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晚清农民起义中表现出色的“忠王”李秀成就是一个典型。他几乎以一己之力维持了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让后者在清廷众多军队的围攻下屡屡寻回生路。
而虽然大军战败被俘,但李秀成始终表现出正义和尊严,被公认为忠义之士。
据悉,李秀成被湘军俘虏后,写下了长达数万字的供词。但曾国藩不敢交出原件,而是托人重新抄录了一遍才交出。直到1962年,李秀成的原告被揭开,隐藏的真相才再次浮出水面。
李秀成
一举擒获大烂摊子
1864年6月,困扰清廷十几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落下帷幕。经过几十天的奋战,湘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时机炸掉天京城墙。失去了他们的保护,天京城很快就沦陷了。
此举在《清史稿》中有明确记载:国藩久守江宁,遂邀鸿章入会。
对于曾国藩来说,天京城的沦陷,意味着他获得了歼灭太平天国军的最大荣誉。若是能将几位重要人物一一抓获,那当然是锦上添花,让他日后的仕途更加稳固。
曾国藩
但是坏消息接二连三的出现。先是洪秀全的独子洪天贵福在李秀成的掩护下成功逃脱,随后重重围攻的“忠王”李秀成再次失踪。
曾国藩对前者不以为然,因为洪天贵夫能力有限,无所畏惧;反而是忠王李秀成的失踪,让他心神不宁。
究其原因,李秀成其实天赋异禀,堪称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这个出身于广西贫寒家庭的普通人,很早就加入了神的崇拜,并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征战中展现了非凡的能力。
李秀成雕像
连战连捷,李秀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太平天国右四军的总司令,率领着一支威风凛凛的军队。本来,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要上位需要很长时间,但“天京事变”几乎把太平天国的高官全部抹杀,给了李秀成迅速夺权的机会。
而他也没有辜负洪秀全的信任。成为太平军得力将领后,他多次率部阻击湘军,尤其是在江南、江北大营的数次战斗中,给曾国藩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震惊。连后者的弟弟都战死,湘军一战,节节败退,形势危急。好在善于谋划天下的曾国藩凭借强大的布局能力和朝廷的不断支援顶住了太平军的进攻,再次围攻天京。
最终,李秀成被迫投鼠忌器,在正面战场上逐渐陷入被动。
李秀成
所以,曾国藩最怕的就是天京失守后让李秀成逃走。这相当于解除了后者的束缚。有了李秀成的号召,新的造反者随时可以聚集,太平天国运动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幸运的是,几天之内,曾国藩就收到了李秀成被捕的好消息。
原来,他躲在农民家时,被村治安科长认出来了。后者趁农夫外出,派人将李秀成擒获,紧急送往湘军大营。
终于,他没有让红颜知己的问题从自己布下的网中溜走,曾国藩一向冷静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没有“忠王”,太平军将难有作为。
曾国藩
李秀成告白的消失
正如曾国藩所预料的那样,李秀成这样的英雄在被捕后既没有表现出反感,也没有残忍投案自首。他坦然接受了曾国荃的报复,在后者的折磨中保持冷静。
面对这样的铁杆派系,曾国荃只好向曾国藩请滚。李秀成虽然身处敌营,但对曾国藩这样能干的大臣还是十分敬佩,两人在狱中谈了很久。
没有人确切知道曾国藩对李秀成说了什么。后人可以知道的是,李秀成此后从未受过任何处罚。
而曾国藩还给他提供了笔墨纸砚,让他坦白自己的罪行,写下供词。
李秀成
据史料记载,李秀成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滔滔不绝地写下了一份数万字的供词。这些供词的要点非常清楚。李秀成仔细回顾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即著名的“十要灭亡”。
直到现在,李秀成的忏悔仍然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而他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也非常准确,这与后世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几乎不谋而合。
例如,李秀成除了攻击洪秀全执政的种种问题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北上分兵错误;从那以后,我就与德国分离了。
洪秀全
总的来说,这份供词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发展,攻击力极强,但勉强能满足曾国藩的需要。但这份看似无辜的供词,到了曾国藩手中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份后来上呈清廷的奏折,被他人抄写并删除了内容,文字直接从之前的近5万条缩减为2.8万条。
不仅如此,之前还是名臣的曾国藩顿时脸色大变,仓皇派人将李秀成处死。曾国藩此举显然不符合程序。像李秀成这样的造反将领,应该押解到北京,交给皇帝和大臣。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曾国藩的行为都显得十分内疚,仿佛是在故意杀人灭口。因此,当时很多人猜测,李秀成的供词中肯定不止“十要败”,其中肯定有一些对曾国藩不利的内容。
李秀成
一些变化,可靠的信誉
不过,鉴于李秀成原先的供词已经完全消失,该猜测也只能是猜测,无法得到证实。目前,曾国藩刚刚消灭了强大的太平天国,朝廷当然不会追究一些小错误。
然而,这一历史之谜最终得以解开,是因为1963年,曾国藩的后裔曾跃农出示了曾氏家族保存多年的李秀成供词原件。
经过一番比较,历史学家终于弄清了曾国藩为何如此行事。
首先,在李秀成的供词中,有很多对太平天国垮台真相的再造,这对曾国藩非常不利。因为他在向朝廷求功时,在奏折中伪造了很多内容。一旦李秀成的口供送到北京,早先“作弊”的功劳很可能会被收回。
李秀成
比如曾国藩为了弟弟曾国权谋高位,故意将洪秀全之死归咎于弟弟。他在朝廷奏疏中记述太平天国邪教教主洪秀全因弟弟毁城之举,被迫自杀。
然而,李秀成的供述却道出了洪秀全死亡的真相。后者早在天京城被毁之前就已经死了。而且不是自找的,而是病死的。
当这份供述传到法庭上时,曾国荃的贡献将被大大淡化。
二是因为天京城久攻不下,曾国藩经常被朝廷训斥。虽然最终完成了对太平天国的围剿,但之前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还是对这份功劳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洪秀全像
所以,曾国藩特意在李秀成的告白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单守天京,四处调动兵马,应该不会有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秀成认为洪秀全调集所有兵马守住天京城是错误的。
有了这句话,曾国藩的湘军长期失败不是问题。相反,洪秀全的蓄意行为似乎是他们的袭击造成的。
但如果只是为了这个内容,倒也逼不得曾国藩去杀人。毕竟太平天国至此已经覆灭,曾国藩的大功告成,清廷不会因为一些细节不对就直接翻脸。因此,真正让曾国藩担心的还有一件事。
曾国藩
看似恭维,实则暗藏杀机
而这部分重点内容是在李秀成忏悔的第74页之后。如果简单的删除前者的内容,后者就是一个改变。第74页之后的内容完全消失,直接从李秀成原文中撕下来。
幸运的是,曾跃农也公布了这部分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些人支持曾国藩,比如称赞曾国藩是拯救世界的大臣和清朝名将。没有他的存在,太平天国就无法被征服。
当然,这段内容只是吹捧,似乎不值得删除。
但是把它和另一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很重要,因为李秀成在他的告白中也写了一些劝说的话。这个内容才是真正的背叛,所以曾国藩看到之后,二话不说就删了,甚至还直接让李秀成哑口无言。
李秀成画像
失踪的这部分内容其实是一个主题,就是劝说曾国藩打起造反的旗帜,反抗清廷。李秀成小心翼翼地帮曾国藩分析情况,认为清廷此时不堪一击,八旗军和青营不是湘军的对手。
而李秀成还表示,如果曾国藩愿意抗清,他会立即召集太平天国的旧部部队,为湘军补充10万余名现役部队。如此强大的战力,清廷简直不堪一击。
然而,曾国藩对这个提议完全没有兴趣。
一方面,他自称“半圣”,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叛徒背叛者。
曾国藩雕像
另一方面,李秀成对湘军了解不多。后者看似受曾国藩指挥,但内部派系众多,并非铁板一块。
因此,曾国藩认为这个提议根本没有一丝可行性,也根本不会考虑。而这件事一旦被皇帝知道,曾国藩一家肯定会因为满族人对汉族人的猜忌而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撕毁了这段内容,并且仓促违规处决了李秀成,以免对方进京后出现更大的波折。
李秀成
最后
总的来说,对于李秀成的告白,曾国藩的处理是完全没问题的。虽然毁于一旦可能会让清廷起疑心,但此时他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否则,等待曾家下场的,极有可能充满杀机。
或许李秀成也知道,曾国藩很可能会看穿他的不同意,但这只是试探,反正也不需要太大的努力。
万一湘军首领沾沾自喜潜逃,这个看似诚恳的供词就会成为致命的证据。
参考
《太平天国兴亡:揭示天国盛衰的历史真相》——刘仁坤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