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资料的准确性,秦建明又找来了其他年代的航拍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每个年代的照片上都有这些圆圈存在。这些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时有人提出:“会不会是光晕现象呢?”为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请计算机系的专家对照片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处理后的照片上显示出这个圆环直径在110米左右,环宽度大约为3米。这个圆环的位置在平坦的耕地上,土壤与周围的略有不同。
秦建明想:“既然图片上有这个圆环的存在,那现实中肯定会有相关的东西啊,但为什么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呢?”于是他找来自己的同事,带着专业的工具,去乾陵考察去了。等到了乾陵当地,他们向当地居民打听这个圆圈的下落,没想到居然没有一个人听过!这可就纳闷了。
他们对照着地图找了半天,在平坦的土地上是一望无际。根本看不见怪圈的影子。后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换算,他们找到了图片中圆圈的“圆心”。这个“圆心”是唐朝一个大将的坟墓,大将的名字叫李谨行。
李谨行是唐朝时靺鞨族的一名将领,因为在从军期间屡立战功而被唐高宗封为燕国公。他在生前为唐朝的边防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死后被朝廷特许陪葬乾陵。他也是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宗亲、功臣中唯一的蕃将。当时为了体现对李谨行的重视,唐朝廷特地按照靺鞨族的风俗安葬了他。
靺鞨族的人们认为,人死后如果能与水相邻将会有好运,不论是对于逝者还是后人都很好。因此当地的人将李谨行的墓地修在了一个四处环水的地方。并在他墓葬的周围修起了一个围沟,俗称“围墓沟”。这个围墓沟主要是用于排水的,防止下雨时李谨行墓地水位过高将墓地给淹了。
而秦建明一直苦苦追寻的圆圈正是这个围墓沟形成的。因为时代的变迁,它已经与地面其他土层差不多高,农民只是在种地时才会觉得那块土壤略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