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为何夫差3年都没动他,就简单地想羞辱他?

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为何夫差3年都没动他,就简单地想羞辱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17 更新时间:2024/1/30 5:58:37

[var1]

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趁着吴国攻打楚国进攻吴国,吴国不得不从楚国退兵,两国结怨;于是越王允常死后,吴王阖闾趁着勾践继位之初出兵越国,结果被勾践打得重伤身亡;三年后,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夫椒大败勾践。

[var1]

越王勾践听取了范蠡和文种之策,买通吴国权臣太宰嚭,得以求和保命,向吴国称臣。为此勾践老老实实在吴国为人质,服侍了夫差三年。

三年后勾践被放回到越国,令人没想到的是,十年后勾践趁着夫差北上争霸出兵攻入吴国,吴国灭亡。

[var1]

卧薪尝胆的勾践复国后有多狠?一个人有多能忍,成功后就有多无情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夫差羞辱了勾践三年,却不杀他呢?

后人面对这个问题,几乎一边倒地将原因归结到夫差身上,骂他和项羽一样妇人之仁,骂他脑袋不清楚,被勾践的忍辱负重所蒙蔽,拿他当昏君,可事实上很多人忽略了吴越两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的大环境。

[var1]

第一:勾践这个人质关乎吴国对越国的压制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足、将士大多贵族出身,于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整体呈现两大特点,那就是人数少、时间短。

吴国自阖闾以来征伐不断,西征楚国,北上争霸,导致自身实力损耗。夫差继位仅仅三年,吴国国力当然不复巅峰。而同时期的越国损耗不大,夫差与勾践之战各有重创,继续打下去即使杀了勾践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勾践的求和恰恰给了夫差一个台阶下。

[var1]

所以,夫差没有杀死杀父仇人、阶下囚勾践,并非妇人之仁,而是出于政治考虑。

而从大环境上来说,春秋时期国力均等的互换人质、国力悬殊的弱国向强国送人质可以很好的保证两国的和平,人质起到的是牵制和妥协的作用。对吴王夫差来说,勾践就是人质,可以用他牵制越国。倘若把勾践置于死地,夫差得一时之爽,但得利的却是勾践的亲族。越国马上会有新王,届时夫差得到最可能是又一次和越国的战争。

[var1]

第二:夫差认为勾践没有机会翻盘

夫差之所以三年不杀并放回勾践,主观因素是认为勾践没有机会翻盘。当时越国大部分土地、税收都掌控在吴国手中,也就是说,越国可以挪动的经济、物资、军备都很小,

可惜他看错了勾践,回到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躬耕田地、礼贤下士,以自己为榜样点燃了越人复仇的怒火;同时他表面上放权,将一应大权都交给大夫文种,并派范蠡到吴国为人质,摆出一副以吴国为尊的姿态,成功的迷惑了吴国上下。

[var1]

此后,越国崛起于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与励志,但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他选择的政策方向,比如“七术”之策,以“美人计”、“离间计”等搅乱吴国朝堂,同时勾践下令早婚早育,男不能超过20岁、女不能超过15岁,不婚者父母入狱,婚后不育者征收高额的税费,短短几年越国人口大增,兵源得以保证。

[var1]

事实上,整体来看与其说夫差执着于中原争霸,导致对越国的失控使得后来被越国所灭,倒不如说吴国是败于自身的“穷兵黩武”造成的资源匮乏——人口减少、物资凋敝、民怨沸腾。也就是说,夫差的阴沟翻船和勾践的绝地翻盘事实上都具备不可复制性,假如勾践沉沦、夫差灭越后休养生息,自然都没了后来越国吞并吴国的事儿。

[var1]

越王勾践:一个人有多隐忍,就有多无情

公元前473年,趁着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夫差领军北上争霸,勾践挥师攻入吴国都城。回军的夫差兵败逃到了姑苏山。结果他想重演三年那一幕,派人向勾践请降希望勾践念及当年的不杀之恩放过他,没想到勾践一口回绝了使者的请求,非杀夫差不可。

[var1]

夫差在绝望与怨悔之中选择了自杀,吴国也因此灭亡。多年的屈辱得以扫雪,勾践迎来了人生的顶峰:他迁都琅琊,北上会盟诸侯,各诸侯国承认勾践的霸主地位。

这才是他本该享受的荣耀与生活,但功成名就后勾践也露出了本来面目,忌讳的不仅是臣下的功劳,还有过往的种种不堪。此时,他在吴国为夫差当牛做马时候的一切,那些目睹过他不堪经历的见证者已经从他的功臣和左膀右臂变成了他的仇人,他们活着,自己的荣耀就存在污点,洗刷不去。

[var1]

第一个:勾践的夫人雅鱼王后。勾践战败时曾匍匐在吴王夫差脚下说“躬亲为孥,妻亲卫妾”,雅鱼王后陪着丈夫一同在吴国为奴三年,住在阖闾墓旁边守坟、喂马、除粪以及各种侍候吴王夫差的活,比如夫差要骑马,勾践要匍匐在地让夫差踩着身子上马,比如夫差晚上睡不着,雅鱼王后要洗干净了进宫侍寝,替夫差抚顺睡前的烦恼,甚至陪完夫差还得给别国使臣侍寝,一国王后宛若名妓……

[var1]

于是,勾践灭吴后,被迫给丈夫戴了许多顶绿帽子的雅鱼王后“自杀”而死,做为男人的屈辱甚至还在作为王的屈辱之上,雅鱼王后不死,勾践心中的刺都拔不掉,于是,她理所当然的死了。

第二个:勾践的首席智囊范蠡。雅鱼王后死后,范蠡心惊胆战,他终于深深地了解勾践或者说任何君王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本质,于是选择了功成身退,偷偷离开了越国,隐姓埋名,成了勾践死亡名单下的唯一一个逃脱者。据说他化名陶朱公,携手西施泛舟西湖,还依靠过人的商业天赋挣下了好大一份家业,年老善终。

[var1]

第三个:越国得胜的第二功臣、“七术”之策的提出者大夫文种。他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急流勇退,反而认为勾践是厚道仁义之君,结果没多久不念旧情的勾践就给他安上一个“怀怨恨作乱”的罪名,剑逼其自杀,眼睛都不曾眨一下。

就这样,越王勾践尽去能臣,自己安享荣华。

[var1]

这也是那句“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典故的由来,而古往今来历史也用无数次的事实证明,仁慈不过是帝王的伪像,无情才是是帝王的常态,伴君如伴虎莫过于此。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被收录在中学课本中,每个人都学过这个故事,但是更多的人可能是读过就算知道了,却不知道它背后还藏着如此阴暗的故事和深刻的人生道理!而越王勾践的故事,只是中华浩瀚历史长河中一个故事而已,中华几千年历史长河,这样的智慧数不胜数!

[var1]

历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通晓历史之辈!古代的读书人的读书类别为四大类:经史子集,“经”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排在第一位。“史”就是史书,正史,排在第二位。可见古代读书人对于历史的看重!

[var1]

曾国藩通读《二十四史》;伟人通读17遍《资治通鉴》,《史记》也是他常常放在床头的书籍;李世民更是直接了当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人说了一句为什么读历史的原因,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当人心不明,形势不清的时候,我们至少有历史这块石头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var1]

可是现在的人去读《资治通鉴》、《史记》等又觉得过于复杂,古文也生涩难懂很多人没有那个耐心去啃读!不过,有了这套《一口气读懂中国史》,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难题!

这套书由东方出版社精心编排,揉进了《史记》和《资治通鉴》的故事和精华,既有生动的历史故事,又有正史之高屋建瓴的智慧!本书以历史故事为主体,用轻松的方式让读者通过有趣的历史故事学习古人智慧!

[var1]

从越王勾践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末的三千年历史长卷,在岁月长河中品读世代相传的古老智慧!

[var1]

[var1]

更多文章

  • 顾维钧为何说:山东就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孔子就是中国的耶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顾维钧山东,孔子耶稣,孔子评价山东

    顾维钧出生于1888年,他是江苏人,13岁时他就去了海外留学,15岁时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最终获得了双博士学位,在那个年代,双博士可是一件非同小可时,顾维钧因此也被西方人称谓“顾维钧博士”。[var1]顾维钧长相俊朗,沉着和蔼,风度翩翩,每次他在外交场合上的演讲之后,总会激起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有一

  • 唯有秦国可扫六合?除了军功官爵制,他们还有“与子同裳”的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春秋时期起,“秦国”就实施征兵制,男子满十七岁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称为“傅籍”,然后服两年兵役,第一年在本地,第二年在边疆或者都城,称为“正卒”,之后每年在本郡服徭役一个月,进行修路、押运军资等工作,直到六十岁,称为“更卒”;在作为“正卒”期间,所有的衣、食、武器消耗,其实都是由个人负

  • 管仲和孔子,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大?答案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管仲与孔子谁的年代早,管仲和孔子关系怎么样,孔子怎么评论管仲

    [var1]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世人誉为“圣人”。孔子在世界上一百位文化名人里名列第一,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两千多年,还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上千年。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他的思想真正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所有的思想家里,孔子是最

  • 朱元璋删孟子:让这个老头能活到今天,我饶得了他?赶出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删除孟子,朱元璋和孟子发脾气,千年前的孟子怎么得罪了朱元璋

    [var1]我们知道,朱元璋更像是一个法家的皇帝,他讲“势、术、法”,法家这种一心一意服务帝王的学说非常对他脾气,相比之下,儒家就写三心二意了。这个三心二意萌发于孔子,孔子虽然也主张效忠君王,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大家各司其职,首先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不能“君不君臣不臣”,孔子的学说中有一种明

  • 春秋时期的国家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晋国被分裂了?有什么故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关于田氏代齐,其实就是内部士族代替原有王族的阶级斗争。其实,三家分晋从本质上讲,和田氏代齐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晋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又有自己的一些特征。[var1]到了晋献公时期,又出现了骊姬之乱,晋献公更是诛杀诸公子,亲儿子都不放过,这才导致晋文公重耳出逃,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

  • 为什么说中华五千年,出现了圣人的多种说法,但其中不变就是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为何被称圣人,和孔子齐名的圣人是谁,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圣人

    [var1]孔子比这两个人加起来都要强上10000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平民教育家。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只有贵族可以学习文化,上层垄断了知识,而孔子打破了这种垄断,让所有阶层的朋友,都有机会获得知识。所以,据说孔子有3000个弟子,放到现代可以组建一所大学。古代人口不多,3000个弟子的影响力相当于现

  • 柳下惠弟弟为祸人间,孔子劝他改邪归正,盗跖狂笑一声令孔子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柳下惠的强盗弟弟与孔子对话,孔子感叹柳下惠,孔子为什么说柳下惠降志辱身

    [var1]柳下惠无奈地回答说:“虽然他是我的弟弟,可是他一直以来并不听话,我一直为这件事情发愁。”“既然你不去教导他,那么我想去盗跖那里规劝他,你意下如何?”孔子这样问道。柳下惠听后急忙摆手说:“你更不能去那里,因为即使你说尽了道理,对方也不会听你的,说不定还会出现意外,所以请你千万不要去。”孔子

  • 他被誉为“开清第一功臣”:汉人骂他是大叛徒,乾隆称其为贰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重用汉人吗,清十大名臣,乾隆皇帝对汉人出山海关的态度

    但是,由于他特殊的身份,他却两头都不讨好,汉人厌恶他,认为他背叛了明朝,是个汉奸,而清朝虽然一开始很重视他,但是到了他们统治的中期,为了宣扬忠诚的理念,乾隆决定将其列入“贰臣”中。洪承畴里外不是人。 关于洪承畴投降清朝时期的思想转变,民间有很多的故事,比如说庄妃劝降的故事。这个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 他是清朝第一个储君,战功赫赫却被父亲赐死,后代成雍正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临终前赐死一人,雍正临死前把谁给赐死了,清朝雍正帝皇后简介

    在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本钱还比较薄。多亏了正妻佟氏,散尽家产提供资本帮助努尔哈赤,才使他一步一步站稳了脚跟。最初创业的时候非常艰辛,当时他们的儿子褚英跟代善都还没有成人,跟着努尔哈赤刀里来血里去,小小年纪就受了大量血腥刺激。 成人后的褚英很早就带兵打仗了,因为作战比较勇猛,很快就在军中树立了威

  • 他是清朝唯一谋反没被诛九族的人,只因家族太厉害,换别人早玩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被灭九族的是谁,清朝杀九族的多吗,清朝谋反罪严重吗

    此人就是孔门之后孔尚任。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历朝以来,都是遵循儒家的治国之法,实行仁政。而在清朝入关之后,康熙也多次南巡,到孔庙祭拜,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在康熙二十三年的时候,他再次到孔庙祭拜,遇见了孔子的后人孔尚任。 当时康熙知道他的来头之后,就给了这位当时还是平民的孔子第64代孙孔尚任,升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