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67 更新时间:2024/2/4 7:39:00

这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时间飞回到元末明初,就有一个大地主欺了少年穷。

这位地主名叫刘德,而被他欺负的少年名叫朱重八,很多年之后,人们更习惯叫他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的一户贫穷家庭,不仅日常的精神追求没有保障,连基本的吃喝都成问题。

当时贫农唯一的生活方式就是为地主家种地,老朱家也没有什么例外,他们一家人就靠着为地主刘德家种地为生。

可是种地是个体力活,年幼的朱元璋自然不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朱元璋只得去为地主家放牛。

可是这刘德吧,是个地地道道的黑心地主,让朱元璋一家受尽了盘剥,可是在当时,能活下去就已经不错了,谁又会去计较这些?

朱元璋就很计较,有那么一次,他给地主放牛时,又遭了欺凌,于是他便伙同一起玩的小伙伴将刘德家的一头小牛给吃了,事后还伪装成了小牛掉进悬崖的假象。

经过刘德调查,朱元璋的小计俩自然瞒不过他,紧接着又是一顿混合双打。

朱元璋对地主刘德很是看不惯,虽然挨了打,但心里不服气,不过为生活,他只能忍住,而要创造新生活的念头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

后来风云突变,朱元璋也卷进了推翻元朝的洪流之中,令人都没想到的是,朱元璋还摇身一变当上了皇帝。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还回家乡去看了看,当时的地主刘德还健在,那么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又是怎么对待刘德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

朱元璋受尽凄苦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朱元璋作为被命运选中的人,自然也得经历重重磨难,而不管他的筋骨有没有劳,但他时常饿肚子这事是毋容置疑的。

在被地主剥削的日子里,朱元璋虽然挨饿受冻,但好在他没有性命之忧,或许当时朱元璋最大的梦想,就是快快长大,然后再从地主刘德那里租点田地,娶妻生子,了此余生。

只是,命运偏偏不让他安逸。

在他十五岁那年,家乡发生了旱灾,紧接着又引起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等人都相继去世。

死者为大,要入土为安,可是朱元璋的家里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甚至连安葬父母的地方都没有。

为此,朱元璋和二哥只能去求助地主刘德,恳求他发发善心,能借点钱财,将亲人安葬。

刘德是出了名的尖酸刻薄,看着乡亲们遭受苦难,他连家里的粮食都不肯拿出来一点,自然也不会同情朱元璋。

在多次恳求无果的情况下,朱元璋两兄弟已走投无路,好心的邻居刘继祖看不下去,便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了亲人。

家乡已经呆不下去了,朱元璋便和剩余的家人分开逃向外地,各自求生,自谋多福。

朱元璋当了皇帝

想要在社会上谋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朱元璋还是个孩子,而他为了能活着,只能一路乞讨。

后来他发现要饭实在是太难了,到处都是逃难的民众,哪里还有多余的干粮,后来他听闻寺庙中能吃饱,于是直接剃了头发,去当和尚了。

在寺庙中,朱元璋撞了一段时间的钟,老和尚们也没有给他多少好脸色看,随着瘟疫的不断扩散,寺庙中也开始入不敷出,朱元璋只得再次踏上流浪讨饭的路途。

朱元璋有个很要好的儿时玩伴,名叫汤和,他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后,发现当兵能吃饱饭,便写信给朱元璋,让他回家参军。

而朱元璋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了变化。

参加了起义军的朱元璋,凭借英勇冲锋,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且还娶了他的养女,后来更是接管了郭子兴的起义军。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朱元璋灭了陈友谅,败了张士诚,最后兵锋直指元大都,元廷瞅着朱元璋势大,没做抵抗,直接逃之夭夭。

任谁也想不到,这个讨过饭,当过和尚,几乎要被饿死的人,能当上唯我独尊的帝王。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的多疑和冷酷,让臣子们都战战兢兢,一个不小心,便会有性命之忧。

而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他自然也恨透了那些大地主们,为了敲打这些地主不要肆意欺压百姓,朱元璋还命人在不少地方设置了鸣冤鼓。

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曾经欺压他的地主刘德的呢?

朱元璋以德报怨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的家乡自然也人声沸腾,这就好比哪个村庄出了一个全国首富,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可是同样作为朱元璋老乡的地主刘德听闻之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来他欺压过朱元璋,二来没有帮助安葬他的亲人。

无论朱元璋用哪个当借口来惩罚刘德,他都得受着,更何况,朱元璋想要惩罚一个人,从来不需要借口。

有那么一次,朱元璋衣锦还乡,就特意召见了刘德,刘德战战兢兢,瑟瑟发抖,将头磕得砰砰响,高喊着饶命。

朱元璋见到此情此景,只是苦笑了一下,便让刘德起身说话,随后朱元璋说: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是说,你当年的行为,是人之常情,那时候我是贫困,你当时又怎么会知道我今天能当上皇帝呢,所以我并不怪你。

安慰完了刘德之后,朱元璋还赏赐了刘德30顷良田,并且免去了他们家10年的赋税,可谓是以德报怨。

赏赐了刘德之后,朱元璋自然也没有忘记给他一块地安葬亲人的刘继祖,当时刘继祖已经去世,朱元璋将他追赐为了义惠侯,将他的妻子娄氏封为了夫人,侯爵得以世袭,荫及子孙,与明朝共荣。

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以心狠手辣著称,但也有仁慈的一面,当然前提是,不能危及他的权利和江山,这或许就是朱元璋无与伦比的权谋之术吧。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万历野获编》等

(图网,侵删)

更多文章

  • 她是朱元璋唯一的爱人,也是大明王朝最初的“刀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大明皇帝朱元璋老版,大明朱元璋嫡孙开局闯灵堂

    但在大明朝历史上有一女子,闲来无事时,竟然明目张胆地坐上龙椅,皇帝看到后,也不恼,反而笑着陪她一起坐。不光如此,她甚至还能肆无忌惮地与皇帝“讲道理”,然而,皇帝对女子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从不生气,反而百般纵容,满脸都是幸福的样子,仿佛这是人世间最为幸福之事。而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后,

  • 朱元璋将朱棣留在北京,难道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他来骚扰朱允炆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怕朱元璋到何种程度,朱元璋和朱允炆朱棣的关系,朱元璋让朱棣效忠朱允炆

    所以朱棣从小就愿意跟着在军营里待着,其他皇子们都选择在城里享福,只有他选择了艰苦的军旅生涯。也正是这一段艰苦的岁月,锻炼了朱棣这个人的意志力。他逐渐变得成熟,在徐达他们打下了北方以后,朱元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所以就将朱棣留在了北京。那么为什么要留下他在北京呢?其实朱元璋是有考虑的,南京作为首都,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蓝玉也难逃一死,唯独一人独善其终,宠爱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蓝玉逼朱元璋杀刘伯温,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处理蓝玉,正史中朱元璋有没有杀刘伯温

    明朝建立之前,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权势,就已经开始铲除异己了。神机妙算如刘伯温,勇将如大将军蓝玉等人也难逃一劫,视功臣如草芥,唯独一人例外,太祖还宠爱有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太祖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君王,跟他一起共患难的开国之臣,封王之后便开始无所顾忌了,这也触及到朱元璋的底线。

  • 历史上让宋太宗一生恐惧的大败是哪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太宗一生都干什么,宋太宗历史人物简介,宋太宗的历史

    宋太宗所率宋军虽平灭北汉,但是几个月围攻太原,宋军粮饷将尽,将士疲乏。宋太宗想乘大胜之势,一鼓作气,攻取幽蓟之地。曹彬、潘美等宿将多不言语,惟有殿前都虞侯崔翰揣摩上意,以为机不可失。宋太宗借机发挥,即刻命枢密使曹彬发兵进攻契丹。盛夏七月,赵光义率大队身心俱疲的宋军北征,他本人已驾发镇州。由于军士意怠

  • 朱元璋在酒席上为他夹菜,回家后他却把儿子杀了!然后自刎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在陈友谅面前自刎是咋回事,朱元璋兵败准备自刎,朱元璋放400死囚

    傅友德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朱元璋曾说过,按战功来算友德当居第一啊!他一生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南,后来因功封为颍国公。在傅友德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朱元璋赐了他两张免死和世袭铁卷,还将心爱的女儿嫁给了傅友德的儿子,这是何等风光荣耀的大事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向我们证实了成功跟出生没有关系,他建

  •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迅速占领辽沈,只因明朝将一位良臣用错了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的统治版图,努尔哈赤从哪里进去辽东,努尔哈赤如何统一明朝

    明光宗死后,明熹宗皇帝继位,任用太监魏忠贤,自己却不理朝政,天天玩自己的木头,导致朝政腐朽不堪。后来,给事中姚宗文因为私恨弹劾熊廷弼,导致熊廷弼被革职。这个时候,就启用了右佥都御史袁应泰来代替熊廷弼。袁应泰,先后当过知县、工部主事、河南右参政、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等职。曾代替周永春巡抚过辽东,才一个月

  • 夏言:遭严嵩陷害,成为继胡惟庸之后,被处死的明廷内阁首辅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夏言严嵩谁厉害,明朝首辅夏言简历,严嵩首辅

    夏言,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大臣,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夏鼎曾担任明廷地方要职,夏言少年得志,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为官,从庶吉士一路“火箭升迁”,成为了明廷内阁首辅大臣。夏言为官,以正直敢言闻名,嘉靖皇帝即位称帝后,夏言屡次上谏,奏陈先朝弊政,推出改革之举,嘉靖皇帝因而十分赏识夏言,将其视为“柱国之臣“。正所

  • 大宋的智慧:拳头打不过你,那就用钱砸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宋的智慧改变什么,大宋将门的智慧,大宋的智慧整本免费

    在历史上评论的软骨头朝代,大宋肯定居于前三,对于很多学者在权衡大一统王朝的指数中,肯定会包含开疆拓土、和边境的战争、与异族的臣属关系等等……这些当然统统和宋朝沾不上半毛钱关系。可以说如果将这些王朝皇帝置于一个群聊中,不用说,肯定宋朝的皇帝是躲在角落里自己斗地主的。因为别的皇帝都在侃大山如何吊打边境入

  • 孙传庭是大明最后的希望吗?崇祯让其死守潼关,其实救不了大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传庭崇祯,孙传庭死后崇祯有多慌张,崇祯为什么害死孙传庭

    孙传庭战死潼关,四个月后,李自成攻入皇城。孙传庭是非常有才能的一个人,他带领大军严守潼关,这里是关中要害,是皇城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所以崇祯几乎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孙传庭身上,而孙传庭本人也不辱使命,最终以身报国。不是他守不住潼关,是崇祯皇帝压根就不信任孙传庭。从万历年间开始,李成梁就养寇自重,使得辽

  • 朱元璋后代现状,偏居小山村守着一把龙椅活到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你可别说还真有,2014年,在田后蓬村有个人查了查自己的族谱,发现自己是朱元璋的孙子,再加上自己家里有个特殊的东西,自己更是坚信不疑。 据说,清军入关的时候,紫禁城里的明朝皇帝坐的一把龙椅不知所终,原来这一把龙椅被一位朱家王爷也就是田后蓬人的太公带到朝天门,藏进了山洞中。朱太公也在附近居住下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