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是初唐名相,在唐太宗即位后便任职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获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位高权重。不过房玄龄年轻时出身寒微,却得一漂亮女子为妻。为此,房玄龄曾经表示害怕妻子看不起他、抛弃他另就高枝的顾虑。结果其妻二话不说,抓起剪刀自刺一目,表示永不变心,并且全力支援丈夫成就大业。由于这一经历,房玄龄非常敬重他的妻子,他妻子也百般呵护和捍卫他们之间的爱情。
尚书大人劳苦功高,唐太宗为了犒劳他,曾经下旨赐给他几位美人,但是房玄龄却推讬不受。明白到房玄龄此举是爱妻心切,但堂堂尚书大人怎可没几个像样的美女在身边待候呢?
因此只好请求皇后代为出面,召见房玄龄的夫人,劝解道官员纳妾本来就有常制,完全符合规矩,而且司空年高体弱,皇帝想用多个女人照顾他以表关心。可是房夫人对这些毫不领情断然拒绝。
唐太宗勃然大怒,表示她现在得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改变初衷,不再妒忌,这样可以相安无事;二是可以继续妒忌成性,但必须被处死。房夫人毫不犹豫表示宁可为妒而死。太宗皇帝拿出一罈子毒酒给她喝,房夫人一饮而尽。唐太宗感到无奈,叹道︰“这样强悍的女人连我身为皇帝都感到害怕,更何况是房玄龄呢!”当然皇帝赐给房夫人的也不是毒酒,而是香醋,所以也有人此为这个故事就是「吃醋」的最早版本。
此说在文献上有所记载,据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鸩。』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唐代女子为何能够敢爱敢恨,成为后世口中的「妒女」呢?这主要与唐代女性在社会上独立的地位有关。
唐王朝是在魏晋南北朝数百年民族大融合的基层上形成的统一国家,其文化容纳了北方和西域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观念和习俗,同时战争对士族制度的打击也大大冲击了两汉以来形成的礼教制度,这为唐代的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滋养环境。
一方面,广大少数民族影响中原社会导致两种变化︰一是婚姻形式多样化,
二是妇女地位相对提高,可以选择自由恋爱和婚姻,流行「男人重色,女子爱才」的浪漫情调;自由奔放的艺文娱乐行业甚至时兴类似女子群婚、自由交往的时髦婚姻方式,这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婚姻选择。
当中一些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甚至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可以主事甚至主政。受其影响的唐代妇女可以骑马出行,平时可以穿著男装胡服。婚姻上女性比较主动,可以自主。寻偶结婚时女子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情郎,而婚姻不如意时也允许女子主动提出离婚改嫁。有关资料在唐人小说甚至敦煌卷子里非常丰富。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高,妇女可以骑马出行,所以史称多「妒女」。
自吃醋一词出现后,后世作品纷纷采用至今,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只怕你要吃醋拈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八回:“我并不是那种吃醋调歪的人。”以及 茅盾 《锻鍊》十六:“四个国家,实在是两派,你亲了这一边,那一边就要吃醋。”可见大家已习惯使用吃醋一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