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出去1趟,吃了2块瓜,说了1句话,为何死了1个瓜农?

朱元璋出去1趟,吃了2块瓜,说了1句话,为何死了1个瓜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70 更新时间:2024/1/22 5:15:13

小时候的朱重八,为地主放过牛,在寺庙里当过小和尚,甚至拿着一个破碗在外面流浪过三年。

小小年纪尝遍人间冷暖,因此他对于廉政这方面特别看重,对贪污腐败的事情深恶痛绝。不仅自己每天勤勤恳恳,按时上朝处理政事。还号召官员他学习,就差把节俭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朱元璋微服私访的重点估计也是在民生方面。这一天,朱元璋考察民情时,经过一块瓜地。当时正好是夏天,烈日炎炎。

朱元璋手拿一把扇子扇啊扇,看见眼前的田地里躺着许多绿油油,圆滚滚的大西瓜。估计脑海里已经幻想出西瓜切开后红瓤露出,汁水外流的情景。

田地旁边的瓜棚里坐着一位瓜农,朱元璋一行人在外面都快被烤焦了。而瓜农坐在棚里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可能是心静自然凉吧。

朱元璋看人的眼光不是一般的好。想当年他打江山的时候,有意学习刘邦。广罗人才来帮助他完成帝业,因此手下有一帮精英才干,比如刘伯温。

看到这个气度不凡的瓜农,朱元璋又有了招贤的想法。于是走上前去,问瓜农能不能给个西瓜尝尝。当然,也不排除朱元璋是因为走得渴了、累了,才想尝一尝鲜嫩多汁的西瓜。

朱元璋虽然是微服私访,但也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才出门的。因此瓜农抬头一看,看见的是一个有威严,但是却不失稳重的中年男子。于是不慌不忙的起身,笑呵呵地给他们挑了一个巨大的西瓜。

这个瓜农熟练地切开西瓜,递给朱元璋,又分了一些给其他人。这些随从哪敢接过来吃啊,就算瓜农不知道朱元璋是皇帝。他们却是知道的呀,因此都没有伸手去接西瓜。

瓜农看见这些人不接西瓜过去吃,眼神顿了顿。转身过去放下西瓜,端给他们一人一碗水。果不其然,他们接过去痛痛快快地喝了。这些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

前面也说过,朱元璋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当过小和尚,在外面流浪了三年。这三年里,朱元璋除了变得勇敢果断了,心思也越来越缜密了。(甚至可以说多疑)

因此瓜农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看到了他善于观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朱元璋突然对这个瓜农很感兴趣了,于是就开始和他唠嗑。

夸他的西瓜种的好啊,问他是怎么种的这么好的,这些西瓜的成本是多少,预计可以赚多少钱呐。瓜农不卑不亢,不急不慢,全都一一回答了。而且不仅回答了,还回答的很好。

瓜农看见朱元璋吃西瓜的时候,都是从两边往中间吃的,大为不解。还友好地提醒他说:“你可以先从中间开始吃啊,这样之后的每一口西瓜都是甜的。”

朱元璋听完后也就笑笑,没说什么。都说朱元璋是草根逆袭成功的典范,他的整个人生历程,总体上说是先苦后甜的。

朱元璋在以后做事的时候也都喜欢一开始努力,最后再慢慢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是成功人士的一个小小的怪癖吧。

几块甘甜的西瓜下肚,朱元璋感觉暑气解了不少。和瓜农谈话也谈的差不多了,就准备拍拍屁股走人。于是礼貌的和瓜农道谢说再见,还掏出比西瓜价值不知道高多少倍的银子,当做瓜钱,瓜农连忙摆手说不要。

朱元璋也没有坚持,于是再次道谢,就转身准备走了。转身也没走几步,就给他的手下下了一个命令,说要杀了刚刚那个瓜农。

刚刚两个人还握手道谢,挥手告别,有一种什么时候再聚的感觉,结果转脸朱元璋就让手下杀了他。接到命令的那个人估计也冒冷汗,不知道皇帝到底在想什么吧。

在朱元璋决定要杀掉瓜农的前几秒,他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

一方面,朱元璋认为这个瓜农一定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非富即贵。因此表现的十分热情好客,谦卑有礼,说不定是在有意讨好。之后还知道把西瓜换成水递给他的随从。

在两个人聊天的时候,虽然聊的都是种西瓜。但是打江山守江山和种西瓜,又尝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等等这些在朱元璋看来,都在预示着这个瓜农并非等闲之辈。

然而另一方面,瓜农说朱元璋吃西瓜应该先甜后苦,但朱元璋做事就喜欢先苦后甜。说大一点,这就是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朱元璋心想,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我就杀了你,免得日后成为敌人,威胁到自己。

更多文章

  • 宋朝最野蛮的将军,专吃俘虏的耳朵,吓得西夏人不敢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最惨的十大名将,宋朝西夏,宋朝十大将军简介

    据说人是世界上最杂食的动物,此话真是不假,大千世界,貌似没有人不能吃的东西。今天要讲的这位,口味更是独特,专门爱吃人的耳朵,更让你想不到的是,他还是生吃。这么野蛮加荒谬的创意是谁发明的呢?这人叫王彦升。王彦升可谓是一个跳槽的专业户,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当过差,五代十国差点儿被他玩了一个遍,最

  • 成吉思汗墓穴位置,困扰考古界多年时间,为何一直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墓的准确位置在哪里,墓葬考古纪录片成吉思汗,考古发掘成吉思汗墓

    别说是成吉思汗了,基本上元朝皇帝的墓穴都找不到,这关系到他们特殊的丧葬制度。成吉思汗死因成迷古代皇帝的死一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成吉思汗则是死在了西征回来的路上,虽然已经是60多岁高龄,但是从他打仗的劲头上来看,完全不像这个年龄的人。正史当中记载其摔落马背,又因为当时是攻打西夏的关键时刻,最后因

  • 历史巧合的“大英风华”?英国版靖难之役竟与国版靖难发生于同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天下,奉天靖难全过程,朱棣靖难二十六功臣

    题/历史巧合的“大英风华”?英国版靖难之役竟与国版靖难发生于同年文/free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

  • 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为何大明却亡在他手上?答案只有8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可问题在于,可千不该万不该,大明亡在崇祯皇帝手上。当时明朝的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他独断专行,祸乱后宫,把持着朝纲。结果怎么样呢?1627年8月,17岁的崇祯刚一上位,就着手收拾魏忠贤。他先是把魏忠抓了起来,然后派他给朱元璋守陵。11月,魏忠贤自知回天乏力,就上吊自杀了。也就是说,才几十的功夫,崇

  • 明朝最奇葩的一对大活宝,策划了一个活动,前所未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皇太孙朱雄英爬出棺,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明朝败家子

    都说魏晋时期多奇葩,文人雅士们轮着番地搞行为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在明朝的文人更奇葩,耍起花样来,一点也不比魏晋名士差。比如苏州的张献翼跟张孝资,就是一对超级大奇葩、大活宝。有一年,张孝资要过生日了,就对张献翼说:哥们儿,咱生是过了很多回,死还没过一次,这回咱不过生,你来陪我玩过死吧。张献翼满

  • 成吉思汗埋葬在了哪里?四个可能性,有一个最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埋葬哪里,成吉思汗最有可能埋葬哪,成吉思汗玩法技巧

    之所以一直没有任何的定论,是因为元朝特殊的密葬制度。不仅仅是成吉思汗墓没有,而且其他元朝皇帝的墓穴都没有。因为元朝属于蒙古族,他们一直是信仰萨满教。在萨满教的教义当中,认为灵魂的重要性要大于肉体。所以元朝很多人都是用的天葬甚至是火葬。而且作为元朝皇帝,他们更是要求不立标志、不公布地点、不记录内容等,

  • 这俩大将如果不打架,保证能打败清军,收复明朝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抵御清军的将领,清军攻打明朝,明朝四大将军的战斗力

    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与孙可望相同的是,他们同为张献忠的爱将。张献忠死后都归顺了南明政

  • 朱棣靖难之役杀进皇宫,不急着坐皇位,为何先杀光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靖难二十六功臣下场,朱棣起兵靖难各个版本,靖难之役后朱棣杀了多少人

    明成祖朱棣在侄子朱允炆登基后,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文韬武略,自己的父皇为何不传位给自己,除了自己的爹,我想朱棣几乎瞧不起任何人,包括已经贵为皇帝的朱允炆。朱允炆登基之初,就匆匆削藩,这给了朱棣造反的口实,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凭借着自己军事上超人的天赋和

  • 明朝哪个皇帝,把皇位传给了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标死后朱元璋大哭,朱元璋只认为马皇后朱标是一家人,朱元璋与朱标

    他的父亲朱元璋是皇帝,他的儿子朱允炆也是皇帝,只有他自己不是皇帝。那么他既然没当上皇帝,又是谁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呢?当然是朱元璋了,也只有朱元璋。先说说这位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标。朱标自出生以来,就被朱元璋寄予厚望,他既是皇长子,又是嫡长子,地位非同一般。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他就被立为世子,被视为朱

  • 赵匡胤去投奔他,他用十文钱把赵匡胤打发了,后来尴尬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投奔谁被拒,赵匡胤传奇赵匡胤交出兵权,赵匡胤赵匡胤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确实是有道理的。你现在瞧不起的那些人,指不定哪天就能踩在你头上了,所以说积德要趁早啊。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当年竟然用十文钱打发了来投奔他的皇帝。谁这么不识货呢?王彦超是也。王彦超的老爸王重霸曾是黄巢起义的骨干成员,听这名字就觉得够彪悍。王彦超继承了老爸的战斗基因,年仅12岁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