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逊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成为《三国志》中单独列传的臣子?

陆逊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成为《三国志》中单独列传的臣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4/1/21 2:42:47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诸葛亮,但是相比之下,陆逊的“知名度”却要小得多。提起陆逊,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刘备,其他的好像就没有了。那么,陆逊到底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能够在《三国志》里单独列传呢?我们需要从陆逊一生的功绩中来寻找答案。

陆逊出身江东大族,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之一,汉代以治经学为传家之学,所以陆逊其实是一个书生或者说儒生。但就是这个“书生”将军,他的战绩却让人不得不佩服:

袭取荆州

袭取荆州的主角当然是孙权吕蒙,但是陆逊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关羽毕竟是一代名将,虽然有骄傲自大的毛病,但绝不是一个顾头不顾腚的愣头青,关羽在对曹魏发动樊城战役的时候,对大后方还是很重视的。孙权和吕蒙密谋对付关羽的关键一手就是换将: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代替吕蒙。

陆逊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上任后就言辞卑下地给关公写了一封信,“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就差跪舔了。关羽起了大意之心,抽调了不少留守部队投入樊城战役,在自己身后留下了偌大的破绽。

“关云长大意失荆州”是广为流传的说法,关羽作为一名宿将、老将为何会“大意”,就是受了陆逊的迷惑。袭取荆州的战役在吕蒙和陆逊的共同指挥下如期发动,吕蒙白衣渡江,巧占荆州;陆逊指挥的吴军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袭取荆州、擒杀关羽,陆逊功不可没。

夷陵之战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这是刘备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在两年后。公元221年,称帝后仅仅3个月,刘备举国伐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命他选众将以拒刘备。陆逊这次还是示敌以弱,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全线后撤,诱敌深入,将数百里狭长的峡谷山地拱手相让,迫使蜀军摆出一字长蛇阵,“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陆逊瞅准时机,火烧蜀军连营几百里,蜀军大溃,刘备仅以身免,逃回永安(白帝),第二年就在悔恨、羞愤当中病逝。

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石亭之战,是最不为人所熟知的一场大战,魏吴双方动用了接近20万的兵力。而且在石亭之战第二年,公元229年孙权终于称帝,要知道曹丕在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却一直等到这次大战后结束才称帝。夷陵之战陆逊击败蜀国,石亭之战击败魏国,终于让孙权走上了帝王的宝座。

陆逊杰出的政治才能是被忽视的另一方面,他是少有的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的全才。相较之下,吕蒙与周瑜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鲁肃则长于民政而短于军事,都不及陆逊全面。陆逊治国理念的核心乃是劝农固本,惜养民力,在人才的选拔上要求重视品德,选拔忠良。顾雍死后,陆逊接任丞相,完成了由“出将”到“入相”的角色转换,人生价值得到了一次质的提升。

出则带剑为将,入则执笔为相!陆逊203年应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在接下来长达43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东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19年谋取荆州之后的27年里,更是成为吴国的中流砥柱。先取荆州,之后夷陵破刘备,石亭败曹休。229年更是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

金圣叹曾评价陆逊乃三国第一人!陆逊前后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陆逊对于吴国的重要性和所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之于蜀汉,陆逊之于东吴,都是无可替代的。或许这就是《三国志》为他两人单独列传的原因。

参考:《三国志》、吕思勉《三国史话》

更多文章

  • 为何说白起之死咎由自取?因为挑战了秦国红线,秦王不得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为什么被秦王赐死,白起秦王对话完整版,大秦帝国之崛起秦王赐死白起

    白起分析:“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无论秦王下令,还是应侯范雎登门邀请,白起就是不愿出马,后来直接称病。无奈之下,秦王改派王乾为大将,但围攻邯郸数月,依然没有什么进

  • 郭嘉病逝前给曹操留下遗言,若曹操当时听了,也许魏国就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郭嘉死前对曹操说的话,曹操三哭郭嘉原文,魏国武将郭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真正在战场上善于打仗的人,反而名声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胜利上太过容易,显得没有任何出色的地方,可是正是因为太过平淡,赢起来倒是很理所应当,不存在那么多的阴谋论,而这种人只要一出手就赢了,也许正因为看起来没什么谋略,所以就算是赢了被后人看起来也是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并不奇怪

  • 他才是古代最强神医?创造24个世界第一,扁鹊华佗都得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医,中国古代最厉害的神医,历史上最厉害的四大神医

    [var1]原来,他就是药王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据史料记载,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意思是孙思邈幼年就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成年后,他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并广

  • 被吕不韦收入门下的神童甘罗,12岁拿下16座城池,为何会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简介资料,甘罗与吕不韦的关系,吕不韦历史视频

    然而白起虽然勇猛,却被后人称为“杀神”,110万鲜活的生命都死在了他的手中,着实有些残酷。其实古人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若能通过谈判或者外交手段获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可他们要么是封疆大吏,要么是一代战神,唯独神童甘罗是个例外。[var1] 初出茅庐 甘罗

  • 湖北英山重大发现,臭水沟边找到神秘石碑,韩专家直呼:这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湖北英山最大的石碑,湖北黄冈英山发现石碑,湖北一水沟神秘石碑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我国的四大发明,可是对推动全世界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历史也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未解之谜,令人好奇,想要去探索一番。比如湖北神农架的野人等等,一些神秘的传说总在人们的心头缭绕,想要一探究竟。最近,在湖北省的英山,又有

  • 烛之武是春秋早期的外交家?他是如何说服秦国,使秦晋之好破裂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烛之武退秦师秦国的态度合理吗,烛之武退秦师秦国为什么帮助晋国,烛之武退秦师视频

    其实烛之武所帮助的郑伯是一个不仁不义的君主,他过去跟晋国之间交好,与此同时又跑去跟楚国交好。可是晋国和楚国之间是有矛盾的,双方打架的时候,郑伯带兵帮助了楚国。结果楚国战败的时候,郑伯立刻又调转马头向晋国邀宠,实在是太可耻了。为此晋文公实在是不想再让这种无耻之徒继续留在世上,便联合秦国发动了这场讨伐郑

  • 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负主要责任吗?赵王救援不力,秦王倾国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括长平战败原因,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都在赵括身上吗

    青壮年的男人几乎都在这一战中战死,以至于赵国只能派十来岁的孩子防守邯郸。因为这一战的失败,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机会。那么是什么导致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呢?赵括带着45万大军被围困的时候,赵孝成王和其他五国为何没有出手援助呢?[var1]一、五国不助赵,各有各的原因。秦昭襄王时期,白起作为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何自己不称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项羽在推翻秦国当中,立的功劳最大,但他始终是一个楚国的将军,它上面还有一个楚怀王,在攻打咸阳的时候,楚怀王和众诸侯有过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是王,但是却派项羽去救赵(因为楚怀王对项羽不满,不想项羽立功),最后是刘邦第一个攻入咸阳,按理来说,刘邦是新的王。但是结局不是这样的,项羽感到不满

  • 两千多年过去了,战国七雄的首都,都变成什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国首都,战国七雄都在现在哪里,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首都

    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城笛。当年,是哪座城池的笛声穿过低矮的花墙,路过半城的柳色?当年,又在哪座城池中有人倚一支香雪,等到春色渐浓?[var1]战国七雄倾覆之后,见证它们兴衰存亡的首都又经历了什么洗礼?如今成了什么样子?燕国——蓟城燕国有着古老的贵族血液,继承着古远的传统,追随着祖先的仁德。他们

  • 隐藏在《山海经》里的长生之谜,第一第二已被先祖们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十大隐藏之谜,山海经中的长生之谜,山海经失传之谜

    古往今来似乎每一位帝王都对长生之术有近乎于痴迷的喜欢,但凡雄才大略之人都会翻阅古籍善本寻求飞升之道。像传说中的先祖黄帝是乘龙而起,一跃九霄。(马博主编,线装书局版《山海经》记载)[var1]始皇帝也不例外,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从而一合天下的始皇帝开始谋求长生,于是特命徐福出海访仙。据史学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