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不是死在马嵬坡?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于范阳起兵谋反,后世称为“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军队直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人逃往四川蜀地(杨国忠的地盘)。
唐玄宗等人一路西行到达马嵬坡,在马嵬坡禁军发生兵变。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围住了杨贵妃歇息的驿站,杀死了杨国忠和杨氏族人,杨国忠死后还不算完,禁军们一起围住唐玄宗的住处,请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陈玄礼以及兵变的士兵,自然清楚自己做的事,犯的是杀头的大罪。他们杀了杨国忠和杨氏族人,如果杨贵妃不死,必会秋后算账,所以他们一定会斩草除根,杨贵妃假死的机会微乎其微。
深更半夜,禁军哗变。此时的唐玄宗不是朝堂上高高在上的帝王,他这个时候没有能力保护杨贵妃。于是,让身边的近侍高力士用白绫处死杨贵妃,以安抚军心。
如果杨贵妃假死被发现,可能他自己性命也不保。即使唐玄宗再爱杨贵妃,但他终究是个帝王,不会因为一个女人,冒这个险。所以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坡。
杨贵妃东渡到日本?
现在位于陕西省咸阳的马嵬坡是一座“衣冠冢”,让杨贵妃是不是死在马嵬坡一直存在争议。在野史中,杨贵妃并没有死。在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过这样的片段,杨贵妃假死,在躲过士兵检查后,在众人的帮助下,前往日本。但这种说法是不太可能的。
所谓“衣冠冢”就是没有尸骸的人,大多将其穿过的衣服或用过的东西放进棺木里。历史中,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丧葬形式。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兵变,战争中尸横遍野。唐玄宗在那个时候都能舍下杨贵妃的命了,又怎么会在意她的尸体。等安史之乱平息,再去迁葬杨贵妃的时候,还去哪找尸身。所以这个衣冠冢并不奇怪。
假如杨贵妃真的活了下来,在那个时代找个深山老林隐姓埋名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漂洋过海前往日本。
在电视剧里,说东渡到日本,切一个画面就到了。可在那个年代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到达相隔那么远的日本。以鉴真东渡为例,公元743年,鉴真准备第一次东渡。历经四次失败,鉴真第五次东渡终于成功,此时与第一次东渡已相隔11年。
日本距离那么远,鉴真东渡历经11年才成功一次。杨贵妃一个女人家,还是久居深宫、娇生惯养的娘娘, 又怎么可能受得了漂洋过海的苦。所以杨贵妃东渡到日本可信度很低。
安史之乱的锅不应该杨贵妃来背
杨贵妃死于安史之乱,可安史之乱的锅不应该她来背。安史之乱究其原因还在于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执政前期,确实是开元盛世,清河海宴,四海升平。
可到了开元末年,边疆局势动荡。唐玄宗却只顾享乐,先将朝政交给李林甫 后来又交给了杨国忠。他却只想美人杨贵妃。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安禄山更是兼任三地节度使,势力不可估计,唐玄宗却没有一点危机感。
有人说是杨贵妃祸国殃民,魅惑君王不上朝。杨家更是借着她的势力,为所欲为,权倾朝野。
可是这个错也不能只怪杨贵妃,唐玄宗理不理朝政,也不是她能左右的。她是贵妃,可她没有权利干政,权利在唐玄宗身上。她也管束不了娘家,娘家只怕她不讨皇帝欢心,会影响他们的富贵。
伴君如伴虎,唐玄宗虽宠爱杨贵妃,可终究是把她当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跟君王的命相比,她是可以舍弃的。
杨贵妃也是可怜的政治牺牲品。大唐繁荣,她是贵妃彰显大唐盛世之景;大唐衰败,她便是导致国家动荡的罪人。随着杨贵妃自缢,也代表着大唐盛世随安史之乱一起画上了句号。
国家动荡不安,是帝王的错,又有后妃几分过错。或许人们心中并不希望杨贵妃死,才会有那么多的美好幻想,让杨贵妃在后世心中多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