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国来朝,兼容并包,唐朝究竟有多开放?

万国来朝,兼容并包,唐朝究竟有多开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4/1/27 5:39:29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开的最娇艳的那朵牡丹花,是中国古代著名朝代之一。

它在华夏民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直至今日,仍旧有许多海外华人将自己称之为唐人。

唐朝又被称之为盛唐,唐朝最为强盛之时,缔造了万国来朝拜的空前盛况,大唐王朝之所以如此之繁盛,就是因为他足够开放,兼容并蓄。

它的开放既体现在思想文风的开放、官场环境的开放、女性思想的开放、婚姻爱情的开放、舆论环境的开放上,更体现在对外关系的开放上。

唐朝时期,统治者摒弃了过去的华狄观念,重用异族人士乃至外国人士,让长安城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唐朝的对外文化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既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吸收了外来文化,又为我族所用,广泛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

我们如今走上日本街头,仍能够看到大唐的影子。

唐代的开放缔造了一个盛世,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示,唯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唐朝缔造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唐朝的开放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便可以看出。

第一便是女性思想的开放,唐朝不仅国力繁盛,对外交流频繁,宗教信仰自由,而且让广大女性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得到了自由的发展。

由于李渊李世民本身就带有外族血统,并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与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所以唐朝自开国开始,便带有一种塞外民族的开放豪迈、不拘小节的作风。

这种作风使得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唐朝甚至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正统之位的女皇帝武则天

唐朝儒、佛、道三家并立,宗教盛行,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得到重视,一大批女性得到了读书习字、自由外出的机会。

武则天登基之后,甚至还有一批女性进入了朝堂,处理政事。

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之后,衣着装扮也愈发自由了起来,唐朝时期,女性不用裹足,不用呆在深闺之中,她们可以尽情的去追求个性。

翻开唐朝时期的仕女图,我们既能看到女扮男装女性穿胡服戴胡帽的景象,也能够看到女性浓妆艳抹,身着青纱的开放之风。

古代封建王朝一直尊崇男尊女卑的思想,因此女性在婚嫁之事大多都没有话语权,中能听命于他人。

可是唐朝时期的妇女却拥有了选择婚姻的权力,女子们不仅能够私定终身,选择自己的丈夫,而且还能够在婚姻不合之时,提出与丈夫和离。

更为重要的是,唐朝年间,寡妇再嫁之事也不会受到他人的非议。

朝廷对女性的包容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体现了思想的开放,使得女性也为唐朝的开放发展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朝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女性思想的开放上,更体现在对外关系中,唐朝之时,百姓与外族、外国文明频繁交往,互通有无。

这种开放既在政治上扩大了唐朝的对外影响力,也使得唐朝兼容并蓄迅速发展。

唐朝对外开放的力度极其之大,既表现在交往国家的数目上,也表现在来访频率的繁密性上。

《唐书》记载,唐朝年间,到过长安的国家不仅有日本、越南、朝鲜、缅甸、柬埔寨、尼泊尔、阿富汗、斯里兰卡、伊朗等国,而且还有非洲国家,就连坦桑尼亚和埃及都曾出土过唐朝的物品。

唐朝对外族人的态度极为包容,不仅准许各国王侯,各国使节和质子能够来到唐朝做客生活,就连普通百姓、商人乃至是传播宗教的僧侣、传教士也能够随意进出长安。

他们的到来为长安城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奇珍异宝,彻底改变了唐中后期百姓的生产生活。

唐朝对于外来文化一向秉持着包容的态度,不仅没有打压外族文化,反而还让胡族文化在唐朝掀起了一股潮流。

贞观年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家都能穿胡服、跳胡舞、喝葡萄酒极具异域风情。

第三,艺术娱乐方面的开放,唐朝之时,大量僧人进入中原,使得壁画盛行,我们如今依旧能够看到大量唐朝年间的佛教壁画。

除此之外,诸如阎立德、阎立本等画家也在画作之中吸纳了外族绘画特点,并创作了大量胡人形象,例如闫立本的《职贡图》就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服饰的风貌。

唐朝年间,胡乐盛行,类似于高丽乐、西凉乐、安国乐之类的音乐盛行。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对胡乐、胡舞非常喜爱,开元天宝之后,胡舞盛行于长安,迅速传播至中国各地。

除此之外,受胡风影响最大的马球运动在百姓、官员群体中也非常盛行,日益发展,成为了全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的墓穴中也发现了打马球的壁画,由此可见马球同样也受女子喜爱。

唐朝的开放既是统治者意志影响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

由于李唐皇室带有鲜卑血统,所以李唐皇帝为了增加自己统治的合理性,故意淡化了夷狄观念,对少数民族乃至其他国家表现出了包容的一面。

唐朝的国策与汉朝都有不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唐朝却出现了佛、儒、道三教并存的情况。

唐朝统治者并没有以一家思想为指导,而是支持多元发展,使得各家学说遍地开花,互取精华。

李唐王室对儒家的态度极为尊敬,他们注重礼制,尊崇孔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由于李唐王室与老子李耳同姓,王室中人常常以老子后代自称,因此道家也得到了皇室的扶持,并蔚然成风。

而武则天则有非常明显的重佛倾向,她在位之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量寺庙,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态度与唐朝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开放风气的产生

唐朝的统治者之所以会对外来文化如此包容,是因为李唐皇帝本身就带有鲜卑族的血统,由于李家近亲崇尚胡风,因此李唐皇帝也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胡族文化特点。

由于皇帝并非纯正的华夏血统,因此他们的夷夏观念较为淡薄。

统治者上台之后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信奉“敬万物”“育万类”,主动结交异族临邦,并没有盲目夸大华夏至上德观念。

可见他对开放政策是非常认可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说出了,

正式提出了“华夷一体”的民族观念。

唐高宗主张“抚育”和“柔服”,公开主张开怀纳戎狄,唐太宗李世民在世之时更是频繁的的召见外来使臣,给予了他们极高的权利。

在小农经济社会中,唯有农业长足发展,才能提高综合国力,而唐代农业则发展极好,在唐玄宗之时,迎来了巅峰。

从天气气候来看,在经历了东汉到南北朝的寒冷时期之后,自七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的气候变得暖和了起来。

唐朝统治的数百年间,整体气候一直较为温和,气候变暖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变长,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套地区由农区变为了牧区,植被、草原、森林逐步恢复,解决了之前水土流失的问题。

所以唐朝中后期农业发展突飞猛进,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天宝八年的粮食库存量竟达到了96062220石。

唐朝的开放既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包容,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唐朝前中期经济强盛,物质基础雄厚,在整个世界也属领先水平,因此唐朝人才能在开放的过程中保持文化的向心力。

唐朝的开放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进的结果,唐朝年间,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国库充盈,物质条件优渥。

百姓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正因如此,胡风才能在长安盛行,外族之人才会频繁地进入中原往来贸易。

唐朝之所以如此强势,如此富有生气,一是因为它吸纳了之前数百年的文化、经济、政治遗产,二是因为拥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兼容并包的摄取外来的文化营养。

诚如张广达所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繁盛的年代,它既能继承绵延又能兼容并蓄,蓬勃非凡。

开放交流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唐朝的开放对后世意义深远

其一,唐朝的开放深入人心,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观念,消除了民族偏见,淡化了中原王朝与少数之间的矛盾。

其二,唐朝在开放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农产品,提高了耕作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刺激了经济发展。

唐朝在发展的过程中开放格局由陆路逐渐转变为海陆,促进了江南一带的开发和发展,减小了南北差异。

奠定了江南商品化、专业化复合格局的形成,为五代十国乃至赵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便利。

多年之后,赵匡胤一统江山,在承袭唐朝格局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创造了文化发展之高峰,真可谓,

不过,唐朝的对外开放也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唐朝的兼容并蓄既丰富了中华文化传统,也遭其反噬,造成了后期国力的衰微。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自身免疫力强,百姓在吸收外来事物之时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过滤有害成分。

但唐朝后期国力衰微,在吸收外来事物知识,学习了许多糟粕思想。唐朝末年,娇奢放纵、豪奢之风横行,淫词艳曲大行于世,世风日下,直接影响了国力。

唐朝末年,政权日益腐败,官员尸位素餐,尚武之风盛行重军事,轻文教的政策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结束了这个本强势无比的王朝。

其二,唐朝文化在开放的过程中具有封闭性和单向性。

唐朝朝廷为了宣扬国威,对来唐德商人、使者、百姓表现出了包容的一面,但是对本国百姓外出却严令禁止,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只做到了拿进来没有真正走出去。

唐朝接纳外族进入国内生产生活,但是却反对我国人外出的观念在经济、商业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唐朝官府大力支持外国和外族商人来到大唐经商。

但是在面对本土商业发展的时候,却表现出了抑制的一面,唐朝依旧没有摆脱重农抑商的封建思想,不仅禁止商人进入朝廷做官、禁止官员经商,甚至还禁止商人乘坐马车。

唐朝本国的商人在外出经商的时候会受到重重审查,统治者不仅对出国商人设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

而且还明确规定,

极大的压制了本土商人往来贸易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中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唐朝的开放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评判,唯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评判,才能够做出真正客观全面的评价。

如今,我们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应当汲取唐朝当年对外开放的宝贵经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做到走出去。

参考资料:

1.《唐书》

2.《职贡图》

3.《仕女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点古代的4大盛世,汉武盛世上榜,最后一个议论纷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盛世,汉朝初期,中原大地饱经战乱,国力孱弱,经过几个皇帝的休养生息之策后,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极盛。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采取重农抑商、统一货币、官营盐铁等政策,在社会发展上,汉武帝时期,国家的财产和粮食都相当充足,百姓也安居乐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汉武帝后期时汉朝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开元盛世,在

  • 脏唐的唐朝到底有多脏 唐朝脏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的魅力在哪里,唐朝灭亡后思念唐朝的句子,唐朝为何被称为脏唐

    民间一直流传着“脏唐乱宋”的说法,唐朝作为一个强盛的王朝,唐朝脏在什么地方?又到底有多脏呢?其实这个脏时代引号的脏,所指的不是环境,指的是道德伦理,鉴于皇室生活极度混乱, 男女关系又有悖于道德伦理,所以才有了这种说法。说起这件事情,还得从李世民说起,历史上夺权的人那么多,但李世民做皇帝后,却娶了自己

  • 历史上,杨贵妃真的死在马嵬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是不是死在马嵬坡?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于范阳起兵谋反,后世称为“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军队直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人逃往四川蜀地(杨国忠的地盘)。唐玄宗等人一路西行到达马嵬坡,在马嵬坡禁军发生兵变。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围住了杨贵妃歇息的驿站,杀死了杨国忠和杨氏族人,杨国忠

  • 东吴大族顾氏的盘根错节,一文读懂叱咤三百年的顾氏家族如何起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顾氏三兄弟,香港顾氏家族,亚瑟王骂顾氏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东吴篇第十二章:东吴大族顾氏的盘根错节,一文读懂叱咤三百年的顾氏家族如何起家顾雍是孙权用的最“趁手”的丞相之一,除了他政绩卓越之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顾雍已然成为江东世族代表之一,最终形成一个累朝显赫数百年的超级大族。今天我们从顾雍开始,捋一捋他到东晋时期的后代情况。第一代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从西晋惠帝元康(291—299)末年开始,直到南朝宋明帝泰始(465—471)中的160多年间,先后掀起过七次北民南下的浪潮。司马睿移镇江南时,北方大量流民随之过江,仅琅邪人就有1000余户。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地区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南下流民为数更多。东晋成帝在位时期,由苏峻、祖约之乱引起外患,北

  • 关羽一生看得起几人?2兄弟2名将,诸葛亮都没能入他的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关羽来说,世俗人他看不上眼,朝臣无可畏惧,对霸主曹操也不屑一顾,让他看得起的人屈指可数。纵观大将关羽的一生,数来数去也只有4个人备受关羽敬佩, 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不在其中。关羽其人一直以来,世人在评价关羽时都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度,一部分人认为关羽此人心有大义,可勇冠三军,可称“万人敌”。但也有人认

  • 唐代社会的婚姻制度逐步演化,社会更加繁荣,妇女的意志受到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封建社会,男女关系的发展与传统观念是密不可分的,但唐代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过去男女关系的模式和女性几乎没有什么安全保障的状况不同。到了唐代,妇女的婚姻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社会对妇女的接纳程度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唐代,随着再婚制度的发展,我国的离婚制度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揭露真相,曹操做得太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流星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记载的流星雨,降落地点在鲁国西北。这个地方恰好是搬迁到山东的杞国位置,历史记载这次流星雨给杞国带来了很大灾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才会有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同样埋藏在历史中的还有三国年间曹操杀华佗的故事,而后《后汉书》记载的与在民间流传的有很大区别

  • 李治提高武则天的权力,武则天为何不培养武氏后人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武氏家谱,武则天封了哪些武氏子弟,殷桃武则天与李治的吻戏视频

    武则天武氏一族没有什么出色的皇位继承人,她无从培养对于武氏一族来说,其虽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但能单拎出来说的就只有武三思和武承嗣两人,可他们两个在武则天眼中又只是庸碌之辈,一点儿都不值得武则天花心思培养他们。再者,武则天虽然改国号为大周,但江山毕竟是她一手经营的,她自然要选择一个能够担此重担之人。狄

  • 从何时开始中国人喜欢用“吃醋” 为何与唐太宗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房玄龄是初唐名相,在唐太宗即位后便任职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获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位高权重。不过房玄龄年轻时出身寒微,却得一漂亮女子为妻。为此,房玄龄曾经表示害怕妻子看不起他、抛弃他另就高枝的顾虑。结果其妻二话不说,抓起剪刀自刺一目,表示永不变心,并且全力支援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