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清王朝前面那几个朝代,人民生活的都很好,甚至出现了盛世局面,但为什么到了溥仪这里,强大的清王朝却像是个纸老虎一般被人摧残,直至灭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王朝,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除名?也许到了今天,你可能还在愤怒着甲午中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你可能还在埋怨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和慈禧太后的自私自利,但这些都不是清王朝毁灭的真正原因。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的时期,清王朝的经济实力一直是在稳步增长的,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普通老百姓过的生活也是自给自足,但是败就败在了皇帝太自信了,根本就不把世界其他地方放在眼里,他们的眼里只有我们文化才是世界最好的,其他的都是一些蛮夷文化,哪有什么可值得借鉴的东西。
其实奕劻这个人,他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他的官职其实一开始特别低,但是却被他抓到了一个机会官职一路飙升,这个机会就是因为他写了一手好字,因为给慈禧弟弟代写字的原因让他认识了慈禧。奕劻写的字让慈禧大加赞赏,后来他竟升到了内阁大臣,成为了清朝权力的中枢。短短时间内的身份变化如此之大,每个人总是难免坚持自己的本心,奕劻就是如此,权力的变大让他头脑不适,于是乎从刚开始的不敢收受礼品,到慢慢的接受。
他刚开始是怎么来贪污的呢?其一,买官位,那时候的奕劻掌管的一个职位,许多人挤破头都想要得到,于是他那个时候就放价,30万,仅仅是底价。而后更是价格蹭蹭往上涨,奕劻更是赚的盆满钵满。也更加膨胀了奕劻的野心。之后更是在70寿辰的时候,足足收了五十万两白银,而且礼品的价值也足足有两百万银两。
而奕劻不仅贪污地方税收和贿赂,他还通过卖官来大量敛财。当时晚清朝廷的新的官职都是任命了一些有钱但无才的“土豪”。他们直接导致了晚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败和无能,同时也更加剧了清朝的灭亡速度。由此可见和珅贪财贪掉的是大清的白银,奕劻贪掉的却是整个大清国。而据当时国外《泰晤士报》的驻华记者莫里循报道,奕劻疯狂聚敛的财产都存在国外的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里,其数额粗略估计都高达712.5万英镑。
而奕劻的巨贪彻底把清王朝的财政经济葬送:清末年间,清王朝的财政背负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巨额战争赔款,清王朝举步维艰,国内老百姓被剥削的苦不堪言,但是奕劻无视大清的危机。
奕劻到了溥仪当皇上的时候,溥仪非常不待见他,溥仪认为他实在是太爱钱了,不管是小钱大钱,他都统统收入囊中。可以说,在奕劻他进入官场的一刻起,他就一直在想着怎么填满自己的口袋,如何能尽可能赚多一点钱,不管是什么方法,甚至亏损清王朝的利益。
袁世凯想要得到皇帝的宝座,他知道宫里奕劻非常爱钱,所以就花了三百万两白银请奕劻去当个说客,让溥仪趁早退位!可想而知,奕劻为了钱财,连清朝命运都不管不顾。因为奕劻的所作所为,溥仪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虽然痛恨但也没什么办法,直至奕劻伤后,如果不是溥仪父亲求情,奕劻他连个谥号都没有。
但是最后还是给了一个谥号名为“密子”,溥仪知道他生平贪污受贿,所以再三思考给了他这么一个名字,其意思就是悔恨和忏悔,溥仪对于奕劻的其实一直是怀恨在心的,一提到他简直就是咬牙切齿,也许,在溥仪的心中,奕劻才是祸国殃民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