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李渊六叔李祎,及其后代子孙,在随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揭秘李渊六叔李祎,及其后代子孙,在随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21 更新时间:2024/1/21 9:15:19

我们还是看看他的后代子孙,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吧!看看李渊对他们怎么样?

李祎的儿子们,综合史料以及墓志铭记载,至少有六个儿子,长子李伯良,武陵王;次子李叔良,长平肃王;三子李仲良,中山王;四子李季良;五子李德良,新兴王;六子李幼良,长乐王。

第一:李叔良,参与晋阳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后,被授予左光禄大夫,封长平郡公,武德元年,刑部侍郎,进爵为长平郡王。

后来镇守泾州,防御薛举,李叔良发动高墌之战,骠骑将军刘感死在了战场上,李叔良非常惊惧,于是拿出财物赏赐士兵,采取守势,泾州得以保全,而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好几个总管被俘虏!

武德四年时,突厥进犯,李叔良中箭身亡。

第二:李德良从小有病,从来没有当过官。

第三:李幼良

李幼良在武德初,被封为长乐王。跟哥哥李叔良可就差远了,作为皇室宗亲,不维护皇室的尊严,而且带头枉法,当时有人到了他的马,按正常来说,李幼良应该报官,让官府部门缉拿盗贼。可是他怎么做的,自己把盗贼抓获后杀了,当时李渊大怒训斥,盗贼有罪,擅自杀他,这不是枉法吗?当时李纲为礼部尚书,李渊让他召集所有的皇室宗亲齐聚朝堂,当着所有宗室和大臣的面,李幼良被杖责一百。这是李渊建国之初,为了法律立威,告诉宗亲不要枉法,同时也告诉大臣们同样的道理,这是拿李幼良立了典型。

此后,李渊把他调离京师长安,外放凉州都督。在做凉州都督期间,死不悔改,经常带着随从一百多流氓,吃拿卡要,做买卖的,老百姓怨声载道。

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李幼良的事来了,史载:“有告幼良阴养死士,交通境外,恐谋为反叛,”李世民也不能有人诬告就杀他吧,于是派遣中书令宇文士及核实情况,宇文士及受命代理凉州都督,消息一出凉州城风声鹤唳流言四起,那些跟随李幼良的无赖子弟,为了保命阴谋劫持李幼良叛变,再加上北方突厥时不时南侵,此案如果处理不好,凉州城就危险了。为了避免局势恶化,宇文士及果断采取措施,史载“士及虑其为变,遂缢杀之”,要知道李幼良可是李世民的叔叔,宇文士及作为外臣说杀就杀,你要说这没有李世民的授意,小编是不相信的。此后又派了孙伏伽复查,经过调查属实,李世民下旨赐死李幼良。可惜圣旨以前李幼良已经死了!落了勾连突厥的罪名!被宇文士及先斩后奏了!

李祎的孙子

第一:李孝协是李叔良的儿子,魏州刺史、后来将爵郇国公,在李治麟德时期,贪污受贿被赐死。

第二:李孝斌是李叔良的儿子,原州都督府长史,华阳先公,曾经抵抗突厥,死在了原州任职期间。

第三:李仁裕是李德良的儿子,西阳郡公。

李祎的曾孙辈

第一:李德良的孙子李晋,唐朝殿中监、新兴王。李隆基先天年间,李晋为殿中监,兼雍州长史,后封新兴王。后来攀附于太平公主,713年被李隆基诛杀,改姓厉氏。

第二:李叔良孙子李思训,父亲李孝斌,和画家吴道子齐名,家族里有五人都擅长作画,666年,十四岁的李思训被补授为崇文馆生,进士及第,后来被调到扬州,任职江都县令。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临朝执政,宗室皇亲多被构陷杀害,李思训为了避祸,所以弃官隐居了。

神龙政变后,李思训以宗室“耆旧”身份被征入朝,拜官太常寺丞,不到两个月连续升迁,被擢升为宗正卿,封爵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食邑二百户。后来转到益州,任职都督府长史。

唐玄宗开元初年,任职右羽林卫大将军,进封彭国公,食邑加至四百户。后又升迁右武卫大将军,故后世称其为“大李将军”,和儿子合成为“大小李”。718年八月,李思训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第三:李思诲,李叔良孙子、李孝斌儿子、他擅长作画,是李林甫的父亲,官职扬州参军,仕至朝散大夫。

李祎的四世孙辈

第一:李思训的长子李昭道,门荫入仕,起家太原府仓曹,迁集贤院直学士,官至太子中舍人。唐肃宗乾元元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

第二:李林甫,李叔良曾孙,父亲李思诲,李林甫在唐玄宗时期做到了宰相,也没干什么好事,勾结高力士,以及后宫的武惠妃,官升的倒是很快,武惠妃诬陷太子李瑛等谋反,别的宰相都极力劝阻李隆基,而李林甫非常坏,当面不说,下来跟宦官说,这是天子家事,不必和外人商量,意思是天子可以乾刚独断,通过宦官传达了意思。

李林甫和武惠妃合作,是支持寿王李瑁的,可是在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属意李亨,没办法,李林甫要动摇太子李亨的地位,于是诬陷太子妃韦氏的父亲韦坚等太子府属官,以达到动摇太子李亨地位的目的!

李林甫一次不行,又一次以杜有邻和女婿柳勣不和的缘由,指使柳勣诬告杜有邻谋反,因为杜有邻的女儿是李亨的良娣。此次事件牵连甚广,很多大臣被牵连致死。

李林甫重用蕃将,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但也让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李林甫的坏事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李林甫去世后,杨贵妃兄长杨国忠和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和阿部思同谋造反而且李林甫的一个女婿,害怕被被牵连,指证李林甫,就这样李林甫的身后事,还没办完,就被抄家了,他的儿子被流放,党羽也有五十多人受牵连!

李祎的五世孙辈

第一:李林甫的后代,根据史籍记载,李林甫有儿子二十五人,女儿二十五人。

李岫,曾任将作监,后被除名流放延德郡。

李崿,曾任司储郎中,后被除名流放苍梧郡。

李屿,曾任太常少卿,后被除名流放临封郡。

李氏,嫁鸿胪少卿张博济。张博济在李林甫死后被贬官。

李氏,嫁户部员外郎郑平。郑平在李林甫死后被贬官。

李氏,嫁右补阙杜位。杜位是杜甫族子,李林甫死后被贬官,至德年间曾入严武幕府,后历任新州参军、夔府司马、司勋员外郎。

李氏,嫁谏议大夫杨齐宣。杨齐宣在李林甫死后,投靠杨国忠,并在其制造的“李林甫谋反案”中作证。

李氏,嫁京兆府户曹元捴。元捴在李林甫死后被贬官。

李腾空,出家为道,后来到庐山隐迹修真。

第二:李凑,李林甫侄。初为广陵仓曹,天宝中期,被贬明州象山尉,二十八岁去世。

李祎的六世孙辈

李如仙,李幼良的五世孙。

李祎的七世孙辈

李回是李如仙的儿子,唐穆宗初年,进士出身,做过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监察御史。后来为京兆府户曹,司录参军。唐文宗初年,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服。唐武宗即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判本司事。

李渊六叔李祎的后代子孙,虽然李幼良被李世民诛杀,没想到李幼良的后代,在唐朝历史上传承最久。

仅供参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难以置信,宋仁宗因为没有儿子,被大臣怼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时候,重男轻女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是现如今,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男孩肯定是寄予厚望的,尤其是皇家。在历史上,皇家对男孩是尤为重视的,假如说后宫的嫔妃能够生育男孩,地位都会上升。在历史上,皇帝没有儿子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这在古代的时候并不罕见。宋朝时期,就出现了皇

  • 古人洗澡也有假放?古人和现代人谁假期多,一探唐代休沐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个假期来休息或处理自己的事情。今天,现代人是为老板发薪,但在古代,朝臣也是为皇帝发薪。有的朝臣早上要早起上班,上早朝。二人听了皇上会后,祝愿自己的衙门,继续干活。而且他们不像今天的现代人那样有规律的自由工作时间。是否加班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但大多数公务员每天都会遇到问

  • 元朝第一贪官-桑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桑哥的简介,桑哥案是什么,元朝桑哥被谁杀

    桑哥是谁?为什么他能官至右丞相?又因何被满门抄斩呢?桑哥出生于畏兀儿族(他们的后裔是维 吾 尔族和裕固族),在吐蕃长大。他从小就很聪慧,读了很多诗经,并且还懂得好几种西域国家的语言。桑哥会多国语言,但却是靠佛教得以见到元世祖忽必烈,因为他是八思巴的侍从官,在一次随八思巴面圣的时候,被忽必烈看中,而留

  • 唐玄宗混血女儿,生来不受待见被打入道观,生母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唐开元任期结束时,唐玄宗的第29个女儿出生。年长的女人应该快乐,但玄宗不能快乐。少女深邃的眼眸,挺拔的鼻梁,黄溜溜的眸子,一点都不像自己。最让他担心的是,女孩在妈妈肚子里9个月后就出生了。这不是他自己的孩子吗?玄宗心里一头雾水,一头雾水,但又不好说出口,心中的厌恶感才慢慢消退。玄宗的名字叫虫女。有人

  • 袁崇焕死得是否冤枉?如果崇祯不杀他,会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行刑之日,大批百姓围观了行刑现场,他们一边痛骂袁崇焕"卖国贼",一边向他吐唾沫,扔砖头,以表达表达他们心中对袁崇焕的刻骨憎恨。袁崇焕之死,很多人认为他死得冤枉,说是崇祯昏庸,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自毁长城,如果袁崇焕不死,大明王朝就不会灭亡。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袁崇焕也确实没有通敌叛国。他虽然死得

  • 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竟诞生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的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剐刑,有关资料是这样介绍的:“古时候对犯人的极刑之一,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最早出现于五代年间,在宋仁宗时被写入《宋刑统》作为刑罚使用。将人拴在木桩上,用刀将犯人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往下切,最初一共一百二十刀,后来又发展到三百六十刀等。”实际上,早在五代之前的唐朝,惨无人道的剐刑就出现了,一个

  • 权贵犯法与庶民同罪到底能不能实现?看看明朝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宗室问题最完美解决,明朝法律威严有哪些,明朝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这个赵辉,是扬州府江都县人,其父亲赵和以千户(正五品)从大军征安南,战死在沙场上,赵辉作为儿子,得以因袭父亲的职位,在京军服务,驻守南京金川门。赵辉长得高大威武,在守卫军中鹤立鸡群,永乐帝从城门经过,一眼就看到这个英俊的青年。当时朱元璋最小的女儿,永乐帝最小的妹妹宝庆公主,已经十八岁了,尚未婚配,所

  • 所有子民都必须剃头,西夏皇帝是如何想出如此奇葩的“秃发令”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夏秃发令的意义,秃发皇后简介,秃发令

    西夏的“秃发令”是历史上的一段奇闻异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颇有趣味的话题。讲的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景宗李元昊性格怪异,发布了一条很让人无语的命令——“秃发令”,要求三天之内,全国人民都要剃秃头虽然这个命令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事件,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 最传奇隋朝大将:日行五百里,名字很野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01伞奴南北朝江南陈国最后一任皇帝陈叔宝在位时,发生一件奇事。距离首都一百多里的南徐州官员,好几次状告替陈叔宝打御伞的奴仆,说他是南徐州一系列盗抢案件的主犯,请朝廷将其绳之以法。朝廷的官员都笑了:这个奴仆每天早上都按时上班,兢兢业业地替皇帝撑着那把大伞,话不多,人老实。南徐州这么远,他飞过去抢东西啊

  • 南宋流亡小朝廷纪事之二百一十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也影响了无数永嘉人的命运,当时,朝内政治斗争激烈。为了与陈文龙、陆秀夫、张世杰等斗争需要。陈宜中更是乐意引用永嘉人,永嘉人占据要津颇多,甚至不免给人以任人为亲之感。正如陈旅所言:“宋诸王东度浙江,至永嘉,将建位号,陈宜中宰相遂大除拜,唯人所欲得,有以是讽。”永嘉有一群人紧紧团结在陈宜中的周围。除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