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言:遭严嵩陷害,成为继胡惟庸之后,被处死的明廷内阁首辅大臣

夏言:遭严嵩陷害,成为继胡惟庸之后,被处死的明廷内阁首辅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40 更新时间:2023/12/14 10:29:46

夏言,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大臣,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夏鼎曾担任明廷地方要职,夏言少年得志,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为官,从庶吉士一路“火箭升迁”,成为了明廷内阁首辅大臣。

夏言为官,以正直敢言闻名,嘉靖皇帝即位称帝后,夏言屡次上谏,奏陈先朝弊政,推出改革之举,嘉靖皇帝因而十分赏识夏言,将其视为“柱国之臣“。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短,夏言因为正直敢言,受到嘉靖皇帝的恩宠,后来同样也因为这个优点而失宠,被嘉庆皇帝下旨回籍闲居。

1542年6月,昭圣皇太后在宫中病逝,嘉靖皇帝下诏向夏言询问太子服丧的制度,夏言在回复的奏章中写错了一个字,嘉靖皇帝看到后,十分不满,对夏言进行了批评,夏言为此惶恐谢罪,并向嘉靖皇帝提出辞呈。

这种刚直的行为,令嘉靖皇帝十分不满,他认为这是夏言在为难自己,一怒之下,一道圣旨令夏言退休离京。

夏言回到家中后,每当元旦和嘉靖皇帝过生日,他都会上表称贺,自称“草土臣”,这种主动示好的举止,逐渐化解了嘉靖皇帝的怒气,不久,嘉靖皇帝不计前嫌,将夏言调回京师,官复原职。

夏言返回京师后,重新担任内阁首辅,这让已经独揽大权3年之久的严嵩处境十分的尴尬,夏言再次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后,严嵩回到了内阁次辅的职务上,使得严嵩大权旁落。

与此同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依仗严嵩的权势为所欲为已久,夏言因此便想要将严世蕃绳之以法,严嵩听到这个风声后,便带着儿子严世蕃来到夏言的府邸来求情,夏言见严嵩父子认错态度比较好,便动了恻隐之心,便不再追究。

严嵩父子逃过这一劫之后,表明上与夏言交好,暗地里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各式的机会将夏言置于死地。

大约过了几年,严嵩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来报复夏言,当时河套地区被蒙古部族所占,作为内阁首辅大臣的夏言就向嘉靖皇帝推荐了陕西总督曾铣率军收复河套地区,嘉靖皇帝觉得也是时候反击蒙古部族了,便令陕西总督曾铣总督西北军务,率军收复河套地区。

战事的初期,曾铣屡有斩获,但是却无法赶走蒙古部族,使得蒙古部族依然盘踞在河套地区,这令嘉靖皇帝十分不满,毕竟用兵耗费国库,令国库空虚,这就让嘉靖皇帝倍感压力。

为此,他在朝堂之上,针对河套用兵之事,不耐烦地说道:在河套地区连年用兵,一点进展都没有取得,这个曾铣到底在干些什么。

此话一出,令推荐曾铣总领西北军务的夏言十分惶恐,不敢言语,而作为次辅的严嵩则是暗暗自喜,认为扳倒夏言的时机已经到来。

因此,等到朝会结束之后,他孤身一人来面见嘉靖皇帝,大发厥词地说道:陛下,河套地区必不能收复,夏言举荐曾铣总领西北军务,对河套地区用兵,完全是处于私心,并不是公心,先前,夏言屡次为陛下拟旨褒奖曾铣,就已经表明了一切。

嘉靖皇帝一听,联想到夏言屡次推荐曾铣之事,顿时怒不可遏,当即下旨命锦衣卫将曾铣逮捕押解来京,与此同时,还将夏言的内阁首辅大臣一职给罢免了。

夏言接到罢免自己官位的诏书之后,便上书为自己辩解,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正在气头上,他看到夏言还在为自己辩解,越发的认定了这个事情,认定夏言确实在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同时,严嵩也瞅准了时机,给予夏言最致命的一击,与此同时,严嵩又代仇鸾起草上书,弹劾曾铣战败不报、贪墨军饷,并托苏纲行贿夏言来隐瞒罪行。嘉靖皇帝听后,顿时杀心尽起,将曾铣下旨处死。

在听闻曾铣被处死的消息后,在狱中被关押的夏言痛不疾首,他在狱中起草辩解书,托锦衣卫上呈给嘉靖帝。辩解书的内容大致都是陈述自己的冤屈,指控严嵩父子的罪证。

然而这份辩解书的内容是苍白无力的,嘉靖皇帝对于夏言已不再信任,再加上严嵩不断地向嘉靖皇帝上谗言,中伤夏言,使得嘉靖皇帝最终对夏言动了杀心。

1548年,嘉靖皇帝对夏言下达了“必杀令”,夏言在西市遭到斩首,而他的族人和家人们则是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令人唏嘘不已!

夏言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为大明朝奋斗半生,成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公开斩首的内阁首辅大臣。

更多文章

  • 大宋的智慧:拳头打不过你,那就用钱砸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宋的智慧改变什么,大宋将门的智慧,大宋的智慧整本免费

    在历史上评论的软骨头朝代,大宋肯定居于前三,对于很多学者在权衡大一统王朝的指数中,肯定会包含开疆拓土、和边境的战争、与异族的臣属关系等等……这些当然统统和宋朝沾不上半毛钱关系。可以说如果将这些王朝皇帝置于一个群聊中,不用说,肯定宋朝的皇帝是躲在角落里自己斗地主的。因为别的皇帝都在侃大山如何吊打边境入

  • 孙传庭是大明最后的希望吗?崇祯让其死守潼关,其实救不了大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传庭崇祯,孙传庭死后崇祯有多慌张,崇祯为什么害死孙传庭

    孙传庭战死潼关,四个月后,李自成攻入皇城。孙传庭是非常有才能的一个人,他带领大军严守潼关,这里是关中要害,是皇城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所以崇祯几乎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孙传庭身上,而孙传庭本人也不辱使命,最终以身报国。不是他守不住潼关,是崇祯皇帝压根就不信任孙传庭。从万历年间开始,李成梁就养寇自重,使得辽

  • 朱元璋后代现状,偏居小山村守着一把龙椅活到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你可别说还真有,2014年,在田后蓬村有个人查了查自己的族谱,发现自己是朱元璋的孙子,再加上自己家里有个特殊的东西,自己更是坚信不疑。 据说,清军入关的时候,紫禁城里的明朝皇帝坐的一把龙椅不知所终,原来这一把龙椅被一位朱家王爷也就是田后蓬人的太公带到朝天门,藏进了山洞中。朱太公也在附近居住下来,长

  • 成吉思汗的军队为何打遍天下无敌手,这5个原因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的军队为什么那么厉害,成吉思汗巅峰有多少军队,成吉思汗的军队有哪些

    蒙古帝国能够打下2800万平方公里的江山,到底凭借哪些原因才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一、蒙古军队善于向敌人学习丰富的战争经验使蒙古军队在战争技术上占优势,铁木真作为一代雄主,虽然很多人说他不如成吉思汗亦或者忽必烈,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铁木真蒙古部落依然还是分裂状态,并且铁木真特别会学习,他从金国、西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那么从缸里面救出的人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光砸缸背后的真正故事,司马光名言,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总结

    时间过了几百年,来到了北宋,这时候也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自己七岁的时候,自己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突然有个小伙伴出现了危险,掉进了缸里,别的孩子一看出事,吓得边哭边看,立马去找大人,但是这位神童急中生智,用一块石头,立马把缸砸开,而从救出了小伙伴。这位神童就是司马光,而自己砸缸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在

  • 朱元璋为一百姓写下一副对联,此人没贴出来,却得到朱元璋的赏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写对联,朱元璋最恨一副对联,朱元璋哥哥刺杀朱元璋

    喜欢看历史剧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哪位哪位皇帝赏赐给谁谁赐了一副对联,或者匾额,然后接着那家人就会将其的悬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并每天进行跪拜,而笔者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一百姓写下对联的故事。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赏给一百姓一副对联,但是那百姓没有张贴出来,当朱元璋得知

  • 实力雄厚的陈友谅,最终被弱小的朱元璋所灭,他输在了哪几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是在哪里,朱元璋陈友谅老婆视频,陈友谅归降朱元璋

    这是一次值得深究的考验,大明手下的军队每天所需要的粮草十分惊人,按照这样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老朱的集团,没几天好日子过就要解散回家种田了。所以朱元璋在这个时候痛定思痛,决定采用屯田制。这是一个自古以来解决士兵赋闲时期粮草问题最佳的办法。也就是说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可以在当地种田,以此来养活自己和整个

  • 北宋王朝“积弱”的主要原因,是由募兵制度引起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军队衰落原因,北宋面临的危机与威胁,分析北宋荒年募兵制度

    太祖开宝年间(公元968年–公元976年),禁军与厢军总数为三十七万八千。禁军马步军合计共为十九万三千。(从总数中减去禁军之数,知厢军应为十八万五千。)太宗至道年间(公元995年-公元997年),二者总数为六十六万六千。禁军马步军合计为三十五万八千。(从总数中减去禁军之数,知厢军应为三十万八千。)真

  • 张无忌的原型是翰林儿么?小明王和明朝有关?朱元璋策划了翻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无忌原型是不是韩林儿,韩林儿,韩林儿之死真相

    小明王有点像楚汉之争前的楚怀王义帝熊心,只是个花架子而已,没有真正的实权。朱元璋也是起义军之一,在名义上也要依附于小明王,后来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于此。可是等到朱元璋彻底击败对手陈友谅以后,这个小明王的作用就逐渐变小了。不光作用消失了,反倒是成为了朱元璋走上皇位的障碍。为此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去接小明王

  • 他本是一个平凡无奇的锦衣卫下等兵,后来荣升统领只靠这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袁彬站了十年的岗,转眼间到了正统十四年,这一年明朝出了一点事儿。七月时,瓦剌犯明,朱祁镇在王振的蛊惑下决定御驾亲征,袁彬被纳入皇帝的亲军之中随队出征。八月,明军中了瓦剌的圈套,阵脚大乱,王振死在乱军之中,皇帝身边的人都各自逃命去了,一个叫喜宁的太监直接临阵投降,充当汉奸,在他的帮助下,朱祁镇被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