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父亲被张飞杀害,母亲被曹操关羽争抢,长大后成为名将,他是谁?

父亲被张飞杀害,母亲被曹操关羽争抢,长大后成为名将,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62 更新时间:2024/2/8 6:38:19

人生没有永远的幸运,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走运背后往往会隐藏着祸患,而人生跌至低谷或许也是奋起的开端,祸福相依,莫不如是。

历史上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秦时国相吕不韦以区区低贱商人的身份位极人臣,最终却落得个饮鸠自尽的下场;越国勾践国破家亡,在吴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最终却通过卧薪尝胆,使得越国光复,成为春秋霸主……

而在纷争不止的三国时期,也有这样一名名将,他少年时生父被张飞所杀,母亲被曹操、关羽争抢,而他却能够隐忍度日,在低调中图发展,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他就是秦朗

秦朗生父:“绿帽”将军秦宜禄

秦朗生父秦宜禄原本只是三国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领,结果因为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而被称为三国时期的“绿帽将军”,妻子杜氏先后被两任领导染指,最后更是因此丧命。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薄田美妻莫示人。”如果本人没有足够的实力,家里却有富田美妻,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秦宜禄就因此而遭罪。秦宜禄只是吕布麾下一名普通的裨将,但他却有一个倾国倾城的妻子杜氏,两人还有一个儿子秦朗。

吕布原本就是个好色之人,在发现部下竟有如此美貌的妻子后,怎么可能不动心。于是,吕布经常派秦宜禄外出公干,而他则趁机与杜氏厮混,秦宜禄即使知道了此事,为了保命也是敢怒不敢言,权当不知道。

后来吕布在兵败被杀前,还曾大言不惭地说他对待手下将领颇为优厚,结果却引来曹操的耻笑:

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

当然,这是后话,彼时吕布刚被曹操打败,他不得已投奔刘备,刘备收留了吕布并将其安排驻扎在小沛。可吕布是著名的“三姓家奴”,怎么可能会屈居于刘备之下,于是他突然反叛,将刘备一伙人赶出了徐州。

刘备气愤不已,于是率领手下兵马投靠了曹操,施行驱虎吞狼之计报复吕布。公元198年,曹操与刘备合作进攻吕布,并将吕布困在了下邳,在攻城前,关羽找到曹操,请求城破后能将秦宜禄之妻杜氏赏给他: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

杜氏被曹操霸占,秦宜禄被张飞所杀

对于关羽的请求,曹操表面上答应了,但暗中却留了个心眼,他曹操的口味人尽皆知,连关羽都喜欢的妇人该是多么绝色,曹操不敢想象,此时他已经有些后悔答应关羽的请求了。

在攻下城池后,曹操命人将杜氏带到面前,准备看看让关羽都为之倾心的杜氏长什么样,结果曹操发现,这杜氏确实是一位美妇人,于是将对关羽的承诺抛诸脑后,将杜氏纳为自己夫人。

在一些民间传闻中,关羽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杜夫人才和曹操反目成仇,从而离开了曹操,由此可见杜夫人的魅力的确非同凡响。

在吕布灭亡后,秦宜禄也投降了曹操,成为一地县令,曾经的妻子已经成为曹操内妇,儿子也成了曹操义子,可想而知,秦宜禄心中该是多么苦闷。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爆发,刘备借此机会脱离曹操,寻求自立。刘备在离开之前想拉拢一些对曹操有异心的将领,壮大自己的实力,于是郁郁不得志的秦宜禄成了刘备的游说对象。

刘备派张飞劝说秦宜禄带领手下士卒和他们走,张飞知道在秦宜禄身上发生的事情,于是对秦宜禄说: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可这秦宜禄虽是一员武将,然而却生性懦弱,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当初他为了荣华富贵抛妻弃子娶了袁术赠与的女子,如今脑袋一热叛逃了,他又害怕曹操日后算账,后悔跟着刘备走了。但张飞可是个暴脾气,眼见这秦宜禄首鼠两端的态度,当即大怒,直接就将秦宜禄杀害了。

低调度日,终成名将

秦朗低调谦逊,长大后更是直接选择游历四方,增长见识,魏明帝曹叡即位后,秦朗被拜为骁骑将军、给事中,时常侍奉在曹叡左右。

公元233年,鲜卑步度根与轲比能联手进犯曹魏边境,秦朗率军平定叛乱,一时间他在魏国名声大振。公元234年,蜀汉诸葛亮陈兵十万与曹魏在渭水南原对峙,曹叡派秦朗率领两万人马前往支援司马懿,后来诸葛亮病逝,蜀汉退兵,秦朗居功甚伟。

至此,秦朗终于成为一代名将,然而在史书《魏略》中,秦朗却被归类到《奸佞篇》,原因则是秦朗与魏明帝曹叡亲近,世人虽然都知道他收钱不办事,但还是经常拿钱财送给他,导致秦朗比一般公侯还要富有。

秦朗或许早年不幸,先是丧父,后来又跟着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低调行事,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魏国一员猛将。虽然秦朗的名气比不过许褚于禁张辽等人,但他也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的点个关注吧~

更多文章

  • 韩信与萧何、张良同为汉初三杰,唯一封王者,为何正史评价低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

  • 古今第一战神,人以7千白袍军,灭掉百万大军的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七雄最有名的军队,魏国历届大将军,历史上真实的魏国将领

    [var1]萧衍出身寒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梁武帝萧衍,当时萧隐还没有起兵反秦,陈庆之在霄云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公元五百零二年,萧衍单上的南梁皇帝的宝座,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这个官职是晋朝设立的,隶属于中书省,最初由武官担任,南朝宋时改为文职,所以在萧衍登基的时候。是把陈庆之作为

  • 神童献10条妙计,曹操仅用一条便破了城,为何最后却把他杀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曹操在能慧眼识才的基础上,他又是一个多疑的人。不能说曹操是个妒贤嫉能的人,因为他爱惜人才之名是青史有名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曹操杀害了很多才能出众的人物,比如祢衡、杨修、孔融等等。虽然曹操杀害他们是有自己理由的,祢衡目中无人、杨修恃才傲物、孔融冥顽不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曹操手上夭折的人才是不

  • 孙膑为什么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竹简,他干的事比挖骨更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兵法家,孙武算一个,孙武的后代孙膑也得算一个。孙膑似乎是兵法上面的天纵奇才,他师从有名的权谋家鬼谷子,一直是鬼谷子最得意的弟子。孙膑出山之后,虽然被剔去了膝盖骨,脸上被刺了字,但他还是成为了齐国国主的座上宾。齐国能成为霸主,孙膑功不可没。似乎历史上的孙膑,是完美的。他又聪明又仁善,

  • 到许昌,看当年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忠义之名从这里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夜读春秋标准图,关羽忠义的文案,关羽忠义仁勇图片壁纸

    [var1]东汉末年,群雄四起,战火纷飞,在群雄争霸中,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是白手起家的刘备,抑或是雄踞东南的孙权,围绕着他们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众多的传奇故事中,关羽,无疑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位,而让关羽流传千年,树立忠义信誉的就数发生在许昌的春秋楼了。

  • 西域都护任尚丢掉西域,班超儿子班勇出马,西域再次收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班勇简介,班勇后代子孙,班超儿子班勇结局

    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领上千人住在伊吾。这时候,匈奴已经大举侵入西域,迫使西域诸国臣服。而车师前部王和鄯善王不想被匈奴控制,逃亡到了索班这里求救。几个月后,匈奴杀至,索班拼死抵抗,不敌被杀。车师前部王逃走,并最终降了匈奴。而鄯善王则逃到敦煌,向敦煌太守曹宗求救。情况紧急,曹宗立

  • 同样是演吕布,张光北最霸气,何润东最帅气,黄磊最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老版《三国》中的张光北,事实告诉我们,无论什么翻拍,都是第一版最经典,而那时候的人物演技都是专业的,张光北的吕布在很多人心中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年轻的张光北不仅仅帅气,而且身高184,可以说非常的威猛,扮演吕布应该是最佳人选。其次吕良伟也扮演过吕布。早在2006年的《貂蝉》中,吕

  • 秦始皇用活人烧制兵马俑?西安一尊兵马俑裂开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上,秦朝可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存在了。不过,这个朝代也是以大部分“负面”的印象留在人们心中,残暴、专政是我们对秦朝的最深印象。而提起秦朝,我们最先想到的也就是兵马俑了。许多人见那上万个兵马俑形态各异、各不相同,便怀疑是否残

  • 最早“奉天子令诸侯”的并非曹操,是出自春秋时的“假命伐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宋殇公剧照(?—前710年)这个宋国国君子与夷很生气,后果呢?很严重,但是这个严重,是对于一个小国来说的,这个小国呢?就是宋国他旁边的一个国家叫邾国。公元前718年的秋天,宋国呢?就把这个旁边的这个小国邾国呢,给欺负了一下。邾国呢?他只是一个子爵国,很小,当然是没有实力跟宋国硬杠的了,然

  • 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40年后才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前262年到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即长平之战。在这场战争中,秦国出动了六十余万兵力,主将是战神白起;赵国投入的兵力也达到了了四十五万,主将先是主张防守的廉颇,后来在秦国离间计作用下,主将变成了主张进攻的赵括。由于赵括只知道按兵书出招,不懂得随战场形势变化而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