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尽功臣的朱元璋,为何汤河可以安然无恙活着,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杀尽功臣的朱元璋,为何汤河可以安然无恙活着,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4/1/23 11:14:03

在大多数人心中,朱元璋称王晚年的印象就是:对身边的人猜疑,对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赶尽杀绝。但根据历史史实记载当中。尽管无法否认朱元璋经常猜忌身边的大臣,对他们充满戒备心甚至枉杀功臣这一事实,但并没有像民间版本说的一样将所有功臣全部屠杀殆尽。反倒是曾经帮助他开国立业的功臣们大多都得到了善终,而被诛杀的人当中有大部分都是因为犯罪,理所应当。

因此并不能证明在朱元璋之前去世的人就是被他所诛杀的,这显然是对历史的错误理解。

而这个从小就陪在朱元璋身边的汤和,究竟何德何能,幼时就让朱元璋为其杀地主的牛,即便建国以后也不曾对他动杀心呢?

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之深

汤和与朱元璋自幼就相识,二人曾经常一起玩耍,一起给地主放牛。不久之后他们家乡爆发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及兄长都在此次瘟疫中离开人世。家中本就一贫如洗的朱元璋甚至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是从小一直在身边的汤和用席子陪同朱元璋一起埋葬了父母和兄长。

后来,汤和投了义军,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而在义军中汤和很快就站稳脚跟并得到提拔,却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发小,于是写信给在寺庙里当和尚的朱元璋,希望他能一同加入义军。之后就如同汤和的期望一样,朱元璋投奔自己,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义军中的朱元璋,拥有天生的领导天赋,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青睐,并被招为郭子兴的干女婿。但即便如此,依然遭到了郭子兴的猜疑,朱元璋便决定自己闯出一片天,脱离郭子兴。

而在义军当中当官的汤和不仅没有对朱元璋的出走表达一丝不满,反倒是极力支持,甚至抛弃自己原有的地位去和朱元璋一起单干。

因此,汤和并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发小这么简单,还是在朱元璋称王道路上的坚定拥护者,关系非同小可。

汤和深知官场时的为人处世

朱元璋在称王建立明朝后,开国功臣中若是论与朱元璋的关系,那绝对没有一个人能和从小就与朱元璋相识的汤和相提并论,顶多是在革命的资历方面,徐达可以压过汤和,但无论怎么说,以汤和的功劳至少都可以被封个公爵,但最后却只是落得了一个侯爵的封位。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的考虑之一,分封这件事绝非易事,即便你表现的再公平公正,也依然会有人不满意,毕竟众口难调。而将汤和封了侯爵之后,便是变相的和朝中的人说:从一开始陪我到现在的汤和才封了一个侯爵,你们有谁能比他的功劳高?可以借此将朝中关于分封时一些不满的声音去除。

一听这结果之后,很多人都觉得汤和的爵位低了,但其本人却依然笑嘻嘻的接受封赏,没有表达出一丝不满。

而且,即便是已经地位高高在上,朱元璋对他分配任务之后也依旧没有丝毫怨言,立马就会做,没事的时候就哪都不去待在家里。而在朝廷中所出现的党派相争,他也不会去参与,把权利看的十分之轻。

等到朱元璋的晚年,对自己身边的人的猜忌愈发严重,每日都在思考如何将兵权收回自己的手中。汤和则看出了朱元璋所想,于是自己亲自上奏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朱元璋能够同意他辞去朝中官职,回老家,以便死后葬于故乡。

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除了同意他的请求以外,还赠送他一套在凤阳的房子。而汤和也在新房建成之后立马带着家人离开了京城。

离开京城第二年后,汤和来到朝中给朱元璋拜年,因为患了急症已经说不了话,朱元璋则是亲自探望,眼看自己的伙伴已经身患重病,便更加珍惜二人之间的情谊。在汤和病略微好点之后,便立马让人将他接进京城,不仅对其照顾有加,还赏赐了许多宝物。

而在几年之后,汤和的病情加重,朱元璋更是之间派人将他接到宫内,见面之后就开始回忆起曾经二人一起闯天下的经历,一时两眼中充满泪水。而因为重病不能说话的汤和见此便不停地叩首。见此情形,朱元璋更是泪流满面,赐予黄金和布帛作为下葬时的费用。

结语:

因此可以看出来,尽管朱元璋的晚年对功臣们十分猜疑,但最终没有对汤和动手的原因就是:汤和没有其他人一样的野心,将权利看的十分淡然,对主公忠心不二,试问这样一个人,朱元璋又从哪里找理由杀他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朱瞻基为何让大学士教太监读书?在后宫开设补习班,成了明朝惯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瞻基为什么重用太监,朱瞻基与孙若微吻戏,尚食袁琦把朱瞻基毒死了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带着一帮太监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醉酒当歌。。。咳咳,总之把老爹的命令给忘得一干二净。可以说,朱明王朝没有朱棣,就没有太监们的崛起!这帮太监,不光可以上战场带兵打仗,而且还能乘船出去旅游(郑和下西洋)!你说过分吧?朱棣走了以后,他儿子朱高炽还没来得及发挥

  • 朱棣靖难之役影响深远,如若失败,明朝会是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为何靖难成功,朱棣靖难二十六功臣,朱棣靖难朱元璋能赢吗

    不仅如此,明朝之所以走下坡路还因为朱棣的靖难之役,朱棣本来只是一个藩王,虽然本无谋反之心,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朱允炆登基之后决定削弱藩王的势力,而朱棣不想被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既然这个样就一不做二不休,所以就真的反了,最终夺下了帝位,当然如果朱棣失败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 首先最为直接

  • 朱棣抢了宁王的8万精锐,答应事成平分天下,后来宁王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王朝的不断的更换,各种人物角色粉墨登场。同时也造就了各种不朽的丰功伟绩,或者是成就一番霸业。历史当中的各种帝王当中,靠篡位夺得皇位的人数里面,必须要提及一个人,那就是永乐大帝朱棣。这位依靠造反争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建文帝逃跑,他也顺利接管了大明王朝。但是靖难之役的发生,如果仅仅依靠朱棣一

  • 朱元璋问沈万三这道菜叫什么?沈万三惊出一身冷汗!回答了3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曾经出了几个知名的大商人,比如我们今天聊的这位,明朝鼎鼎有名的大商人——沈万三 提起沈万三,大家肯定会联想起无数的金银财宝。不错,沈万三就是明朝有名的首富。沈万三的财富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据说明长城的三分之一就是沈万三出钱修建,可想而知他有多么的富有。沈万三的财富确实巨大,为了巴结朱元璋,竟然

  • 朱元璋的后代用画像为他正名:没有那么丑!专家请求上交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真正的画像,朱元璋两张画像一个帅一个丑,不同时期的朱元璋画像

    明代的开国者-朱元璋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从一个贱民最后成为统御百姓的帝王,有的不仅是胆识,更有权谋和手段。朱家统治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其子孙后代的人数也是历代皇朝以来最多的,多达百万人。朱元璋是狠厉有手段的主,那朱元璋的后代如何呢? 当年清兵入关的时候,明代皇帝自缢而亡,剩下的皇族四散逃亡,分成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怎么处置地主刘德,刘德璋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放牛

    这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时间飞回到元末明初,就有一个大地主欺了少年穷。这位地主名叫刘德,而被他欺负的少年名叫朱重八,很多年之后,人们更习惯叫他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的一户贫穷家庭,不仅日常的精神追求没有保障,连基本的吃喝都成问题。 当时贫农唯一的生活方式就是为地主家种地,老朱

  • 她是朱元璋唯一的爱人,也是大明王朝最初的“刀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大明皇帝朱元璋老版,大明朱元璋嫡孙开局闯灵堂

    但在大明朝历史上有一女子,闲来无事时,竟然明目张胆地坐上龙椅,皇帝看到后,也不恼,反而笑着陪她一起坐。不光如此,她甚至还能肆无忌惮地与皇帝“讲道理”,然而,皇帝对女子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从不生气,反而百般纵容,满脸都是幸福的样子,仿佛这是人世间最为幸福之事。而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后,

  • 朱元璋将朱棣留在北京,难道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他来骚扰朱允炆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怕朱元璋到何种程度,朱元璋和朱允炆朱棣的关系,朱元璋让朱棣效忠朱允炆

    所以朱棣从小就愿意跟着在军营里待着,其他皇子们都选择在城里享福,只有他选择了艰苦的军旅生涯。也正是这一段艰苦的岁月,锻炼了朱棣这个人的意志力。他逐渐变得成熟,在徐达他们打下了北方以后,朱元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就将朱棣留在了北京。那么为什么要留下他在北京呢?其实朱元璋是有考虑的,南京作为首都,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蓝玉也难逃一死,唯独一人独善其终,宠爱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蓝玉逼朱元璋杀刘伯温,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处理蓝玉,正史中朱元璋有没有杀刘伯温

    明朝建立之前,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权势,就已经开始铲除异己了。神机妙算如刘伯温,勇将如大将军蓝玉等人也难逃一劫,视功臣如草芥,唯独一人例外,太祖还宠爱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太祖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君王,跟他一起共患难的开国之臣,封王之后便开始无所顾忌了,这也触及到朱元璋的底线。

  • 历史上让宋太宗一生恐惧的大败是哪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太宗一生都干什么,宋太宗历史人物简介,宋太宗的历史

    宋太宗所率宋军虽平灭北汉,但是几个月围攻太原,宋军粮饷将尽,将士疲乏。宋太宗想乘大胜之势,一鼓作气,攻取幽蓟之地。曹彬、潘美等宿将多不言语,惟有殿前都虞侯崔翰揣摩上意,以为机不可失。宋太宗借机发挥,即刻命枢密使曹彬发兵进攻契丹。盛夏七月,赵光义率大队身心俱疲的宋军北征,他本人已驾发镇州。由于军士意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