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视此人为最大劲敌,最终跟他同归于尽

司马懿视此人为最大劲敌,最终跟他同归于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9 更新时间:2024/1/22 18:00:47

魏国名士的三大门派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叔叔就是汉末大名鼎鼎的司徒王允。王允不但身为名儒,而且用计谋玩死了董卓,为天下立下大功,可惜后来对董卓旧部处置失当,被他们攻陷长安,杀了满门,只有侄子王晨、王凌翻墙逃得性命。

王凌虽然二十岁就全家死绝,前途却并不灰暗。因为他出身于一等家族,而且老家并州(大致等同今山西省)还有一个名士群体,可以帮他们王家东山再起。

汉末的名士形成了若干派系,最著名的是河南的颍川派、河北的北海派,但还有一个不太被人注意的并州派。并州派的领袖是汉末大名士郭泰郭林宗,与河南名士领袖许子将(名许劭,字子将,以字行)、河北名士领袖孔融相比毫不逊色。

三派名士的作风很不一样。

颍川派名士如荀彧、郭嘉等生长于东汉以来文化最发达的河南腹地,以计谋著称;北海派名士如崔琰、王修等深受燕赵慷慨悲歌之风与山东郑学(大儒郑玄融会今古文经学开创的新学派)的影响,以气节闻名;并州派名士如郭淮、贾逵等久处与匈奴、鲜卑对抗的前线,以武略见长。

并州毕竟地处边陲,经济不及中原、河北发达,儒学水平也相对落后。并州派虽然也有个别顶级名士,但大部分都是历史系毕业的二等家族,主要活跃在军事方面,地位不及颍川派、北海派名士。

王凌就是并州派的大佬,虽然他自己的儒学水平不足以卓然成家,但凭借叔父王允的威望,隐然已有领袖并州的味道。

司马懿或者说河内司马氏跟并州派也关系匪浅。

汉末,河内地处关东诸侯与董卓交战的前线,太原受到匈奴的抄掠,河内、太原的名士往往到山西南部的河东避难,大家在河东同城交友,打得火热,迅速形成了名士大联盟。

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就是通过与王凌、贾逵拉关系,加入并州派,获得了名士认证资格。司马懿在仕途上也得到并州派很大帮助,出任顾命大臣是出自并州派孙资的推荐,遥控关陇军权则是通过并州派的郭淮来实现。

司马懿是王凌看着长大的

东部军区的司马懿第二

王凌历任兖州、青州、豫州、扬州刺史,根据各州不同的情况,施政得宜,官声极佳。他虽然出身儒门,同时又深通兵法,曾经与曹操一起注解《孙子兵法》,在对吴战争中也表现出色,可谓文武双全。

公元222年,曹丕三路伐吴,曹休率东路军攻洞口(今安徽和县),王凌与张辽、臧霸等宿将同为东路军大将。夜间,吴军的大批船只被风刮到北岸,王凌等督军奋战,吴军的东路军全线溃散,要不是救援的船只来得及时,几乎全军覆没。

228年,东吴派周鲂(fǎng)诈降,引诱曹休接应,试图诱歼魏军东线主力。曹休率十万大军接应周鲂,知道中计之后依然自恃兵多,继续前进,在石亭(今安徽潜山)大败于东吴名将陆逊之手,又是王凌力战突围,保住了魏军主力。

241年,东吴名将全琮(cóng)趁魏军换防,率军数万毁坏魏国芍陂屯田,王凌此时已升任东区主帅,率扬州刺史孙礼等大战连日,战况极其惨烈,最终大败全琮,因另一路吴军救应,全琮才能全身而退。

综合来看,王凌在东线的对吴战绩,与司马懿的对蜀战绩相比也不遑多让,只是升迁比司马懿要慢,当主帅比司马懿要晚,统帅大兵团作战比司马懿要少。后来王凌顶替了四朝元老满宠,出任征东将军,成为魏军东线主帅,与曾经的西线主帅司马懿势力相当。

王凌的四个儿子也十分出色,完爆司马懿的儿子。长子王广是新锐玄学家,在官二代里面声誉极高,胜过王凌;次子王飞枭、三子王金虎骁勇善战;四子王明山名誉最高,多才多艺,是知名书法家,而且猿臂善射,可谓文武双全。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也有四个比较成才,但是这时只有长子司马师通过跟何晏、夏侯玄拉关系,在官二代圈子里混出了名堂;次子司马昭都还没多少名气;五子司马伷(zhòu)、七子司马骏更是二十岁左右的新手,没什么人注意。

王凌与司马懿派系相同,升迁方式相似,军事才能相似,阶级认同相似,连子女培养都相似,相似度如此之高,简直可以说是司马懿第二。

王凌与司马懿轨迹相同

在并州派内部,王凌也可以与司马懿分庭抗礼。

魏国建立后,并州派名士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大量在军中任职,到这时许多人都成为军方要员,比如郭淮、王昶等人,他们在仕途上多数得到过司马懿的提携,但跟王凌的关系却比跟司马懿要亲近得多。

刚当上西区关陇主帅的郭淮郭大明白,虽然长期是司马懿的属下,又是被司马懿提的主帅,但他跟王凌是太原郡的同乡,更是王凌的妹夫。

南区荆州主帅王昶,虽是司马懿的门生故吏,也是被司马懿提的主帅,但他出身太原晋阳王氏,与王凌属于远亲,从小把王凌当哥哥看待。

王昶的得力助手、荆州刺史王基不是并州派,是青州人。王基虽也是司马懿的门生故吏,也被司马懿提为刺史,但他出身孤苦,是王凌把他引进仕途并加以重用,两人在青州配合默契,青州大治,传为佳话,肯定也更亲近王凌。

此外,兖州刺史令狐愚是王凌的外甥,与司马懿没有渊源。王凌与令狐愚联手,足以成为魏国东部的绝对主宰。

也就是说,司马懿官运亨通,利用职务之便封官许愿,大肆拉拢并州派名士;王凌则凭借叔父王允诛杀董卓带来的家族威望,以及他自己超强的人格魅力,与司马懿斗了个旗鼓相当,司马懿并没能成为并州派的领袖。

谁才是并州派的掌门

王凌出任征东将军,掌控东部防线,是在同门派的司马懿的支持下,才得偿所愿。

曹爽对此很不满意,王凌、司马懿同为并州派名宿,分别掌握了魏国最重要的东、西两个防区,要是联手搞事,哪怕自己手上有魏国中军,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曹爽一面借伐蜀来夺取司马懿的基本盘,一面安排文钦和诸葛诞来牵制王凌。文钦是曹爽的老乡和亲信,被任命为庐江太守;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他虽是王凌的儿女亲家,但更是浮华党党员,跟何晏他们走得近,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可见在曹爽心目中,也是把王凌当成司马懿一样来对付的。

当司马懿和王凌一起反对曹爽时,两人不论从朝廷大臣还是并州派的角度来看都是亲密盟友,司马懿还要帮王凌当上东区主帅;但当司马懿要谋朝篡位,安插私人时,跟司马懿基本盘重叠的王凌就成了障碍,因为司马懿重用并州派有可能是替王凌作嫁,这是司马懿绝对不能忍的。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司马懿知道,王凌也知道。

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立白马王曹彪为帝,但因令狐愚病死而拖延,导致事机泄露,但王凌并不知道事泄,嘉平三年(251年)春天,他找到了起事的机会。

东吴孙权晚年猜忌之心特重,残杀大批忠臣良将,连擎天之柱陆逊都没能幸免。孙权害怕魏军趁虚进攻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有一条长江挡着还不放心,还派兵决了涂水(今滁河),人为制造泛滥区,阻碍魏军行军,王凌借口整军伐吴,准备起事,同时请新任兖州刺史黄华一统起兵,被黄华告发。

这时司马懿已经七十二岁,快死了,而王凌比他大了八岁却还活蹦乱跳,一点要死的意思都没有。只要司马懿一死,司马师在并州派内的威望完全无法与王凌相比,那么司马懿提拔的并州派大员郭淮、王昶、王基等人就会被王凌全盘接收,司马懿辛苦装中风、搞政变、树私党就变成了替人作嫁。

而且他现在也跟曹叡当初一样,是马上要死,却硬挺着不死来打的,打着打着可能就死了,大军突然没了主帅肯定非常不妙。就算他能一直挺着不死,战局一旦旷日持久,南区主帅王昶、西区主帅郭淮跟王凌更亲,完全有可能响应王凌,那样他就会被天下之兵围攻,胜算也十分渺茫。

所以这个时候不能给王凌反应时间,必须防止他孤注一掷,起兵对抗。

司马懿一面封锁消息,率领中军向淮南急行军,而且走的迅捷的水路;一面给王凌赦免书,保证赦他无罪,又把王凌的长子王广带在军中,忽悠或者逼迫他写信,说司马懿没有恶意,劝王凌不必担心。

王凌肯定忘记了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他犹豫了起来,错过了裹挟将士们起兵的最佳时间。等他回过神来,司马懿的大军已经到了百尺堰(今河南沈丘),离他的大本营寿春(今安徽寿县)只有几天的行程,起兵已经来不及了。

魏国的天下就在这几天里跟他擦肩而过。

王凌又忘记了司马懿诈病赚曹爽,他仗着有司马懿的赦免书,给司马懿写信表示感谢,归还官印、节钺,把自己绑了,在水边谢罪。

司马懿计擒王凌

司马懿把淮南权力接受妥当后,逼王凌自杀,然后夷灭了他三族,让司马家族坐上了并州派首领的位置,使得并州派在魏晋嬗代中为司马氏所用,而司马懿不久也梦见贾逵、王凌索命,就此病死,可以说与王凌同归于尽。

并州派的名士得到司马氏扶持,太原王氏(王浑、王济)、太原郭氏(郭槐、郭彰)、河东裴氏(裴秀、裴頠)、河东卫氏(卫瓘)、平阳贾氏(贾充)等家族成批量的在晋朝获得了高位,影响了西晋政局。

更多文章

  • 比阿房宫还要宏伟的皇家宫殿,曾因“楚王好细腰”而闻名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房宫面积最大的宫殿,汉代最著名的宫殿是阿房宫吗,阿房宫是一座怎样的宫殿

    可是,你知道吗?早在秦始皇在修建阿房宫之前的300多年前,在荆楚大地就已经兴建起了一座名为“章华台”的皇家宫殿。据史料记载,章华台是楚灵王即位伊始下令营建的。公元前541年,楚灵王弑君自立,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就下令营建了东周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建筑形式最独特的章华台。楚灵王为

  • 韩信拜将之后,刘邦找他谈话,原来他早就知道项羽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当上刘邦大将军后项羽的反应,韩信跟了项羽为什么又投靠刘邦,韩信投靠刘邦后项羽反应

    我们既以成败论英雄,又不以成败论英雄,无论你怎么说,极具灵活性的语言和思维都能自圆其说。以成败论英雄的事情就很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项羽就是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但是项羽的失败似乎早就被一个人料到了,此人就是韩信。韩信刚开始在楚军服役,但是项羽并不重视他,后来眼见无出头之日就离开了项羽,来到了刘邦的

  • 汉武帝对有情人,为何临死之前没有见上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临死大彻大悟,听王立群讲汉武帝全集,霍去病死了汉武帝哭了

    李延年的妹妹祖籍中山——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人。她的确独具魅力,不但聪慧美丽,而且擅长跳舞。正所谓“沉鱼落雁”“妙丽善舞”。由于这位清纯多才的漂亮姑娘陡然现身,汉武帝立刻一见倾心,随即,将这位幸运的美女召入宫中,册封为“夫人”。巧得很,她早逝之后,反倒变成了汉代历史上,第一位追封的汉武帝“皇后”。可

  •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若不投降,能否翻盘?他此刻已走投无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爽投降司马懿,曹爽司马懿经典对话,司马懿诛灭曹爽三族

    无数后世论者,无不嘲讽曹爽目光短浅,蠢笨如猪,以为他在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洛阳后,如果听桓范之言,挟制魏国皇帝曹芳去许昌,号令四方都督,和司马懿打一场内战,定能望风景从,胜算极大。然而,当真如此么?首先,司马懿的行动不是个人单独的行动,他背后站着曹魏很多士族豪门和军政重臣。曹爽输在这之前把世家大族,

  • 东汉末年的名士,却狂妄异常看不起天下人,最终被武夫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被刺杀的历史名人,东汉名士,东汉名将被刺杀

    其实笔者认为,这些人也许就是魏晋之风最早的代表人物,他们游走在各个政权之间,评说着当时每个政权的优劣性,并且从中获得政权掌握者的优越待遇,他们只要骂得越凶,那么自己的名气也就越响亮,而这样的人中,又以祢衡十分的出名,而且纵观他个人的历史,他完全是自己将自己最终陷入到泥潭的深渊之中的。祢衡在当时非常的

  • 曹操一生中的五个背叛者,每一个都非常寒心,让曹操伤透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曹操是如何对待背叛者的,曹操宠许褚一世许褚护曹操一生,曹操单挑曹操1v1最强出装

    曹魏建立之后,曹操实施了唯才是举,这让曹魏走向了强大。唯才是举出现后,曹魏吸引了众多人才。也就是这些人才,让曹魏变得越来越强大,于是曹魏成为了三国时期的“最强王者”。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是非常爱惜人才的。在魏蜀吴三国中,恐怕没有比曹操更加爱惜人才的了。三国时期,人才“跳槽”是很正常的。大部分名将或者谋

  • 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见效显著,为什么明朝建文帝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削藩推恩令,汉武帝推恩令为什么没人削藩,建文不削藩

    汉朝建立前,刘邦封了八个异姓王,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和得到他们的帮助,分别是齐王(后改封楚王)韩信、韩王信、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汉朝建立后,八个异姓王与刘邦之间互相猜忌,而且诸侯王封地很大,严重影响了皇权。刘邦寝食难安,不得不亲自带兵将他们一一铲除。刘邦虽为

  • 东吴到底是如何被灭的?战船先进水军强大,但有一点却落后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晋灭东吴,西晋怎么攻取东吴的,西晋为什么只用三个月就灭东吴

    东吴的主力楼船有五层楼高,可以搭载三千人,在当时是绝对的霸王级别的战船,上面设有拍竿,一般的船只估计只要撞上去就撞碎了。东吴水师这种大舰船有名号的就有十余艘。以这些巨舰为核心的东吴水军战斗力冠绝一时,那么他们的对手也就是西晋的王濬想击败他们就不得不从如何消灭这些巨舰入手,毕竟水战关键就靠战船,当时王

  • 关羽被杀时,刘备仅仅距离20里,为何刘备不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被杀刘备吐血痛哭,关羽之死刘备为何不发兵救援,历史上刘备为何杀关羽

    不可否认的是,关羽在蜀汉是建功立业。同时关羽为刘备最早的追随者之一。当初的刘备刚刚起家时,关羽就追随了刘备。现如今看来,当初刘备选择征战天下,关羽绝对是鼎力支持者之一。关羽在去世之后,逐渐被神化。建安二十四年,樊城之战爆发,此时的关羽对樊城是志在必得。此时曹仁立即向曹操求援,于是曹操派出了于禁和庞德

  • 汉武帝死前不忘处死这个人,大臣觉得他糊涂,可历史证明他做得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杀了哪些大臣,汉武帝处死的功臣,汉武帝处死恶毒的女人

    汉景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彻登基做了皇帝,史称汉武帝!其实啊,汉武帝刘彻并不是汉景帝的嫡长子,根据古代的传统是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做皇帝了,不过,刘彻除了自身的聪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母亲王氏和亲姑姑馆陶公主,给了他很大的援手!他能够登基做皇帝,这2个女人功不可没!在王氏当了皇后以后,他的儿子刘彻就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