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封君制度,为何秦国可以统一天下,在楚国就成了累赘?

同样是封君制度,为何秦国可以统一天下,在楚国就成了累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4/1/24 13:41:28

战国由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主导,虽然还有中山、卫、宋这些春秋时的地方残存,但已经彻底边缘化了。比如宋国在春秋属于大国,但到了战国要不是在齐楚两国间玩平衡,都坚持不到齐闵王时期。

七雄中楚国土地最为广阔,兵力也雄厚,号称带甲百万。但楚国在战国时代却少有出彩的表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楚国把封君制度玩新了,让秦国横扫六国的封君制度在楚国这里成了绊脚石。

楚国的衰弱,不是始于楚怀王而是楚平王,他的作为导致后来伍子胥灭楚。封君制与分封制是一起的。周天子把土地封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再分给卿,卿又可以把土地封给家臣。家臣甚至还可以把土地再分著名。只不过家臣和家丁的土地都不世袭而已。最典型的就是三家分晋,六卿的土地都是世袭,最终大过公室直接挂牌上市。

[var1]

伍子胥(非写实画作)

封君制就是把级别提一个档次,各大诸侯国国君享受一把周天子待遇。战国时代七雄都纷纷称王,下面的士大夫们也跟着涨了著名。于是就有了君这个称号,比如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等。这项制度的创立从楚国开始,毕竟大家都还是公、侯的时候,楚国就已经称王了。

春秋后期,楚平王把伍子胥赶到了吴国,为楚国未来的祸患埋下伏笔。到了楚昭王,伍子胥带领吴军进攻楚国并占领了郢都,楚国元气大伤。后来楚昭王复国,楚国恢复了一些元气。

昭王之子惠王,为了稳定王室不至于发生内乱,开始分封自己兄弟到各地当封君,这就是楚国封君的由来。楚惠王封公孙宁为析君,这就是东周时期第一位封君。随后又有了鲁阳文君、陵君、鄂君等一系列封君,楚国最终封了62个封君。

[var1]

这个做法与当初西周分封亲戚和功臣一样,结局也差不了多少。从此之后楚国朝政开始被各大家族把持。到了楚悼王时期,吴起想要削弱楚国封君,结果就是吴起伤在楚悼王葬礼上。虽然七十多家贵族被灭了三族,但楚国贵族势力并未削弱。毕竟封藩容易,想要削藩是很难的。

楚国的朝政仍然是被贵族把持,最终在屈、景、昭这几家转。换句话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仍然是贵族地方,爱国诗人屈原本身就是屈氏的一员。反过来说,如果屈原不是姓屈也不可能当高官。屈原时代他的族人屈盖是楚国大将。

这就说到楚国的致命问题了,动员能力太差。楚国这些封君都被封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楚国虽大但粮饷并不是那么充足。楚国历代尚武所以楚国赋税也是列国最重的。

[var1]

屈原

另一个问题就是楚国的军事制度跟东周没有什么两样。楚国的军队主要由私兵、军和县兵组成,最精锐的力量是各封君的私兵。楚国各封君为了保存实力很不喜欢打仗,很多时候还是出工不出力。所以楚国在灭掉越国后,没有什么胜绩,与中原各国基本屡战屡败。尤其是魏武侯时期,魏国压着楚国打夺取大量中原土地,最后到了魏惠王时期直接迁都中原的大梁。

楚国还有一项制度就是将领如果战败必须被斩,各大贵族占着高位还要享受自然消极避战。再有,楚国军事思想也落后于中原各国。战国初期各国都变法图强,魏国有重步兵为主的魏武卒,赵国有胡服骑射,齐国也有技击之士,楚国还是维持原有的车战战法。

[var1]

胡服骑射

楚国作战呆板行动迟缓,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一旦与魏国、秦国这样的强国相遇经常会被包抄、穿插以至失败。唯一面对越国这种战法比楚国还要落后的军队才能有胜算。楚国虽然有着庞大的国土、百万大军,但想要统一六国基本不可能。反倒是在整个战国时代屡战屡败,再有个人勇武也没用。

同样是封君制度,秦国这一边就完全不一样了。秦国的封君一开始也是受中原影响分封宗室,比如秦献公封的公子向。但到了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分封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以法治国,如果没有军工很难成为封君。

战国开始在文献中出现的秦国封君共25人,这25人中9人是功臣,6人是降臣,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六个降臣里三个是蜀国贵族,秦国在灭亡蜀国后把三个贵族封为封君用来稳定蜀地。9个功臣封君分别为商君卫鞅、横门君、武信君张仪、武安君白起、应侯范雎、刚成君蔡泽、文信侯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这9个人个个都是有大功于秦国。

[var1]

另外10人中也不是泛泛之辈,虽为宗室但都有军功在身,比如严君樗里疾、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樗里疾攻楚,击败屈盖夺得汉中地,被封为严君。芈戎在秦昭王八年攻楚夺取新市。可能唯一出现没什么用的就是长信侯嫪毐,但人家也是有特点的,起码能搞定赵太后。

之所以秦国封君大多为功臣,是因为秦国有一项制度“谓宗室若无军功,则不得入属籍。”秦国是列国中对宗室管理最严的地方,这与楚国形成鲜明对比。楚国封的所有封君没有一个是功臣,比例之高也只有国外与其相当。但国外在七雄中毕竟是个小国,属于兄弟几个就能管理过来的地方。楚国地方千里,是需要与秦、齐争霸的地方。

[var1]

秦国的封君大多封在新扩张的土地,比如魏冉的封地远在陶地。这是因为秦国夺取宋国土地后把魏冉封到这里的。再比如前边提到的樗里疾被封为严君,因为这里是原蜀国严道。这些功臣被封到新征服的土地对于其他没有成为封君的士大夫是个不小的激励,他们个个都勇于为秦国开疆拓土。秦国也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好战的地方。

但凡事有好也有新,秦国虽然通过军功爵制度夺取全国控制权,但并没有做好统一后的工作。秦始皇在秦朝建立后废弃了封君制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确实是后来大一统的基础,但秦国军功制也发生了变化。秦始皇封的所有军功爵变成了虚爵,只是给予赏赐并没有封地和封户。

结果就是秦末天下大乱之后,秦朝缺少拱卫力量。掌握秦国主要力量的章邯投降了,赵佗自立为王。整个秦朝迅速瓦解。另外一方面楚地的陈胜、项梁仍然可以组织起大量部队与秦朝对抗。

[var1]

影视剧中的项羽

在古代我们社会由于普通平民没有多少文化,很容易就会被基层贵族组织起来。所以秦朝的灭亡还是最后关东贵族的反扑,包括刘邦自己也是个关东人,而且刘邦在年轻时候还做过魏国大夫张耳的门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首席谋臣和功臣,都给他推荐了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以说他在曹魏的功劳相比西汉的张良。他自从投降了曹操之后,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那么,荀彧都给曹操推荐了什么人?戏志才戏志才,为人足智多谋在曹操早年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曹操早期非常重要的谋士。但因

  • 如果没有商鞅,秦始皇一统天下也就无从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鞅辅佐过秦始皇吗,秦始皇有没有追封商鞅,秦始皇商鞅元神召唤概率

    商鞅变法的成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个人的成功阶段,这是他亲力亲为的结果。二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阶段,这是他依法治国的延续。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制定了一套规则,只要大家按照这套规则行事,那就必成大业。商鞅与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就是使秦国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但他们两个并不是狂热分子,也没有愚蠢到让自己去实现统

  • 龙飞说白话《资治通鉴》之十二 苏秦(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苏秦对魏王说:“大王您领地方圆千里,虽不大然而村镇稠密,已到无可放牧的地步,百姓、车马之多,日夜不息,似千军万马,我听说大王有二十万武士,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敢伤队,十万仆从,六百战车,五千战马,却打算听从群臣意见,屈服秦国,现在赵王派我向您建议,订立盟约,六国联合抵抗秦国,望大王明察决

  • 苏秦遇刺命不久矣,临终前对齐王说:把我车裂,伤人者自然就会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五霸出现,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兼并战争经常发生。但一味地进行战争也并非长久之计,当时的许多地方为求自保都会与其他地方合作实现共赢,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出现了一批外交上的天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苏秦和张仪。张仪辗转于多个地方之间,先后两次担任秦国的宰相;苏秦更是为齐国立下了汗

  •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谁才是顶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胡曾《咏史诗·流沙》我们战国时期,华夏大地逐渐从诸侯割据走向统一,所谓大争之世,胜者为王。诸侯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也诞生了一批旷世名将。其中“战国四大名将”广为流传。“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千字文》 周兴嗣[var1]战国初期各国疆域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指的是:秦国

  • 战国谋士之(5)挑动天下-鬼谷子高徒的纵横捭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鬼谷子战国名人录,战国春秋鬼谷子传奇,战国时期的鬼谷子解析

    鬼谷子著有《鬼谷子》等,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鬼谷子的四位高徒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孙膑击垮了魏国,张仪忽悠垮了楚国,苏秦合纵垮了齐国。真是太强了!鬼谷子学生孙膑和庞涓是天才级的大军事家。庞涓尚未学成就急着下山博取功名,魏王任他为军师,执掌魏国兵权。庞涓具有卓越的指挥

  • 徐福明明找到了不死药,为什么死都不敢给嬴政?这其中有何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同人文徐福,徐福个人简历,徐福石像

    徐福是个有名的方士,这个职业在当时是非常吃香的。秦始皇为什么信任他呢?因为徐福这个人来头很大,他和苏秦、张义是同门师兄弟,都是王诩的弟子。王诩是谁呀?王诩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牛X的鬼谷子。方士给人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点石成金和长生不老,这两样东西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秦始皇也不例外。徐福是尉缭子师弟,苏秦,

  • 孟尝君:因被嘲笑个子矮灭了一县,先后担任三国宰相,伤后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孟尝君死因,孟尝君田文简介,孟尝君什么意思

    靠着这些门客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担任秦国、齐国和魏国等三国宰相,搅动战国风云,风头一时无两。他以薛邑“中立于诸侯,无所属。”但他伤后,所有荣光却在一夕间灰飞烟灭,令人唏嘘。[var1]脱颖而出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当然此时的齐国已经不是西周时期姜子牙分封到的齐国,内里早已经

  • 官渡之战前,曹操拉拢各方诸侯,解除后顾之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官渡之战期间,虽然刘备一度割据徐州,对曹操构成了威胁,不过,曹操很快将其击溃。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割据一方的诸侯,则没有对曹操形成干扰。而这,显然离不开曹操的纵横捭阖。一、派遣钟繇震慑马腾、韩遂东汉末年,马腾、韩遂诸将恃强居于关中。曹操为此很忧虑,经荀彧推荐,在建安四年(199年)命钟繇以侍中的身

  • 夷陵之战刘备不带上诸葛亮和赵云是对他们太失望?你完全想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火烧夷陵,赵云夷陵大败,夷陵之战地图

    看过三国的人想必都知道,夷陵之战的结果对蜀汉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张飞在此役中意外被属下谋害,刘备也从此一病不起,在羞愧郁闷中于转年去世,至于说,刘备为什么会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近乎疯狂的发动了这场夷陵之战,显然和之前襄樊之战的失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襄樊之败,不但损失了关羽这位无敌猛将,更是丢掉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