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防范藩王作乱,明朝的不准进京,清朝的不许出京,哪个更高明?

防范藩王作乱,明朝的不准进京,清朝的不许出京,哪个更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4/1/21 7:08:16

对比明清两代,皇帝对皇室宗亲的态度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明朝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却是“无圣命不准离京”。从本质上说,二者都是为了防范天然具备顺位继承人权利的皇室宗亲对皇帝的皇位构成威胁,效果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显然更为高明。

将皇子、王爷踢开权力中枢的明朝“分封就藩制”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皇帝的女人多,儿子也多,虽然自夏商周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在残酷的皇位争夺中,能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少之又少。相反,同样的血统,皇子们某种程度上拥有平等的继承权,这就导致了历史上无数场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的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事件,

甚至,有些皇帝即位后,还会以各种原因和借口杀掉自己的所有兄弟,以此消除皇位威胁,比如秦二世胡亥就这么干过,结果外敌入侵后,宗室无人,众叛亲离。

而后,汉高祖刘邦起于微末,对“家天下”的思维相当偏执,定下“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规矩,全面铲除因功封王的“异姓王”,表面上促进了皇位稳固和中央集团,然而几十年后汉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却是刘家人自己搞出来的叛乱,大大打脸了藩王“众星拱月”般拱卫皇帝的美好设想。

有鉴于此,后代无数王朝皇室都力图避免皇子、藩王作乱,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他也是个和刘邦一样的人,认为国家交给别人不放心,还不如交给自己的众多儿子。

于是,朱元璋实行“分封就藩制”,将儿子们分封于各地,镇守一方,好处很明显,是能替朝廷屏障外敌,但是坏处也明显:到了孙子继位,有地盘、有军队的儿子燕王朱棣就造反了。

经过艰苦卓绝的一场“靖难之役”,朱棣成功把建文帝赶下台,是为永乐帝。只是,从藩王到皇帝,当初不满削藩的人也屁股决定脑袋,开始了大力削藩,就此在分封就藩制的基础上,朱棣规定了分封于各地的藩王再无实权,没有地盘,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等于变相被软禁在封地、有名无权、衣食无忧的尊贵王爷,而且严令各地王爷“非有诏不得入朝”,终明一朝再没有没更过。

经过朱棣这一改,明朝的“分封就藩制”优势也很明显,此后各地藩王再也没能掀起什么大风浪,明朝皇帝的皇位稳固性更高。

将皇子、王爷锁在京城看管的清朝“封爵固京制”为何更高明?

清代实行的是“封爵固京制”,可谓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一种首创,即把皇子、王爷们留在京城,留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看管。

根据明制,藩王无圣命私自进京,锦衣卫可以直接出面将他们押入天牢,可见“分封就藩制”的严格,但即便如此,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仍然爆发了著名的宁王之乱,尽管被三下五除二轻易镇压,但确实仍存在弊端。而相比之下,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更为严格和周密,清代的王爷不仅在外没有封地、没有军队和收取封地的赋税权,就连前朝常用的“秦王”、“赵王”、“楚王”、“齐王”、“燕王”等王爷名称也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睿亲王”、“雍亲王”、“宝亲王”等礼仪性称呼。

对清朝皇帝来说,把皇室宗亲留在眼皮底下远比放在外面要保险得多。

这些留京的王爷虽然有府邸、有月俸,但只要皇帝不信任,就不会委以实权,而且除了那种世袭罔替的部分有功、尊贵王爷之外,其他王爷还有封爵递减的制度,几代过后,假如一脉中无人能以军功、业绩获封王爵,就会“泯为众人”,只挂个宗亲的名头,不论是实权还是前途都大大受到影响。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公传到了贾宝玉这第四代,爵位最高的竟然只是贾琏的“镇国将军”这一虚爵,正是受此影响。

自然,名头、实权被压制得更狠,也就不怕他们翻起什么风浪,纵观满清一朝,顶天也就康熙朝的九龙夺嫡最为激烈,没有听说过哪个满人王爷能够反叛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封爵固京制”的可行性和稳固性。

更多文章

  • 曾国藩重修身齐家,左宗棠重忠君爱国,150年后谁的家风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左宗棠谁伟大,曾国藩 左宗棠历史地位,曾国藩和左宗棠谁的才华厉害

    同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与左宗棠二人是同一时代的人物,经历了相识、相知、相重到相恶、相敬的一生,他们身上有很多差异点,比如曾国藩性格沉稳、谦虚、中庸,而左宗棠锋芒毕露、嫉恶如仇;曾国藩创建湘军名闻天下时,左宗棠尚是湖南巡抚座下一幕僚;左宗棠后来骂了曾国藩很多次,而曾国藩从未还口等等。也有很多相似点,

  • 皇太极为什么如此喜欢海兰珠?真的只是因为她的美貌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太极为什么偏爱海兰珠,海兰珠皇太极吻戏视频,大玉儿传奇皇太极海兰珠

    首先,海兰珠很漂亮,当时被誉为草原第一美女,肤色晶莹剔透,明眸善睐,当时的皇太极就对她一见钟情。而当时再娶了海兰珠的姑姑哲哲后,科尔沁怕地位不稳,想让海兰珠嫁过去,无奈海兰珠不答应,觉得皇太极比自己大十几岁不合适,而且一心要嫁给天下最好的男子,于是妹妹大玉儿替自己嫁了过去。海兰珠性格好且聪慧,在皇宫

  • 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家看不起他悔婚,媒人过意不去:娶我女儿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子突然悔婚,曾国藩不念过往不迎未来,曾国藩祖坟全貌图片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读书世家,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也还算宽裕,兄妹9人都没挨过饿、受过冻,算是当时的小资家庭了,所以,曾国藩自小就有不少时间读书识字、背诗诵经。当时,当地有个很有名望的读书人欧阳凝祉热衷于研究科举考试,可他的仕途之路非常不顺,考试屡屡不中,后来他干脆就不考了,在当地办起了学堂,众人

  • 曾国藩三点最可贵精神,普通人逆袭圣经,柳传志:他影响了我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二十六个逆袭心法,柳传志简历个人资料,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

    中国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这位典型的奋斗型企业家,依靠着自己的不凡的眼界打造出了联想集团这块金字招牌。在接受采访时,除了谈到一些创业的艰辛和机遇外,最重要的就是被他一生奉为偶像的一个人。就是这个人的传奇经历和卓越的智慧让他获益匪浅。在许多场合,柳传志总会提到他——晚清名臣曾国藩。柳传志说,曾国藩身上的三

  • 丧权辱国的清朝,灭亡时为何仍有1100万土地?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灭亡的四大原因,清朝灭亡时的真实现状,解密清朝灭亡主要原因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挺幸运的一件事,如果最后一个王朝是明朝,不说别的,中国的领土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大。 在清朝正式把政权完全移交给民国政府时,中国总共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即使是割让了2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民国继承的土地也比明朝土地最多的

  • 清朝女科学家命名小行星,虽然她在29岁病逝,但是拥有着完美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我国以女性命名的小行星,古人命名小行星

    这是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在其著作《勾股三角解》中的一番论述。在明清之际,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是残酷的,女子不能读书识字,只能学习琴棋书画,以“无才便是德”为傲。这种迫害女子权益的行为,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埋没了许多优秀的女性。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依旧有女子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压迫,拥有了完美的人生。这名女

  • 嘉庆为何急着要杀和珅?和珅明知会死为什么还不逃跑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和珅这样的突飞猛进和飞黄腾达,主要还是与他自身的素质分不开的。总的来说,和珅精明强干,会察言观色,而更重要是一条,就是乾隆很快发现和珅精通满、汉、蒙、藏等多种语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在乾隆朝,最重要的政治文书都是用满文写就的。“兼通满汉”自是成了和珅最重要的一项政治资本。嘉庆上台后的一大举措

  • 易中天为何怒斥乾隆“没干好事”?是否人到老年,辩事不明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易中天乾隆原话,易中天讲乾隆的故事,易中天说乾隆神经病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或许是许多人从初中历史课上就开始分辨谁先谁后,却到最后也稀里糊涂弄不清楚的帝王了。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这样的皇帝都是高大伟岸、丰功伟绩的,不是拓展疆土,便是平息暴乱;不是仁政爱民,便是立法强政。而便是这样的九五至尊,留名青史的皇帝之一——乾隆,得到易中天的评价竟是"王八蛋"、"

  •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远胜康雍乾,金庸:其才能不在李世民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比他们还强的清朝皇帝,就只能往前找了,而且这位皇帝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对清朝这个政权所作出的贡献,其实都不属于康雍乾三位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历史上,但凡能开一国的皇帝都不是平凡之辈,从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刘邦,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宋朝的赵匡胤,元朝的忽必

  • 和珅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在乾隆没死之前拥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死后嘉庆赐死和珅,和珅给乾隆送美女,乾隆去牢里求纪晓岚放过和珅

    和珅担任和兼任乾隆时期数个重要官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重要官职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邢部尚书、理蕃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和珅不仅大权在握,此时更是皇亲国戚,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