棒,并关进大狱,对何以尚进行审讯。可怜的何以尚没揣摩透,还要挨罪受。

心理博弈

海瑞上疏批评皇帝,难道嘉靖皇帝不敢杀海瑞吗?其实别杀一个海瑞,几个海瑞也都能杀掉。嘉靖连首辅都杀过,更何况海瑞还是一个六品小官。

但海瑞被关押后,一直没有下文,直到嘉靖皇帝死后,海瑞才被放出。难道嘉靖喜欢海瑞,还是海瑞说到他心里去了,让他对海瑞有一种偏爱?其实嘉靖皇帝不杀海瑞,是有原因的。也可以说在从这场君臣的斗争中,海瑞与嘉靖进行了一场明史上最危险的心理博弈,也可以称得上一场心理战,这可不是大臣之间的勾心斗角,海瑞分分秒秒脑袋就会搬家。

海瑞上疏前买棺材是真,他知道既然明朝赶上如此在意自己身体的皇帝,必然对大臣的不敬而生气,他可能会被杀。因此,海瑞抱着死的心已经有了。但海瑞也有生的希望,这一点海瑞也想到了,那就是嘉靖身边首辅徐阶。嘉靖皇帝对徐阶很信赖,凭一点,海瑞也有生的希望。但海瑞当然明白,徐阶要是能说动皇帝,还能导致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

海瑞也明白,嘉靖皇帝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谁都愿好听的话。但海瑞知道嘉靖皇帝继位10年间,还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受到民众欢迎。嘉靖不上朝,如果再借口把清官杀掉,嘉靖脸面往那搁,他的人设就会毁掉。嘉靖万不可这样做。

而从嘉靖来看,他也的确想杀海瑞,但无论是太监,还是徐阶都劝嘉靖不要杀海瑞。而不杀海瑞,也不能放海瑞出来,那样的话嘉靖名声更差,而成全了海瑞,显然嘉靖帝不会那样做。

由此可见,海瑞与嘉靖皇帝之间进行的“心理战”,只有两人知道。别看嘉靖皇帝躲在后宫里,他的情况海瑞都掌握,当然嘉靖皇帝也知道海瑞要做什么。

留下好名

海瑞一直到嘉靖死后才出狱。当时嘉靖皇帝一死,狱里人就送来好饭菜。海瑞以为要被杀头,但狱官对他说,嘉靖皇帝已死,海瑞有出头之日了。

海瑞听了大哭。有人说海瑞为失去一位好皇帝而哭,还有人说海瑞还没等到皇帝听他的建议就没了。其实海瑞为自己心理揣摩成功而内心高兴,但他怕将来继承皇位的新皇帝还不如嘉靖,因此他哭。

其实嘉靖不想杀海瑞,也不放海瑞,保持君臣双方面子。至放不放海瑞,不如等到儿子继位后,让新皇帝来处理。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几百位妃子,基本上都是抢来的,为何从来不怕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抢了多少妃子,成吉思汗的几个妃子,成吉思汗最厉害的皇后

    根据史书记载,这些人分别居住在4个斡儿朵之中。斡儿朵其实就是行宫,只是和我们的砖墙土瓦不同的,这些都是营帐群。每一处都住着若干成吉思汗的妃子,和我们的后宫很像。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少妃子?他们都是怎么来的?非常明确记载的有39人,最后被封为皇后的有23人。当然成吉思汗的皇后还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清朝的时候

  • 功臣欲娶30个美妻,成吉思汗便征服一盛产美女的部落,道:随你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娶了多少美女,成吉思汗到底娶了多少个妻子,成吉思汗最聪慧的妻子

    豁尔赤是成吉思汗手下的谋臣,是他手下少数几个有点文化的人物,经常为成吉思汗提出合理性的意见。豁尔赤很有眼光,他一眼就看出成吉思汗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原本是札木合的族弟,但是以其智慧的眼光和远见卓识,早在成吉思汗·铁木真最弱小的时候就投奔了他。豁尔赤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和许多中国的谋士一样,十分擅长给人

  • 朱元璋为什么屠杀功臣,而不是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杯酒释兵权视频,朱元璋杀功臣的真正原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评价

    在这个问题上,宋太祖选择了不烹,而明太祖则选择了烹。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没有“烹”开国功臣,那些对皇位有着明显威胁的功臣,依然要想办法解决。于是,赵匡胤选择了另一条消除隐患的方法——杯酒释兵权,也就是花钱将开国功臣的兵权买走。这个钱怎么花呢?且看赵匡胤是怎么“劝”功臣的:“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

  • 1644年,明朝皇帝因内战自尽,5年后英国一国王也因内战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老牌帝国英国,并没有像明朝那样出现大饥荒。但英国却在17世纪时,内战内乱不断民。我们都知道英国是老牌帝国,国王世袭到现在。其实古代英国王朝也被推翻过,也出现无国王真空期。与明朝崇祯同时期的国王查理一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历史有时很相似,通过时间和事件对比来看,查理一世比崇祯皇帝早生11年,而这两

  • 中国千年技术:印度不认识,波斯没重视,欧洲偷学成吉思汗没偷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打到波斯了吗,波斯帝国和成吉思汗谁厉害,成吉思汗统治波斯

    日本通过向唐朝学习了中国很多制度和技术,每年都会派遣唐史到中国来,所以现在日本在饮食、建筑、服装等方面都有唐朝有影子。除了国家主动来学,我国古代的技术还通过一种人来传播,这种人就是古代看不起商人。这些商人大都是古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通过我国丝绸之路,把中国一些技术带到国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

  • 陈友谅败给朱元璋一点都不冤,就是能力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朱元璋陈友谅之妻吻戏,朱元璋击败陈友谅

    陈友谅是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陈汉开国皇帝。和朱元璋一样,陈友谅出身也不高,如果说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那陈友谅就是开局一张网。二人也都是红巾军的分支。但陈友谅的地位高于朱元璋。个人出身,陈友谅也高于朱元璋,毕竟也当过县吏。在参加天完军(压过大元的意思)以后,屡有战功,得以执掌三军。

  • 明代观山太保是怎么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观山太保简介,明朝有没有观山太保,观山太保免费观看

    毕竟黑无常身上的那块腰牌让人一目了然,看起来很明显是明朝皇宫下发的那种特制产品,原本只是一群盗墓贼,结果瞬间变得高大上了起来。虽然这个影片也是根据小说鬼吹灯改编而来,可是观山太保这种职业在明朝真实存在吗?而且他们的身份在明朝中又是相当于什么样的职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的聊一聊。从小说中我

  • 一帮八旗军救出明朝皇帝,准备反清复明,却被一明朝军队杀个精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在康熙元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已经被清军追得穷途末路,只能带着剩余的臣子、官兵逃亡缅甸,并被缅甸王看押起来。为了除掉永历帝,前明降将吴三桂立即上表皇帝,希望亲率满汉铁骑,深入不毛,捉拿朱由榔。不久后,吴三桂便带着旧关宁军与部分满洲八旗军攻入缅甸,直逼其首都阿瓦,并对缅甸王

  • 贡院对面是妓院!朱元璋为何把最大的妓院群,安排在科举考场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科举制度,古代科举贡院,江西贡院科举考场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上联)。此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下联)。”朱元璋此举绝不是“真风流”,而是为了鼓励“商贾之士”的大款们到妓院去“消费”,以增加国家税收。在古代,妓院是合法的,不像今天纯属灰色地带,所以,他们是要照常给国家纳税的。于

  • 此人本是北宋名相,却因情商太低让皇帝御驾亲征,最后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四大名相,北宋5大奸臣下场,真实的北宋名相

    历代朝廷,丞相宰相之职皆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职,他们跟皇帝的接触时间比较多,所以风险相对高,比如北宋年间,有一个较知名的宰相名叫寇凖,据说他的下场就很可悲。寇凖这个人生出在公元961年,老家在陕西渭南,自小爱好读书智商过人,于太平兴国5年,考中进士,从而开始踏入北宋官场。有人评价寇凖实则为一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