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穆宗朱载坖:为人平庸低调,却成明朝一代贤主,因贪恋美色早逝

明穆宗朱载坖:为人平庸低调,却成明朝一代贤主,因贪恋美色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1/19 19:04:37

朱载坖这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得很准确,他知道自己是个庸才,没有做千古一帝的能力。所以就礼贤下士,态度谦和,选拔了很多能人来帮他守江山。所以即便他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但他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

至于他为什么那么早就死了,主要还是因为他太过贪恋女色,结果把自己给耗死了。

深得皇帝讨厌

朱载坖是嘉靖皇帝的三儿子,也是皇帝老爹最讨厌的儿子。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朱载坖没什么亮眼的地方,能力不足,皇帝老子觉得他难堪大任。另一方面,其母走高冷范,却又没有高冷女神的颜值,所以皇帝不喜欢。

皇帝不喜欢朱载坖的妈,也看不到朱载坖身上的闪光点,讨厌或者无视他也是很正常的事。嘉靖就很喜欢朱载叡这个儿子。原因是大儿子死得太早。所以在老二三岁时候就给立为太子了。朱载坖也被顺带封了个裕

这意思就是让他安生待着,别想着继承皇位的事。朱载坖也是个明事理的人,不让当太子就不当呗,不受喜欢,那就低调点,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本来想着二哥能够顺利继承大明皇权,结果老二运气不好,十几岁就夭折了。

这太子的位置又空出来了,朱载坖是活着的皇子里面最靠前的一个了,按照顺序,应该让他做太子了,于是一些看不清眉眼高低的大臣们开始向皇帝建议,让皇帝立朱载坖为太子。嘉靖帝当然是不肯了,于是这事就先搁置了。

朱载坖看皇帝老子这么不待见自己,为了减少与他见面惹怒他的机会,朱载坖在16岁时就离开了皇宫,住进了自己的裕王府。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起码做事不用看别人脸色,这段时间,朱载坖过得还是比较舒心的。

命运使然

在裕王府这段时间,朱载坖没事就去体察民情,远离了高高在上的皇宫生活,忽然这么接地气,让朱载坖清楚地感受到百姓生活的艰辛。比起自己不受待见的人生,那些底层百姓才是真的苦啊,正因为有这样的感受,朱载坖日后做了皇帝,也是爱民如子的。

此时,大臣们一个个就像灶台上的蚂蚁似的,十分烦躁。皇帝总不立太子也不是事啊。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嘉靖帝就是不肯让朱载坖当太子,也不知道这对父子之间,哪来得这么大仇怨,朱载坖更是想不明白。

有人悲伤那就有人欢喜。朱载坖不受宠,他的弟弟朱载圳就看到了希望。为了当上太子,他开始笼络朝中大臣,让他们没事就去皇帝老爹那说好话,引导皇帝将自己立为太子。当时嘉靖帝对这个儿子印象还是不错的,所以朱载圳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

此时嘉靖帝也犯了很多皇帝都爱犯的毛病,那就是迷信长生之术,开始疯狂的炼丹,连朝廷大事都懒得管。不过自己那个儿子的所作所为他还是知道的。看着这个儿子也如此不上道,嘉靖帝也是唉声叹气。

想着这小子不教训下是不行的,嘉靖帝只好在炼丹的忙碌中抽出点时间,给朱载圳封了个王,让他和朱载坖一样去自己的封地讨生活去,断了他做太子的念想。朱载圳一看如此,是连急带气,没多久就病了。

再过了些时候,朱载圳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了。朱载圳的下场让朱载坖看在眼里,怕在心里。他立刻表现得更为低调,他可不想去惹怒那个看自己不顺眼的皇帝老爹。他觉得做个自在王不也挺好的。

结果嘉靖帝还没想起来找自己这个讨厌的儿子麻烦,就因为乱吃丹药,把自己给吃死了。嘉靖帝死的时候,朱载坖29岁,正是好年景,意外还当上了皇帝,实在是让他没有想到。他只能感慨着想,这就是命,躲也躲不过。

六年皇帝生涯

朱载坖即位后,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因为他始终是个谦逊的性格,没什么太大的锋芒。他知道自己水平不行,就很认真地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对好的建议他都会努力推行,这样就让很多有能力的大臣有了用武之地。

张居正这样的人物,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展现出了雄才伟略。因为皇帝性格好,大臣们也敢说话,君臣之间形成了良性沟通,这天下治理的也就十分顺畅。所以朱载坖在位期间,明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升级。

这期间国家稳定,经济发达,百姓们也能够生活富足。就因为这样,朱载坖虽然没做什么太大的努力,也被后世评价为一代明君。只可惜这个明君做皇帝的时间不太长,六年就没了。

朱载坖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贪恋美色。见到美色就挪不动步那种。为了寻求男欢女爱的刺激,他不停地摄入各种药物,不知不觉的,就被药毒侵袭了身体。有一次他纵欲过度,一度病危,休养了两个多月才又能上朝。

结果刚一上朝,就头晕地退朝了。自此,朱载坖的生命走向了倒计时。他再也下不了床,只能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万历皇帝。一代明君就这样并不太光彩的殒命,还真是让人唏嘘。

小结:

朱载坖是个了解自己的人。他不像很多蠢皇帝,什么水平也没有还自恃清高。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死的早,却得到了很好的风评。而且朱载坖这人对待官员和百姓都比较好,算是个及格的皇帝吧。如果他不是贪恋美色,说不定大明帝国还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元朝,蒙古人享有汉人的“初夜权”,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元朝时期,蒙古人享有汉人“初夜权”(即汉人女子的新婚之夜,必须交给蒙古人)的文章。其实,第一时间,我震惊了。这是何等的耻辱!别说被蒙古统治90几年,就是9年,我也无法忍受!但,冷静下来,我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个所谓的初夜权,是真的吗?1、首先,查史书《元史》是明朝人写的,所

  •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为何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走向衰落了吗,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难以恢复元气

    举几组数字为例。安史之乱后的唐宪宗时期,宣武节度使韩弘有一回向朝廷进贡,“献马三千,绢五千,杂草三万,金银器千”;但这只是九牛一毛,他的库存是这样:“库厩尚有钱百余万斛,绢百余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而且,这只是他手里的现货。唐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刘整曾经一次性随手向朝廷进献战马1.5万匹。所

  • 史载朱元璋准备拜刘伯温为相,却被刘伯温轻松推掉了,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史.刘基传》有这样一段记载,说:起初,明太祖因某事准备撤换丞相李善长。刘基劝阻说:“别啊,怎么说李善长也是功臣元老啊,而且,他人望好,能调和各将领之间的关系。”明太祖余怒未息地说:“他还曾多次想害你呢,亏你还为他说好话?实话跟你说了吧,我这次想要任你为丞相呢。”刘基赶紧扑通跪下说:“国家换丞相就

  • 看不够的“东方绝色”!清代帝王是如何仿制汝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汝窑烧造仅20年 汝窑稀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汝窑烧制便时断时续,之后专供宫廷的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但关于汝窑存在的时间,说法不一;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 汝窑天青釉圆洗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北宋汝窑:深受历代帝王喜爱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逼父,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武门大结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不阻止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

    玄武门政变发动玄武门政变在长孙无忌的出谋划策下,李世民的战术是,在玄武门前埋伏好,等到长林军进入玄武门之前,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解决掉。选择玄武门的原因就是,此地是皇城禁军的驻扎地,控制了玄武门,就控制了太极宫,就控制了长安城,控制了天下。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当值的禁军将领常何,在李世民

  • 2005年,朱元璋儿子墓内发现6具少女遗骸,开墓门前出现一片白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曾有盗墓者不信邪,用炸药轰炸过此墓,直至将墓室以上的八层土全部炸完,也未能成功。九次被盗的经历让郢靖王墓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人们纷纷议论:这墓中到底有何物,为何屡遭盗墓贼“光顾”?此墓难道有“真刚不坏之身”,炸药都不能将其炸开!面对越发猖獗的盗墓贼,2005年,为了保护墓内文物,国家文物局决定对此墓

  • 武则天为何要置五位哥哥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武士彠本来的身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武家,并不是武则天当了皇后才崛起的,武家早就是大唐的名门望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武则天和母亲、姐姐在家族中受尽了白眼,因为她的母亲杨氏是武士彠的继室,而且杨氏的肚皮不争气,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只生了三个女儿。武士彠原配妻子是“相里氏”,他与相里氏生下了两个儿子

  • 被撵到南方的南宋和南明,为何不能北伐成功,收复失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承认南宋不承认南明,南明与南宋的结局,南宋为什么不能划南明

    赵构不愿意北伐,也不愿意与金国闹得太僵,希望议和。但赵构以后,南宋经济也有所发展,实力也不弱。而宋孝宗也曾北伐过,不太成功。宋宁宗也北伐过,还是失败了,结果搞的非常狼狈。尽管南宋北伐不成功,但好歹稳定了,所以也延续了很长时间。我们再说南明,1644年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找了一颗歪脖子树自杀了。接下

  • 宋史:史上最奇葩的大事,宋真宗泰山封禅有多高真实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泰山封禅泰山封禅,实为自慰宋真宗是一个典型的学文科的翩翩君子,心比天高。檀渊之盟虽然算不上什么丧权辱国的坏事,但毕竟是宋朝先认怂,在天下人看来本就是怯懦的表现,长久的舆论压力也成为真宗皇帝的心病,因此他迫切需要一个新的丰功伟绩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那么做什么好呢?上上策肯定是带兵亲征,收复燕云之地,

  •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作“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