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谦妃)出生贫寒,在入宫后得到雍正恩宠,并为雍正生下皇子,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雍正驾崩后,刘氏又得乾隆的恭敬,在宫中一直过着恬静的生活。待刘氏离世后,乾隆将其厚葬,甚至还为她停朝三日。
那么,这位出生贫寒的妃子,为何会让乾隆皇帝对她如此恭敬,甚至破例停朝三日呢?
【选秀入宫,深得喜爱】
这件事情,还需要从刘氏刚进入皇宫讲起。
谦妃刘氏出生在雍正年间管领之家,父亲刘满是清朝包衣统领(即满族上层贵族的奴仆)。刘氏15岁那年,遵从清朝的选秀制度来到皇宫参与选妃。
清朝的选秀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满人贵族家的女儿进宫选妃,另一种是“包衣三旗”出身的女子进宫入选宫女。“包衣三旗”是清朝年间较为复杂的群体,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低下的奴仆,也有一些是战争的俘虏。
15岁的刘氏,虽然出身贫寒但相貌出众、性格沉稳内敛。进宫成为宫女后,刘氏在机缘巧合之下,用美貌吸引到了雍正,随后封为答应。
刘氏出身贫寒,突然得到晋升,自然会让她受到许多人的嫉妒和憎恨。面对旁人的欺凌,她从来不会放在心上。
因为刘氏从小便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有进宫,她知道“一入宫门深似海”,宫里的生活远远没有表面中的那么简单,为了在宫中存活下去,她只能步步小心,不能有半分差池。
刘氏进宫的时候,雍正已经五十多岁。他看着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心中甚是欢喜。短短的一年时间,刘氏就从答应变为贵人。
此时的她,在后宫已经有了相应的地位,但刘氏知道“帝王之情,最是薄情”,她不会将所有希望寄托在雍正皇帝的身上。
不过,深受帝王宠爱的刘氏,不会借机炫耀而得罪其她嫔妃。甚至还不断忍受着旁人的讽刺与挖苦,从来不会抱怨和反击。
当她深受陷害的时候,她会将调查的信息,通过其他人传到雍正皇帝的耳朵里,让雍正去处理。
雍正见到受尽苦楚的刘氏,心中更是怜爱有加。他一有空隙的时候,便会来到刘氏身旁。甚至在雷雨交加的傍晚,还会将政务带进刘氏寝宫进行批阅,陪伴在刘氏身旁。
在古代,帝王的朝政与后宫是分开的,后宫向来不能参与朝中之事,这是朝中的条例。而雍正皇帝却将朝中事务带进了妃嫔的宫殿,足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对刘氏的宠爱程度。
然而不久后,雍正皇帝因政务繁忙,连续多日都在殿中批阅奏章,从未停息。因此便劳累过度,感染风寒,卧病在床。
雍正生病期间,刘氏失去了依靠,其她嫔妃借着此次机会处处打压她。
每当刘氏来到雍正皇帝的宫殿前来看望的时候,其他嫔妃总会以雍正正在休息的借口,让刘氏返回自己的宫中。在众人的阻碍下,刘氏没有任何机会去看望雍正皇帝。
连续多日之后,刘氏心灰意冷,觉得雍正皇帝恐怕早已忘记她的存在。因此,刘氏整日郁郁寡欢。但让刘氏没有想到的是,雍正病好之后,比以往更加频繁地来到她的宫中。离别多日,雍正皇帝对刘氏的情感并没有变得冷淡,反而是更加思念。
雍正十一年,刘氏生下六皇子弘瞻。此时,雍正已经56岁,这个小皇子的到来,让他十分惊喜。雍正皇帝待这个小儿甚是疼爱,几日后便为他大摆筵席。雍正皇帝对这个皇子的宠爱与在意,让刘氏母子在后宫的地位再次提高。
在刘氏诞下皇子的翌日,雍正皇帝便以刘氏为皇家增添血脉为由,决定册封刘氏为谦嫔。而“谦嫔”这个封号,正是刘氏性格最好的诠释。
母凭子贵,生下皇子后的刘氏受到了许多臣子的拉拢,许多朝中大臣的妻眷上门拜访,但刘氏都没有接受,刘氏知道后宫最忌讳的是什么,所以她拒绝介入朝堂事务。
刘氏虽然可以拒绝介入朝堂之事,但无法拒绝后宫的“明枪暗斗”。当刘氏面对其她妃嫔的求助,她都会力所能及的支援,但从来不会刻意地加入后宫的战线。
即便是面对其她嫔妃的嫉妒和陷害,她也不会施加报复,而是会使用一些小手段来自保。所以,刘氏能长期地得到恩宠,不仅是依靠雍正对她的喜爱,更凭借她化险为夷的能力。
自六皇子弘瞻出生后,雍正对他是宠爱有加。对待弘瞻,雍正皇帝不会像对待其他皇子那样严格。当弘瞻犯错的时候,雍正会无条件地袒护他。
雍正皇帝对弘瞻的偏爱,让其余皇子对弘瞻怀恨在心。但因为雍正皇帝的保护,他们此时无法向弘瞻下手。
但好景不长,弘瞻三岁的时候,雍正皇帝驾崩,刘氏与弘瞻失去了靠山。
【母凭子贵,册封为嫔】
古时候,新皇登基后,前皇的嫔妃一般都不会受到什么特别的优待,但刘氏却不同。
乾隆登基后,将刘氏尊称为皇考谦妃。安排刘氏留在后宫,过着恬静的太妃生活。
对于乾隆厚待刘氏的原因,我们无从考证。但凭借雍正皇帝对刘氏的喜爱,我们可以猜出一些原因。或许是雍正皇帝在临终前,对即将继承皇位的皇子叮嘱过。但具体的史实我们也无从知晓。
乾隆登基后,对自己的弟弟弘瞻疼爱有加。因为两人年龄上相差二十二岁,在皇位上弘瞻根本不会对乾隆皇帝造成任何威胁,所以乾隆皇帝对他十分放心。
六皇子弘瞻因为出生于圆明园,在圆明园中生活过很长时间,便被世人称之为“圆明园阿哥”。自弘瞻记事起,乾隆皇帝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虽然二人也是兄弟关系,但年幼的弘瞻对他还是十分畏惧。
一天,乾隆皇帝因事务来到圆明园,随后便看到弘瞻在圆明园中游玩。正当他准备与弘瞻聊聊天的时候,就发现弘瞻在看到自己的身影后,立马就“逃跑”了。
乾隆为此大怒,他觉得是弘瞻身边的随从,在平日里向年幼的弘瞻“乱嚼舌根”,向弘瞻传输了一些不正当的言论。因此,乾隆下令将弘瞻身边的内务和太监杖责,以此惩戒。
几日后,乾隆皇帝将弘瞻带进宫中与永璜(乾隆长子)一同居住,叮嘱他们二人要有尊卑,和谐共处。
乾隆皇帝还特意请来沈德潜(清朝著名诗人),来担任弘瞻的老师,对他进行教导。
乾隆三年,硕果亲王允礼离世,因无人继承爵位,在大臣的奏请下,乾隆皇帝让弘瞻承袭亲王爵位。
乾隆十五年,学业有成的弘瞻,在乾隆的任命下管理八旗护军营、御书处等事务。青年时期的弘瞻聪明好学,喜爱书籍,建立了一座藏书阁。随后,弘瞻的聪明才干受到乾隆皇帝赏识。
乾隆认为弘瞻是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因此对弘瞻也很放心。便让弘瞻管理圆明园、武英殿(现在位于故宫博物院内)并任职八旗(军政组织)都统。
随着弘瞻的职权越来越大,他开始敛财谋私;甚至还凭借着乾隆皇帝的疼爱,恃宠而骄,无视国法。
【恃宠而骄,触犯龙颜】
乾隆二十八年,弘瞻委托外出官员售卖人参,从中谋取高利。与此同时,弘瞻在购买物品的时候,仗着皇家身份,要挟平民免费赠予,变相向平民索要财物。
乾隆知道后,顾念弘瞻年少,以不懂事为由,对弘瞻进行教育和责令,但并未进行任何处罚。
因为乾隆的放纵,弘瞻开始随意插手朝中事务,在朝廷选取官吏的时候,他嘱托军机大臣阿里衮选用自己身边亲信。
在阿里衮拒绝后,甚至以自己深受乾隆宠爱为由,威胁阿里衮。无奈之下,阿里衮连忙上奏乾隆,告知事情缘由。
乾隆知道后,顿时大怒。他立即传令让弘瞻来到宫殿,讲述事件经过。弘瞻面见乾隆皇帝后不敢隐瞒,将整件事情一五一十地招了出来。
乾隆皇帝大声呵斥弘瞻之后,还下令将其禁足,封锁家中。
但弘瞻禁足解除之后,对乾隆皇帝满是抱怨。当弘瞻来到皇太后宫中进行请安的时候,借机向皇太后吐露对乾隆皇帝的不满。
恃宠而骄的弘瞻,在抱怨乾隆的时候,直接在皇太后的旁边盘膝而坐。而皇太后身旁的位置,向来是帝王平日里向请安所坐之处。他的这一行为,无异于在挑衅帝王的威严。
弘瞻此前只是单纯的行为放纵,侍宠为娇,如今他目无礼法、藐视皇威、触犯国法。他的这些行为,一再地触碰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容忍。
最终,乾隆皇帝命令部下汇集了弘瞻所有的罪责,一并向弘瞻进行惩治。
乾隆责令弘瞻“仪节僭妄”,但顾念手足之情,并未将他流放。乾隆只是罢免了弘瞻所有的职位,将弘瞻降职为贝勒,并处罚一万两银元。
弘瞻的前半生家财万贯,深受万众光辉,从未受到过如此的严惩。
弘瞻在正式受罚前,他一直认为乾隆皇帝还会向往常一样,只会对他在言语上进行惩戒,或者是禁足关押。但弘瞻没有想到,昔日里如此疼爱的自己乾隆皇帝竟做出如此重罚。
弘瞻是刘氏唯一的孩子,自雍正离世后,她便在殿中吃斋念佛,不插手任何后宫和朝中事务。刘氏谨记雍正皇帝在离世前对她的劝告,不插手后宫之事,不随意踏出宫殿,保持着心中的谦卑。
刘氏一生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活,在皇宫里她沉稳做事,不敢出现一丝差错。她曾以为弘瞻当了亲王之后,便会一心处理事务,平安度过一生。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弘瞻这孩子会贪恋钱财、藐视朝廷章法,甚至挑战皇威,到最后置身于这样的境地。
刘氏对弘瞻非常失望,十分痛心。她认为弘瞻今日所犯之罪,全然是自己教导无方,没有看管住他顽劣的心性,以至于让他走到今日地步。但弘瞻是她唯一的骨肉,是她如今唯一的亲人。
所以,刘氏主动走出自己的寝宫,找到乾隆皇帝,希望他能网开一面,保留弘瞻的性命。
【抑郁而终,母随子去】
弘瞻被贬为贝勒之后,长期呆在家中,郁郁寡欢,最终身患疾病,卧病在床。
乾隆知道后,十分担心。在皇太后的劝告下,他决定封弘瞻为郡王,希望弘瞻在得知消息后,知道他的良苦用心,早日痊愈。
随后,还派遣护卫,来到弘瞻家中给予了一些滋补的药膳。
弘瞻看到乾隆对自己还是有所关怀的,心中也是舒展一些。但不久之后,弘瞻的身体突然感染风寒,病情再次加重,不就之后病逝。
乾隆皇帝得知弘瞻离世的消息后,十分懊悔。他来到弘瞻的身旁说:“我念你年少,便多加处分,希望你对此也可以收敛一些,改变心性。但没有想到你会因此病重,最终离去。”
随后,乾隆还来到弘瞻的园寝石碑,往石碑上刻上了向弘瞻所做的诗文,表达对他的思念。
在弘瞻离世后,乾隆皇帝派人悉心照料弘瞻府中的家人。为避免家中下人欺压幼主,乾隆皇帝特地派遣专员前往府中,辅助幼主处理家中事务。
而刘氏在得知弘瞻病逝后,十分伤心。在来到弘瞻的园寝石碑旁,哀声痛苦。时间久了,刘氏的身子经不住倒在了一旁。身旁的婢女看到了,连忙喊人,将刘氏带回了宫中。
刘氏回到宫中之后,悲痛不已,连续几天都是以泪洗面,几日后便身患重疾。
乾隆三十二年,刘氏离世,享年54岁。
乾隆帝为此深感愧疚,为悼念刘氏的离世,乾隆帝下令连续三日暂停朝政。
【结尾】
在历史上,很少有先皇嫔妃,在新皇当政后依然生活在皇宫,但刘氏便是这样一位少有的女子。
刘氏一生言行谨慎,她并没有像后宫其她女子一样,尔虞我诈,“明枪暗斗”。她虽然没有良好的家世,但打败了许多名门贵族的女子。
刘氏能得到这样的地位,既没有凭借显赫的家世,也没有通过朝中大臣的帮助,她凭借自身单薄之力,生活在后宫。这样的女子,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的才智谋略,那么又如何能安全幸存呢?
那么读完“宫女为雍正生下皇子,死后乾隆为她停朝3天”的故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对谦妃(刘氏)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