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是关羽张飞也不是魏延李严:不服诸葛亮的三位大臣,为何都没活到刘备称帝?

不是关羽张飞也不是魏延李严:不服诸葛亮的三位大臣,为何都没活到刘备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52 更新时间:2024/2/7 21:57:03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一开始的军衔虽然不高,只是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但他“署左将军府事”,就是代理刘备行使权力,几乎所有人都要给他面子。真正不服诸葛亮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关羽、张飞、魏延、李严,而是另外三个人,只有这三个人,曾想过或有可能取代诸葛亮的位置。

关羽是对士大夫不太感冒,但是对诸葛亮却十分佩服,当年他要跟马超打架,诸葛亮一封信就把他摆平了:“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收到诸葛亮的信,不但打消了入川的念头,还把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可见骄傲的关羽,也是十分在意诸葛亮的夸奖。

关羽尚且把诸葛亮的赞扬当成光荣,张飞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军,一向对读书人比较敬重,连那个不靠谱的刘巴,张飞都主动上门示好,碰了一鼻子灰之后也没暴起杀人。

在刘备集团,魏延的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比赵云还高一截,但是他同样以诸葛亮为靠山,诸葛亮对魏延是十分器重。

诸葛亮掌权后,魏延的地位火箭式上升:建兴元年,受封都亭侯。这是魏延的第一个爵位;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准备第一次伐魏,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又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和杨仪吵架动刀子,诸葛亮也十分包容,《魏略》说诸葛亮临终前,是把军权交给了魏延的:“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可以说是刘备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也没想过要取代诸葛亮的位置,他想的只是水涨船高,跟在诸葛亮身后分一块蛋糕,所以他才建议诸葛亮加九锡,结果被诸葛亮婉言谢绝了:“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李严和廖立一样,都自认为是诸葛亮的“副贰”,从没想过要当老大,但狂士彭羕就不同了,他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挤掉诸葛亮,自己坐上头把交椅,为达到这一目标,他还想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马超跟自己一起干:“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彭羕有多大才能不好说,但是找马超当盟友,就足以说明他看人的眼光有问题:马超连自己的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都能抛弃,跟韩遂结盟后又反目成仇,这样的人怎么靠得住?

我们细看马超和彭羕的交往,就会发现马超实在是阴险,他把彭羕当成一条傻鱼钓上来,然后又送给刘备表忠心——彭羕的怒火和牢骚,都是马超勾起来的:“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彭羕自诩足智多谋,却连马超在拱火架秧子都没看出来,居然很轻率地掏了心窝子,还给刘备起了个蔑称叫“老革”。

本来背后骂皇上不算啥大罪,事情坏就坏在他的“朋友”马超身上。彭羕发完牢骚就走了,甚至可能把自己一时的失言给忘了,而马超却从这次谈话中发现了向刘备献媚邀宠的机会,他添油加醋一番汇报,彭羕就下了大狱。

彭羕并没有谋反之心,他只不过是想爬上高位抖抖威风而已,但是马超的报告,却令刘备起了杀心,连诸葛亮上表求情都没好使。

彭羕被最信任的朋友马超出卖,他最想扳倒的诸葛亮倒想拉他一把,从这一点来看,彭羕别说跟诸葛亮法正并驾齐驱,就连谯周郄正都不如。他的狂傲,只是一种自不量力而已。

彭羕不服诸葛亮,并一心想取而代之,最后没等诸葛亮动手,他就栽了进去,于是我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当时刘备集团总是把法正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庞统也曾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这两个人对诸葛亮是否服气呢?

这个问题,我们从《三国志》中也能找到答案:如果庞统和法正都活着,诸葛亮能不能成为“独相”、托孤大臣中会不会有李严,还真不一定。

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称帝前,诸葛亮只是没有爵位的军师将军,刘备称帝,虽然封诸葛亮为丞相,但却没有让他开府治事,更没有封其为侯——诸葛亮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都是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之后的事情了。

诸葛亮从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只是官升一级,但是法正可就不同了:刘备拿下西川,马上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刘备进位汉中王,又加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从官职上来看,法正在刘备集团的位置,已经堪比曹操集团的荀彧了:荀彧被尊称“荀令君”,法正就是“法令君”。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按照惯例,刘备称帝后选丞相,是应该选军师将军,还是该选尚书令?

汉朝为了避免丞相大权独揽,一般都会设置左右两个丞相,如果法正尚在,谁当左丞相、谁当右丞相,刘备是要好好掂量掂量的。

诸葛亮知道,在刘备面前,法正比自己吃香,说话也比自己好使。所以尽管法正嚣张跋扈,他也不愿意与其正面冲突,刘备伐吴失败,诸葛亮那句感叹,更能证明二人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是不同的:“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带的是法正,此前图取西川,带的是庞统,这两次重大军事行动,诸葛亮都只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法正帮刘备赢得汉中,连曹操都知道法正厉害,诸葛亮的粮草供应再充足,也只能被评为工作称职,是不可能因功封侯的。

同样道理,如果庞统没在雒城攻坚战中被流矢射中,而是跟着刘备一起拿下成都,那么他至少能跟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甚至可能更高,而诸葛亮可能还在荆州,为关羽收税以充军需——大家不要被演义小说骗了,当年董督荆州事的是关羽而不是诸葛亮,两人一文一武各有分工,诸葛亮并没有执掌荆州大印。

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刘备集团从纯正武将,都对诸葛亮比较服气和敬佩,这可能是因为诸葛亮在行政和后勤保障方面都做得相当好,但是挂着将军头衔的谋士们可就不同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将可以手底下见真章,谁能打谁不能打,比战功就行了;文官谋士们却不一样,谁也不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诸葛亮深谋远虑提出了隆中对,庞统也是攻克表示反对的。

这样看来,在刘备集团内部,至少有彭羕、法正、庞统三人未必会服诸葛亮。彭羕被杀时三十七岁,法正卒年四十五岁,庞统最可惜,阵亡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彭羕或许不值一提,但庞统法正却不容小觑,读者诸君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法正庞统都活到了刘备称帝甚至白帝托孤之时,谁会是刘备驾前首席重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宁可得罪关羽张飞,也别招惹马超?他的手段刘备曹操也难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云张飞马超顶级战法,张飞大战马超完整版,张飞和马超

    而提到关羽、张飞呢?相信只有极少数人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大名,然而在三国武将潜规则之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叫:“宁可得罪关羽、张飞,也不要去招惹马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舆论呢?关羽、张飞真的可以随便得罪吗?答案是要看情况,总之相比马超起来,关羽、张飞算是好说话的。关羽张飞真的好说话吗?到底能不能得罪?首先来

  • 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真实原因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丕为什么没杀曹植,曹丕最后杀掉曹植了吗,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

    曹丕与曹植的争储之战曹操有四个嫡子,都是卞夫人所生,其中曹熊最小,也死得最早,所以实际上只有三个嫡子可供曹操选择,立为他魏王爵位的继承人。网络上很多人曹操中意曹冲,但曹冲虽然聪明,却是庶子,被选中的可能性并不大。曹操对儿子们都很好,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和曹操并称“三曹”,给现在的学生们留下了

  • 蜀汉的一员大将,深受诸葛亮器重,挡住曹魏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兵力,诸葛亮北伐时曹魏和蜀汉对比,诸葛亮当年多少次北伐曹魏

    一具体来说,王平出自益州巴西郡,巴西郡的北面就是汉中郡。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平定了汉中之地。同年,曹操回到中原后,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二者多次袭扰益州巴西郡,并将王平等人迁移到洛阳地区。在此基础上,王平被曹操任命为代理校尉。东汉末年,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典军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

  • 三国志11六王之乱:刘备单挑曹孙吕袁和两宗亲,洛阳面临至暗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个假想章节里,刘备进入洛阳朝觐天子,并带着蜀汉的主力部将驻扎在了城中。不过此时距离匡扶汉室还差得老远,因为曹操、孙坚、刘表、刘焉、吕布、袁绍这六大军阀全部自立为王,而且他们在开局阶段还是亲密的同盟关系。六家的共同打击目标,就是缩在洛阳城里的刘备和汉献帝。面对来自六合八荒的围攻,刘备他们能够杀出重

  •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明明四恶俱全,为何被写成三国头号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原句,不忠不仁不义指哪三方面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期乱世群雄之中,有许多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不少不忠不孝之鼠辈,但占据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之人,唯有此人,而后世却将其美化成为了三国英雄,这是为何? 不忠不孝 占据这四项罪名的人,就是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少年时期便骁勇善战,其父马腾与西北军头领

  • 对唐朝最忠诚的藩属国,自称汉朝名将的后代,曾不远万里来华认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唐朝大力开疆拓土,极盛时版图将近1300万平方公里。在此期间,唐朝无疑是亚洲的头号霸主,东亚、东南亚、中亚甚至南亚、西亚很多国家都向它称臣,真可谓“君临天下,万邦来朝”。在大大小小的藩属国中,对唐朝最忠诚的莫过于中亚国家黠戛斯,而它又自称是汉朝名将的后代,曾不远万里来华认亲。这

  • 袁绍发布檄文,称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时表现极差,事实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讨伐曹操檄文,袁绍vs曹操,曹操战袁绍完整版

    ▲官渡之战示意图▲讨伐曹操的檄文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爆发,出身显赫、四世三公的袁绍背靠青、幽、并、冀四州之地,指挥10万大军南渡黄河,向自己昔日的“发小”曹操扑来。此前,袁绍专门请自己的“笔杆子”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檄文,尽管官渡之战最后袁绍惨败,地盘也损失殆尽,但这篇

  • 他笑谈渴饮匈奴血,几百人击退2万匈奴剩13人,遭诬陷遗憾未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抗击匈奴的8位名将,十五年威震匈奴的名将,因作战凶猛而威震匈奴的人是谁

    西域统一仅半年后,北匈奴于75年2月乘汉明帝病重、汉军班师之际发兵2万攻打车师国,耿恭向中央王朝求救无果后从仅有几百人的本部中抽调300武士前往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北匈奴杀害车师国国王后联同车师降兵气势汹汹直逼金满城,由此拉开了西域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守城战序幕。面对人数20倍于己的匈奴,耿恭毫不气馁,

  • 汉武帝送给士兵十车肉,霍去病宁愿坏掉也不吃,26年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奖励霍去病,汉武帝赏赐霍去病的东西,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

    王昌龄的这首七言绝句中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当时以及后世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卫青、杨广、霍去病等一代名将,对他们表达了极高的赞扬。于2015年2月19日上映的电影《天将雄狮》,由成龙主演,虚构的就是霍去病的后人霍安在管理西域都护府时于古代罗马远征军之间的事情,这部电影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其中描述了霍去

  • 曹操私底下的一支军队,只效忠他一个人,死后立即哗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刘备曹操的军队服装对比,曹操军队,曹操身边的七个大将

    而且曹操还得到许多历史学家的喜欢,这就说明曹操肯定是一个军事上的奇才并且是一个独具人格魅力,曹操不仅能熟练的运用历史上有名的计策,策划军事战役。还能够收复了许多的人才,他手下最著名的人才就有司马懿。但是他对司马懿却有戒备,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太出众了,对于文臣曹操很难完全信任,但对于武将曹操则是相对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