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扁鹊见蔡桓公,见的究竟是谁?历史上压根没有这个人

扁鹊见蔡桓公,见的究竟是谁?历史上压根没有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01 更新时间:2024/1/14 21:42:26

[var1]

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医,而在《韩非子》中的短篇《扁鹊见蔡桓公》,不仅让扁鹊的高超医术赫然纸上,也让扁鹊在后世妇孺皆知。可是据学者多方考证,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蔡桓公这个人,那么这则脍炙人口的短篇,是韩非子的胡编乱造,还是不小心写错了呢?

[var1]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此生卒年月成疑】),姬姓,秦氏,春秋时期著名神医,因为医术高超,人们把他比作吉祥的喜鹊,故而得“扁鹊”一名。扁鹊开中医学的先河,奠基“望闻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此四法被称为望色、听声、写影以及切脉,据传扁鹊著有中医典籍《难经》传世。

扁鹊少年时求学于名医长桑君,学成后周游列国行医救人并传播医术。扁鹊是名满天下常为国君治病,他在秦国为秦武公治病时,受到秦太医令李醯的嫉恨,后来被李醯派刺客刺杀身亡。

[var1]

扁鹊诊断病理精于望色,可以通过气色诊断病症以及病症的演变,在《扁鹊见蔡桓公》文中,神医扁鹊通过望色法诊断出蔡桓公有病,病位在体表,病情属尚浅阶段,但如不及时医治则会加重病情。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看看自己就能诊断出病情,觉得扁鹊是在妖言惑众,加之蔡桓公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全身并无病痛感,所以拒绝了扁鹊治疗的建议。

扁鹊第二次见到蔡桓公时,他提醒蔡桓公已经深入血脉中,如不治疗将来会很危险,蔡桓公再次拒绝了扁鹊。到扁鹊和蔡桓公第三次相见时,扁鹊告诉蔡桓公已经出现在肠胃,病情在恶化,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及生命,蔡桓公再一次拒绝。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时,蔡桓公身体已经出现不适,扁鹊说病位已深入骨髓无法医治了,不久蔡桓公病发去世。

[var1]

扁鹊见蔡桓公,见的究竟是谁?历史上压根没有这个人

“蔡桓公”即“蔡桓侯”说

这则故事反映了扁鹊高超的医术,是后世传颂他医术的有力证据。可是有学者认为这是韩非子杜撰出来的故事,其依据是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蔡桓公。确实,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蔡桓公这个人,只有一个蔡桓侯,那么是不是韩非子的笔误,将蔡桓侯写成了蔡桓公呢?

据《战国策》记载:扁鹊最后的行医记录,是在公元前309年为秦武公治病,后来受到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恨,被李醯派刺客刺杀身亡了,而蔡桓侯在公元前695年就去世了,扁鹊要两百八十多年后才出生,并且公元前447年蔡国就灭亡了,扁鹊怎么可能见过蔡桓侯呢?

[var1]

“蔡桓公”即“齐桓公”说

还有人认为,韩非子所写的蔡桓公其实是齐桓公,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所持蔡桓公是齐桓公观点的人,其依据是这样的:扁鹊周游行医来到齐国,齐桓公热情的接见了扁鹊,简单的寒暄之后,扁鹊对齐桓公说他得了病,需要及时治疗。只是简单的谈话就能看出人得病,普通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觉得不爽,更何况是极爱面子的君王,齐桓公表示身体状况良好,拒绝了扁鹊。

不久齐桓公感觉身体不适,请扁鹊医治,扁鹊见到齐桓公后觉得已无力回天,随意治疗一番便逃到了秦国,公元前356年齐桓公病逝。

[var1]

当然这则故事里的齐桓公,并不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霸主齐桓公为姜氏,当时的齐国也不是姜太公建立的齐国,而这则故事里的齐桓公,属于后来的田氏齐国,具体齐国的历史这里不明表。这位田氏齐桓公在历史上虽岌岌无名,却有位名声响亮的儿子,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威王

[var1]

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其“望闻问切”的医诊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沿用千年而不衰。古人为惊叹扁鹊的医术高超,就为他杜撰了很多故事,以至于年代冲突都不顾了。其实在任何年代,医德高尚的医生都是非常受人爱戴的,而在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任何医术高超的人,都可以被称为“扁鹊”,或许韩非子笔下的那位“扁鹊”,并非人们印象中的那位“扁鹊”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都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历史上真的有关于这个的记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吗,为什么说秦始皇说吕不韦私生子,秦始皇母后与谁生了私生子

    [var1]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var1]吕不韦是河南的一个富人,是远近闻

  • 五百精兵灭蜀,帮魏国立下不世功勋,诸葛亮却预言了他的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国灭蜀,蜀吴有联合对抗魏国吗,老沈讲蜀吴和魏国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夏,魏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名将邓艾率两千精兵突破蜀国重重防线,天降神兵般出现在成都城下,蜀主刘禅开城投降,地利最佳的蜀国,在一夜之间灭亡。邓艾立下不世之功,不久后却突然被处死。[var1]邓艾到底用何奇谋,两千士兵便突破蜀国防线?又是何为会被突然被处死呢?邓艾字士载(197年

  • 子贡做好事不收钱,孔子却劈头痛骂:此事做得太过自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给子贡的忠告,孔子与子贡为何谈论贫穷和富贵,孔子教导子贡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孔子的得意弟子端木赐,字子贡,是其中最优秀的十位学生之一。[var1]正因为弟子优秀,孔子对他们都特别严格,从中也能看出孔子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政治思想。比如子贡曾经为鲁国做了一件好事,也得到了众人的赞扬,成为了道德模范,但孔子却不以为然,还因为子贡的举动批评了他。在

  • 墨子大战公输班,拯救了宋国,事后宋国为何却不让他进城避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墨子的公输简介,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墨子和宋国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墨子单刀赴会,一人前往楚国,与公输班也就是鲁班以及楚王展开了阴谋和阳谋的两次较量,阳谋上的胜利指的是墨子在沙盘上战胜了公输班,阴谋上的胜利则指的是,沙盘模拟失败后,公输班和楚王对墨子动了杀心,他们认为墨子既然可以守住宋国,那么就只要杀掉墨子,宋国就无力抵抗了,谁知墨子也预料到了他们会玩

  • 春秋和战国在历史上为什么被分两个部分,他们是有的不同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和战国是不是一个时期,从春秋到战国,东周为什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

  • 中国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还有一个他文武全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最后的圣人曾国藩,为什么称曾国藩半个圣人,曾国藩为什么是圣人

    中国古往今来号称“两个半圣人”,其中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另一个便是明朝王阳明。近代以来有人评价曾国藩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名臣、名将、名师,乃千古完人,实际上这并不准确。曾国藩之所以称半个圣人,而非一个,便在于立言之道上他并未“开宗立派”,其立言方面本质上是其自身立德的延伸,没有创立出一个新的思

  • 秦攻赵时,为什么齐国对赵国的求援不管不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国齐国,齐国与赵国的征战,围魏救赵齐国与赵国利害关系概括

    尤其在赵国和秦国的战争中,赵国多次向齐国求援求粮草。齐国国内资源相对丰富,可一次也不帮赵国。为什么齐国对赵国的求援不管不顾?齐国为何对秦国灭其他国家无动于衷?最终齐国的命运又是如何?[var1]一、开头秦国灭六国时齐国为何偏安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国力一度登顶各国。到了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获得极大成功

  • 孔子杀少正卯,给后世留下多坏的影响?朱熹为何说孔子没杀少正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和朱熹资料,宋代朱熹对孔子的评价,孔子杀少正卯的原因

    [var1]孔子在成为鲁国宰相七天后,下令杀掉了少正卯,曝尸三天,他给少正卯的罪名有5条:第一,什么都明白却非常邪恶(心达而险),第二,行为不端却不打算改正(行僻而坚);第三,言辞虚伪但是很有说服力(言伪而辩);第四,专门记一些丑陋的事情,而且记得很多(记丑而博);第五,顺应非正统、非道德的观点,同

  • 孔子骂学生是“朽木”,那么他打过学生吗?3个原因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骂学生,孔子是怎样教育不听话孩子的,孔子对他的学生的影响

    孔子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他是最早一批开创私学的人,这在当时有着特别大的突破。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孔子打没打过自己学生。[var1]说道这个问题,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老人家曾骂过的那句著名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朽木不可雕也。孔子所骂的学生名叫宰予,他白天不去用功,反而去睡大

  • 邓艾大军压境,刘禅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吴国或孟获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禅哪年投降的邓艾,刘禅与邓艾偷渡阴平,邓艾为什么不杀刘禅

    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往南中地区,也就是孟获的子孙的地盘。两条路看起来都是可行的,尤其第一条,因为蜀汉灭亡之后17年,东吴才投降。但是,这两条建议都被一个名叫谯周的人给否定了。[var1]谯周,字允南,他是蜀国的大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