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白起之死咎由自取?因为挑战了秦国红线,秦王不得不杀他

为何说白起之死咎由自取?因为挑战了秦国红线,秦王不得不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4/1/23 2:28:57

白起分析:“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无论秦王下令,还是应侯范雎登门邀请,白起就是不愿出马,后来直接称病。

无奈之下,秦王改派王乾为大将,但围攻邯郸数月,依然没有什么进展。随后,楚国、魏国十万援兵赶到赵国,导致秦军伤亡惨重。

对此,白起(下图,剧照)竟然火上浇油地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var1]

秦昭襄王听了大怒,这一次是强令白起出马。但白起却自称病重,拖拖拉拉的就是磨蹭,直到三个月后,前方战败消息不断传来,秦王又一次强令白起出马后,白起才勉强上路。

出咸阳西门十里,走到杜邮(咸阳城东)时,秦王与范雎商量说“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认为白起从西门出、走向城东,明显是不肯奉命,且似乎又有不服的情绪,于是就将白起赐死。

根据史记记载,白起之死的原因,完全在于范雎谗言,即太史公最终点评的一句话:“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换言之,白起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范雎谗言,秦昭襄王是被蒙蔽的。

笔者认为,白起之死的原因,除了范雎(下图,剧照)谗言之外,还有白起嘴贱,最关键的还是白起犯了一个大忌,自秦武公开始之后,历代秦王都不能忍的大忌。

[var1]

周平王东迁后,与秦襄公有过约定,即周王室西部被犬戎占据的领土,秦国夺回来就属于秦国,因此秦襄公、秦文公前两代君主都忙于与犬戎作战。但秦文公活得太长,在位长达50年,熬死了儿子,于是只能传位给才9岁的孙子嬴立,史称“秦宪公”。

秦宪公继位时,年幼,且国家面临与犬戎作战,于是秦国大权逐渐被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掌控,秦宪公就成了傀儡国君。秦宪公21岁去世后,三个权臣废掉年龄更大的太子,竟然拥立了年仅5岁的少子嬴曼(秦出子),目的自然是控制君主。六年之后,三个权臣谋杀了秦出子,又拥立曾被废掉的太子嬴说(秦武公)。

秦武公继位后,直接以讨伐彭戏氏为由,远离了都城,躲到外面练兵,最终在三年后率军回去夺取了大权,除掉了三个权臣。

此后数十年内,秦国的传承一直是兄终弟及,目的是避免君主年幼而被权臣操控,直到秦穆公之后才恢复父子相传。

[var1]

由于这一段历史的存在,于是秦国特别警惕,对大臣反抗君权的行为非常敏感,担心又出现一个权臣。因此,春秋战国数百年中,很多诸侯国的君主都被架空过,乃至被权臣取而代之(田氏代齐),但秦国从秦武公到秦始皇,一直都是国君掌握大权。

然而,白起一再违背君主命令,挑战王权:第一次,白起讲出了道理,委婉地拒绝了,秦昭襄王(下图,剧照)改派王乾担任主将;第二次,前方战败伤亡惨重,秦昭襄王强令白起出马,并派范雎上门劝说,但白起自称病重,拖了三个月没有出马;第三次,前方战败消息频频传来,秦昭襄王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于是白起终于出马,但却从西门出去,还表现出不服气的样子,于是被赐死。

从秦昭襄王的角度来说,白起的第一次拒绝,他还能接受,但随着秦军接连战败,不管能不能灭赵,当时急需一个稳定战局的将军,此时白起再一次拒绝,明显是在要挟他,当白起第三次表现的拒绝情绪时,秦昭襄王完全无法忍受,因为白起做了一个坏榜样,如果还不给于严惩,未来权臣也可以此要挟或架空秦王。因此,从维护秦国君主统治的角度来说,必然要严惩白起,这样才能杀鸡儆猴。

换言之,白起之死的主因,在于白起这种行为威胁到了秦国君主统治地位,而不是范雎的三两句谗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白起之死咎由自取,因为挑战了秦国红线,秦王不得不杀他!

[var1]

其实,在前线危如累卵的情况下,白起的言行无疑不合适,最该做的是挺身而出,稳住前线局势,将秦国将士安全带回来。如此,才符合我们印象中的大英雄白起的形象。

然而,史记中的白起三次拒绝,坐视秦军一败再败,看似突出了白起谋算无双,但实际上却凸显白起晚年的自私——担心败仗而不愿领兵。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白起,到底是铁骨铮铮的英雄白起,还是在乎名声的自私白起,还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参考资料:《史记》等

更多文章

  • 郭嘉病逝前给曹操留下遗言,若曹操当时听了,也许魏国就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郭嘉死前对曹操说的话,曹操三哭郭嘉原文,魏国武将郭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真正在战场上善于打仗的人,反而名声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胜利上太过容易,显得没有任何出色的地方,可是正是因为太过平淡,赢起来倒是很理所应当,不存在那么多的阴谋论,而这种人只要一出手就赢了,也许正因为看起来没什么谋略,所以就算是赢了被后人看起来也是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并不奇怪

  • 他才是古代最强神医?创造24个世界第一,扁鹊华佗都得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医,中国古代最厉害的神医,历史上最厉害的四大神医

    [var1]原来,他就是药王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据史料记载,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意思是孙思邈幼年就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成年后,他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并广

  • 被吕不韦收入门下的神童甘罗,12岁拿下16座城池,为何会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简介资料,甘罗与吕不韦的关系,吕不韦历史视频

    然而白起虽然勇猛,却被后人称为“杀神”,110万鲜活的生命都死在了他的手中,着实有些残酷。其实古人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若能通过谈判或者外交手段获得战争的胜利,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可他们要么是封疆大吏,要么是一代战神,唯独神童甘罗是个例外。[var1] 初出茅庐 甘罗

  • 湖北英山重大发现,臭水沟边找到神秘石碑,韩专家直呼:这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湖北英山最大的石碑,湖北黄冈英山发现石碑,湖北一水沟神秘石碑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我国的四大发明,可是对推动全世界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四大发明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历史也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未解之谜,令人好奇,想要去探索一番。比如湖北神农架的野人等等,一些神秘的传说总在人们的心头缭绕,想要一探究竟。最近,在湖北省的英山,又有

  • 烛之武是春秋早期的外交家?他是如何说服秦国,使秦晋之好破裂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烛之武退秦师秦国的态度合理吗,烛之武退秦师秦国为什么帮助晋国,烛之武退秦师视频

    其实烛之武所帮助的郑伯是一个不仁不义的君主,他过去跟晋国之间交好,与此同时又跑去跟楚国交好。可是晋国和楚国之间是有矛盾的,双方打架的时候,郑伯带兵帮助了楚国。结果楚国战败的时候,郑伯立刻又调转马头向晋国邀宠,实在是太可耻了。为此晋文公实在是不想再让这种无耻之徒继续留在世上,便联合秦国发动了这场讨伐郑

  • 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负主要责任吗?赵王救援不力,秦王倾国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括长平战败原因,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都在赵括身上吗

    青壮年的男人几乎都在这一战中战死,以至于赵国只能派十来岁的孩子防守邯郸。因为这一战的失败,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机会。那么是什么导致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呢?赵括带着45万大军被围困的时候,赵孝成王和其他五国为何没有出手援助呢?[var1]一、五国不助赵,各有各的原因。秦昭襄王时期,白起作为

  • 项羽灭掉秦国以后,为何自己不称帝,反而去分封十八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项羽在推翻秦国当中,立的功劳最大,但他始终是一个楚国的将军,它上面还有一个楚怀王,在攻打咸阳的时候,楚怀王和众诸侯有过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是王,但是却派项羽去救赵(因为楚怀王对项羽不满,不想项羽立功),最后是刘邦第一个攻入咸阳,按理来说,刘邦是新的王。但是结局不是这样的,项羽感到不满

  • 两千多年过去了,战国七雄的首都,都变成什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国首都,战国七雄都在现在哪里,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首都

    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城笛。当年,是哪座城池的笛声穿过低矮的花墙,路过半城的柳色?当年,又在哪座城池中有人倚一支香雪,等到春色渐浓?[var1]战国七雄倾覆之后,见证它们兴衰存亡的首都又经历了什么洗礼?如今成了什么样子?燕国——蓟城燕国有着古老的贵族血液,继承着古远的传统,追随着祖先的仁德。他们

  • 隐藏在《山海经》里的长生之谜,第一第二已被先祖们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十大隐藏之谜,山海经中的长生之谜,山海经失传之谜

    古往今来似乎每一位帝王都对长生之术有近乎于痴迷的喜欢,但凡雄才大略之人都会翻阅古籍善本寻求飞升之道。像传说中的先祖黄帝是乘龙而起,一跃九霄。(马博主编,线装书局版《山海经》记载)[var1]始皇帝也不例外,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从而一合天下的始皇帝开始谋求长生,于是特命徐福出海访仙。据史学家考证,

  • 魏、赵、秦为何能成为战国早、中、晚期的强国?农业政策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之后农业特点,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经验,魏楚赵秦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局势莫测。随着诸侯国之间矛盾的加剧,兼并战争也不断升级,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则是综合国力。但是可以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有很多,在现在是如此,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的众多诸侯国中,我们无法从中找出一个从头到尾一直强大的诸侯国。纵观战国七雄各自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