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什么还有很多中国商人,跑到日本做生意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什么还有很多中国商人,跑到日本做生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4/2/3 23:25:54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然而,到了清朝后期,它的发展却渐渐放缓,以至于到了几乎止步不前的地步。

在面对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封建统治者自诩天朝上国,严格限制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最终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都成为了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但是闭关锁国真的是片板不许下海吗?那么我们熟知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为何还能称霸南洋,甚至远赴日本做生意呢?

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由来

闭关锁国,顾名思义就是关闭来往的通商口岸,限制自己国家与外部国家的交流与通商,清王朝从18 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开始实行这个政策。

这个政策的涵盖面很广,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内容,也包含政治、军事、包含生活方面的内容。

在经济方面,封建统治者始终保持着骄傲的态度,认为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对中外通商的态度,还受着“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支配。

许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虽然当时的中国基本可以做到仅靠国家内部就能发展与循环,但是早在明代的东南沿海地区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当地由于背靠南洋,商业氛围浓厚。

由于封建统治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采取了海禁的政策来限制当地的商业发展。

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也有私心,因为这个政策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让人民继续被统治。

一切都为了统治稳定而服务,如何保持封建统治的稳定性呢?

答案就是实行愚民政策,在愚民政策之下,百姓们如行尸走肉一般被麻木的统治着,几乎不会对封建统治产生任何威胁。

而实行愚民政策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世隔绝,彻底断绝外来事物的影响,让广大民众始终处于民智未开的状态,而盲目排外的闭关政策就是罪啊后的选择。

除了这些,清王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满洲贵族是中原的异族,被统治者是汉族。

汉族人多,满族则只有一小部分,这就会导致双方之间有矛盾,有利益冲突。

明末清初,汉族民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反清运动,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有一支极强的抗清力量。

担心自己的统治会被推翻,于是实行了海禁,彻底切断了陆上民众和抗清势力的往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有很多的原因,但最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清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在明朝的实际统治过程中,社会政治环境时时刻刻在变化,因此所谓的闭关锁国政策也就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那么实际上清代的海洋政策是如何的呢?

清代的海禁政策与对外交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不能继续下去了。起初,它们是主动不愿意放开,到了后来它们只能被迫放开。

在清朝,为了统治者的利益,早在1655年就开始“禁海”了。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严格的全面海禁是不可能长久的实行的。

虽然名义上实行海禁,但是并没有彻底的封锁所有的出海港口,所以清代的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实际上是对开海的部分限制。

显然,清代对外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

因此,我们用闭关锁国来形容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可能不太贴切,这样显得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出于被动反应。

而“自主限关”这种说法则更合适一些,能体现出清政府对外政策的主动性。

既然清政府采取的是限关的对外政策,那么清政府相应的就可以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以我们熟知的中日贸易为例。

在当时的年代,即使是在实行“海禁”政策,但中国与邻国日本之间,民间的贸易往来还是十分频繁的。

在1683年的时候,施琅打败郑氏家族,将台湾收复,与此同时,清廷也将三藩之乱平定。

于是乎开放海禁被提上了日程,许多大臣都主张开海贸易,康熙皇帝立即审时度势开放海禁并指出: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 民生有益若此二者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之下,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与海外都是有着频繁的交流的。

但这种交流也只是处于严格限制下的交流,并没有为社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

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清代对外经济贸易海禁政策,给中国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早在16 世纪中叶,我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当时的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不算十分落后。

然而,国内并没有提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环境。

资本的天性就注定了他是一定要对外扩张的,仅仅只有国内的市场是无法满足资本发展的需要的,只有不断开辟海外市场才能实现资本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西方各国都大力扶持资本向外扩展,并以政府为主导,而清政府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严格限制外贸。

这使我国企业无法进入国外市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阻碍了中西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交流。16 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还处于领先的水平。

然而到了大航海时代,西方国家先后迎来了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了。

当时西方的先进技术也曾传入中国,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将一些科学技术传播到了中国,但却遭受到了清政府的严格限制。

因此,这些来自国外的技术或者是科学等内容,仅在清政府上层作为消遣的奇闻异事而已,而在民间却严格限制传播。

直至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船坚炮利,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大门被巨炮轰开,而清政府依然固步自封,自视甚高,以傲慢的姿态俯视着西方。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曾经的那个繁荣富裕的国家已经走向了下坡路,而这些统治者依旧还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清王朝的衰败是必然的,落后就要挨打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结语

有人假想如果清朝政府放开海外贸易,积极参加世界上的“活动”,后来又会怎样?现在的中国会不会异常富强?中国会不会称霸世界?

然而,一切都只能是假想罢了。我们只能珍惜眼下,大力推动对外开放,让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日子永远成为历史。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闭关锁国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着由适应到不适应的发展演变过程, 这种具有阶段性发展变化的制度, 决定了评价问题的动态参照系。

不同时期或阶段的对外政策又各具特点,评价它的确不是用“ 闭关” 与“ 开放” 这样一些简单化的词语所能做得到的。

各家又未能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角度, 站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立场上作出动态评价。

参考文献:

《清实录》

《粤海关志》

《日本华侨志》

《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唐朝李世民和明朝朱棣,都是篡位当上皇帝,为什么评价差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李世民简介,朱标不死朱棣会篡位吗知乎,朱棣篡位小说

    对于李世民的评价,很多人都说他是明君,并且是千古无二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奠定了基础。对于朱棣的评价,很多人都说他是暴君,并且是残暴的代表,虽然有永乐盛世,但毕竟残暴过头了,很多人只记得他的残暴。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一: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首先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政治变革,历史上真

  • 她嫁民国泰斗成第4任妻子,丈夫不再风流,规矩50年,秘诀仅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海粟,名字取自苏轼的“渺沧海之一粟”,是我国美术教育最早的创始人,他学贯中西,艺通古今,有民国“文妖”之称。作为凡人,就如我们无法理解大师们激荡的灵魂一样,也无法理解他们热烈却又决绝的爱情。几十年的生活里,刘海粟一直过着结婚、离婚、再婚的循环生活。直到他遇到夏伊乔,找到了真爱,收获了幸福。夏伊乔出

  • 周佑钱:自称多尔衮后人,为保血脉娶表妹为妻,向国家要故宫祖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与时俱进还是一个人想要成长所必须要做出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如魏源在《默觚·治篇五》所说的用古代的所奉行的原则, 来衡量现在的事情,是不正确的。同样的人们也不能用现代的目光去看待古时候的事情,那样是对古代的不尊重。摒弃旧思想,学会与时俱进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周佑钱自称自己是多尔衮后人,娶表

  • 原来,武则天对武家没多少亲情可言,她曾想过让外甥当武家的家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在一个父系社会里,女人是没有严格意义上自己的继承人的,武则天的儿子们是李家的后人,侄儿们是武家的后人,武则天即使贵为女皇,也只能从这两家人的后人中选择。这时把皇位还给李家就成了最优解,感觉武则天对武家没多少亲情可言,她曾想过让外甥当武家的家主,只不过后来她姐姐一家想上位,被她给解决

  • 清朝皇妃的真实容貌:珍妃婴儿肥,俏皮可爱,魏璎珞原型很迷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珍妃个人简历,书香北京探寻珍妃真相,珍妃打捞过程视频

    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有名的嫔妃都没有相片,只有遗留下来的画像。虽然画像比较概念化,但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复原,我们依然能见到这些古代妃嫔的容貌,那么清朝哪些嫔妃最有名?一、 董鄂妃董鄂妃出身高贵,她的父亲是内大臣鄂硕,权倾朝野。顺治13年,董鄂妃进宫不久就被封为皇后之下的皇贵妃,为此,顺治还大赦天下。

  • 你敢相信,中国唐朝就开始过圣诞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人过圣诞节合适吗,唐朝时圣诞节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圣诞节动态图

    唐太宗李世民在太极宫设宴款待这位远行的传教士,听完阿罗本所讲授的福音之后,准许他在大唐境内传教,并且在义宁坊兴建一座“波斯寺”,支持他翻译经书,后改为“大秦寺”。“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阿罗本是基督教的聂斯托里派,在中国又叫“景教”。阿罗本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基督教最早来华的宣教士。由阿罗

  • 清朝侍寝有多奇葩?皇帝宠幸妃子限一时辰,太监在外面监听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后宫妃子几点睡觉,清朝妃子裹被子被抬进寝宫,清朝妃子被宠幸三件事

    清朝的侍寝制度究竟有多奇葩?是谁定制了这套让皇帝们苦不堪言的规矩?皇后的特权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的正妻,是后宫之主,可却不一定是皇上的心上之人。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身上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所以他的婚事必定是国家的大事,未来皇后不仅要门当户对,娘家也要有足够的实力可帮衬皇帝巩固江山。这就意味着,皇帝

  • 唐朝时,大量外国留学生来长安学习,朝廷是如何管理上万留学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的学习制度,唐朝日本留学生是在长安还是洛阳,唐朝诗人排名一览表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稳步发展,文治武功均取得了空前成就。它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烙印,直到现在,海外华人大多都被称为“唐人”。在唐朝最巅峰时,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长安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世人赞誉“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大唐对于慕名而来的众多留学生们,是

  • 大臣家属售卖考题触怒龙颜, 雍正下令腰斩, 死前让其儿女亲家亲自监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杀科考舞弊的人,雍正考题泄露的真相,雍正篡改遗诏片段

    配图这一年,俞鸿图奉旨出任湖北学府主考官。任职期间,规定不准携带家眷。可是,他刚到湖北,林氏就专程赶至武昌,租下一间客房,暗地里和他相会。身边的老仆人提醒俞鸿图,此事非同小可,劝他赶快让夫人回京。那林氏施展了女人的一切手段,将俞鸿图弄得始终下不了决心。考期渐近,一天晚上,林氏提出要陪丈夫喝酒,几杯下

  • 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起兵的,还是李渊主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太原起事反隋,背后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到底是李世民还是其父亲李渊?《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都记载,晋阳起兵的策划者是李世民,而李渊是被迫束手无措、被动选择起兵反隋。然而,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没错,但他篡改史料,掩盖父亲的功绩,抬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