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上联)。此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下联)。”
朱元璋此举绝不是“真风流”,而是为了鼓励“商贾之士”的大款们到妓院去“消费”,以增加国家税收。
在古代,妓院是合法的,不像今天纯属灰色地带,所以,他们是要照常给国家纳税的。于是乎,妓院越繁荣昌盛,这国库自然也就越发丰盈了。
朱元璋的算盘里,这副挂在秦淮河畔妓院的对联是要生出龙蛋的,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最终被孵化出来的:是跳蚤。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明朝的灭亡,也和妓女息息相关,要知道,最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其“冲冠一怒只为红颜”啊,而这红颜,正是秦淮河畔的名妓陈圆圆。
朱元璋亲自题写的这“劝嫖对联”放出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商人没来多少,官员和文人倒是来得勤了。以至于最后文人与妓女相交,成了一件极风雅的事儿,文人墨客还将这些香艳写到了文里。
在某种程度上,最后,这文人、官员甚至成了妓院生生不息的根本。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妓院便大张旗鼓地开到了贡院,也就是旧时科举考场的对面。
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贡院是江南贡院,它有多大呢?相当于三个故宫那么大。
接下来,便已当时最大的江南贡院为例,具体讲讲妓院为何选在科举考场对面。
此处的江南贡院它在今天的具体地址是:南京市秦淮区贡院街95号,这个地方正是秦淮河畔。
旧时,贡院是读书人通往功名利禄的必由之路,所以,每年开科取士时,四方的才子便纷至沓来。当时的读书人考试不像今天,考个三天就走人了,他们啊,必须在考试地点待很长时间。古代电视剧里经常有进京赶考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这并不出戏,实际上,这是常有的事。
这么长的时间里,才子们要吃喝拉撒,自然,他们也要适当的生理发泄渠道。这点,今天的人很难理解,毕竟如今的高考生都是未婚人士。可当时的才子却多是已婚配人士,所以,他们与今天的才子比:在吃喝拉撒睡之外,还多了一个生理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何况是在皇帝老儿鼓励这市场的当时。
所以,这江南贡院旁边除了茶楼、酒楼之外,还多了一个香喷喷的存在,妓院。这妓院和才子碰撞后便是:
“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
想想,才子们十多年寒窗苦读,这寂寞得多深,这压抑得多重,他们的压抑、寂寞越是深重,便也注定这秦淮妓院的生意越会兴隆。
离家来贡院考试的才子们,终于摆脱了家族的“监督”,也摆脱了妻子的束缚,这种时候自然有无数才子会选择去妓院“放飞自我”了。
相比这些因寂寞、压抑放飞自我促进妓院兴隆的才子,出现在妓院的才子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逛妓院是为了情怀,一个关于“红袖添香”、“才子佳人”的情怀。
这群人,多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之辈,这样的才子自然也是秦淮女子的最爱。他们与名妓写诗作画,杯盏诉请,弹琴吹箫……
秦淮河畔无数风流韵事皆是这些才子与名妓写就,这样的韵事越多,妓院的生意便也越是兴隆。
然而,考场与欢场能两不误的从来只是极少数,当时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因荒淫误了考试的才子。这样的景象让朱元璋痛苦不堪,文人就是将来的官员,这官员终日沉吟声色,还谈何天下治理啊。
更为紧要的是,官员一旦嫖妓,势必会贪污国家公款,这样一来,妓院兴隆后税收虽有增加可国库却反而空了。
万般无奈之下,眼见一切已不可收拾的朱元璋只得颁布相关律法,他规定:
‘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官员嫖妓的罪行仅次于故意杀人罪。这种手腕,称作“铁腕”当不为过。
从朱元璋劝嫖到他颁布铁腕律法,这其中的变化,自然与当时官员和文人嫖妓成风有关。
遗憾的是,最后即便朱元璋下令撤销了“大院”,即所谓的公立妓院,可私营青楼妓院却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又冒了出来,禁都禁不住,秦淮风月从此繁荣昌盛,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为何会如此,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