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教、勤俭、大度,从《朱元璋全传》看大脚马皇后管理后宫之道

重教、勤俭、大度,从《朱元璋全传》看大脚马皇后管理后宫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01 更新时间:2024/1/23 10:30:41

朱元璋全传》是历史学家吴晗,历经二十年,四易其稿完成的,本书把朱元璋的真实面目进行了完整的呈现,没有遮掩,光明磊落。出身于农家的朱元璋,家破人亡,为了谋生,去当和尚,烧饭洗衣、烧香扫地,无所不能,就这样还常常遭到老和尚的辱说。

41岁时,朱元璋逆袭成功,登基称帝,开创大明王朝。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后,册封与他一起 颠沛流离、备受辛苦的原配夫人马氏为皇后,从此"大脚马皇后"开始了她在后宫独一无二的权利生涯。

作为皇上,朱元璋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争议,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能从一个和尚逆袭成为领袖,最终成为大明皇帝,他的人生简直可以说就是一部逆袭传奇;作为普通人,他非常的残暴、嗜杀,他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杀,他身边的大臣对此做法颇有成见,却不敢言。

奇怪的是,朱元璋只能听进去一个人的话,她就是朱元璋的结发女子马秀英-马皇后,因脚大也被称为“大脚马皇后”。大脚马皇后"马秀英,家里曾经是当地的富豪,父亲马公,仗义好施,母亲在生下马秀英后,就离去了,父亲马公就把马秀英视为掌上明珠。马秀英性格倔强,当时妇女都是要裹足的,可马秀英坚决不裹,由此也被人称"马大脚"。

马秀英的父亲杀了人,逃往外地,便将秀英托付给生伤之交郭子兴。郭子兴收留秀英后,视如己出,后来,马公在逃亡途中客伤他乡,于是郭子兴把孤苦的秀英收为义女抚养。因为有这一段渊源,才有了后来马秀英和朱元璋的结合,也诞生了一位“大脚马皇后”。

马皇后是如何管理后宫的呢?为什么在马皇后离去后,朱元璋决定不再立皇后呢?以下,我们将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爱情、马皇后管理后宫之道这两个角度,来真正认识“大脚马皇后”。

“大脚马皇后”与朱元璋相濡以沫的爱情

▶ 马皇后焦身材送饼,患难见真情

元末大乱、群雄并起之时,当过和尚、要过饭的25岁的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由于出众的领导能力,得到了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并赐给他名字朱元璋,意思是希望他能成为诛灭元朝的利器。

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此时的郭子兴,在起义军中的势力非常大。朱元璋开始追随郭子兴时,朱元璋是得不到郭子兴的信任的,随后,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因为作战勇猛,颇得郭子兴的赏识,才将义女秀英许配给他为妻。

从家庭出身来看,马皇后是大家闺秀,而朱元璋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没有社会地位,且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结合还是有一定地位悬殊的。

朱元璋因为脾气暴躁,常常遭到郭子兴的训斥,有一次,争执中,郭子兴实在是气得不行,于是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吃饭,马秀英偷偷去探望,发现朱元璋实在是饿的不行了,马秀英就去厨房,悄悄地拿了几个刚出炉的炊饼,害怕被别人发现,就将滚烫的烧饼放在自己身材前的衣服里。

去给朱元璋送炊饼的路上,马秀英碰巧遇见了义母张氏,当得知马秀英身材前放的是刚出炉的炊饼时,张氏赶忙让秀英快快送去,由于大饼过于灼热,马秀英身材口的肉都被烫焦了。

被饿了几天的朱元璋看到大饼之后,特别的欣喜,看到自己的女子身材口烫焦的肉时,心里也特别的感动。后来,朱元璋吃上了烧饼,但是马秀英也因此被烫伤,就是这平淡的爱情感动了朱元璋。

▶ “贤内助”大脚马皇后

马秀英的大脚鼎鼎有名,也是个大力士。据说,早年间,朱元璋跟陈友谅交手的时候,除了最后的鄱阳湖之战,他前期没少吃过败仗,有一次负伤,被敌军追杀,关键时刻,就是马皇后背着他逃脱,这些事例,表明马秀英爱朱元璋到了舍生忘伤的程度。

马皇后就是这样,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朱元璋,给他出谋划策,以仁爱之心感动了朱元璋。

还有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马皇后就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当时说"有数千人"。马皇后又问:"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生活补贴,他们的女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马皇后处处总是替朱元璋考虑,于是她征集了一笔钱与粮食,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存粮食,供养太学生的女子儿女,被大家称颂。

在朱元璋遭遇强敌、作战不利,人心惶惶时,马秀英当机立断,给作战将士发放金箔,用以犒赏将士、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朱元璋带领士兵在前线打仗,马秀英就带领着身边的妇女,亲手缝制衣服和军鞋,还拿出自己家中的钱财,犒劳作战的将士们,她尽自己一己之力,能做的尽量多做一些,能想的尽量多想一些,虽然做的不多,但是给了困境中的朱元璋很大的鼓励。

朱元璋作战英勇,屡战其功,但生性耿直,经常遭到别人的嫉妒,多次被人诬陷,受到郭子兴的关押与监禁,都是马秀英从中周旋使他脱离困境。

郭子兴阵亡后,朱元璋开始掌握军权,就把军中的一切文书都交给马秀英管理,她处理的井井有条,朱元璋率领部队与张士诚、陈友谅作战时,马氏还动员义军家属,为将军们缝衣做鞋,以供军需。

一日闲谈,马皇后问朱元璋:

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吗?

朱元璋说:

这不是你所要问的?

马皇后却说:

陛下是天下之父,妾为天下之母,子女的安危,做父母的可以不问吗?

马皇后的话,其实就是在劝朱元璋关心人民疾苦,爱民如子。马皇后还体恤妃嫔,保护百姓臣下,功德传于宫内外。

1382年,马皇后病故,朱元璋失去“贤内助”马皇后,非常伤心,于是决定此后不再立皇后,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也是一片真心、真情。

马皇后如何管理后宫?

作为皇后,马皇后大权在握,可是,想要真正管理好后宫,那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后宫女人成堆、女子如云,没有点能耐、没有些身份地位、没有浑厚的家庭靠山,想在后宫立足,是极其不易的,这也就是后宫难以管理的原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受到生命的威胁。

那么,马皇后有时采用什么方法,把后宫管理地如此之好呢?

我们从以下四点来看:

▶ 重视教育、统一思想、营造学习氛围

马秀英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能书会画,尤其对史书格外感兴趣。她能在艰难的困境中,帮助朱元璋造就大业,扭转局面。

马秀英把她渊博的知识运用在管理后宫上,她“讲求古训”,经常借鉴前朝的经验, 她尤其觉得宋朝很多皇后很贤惠,就叫女官摘录她们的家法,经常翻看、阅览。

《明史·后妃列传》记载说,"后勤于内政,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行览。"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培训班,把相同志好、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马皇后把后宫的女子组织在一起学习,学习如何做贤妻良母,同时还把赵宋皇帝好儿媳妇,搬来事例,引导宫中女子以她们为榜样。

▶ 以身作则,勤俭持家

后宫人员众多,开销很大,马皇后为了节约开支,带头过起紧巴日子,自古以来,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就是最大的妇道。她不仅自己洗衣服,衣服破了还要修补继续穿。"虽敝不忍易",还把那些破烂袋子、穿烂的袍子,拆下丝缕,重新制成布料,进行废物利用;有时甚至"以赐高戎独"、"缉成衣裳,赐诸王妃公主,使知天桑艰难。马皇后身居高位,即使大富大贵,但从来没有忘记老百姓。勤俭持家已经成为了她的优良习惯。她还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朱元璋,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成绩。

马皇后,富而不奢,贵而不骄,仍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宫嫔敬服;她留心政事,礼待臣下,关于人民,深得朝野上下敬重。

▶ 身材襟大度,以德服人

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度之人,必能做大事。普通人,会过日子,那不稀罕,可是,要想做到真正的大度,那可绝非易事。

马皇后每天面对的都不是凡人,不是将相大臣,就是皇亲国戚,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众多妃子和孩子们,后宫从来都是女子斗法,互相倾轧的战场,坐镇后宫的都不是平庸的女人。

马皇后能够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以德服人。《明史》记载:"嫔妃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古往今来,有几个女人能做到这样呢?

▶ 顾全大局,母仪天下

马皇后除了在宫中倡导节俭、勤俭持家,还给朱元璋提建议,尽量不要兴建土木,平日里经常粗茶淡饭,还带头亲手缝制衣服,并赐给王妃、公主们,提醒她们要爱惜财物,要清楚养蚕、种桑的艰难。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她的良好建议都被朱元璋采纳。

《马皇后遗传》记载:马皇后病重期间,君臣请祷祀求良医,马皇后自知难以痊愈,坚决不肯。她对朱元璋说:

生伤有命,祷祀何益?世人良医,亦不能起伤回生,倘服药不效,罪及医生,转增妾过。

朱元璋叹息不已,继问马皇后有无遗言,马皇后呜咽道:

妾与陛下起布衣,赖陛下神圣,得为国母,志愿已足,尚有何言?妾伤后,只愿陛下求贤纲谏,有始有终,愿子孙个个贤能,臣民安居乐业,江山万年不朽。

说完,51岁的马皇后离去,宫中的人痛哭失声,百官落泪不止。

马皇后那时才51岁,身体原本不错,如果能够找到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许能够治好她的病,但是,马皇后担心的是,朱元璋脾气暴躁,如果吃了药没有效果,朱元璋有可能就会诛杀医生,因此,马皇后坚决不肯找医生给她看病,于是不久就离去了。

结语

朱元璋有一个好老婆,有如此能干、贤惠的的皇后打理后宫,朱元璋特别的放心。马皇后给了朱元璋无数的帮助,却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她就是这样勤俭、辛劳的度过了一生。。

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大明王朝的好福气,她的所作所为,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朱元璋有情有义,他对马皇后恋恋不舍,始终把马皇后挂在嘴边。有一次,朱元璋甚至将马皇后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在那个封建时代,没有一个男人肯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自己的老婆,可是,朱元璋却做到了。

马皇后为明朝以后的妃嫔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后宫的宫女们更是念她的好,曾作歌以示纪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更多文章

  • 清朝时皇上赏赐的“金瓜子”是做什么的?放到现在原来值这么多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进贡食品都有哪些,黄帝赏赐的金瓜子值钱吗,清朝金锭和银锭怎么兑换

    其实金瓜子是一种形状不大也比较细碎的金子,长的像是瓜子一般,所以就被称之为金瓜子,这种东西也是可以直接在民间进行交易的。可是在到了明朝之前,朝廷就禁止了民间进行私自的金银珠宝交易,不过在王室贵族里面却还是可以交易,因此,这种金瓜子依旧在流通。而在到了清朝之后,金瓜子就变成了皇室专用的一种东西,别人对

  • 明朝宁愿做王爷,清朝必须做皇帝!清朝王爷果真活不下去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帝王之位就如此吃香?就拿九子夺嫡来说,其中无论是八爷还是四爷,或者是十四爷和十三爷,在政治上都有着自己的一方谋划。虽然最后的胜利者是四爷,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当了帝王,其实地方也不会差到哪里。但是从雍正登基之时的作为来看,皇帝确实是没有那么好当。因为康熙晚年,库银短缺,再加上出现了吏

  • 五次越过长城,皇太极打脸“关宁锦防线”?来看崩盘背后的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时期的五次内侵情况第一次为1629年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即位三年,在处理完内部夺权和国外问题以后,便集中注意力于明朝。他以努尔哈赤“释坚攻脆”的战术思想,避开袁崇焕镇守的关宁锦防线,率10万精锐分三路,绕道龙井关(河北省迁西县)、洪山口(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大安口(遵化),突入关内,直逼京师。“惟

  • 明朝最疯狂的太监,盗墓盗到皇帝自家祖坟,最后居然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史・陈奉列传》(卷三0五)称,陈奉为御马监奉御太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奉朱翊钧旨意,去湖广一带征收矿税,官方身份是“税监”。陈奉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压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陈奉及其手下剖孕妇,溺婴儿,无恶不作。谁家有钱敲诈谁家,弄得众多殷实人家倾家荡产。《明史・食货志

  • 乾隆后宫最悲惨的妃子,出身高贵却被两次降级,伤后还被扔出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最惨的妃子排名,乾隆皇陵风云完整版,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后宫

    清朝皇帝纳娶妃嫔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外八旗选秀,这种秀女一般出身高贵,来自八旗世家。第二种是宫女选秀,这种秀女一般是来自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奴才,出身相对较低。第三种是直接被送入后宫的汉女,这种妃嫔一般来自民间,是地方官员向朝廷进献的礼物。今天笔者要讲的祥答应是来自外八旗选秀,也就是说,祥答应来自

  • 皇后无法生育,让貌美尼姑代孕,生下的孩子改变宋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最成功的皇后,代孕生子会犯法吗,宋朝尼姑董思秀视频

    在宋朝就发生过一件和肚子里的孩子有关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在民间名气还非常的大,那就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事情发生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刚刚继位的时候,立皇后是其中比较新的的事情。一般来说,皇帝的皇后只能是他的原配正妻,可惜刘氏因为迟迟没有生育而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毕竟皇室最看重的还是后代子孙,没有子嗣

  • 延禧攻略:剧中腹黑的嘉嫔,其实很得宠,为乾隆生了4个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延禧攻略嘉嫔大结局,延禧攻略中嘉嫔为什么被降为答应,延禧攻略嘉嫔性格分析

    有一个蛇蝎美人,貌美如花却心狠手辣,屡次陷害皇后与娴妃等人,最后被黑化的娴妃勒伤,这个人就是嘉嫔。在这部剧中嘉嫔显然是一个不得乾隆宠爱的妃子,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嘉嫔是这样子的么?并不是这个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嘉嫔实际上是很得乾隆宠爱的,她一共为乾隆生了4个皇子。而且她性格谦逊,生性低调,与影视剧中的形象

  • 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专家打开其陵墓后,才得以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965年,专家对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进行了发掘,而众所周知,这正是万历皇帝明神宗的陵墓。当时专家打开万历的棺椁后发现,万历的睡状非常奇怪,两条腿的长短似乎有些不一致,而专家经过调查后确认,万历皇帝患有足疾。其实根据史领导载,万历就曾在百官面前说起过自己的足疾,并称不想早朝,但百官却都不相信,认为他只是

  • 雍正皇帝的一项新规多让清朝统治了170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入关以后,八旗贵族大肆圈地,土地开始大量向地主阶层集中,越来越多的平民阶层没有土地,只能依附于地主阶层生存,受尽地主阶层的剥削和压迫,形势像极了元朝,元朝入主中原以后,盘剥百姓的力度是越来越大,最后生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将元廷赶出了中原,元廷在中原的统治仅维系了九十八年。清朝入关到雍正

  • 李自成为什么当了42天的皇帝?他在北京做了什么?令人费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从这个打油诗看出,李自成还是有一定声望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百姓追随李自成。在进入京城之后,李自成命令士兵不可以演技扰百姓,不可以抢劫财物。京城百姓继续正常生活,临街店铺继续开张,京城秩序井然有序。民众也早已受够了朝廷的压迫,在瘟、寒冷、干旱的影响下,当时不论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