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40年后才灭赵国?

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40年后才灭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90 更新时间:2024/1/8 6:46:28

[var1]

前262年到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即长平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秦国出动了六十余万兵力,主将是战神白起;赵国投入的兵力也达到了了四十五万,主将先是主张防守的廉颇,后来在秦国离间计作用下,主将变成了主张进攻的赵括。

由于赵括只知道按兵书出招,不懂得随战场形势变化而灵活变通,结果因为贸然进攻而落入白起的包围圈,经过一番激烈地交战,最终赵括在突围的时候被射杀,四十万赵军被白起俘虏,而后被白起全部坑杀。

尽管秦国赢得了长平之战,消灭了几乎所有赵国主力,但秦国自身损失也很大,二十余万将士命丧沙场,粮草的消耗也非常大,已经无力再继续进攻赵国了。

并且,秦国还面对着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士卒连年征战造成士气低下;新攻取之地的民心还未归附,随时都有反叛的可能;韩魏楚三国在一旁蠢蠢欲动,秦国如果继续进攻赵国,其侧翼就会很危险,等等。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秦国无论如何都无法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了,只能接受赵国提出的割地求和请求。

[var1]

当时赵国国君是赵孝成王,他为了让秦国撤兵,派人贿赂秦国丞相范雎,而范雎忌惮白起的功劳,所以劝说秦昭襄王同意赵孝成王割让六城求和的请求。

但是,就在赵孝成王准备割地给秦国的时候,大臣虞卿却阻止了他,还说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变得更强大,还不如将六座城池送给齐国,以此来联合齐国攻打秦国。

赵孝成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一方面拖延着不与秦国交接土地,另一方面还派人去见齐王建,与齐国达成了盟约。

除此之外,赵孝成王还派遣平原君赵胜出使魏国和楚国,分别与魏信陵君魏无忌和楚春申君黄歇达成协议,约定一旦秦国攻打赵国,两国将会出兵救援。

再加上一直暗中与赵国交好的小国家韩国,赵国就有四个盟友了,赵孝成王因此有了一些底气,公然拒绝割地给秦国。

秦昭襄王见赵国背信弃义,便恼羞成怒,发兵五十万分三路攻打赵国,其中中路军五大夫王陵直取邯郸;左路司马梗率军进攻太原,防止齐国援军;右路军则攻取南阳,阻止魏楚联军。

[var1]

事实上,秦昭襄王原本是准备让白起担任主将的,但白起认为攻打赵国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不愿意出征,君臣之间的嫌隙就此产生。

再说赵国这边,赵孝成王听说秦军来攻,紧张得不得了,但他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决心与秦国决一死战。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赵孝成王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决定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放弃野战和卫星城,将所有兵力和粮食集中在邯郸,并任命廉颇担任主将,赵胜则是统筹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虽然赵国主力已经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但百姓几乎都有家人被秦军杀死,所以他们纷纷加入军队,这样一支四十万的军队就诞生了,只不过这其中以十三到十六岁的儿童和四十岁以上的老人(古代四十岁算老人)居多,青壮年只有不到十万。

可以说,赵国虽然已经十分虚弱了,但官民同仇敌该,为了保家卫国,他们誓与秦军抗争到底。

当然了,赵国不可能长期单打独斗,所以赵孝成王火速派遣使者联络齐国、魏国、韩国和楚国,让他们发兵救援。

[var1]

很快,王陵就率领三十余万秦军主力来到了武安,并很快就将邯郸包围了起来,邯郸之战就此爆发。

但是,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个多月,虽然秦军不停地攻打邯郸,但在赵胜和廉颇等人的努力下,竟然抵挡住了进攻,还斩杀了秦军二万余人。

再加上,赵国还组织了一支人数虽然不多但十分精锐的骑兵,经常趁秦军休息的时候发起突袭,秦军的损失因此就更大了。

最终,秦军攻打了一个多月,硬是没有攻克邯郸,反倒是自身损失不小。

秦昭襄王接到战报后,便催促白起出征,但白起依然不肯,他只得写信给王陵,要王陵再次发起进攻。

王陵接到信的时候是在前258年十二月,天气虽然异常寒冷,但他不但怠慢,再次下达了进攻邯郸的命令。

但是,当时秦军将士已经十分疲惫了,加上天气又寒冷,所以秦军并没有攻克邯郸,还损失了数千将士。

反观邯郸城内,虽然损失也很大,伤员也到处都是,但大家士气很高,都为能给国家出力而感到骄傲,因此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var1]

并且,赵胜为了鼓舞将士,将自家府库中的所有粮食和棉被全部拿了出来,还分发布告让百姓救助伤员,百姓无所不从,他还亲自与廉颇一起上城督战,丝毫不敢懈怠。

值得一提的是,廉颇也不愧是老将,他知道将士们大多都是年幼或者年老之人,体力不济且经验不足,所以他下令弱者站在城墙上防守,强者则回城内修养,一旦秦军来袭,就轮流上阵。

这期间,秦军多次来袭,赵国的精锐将士也多次命丧城下,但秦军的损失也很惨重。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邯郸依然没有被攻克,秦昭襄王便派遣王龁率兵十万及大量的军械、粮草支援王陵。

前267年正月,秦军第三次攻打邯郸,这是邯郸之战爆发以来,秦军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此时,邯郸城已经被围了四个多月了,兵员消耗和粮食缺乏已经十分明显了,但在赵胜和廉颇的率领下,赵军的士气依然高昂。

秦军也因为得到补充而士气大增,于是猛烈地进攻邯郸城,战事进行了一个多月,赵军损失很大,但秦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将士们因为连续征战而十分疲劳,怨气也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秦昭襄王不得不采取措施了,他罢免了王陵,改由王龁担任主将,但王龁继续进攻了五个多月,依然没有攻克邯郸。

[var1]

在此后四五个月,秦军暂时驻扎在武安,没有继续进攻邯郸,赵国因此有了喘息之机。

当年十月,范雎见秦昭襄王已经对白起彻底失去耐心,于是借机进谗言,导致秦昭襄王最终杀掉了白起。

而白起之死,对秦国的损失也是极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听闻白起已死,赵国君臣弹冠相庆,也坚定了继续与秦国抗争下去的决心。

然而,就在白起被杀的同时,也是邯郸城最危急的时候,因为城中弹尽粮绝,六国再不出兵救援,赵国灭国只在旬日之间。

那么,齐魏韩赵等国为啥一直不救援呢?

答案是各国国君要么有自己的小心思,要么受到了秦昭襄王的威胁,所以都没有及时发兵救赵。

但在邯郸城危在旦夕的时候,信陵君魏无忌坐不住了,他派人偷了魏王的兵符,发兵八万救援魏国;春申君黄歇也极力劝说楚王,楚王最终被说服,让春申君率军十余万驰援邯郸。

当年十二月初,魏楚大军都赶到了邯郸外围,赵国将士得知消息后士气大振。

[var1]

很快,大战就爆发了,赵魏楚三国三面进攻秦军,秦军久战不克、士气低落,最终全线溃败,王龁只得带着秦军主力紧急撤退数百里,一直退到汾城才停下来,邯郸之围就此得解。

更悲哀的是,由于之前王龁作战不力,范雎便举荐亲信郑安平率军五万支援王龁,但王龁在撤退的时候,郑安平没有及时反应,结果被赵魏楚联军包围。

郑安平其实就是个酒囊饭袋,只不过因为是范雎的救命恩人,这才得到提拔,而且他一点骨气都没有,竟然还没怎么打就投降了魏楚联军,秦军仅此一项就损失了五万主力。

趁着秦军新败,魏楚联军开始快了反攻,一举攻克了汾城,秦军再次大败,被迫撤回河西之地,河东六百里之地也因此被赵国收复。

至此,邯郸之战彻底结束,秦军遭受了巨大损失,暂时无法再与六国对抗,赵国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短暂的中兴即将到来。

邯郸之战中赵国虽然战胜秦国,但也是惨胜,国力极大下滑,再也不复长平之战前的强盛了。

[var1]

但是,邯郸之战也让六国意识到,只有抱团取暖,才能避免被秦消灭,所以合纵抗秦的时代再次到来。

邯郸之战后,经过赵孝成王、赵悼襄王两代国君的努力,国力得到了较大恢复,并且赵国还积极扩充军队,军事实力也有所回升,还涌现出了李牧这一绝世名将,并有庞煖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

而在此期间,秦国国内发生了巨变,秦昭襄王于前257年去世,继位的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去世了,在赵国当了十几年人质的嬴异人继位,帮助他继位的吕不韦则成为丞相。

然而,嬴异人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不到三年就去世了,他十三岁的儿子嬴政于前247继位,也就是秦始皇。

趁着秦国政权更替频繁,国内政局不稳,六国开始密谋伐秦了。

前247年,魏无忌率领赵、韩、魏、卫、楚五国联军伐秦,大破秦军于河外。

前242年,黄歇率领赵、韩、魏、卫、楚五国联军伐秦,与吕不韦率领的秦军相持于潼关,秦将王翦率军攻打最远来的楚军,致使楚军败走,其他四国也就此撤军。

[var1]

前241年,庞煖率领赵、楚、魏、燕四国五十万精锐攻打秦国,虽然没能获胜,但也掉头将跟秦国眉来眼去的齐国给胖揍了一顿。

同年,赵、韩、魏、卫、楚五国联军再次伐秦,但秦国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措施,致使联军功败垂成。

前239年,秦国长安君成蟜及大将军蒙骜率军十万攻赵,但被庞煖率军十万击败,损失了二万余人,蒙骜被射杀,成蟜还叛逃赵国,这给秦国带来了极大震动。

我们可以发现,秦国和六国的战争其实互有胜负,但从根本上来说,六国在实力上都是弱于秦国的,再加上六国并不团结,导致数次合纵伐秦都没有取得理想结果,这也使得六国之间信任度越来越低,明争暗斗也逐渐加剧。

而随着合纵伐秦的破产,六国的灭亡也敲响了警钟,赵国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有依靠李牧一人独自支撑了。

前233年,秦将桓齮率军十万攻打赵国,李牧率军抵抗,爆发了肥之战,最终十万秦军被赵军斩杀殆尽,桓齮只带着少 部分人逃走。

[var1]

第二年,秦赵两国又爆发了番吾之战,李牧再次重创秦军,但这也是赵国最后一次大的胜利了。

前230年,赵国的形势就急转直下了,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粮食绝收,百姓饿殍遍野,人心浮动,再加上前一年还发生了大地震,房屋倒塌严重,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赵国因此十分困难。

秦始皇看到了难得的机会,所以先派遣内史腾快速消灭了韩国,打通了进攻赵国的通道,继而派遣大将王翦率军数十万伐赵,赵王迁则派遣李牧和司马尚举全国之兵抵抗。

战争爆发后,王翦虽然攻势猛烈,但李牧不愧是名将,他采取筑垒固守的策略,硬是挡住了秦军的进攻。

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一年多都不分胜负,如果事情照这么发展下去,那么远道而来的秦军可能会先顶不住,赵国也就不一定会灭亡了。

[var1]

但是,秦始皇见军事无法致胜,决定采取老办法,那就是离间计,他派人给赵国丞相郭开送去了大量钱财,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说李牧的坏话。

郭开贪财好利、嫉贤妒能,一直与李牧不对付,他得了秦始皇的钱财后,果然跑到赵王迁面前进谗言,说李牧勾结秦军,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也不调查,就下旨解除了李牧和司马尚的职务,并让宗室成员赵葱和投奔过来的齐人颜聚担任正副主将。

后来,赵王迁担心李牧心中不服,又派人将李牧杀死,而随着李牧的去世,赵国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有了。

前228年,王翦对赵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赵军根本无法抵抗,最终一败再败,一直到邯郸城被王翦攻克为止,赵王迁被秦军俘虏,而后被放逐到房县的深山之中,而出卖国家的郭开则被秦始皇下令处死。

[var1]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赵国之所以顽强地生存了四十年,主要是因为秦国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同样遭受了巨大打击,无力马上攻取赵国。

而赵国的国力则趁机得到恢复,并坚持合纵伐秦的策略,再加上有廉颇、庞煖、李牧等名将的守护,这才得以与秦国负隅顽抗。

但是,赵国的灭亡其实在长平之战后就已经注定了,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即使李牧没有被赵王迁杀死,也只不过是晚几年而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不敢应战用8个字回怼,没成想流传了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持续了五年之久,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在此之前,项羽还曾找刘邦单挑,刘邦用了8个字来羞辱项羽,而这句话流传了两千多年,成为了我们现代人的口头禅。迥然不同的早年经历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但他年轻时其实就是个“混混”,游手好闲,在地方上名声也不怎么样,秦朝建立后,他在沛

  • 项羽为何放弃抵抗自刎乌江,甚至拒绝亭长好意,封建迷信害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所谓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绝代双骄似乎总是相伴而生。比如,在秦朝末年,天下再度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有很多人站起来反抗他的统治。这时候项羽和刘邦便揭竿而起了,并且成为了两大将领。这两位将领的一生,可谓是非常传奇。一位是不断隐忍,最终时刻心狠手辣,建立了汉朝政权,而另一位的是如日中天

  • 男子拿羽扇来鉴宝说是诸葛亮的,专家看后立刻说:最好赶紧上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鉴宝视频全集,男子带着诸葛亮的扇子去鉴定,诸葛亮的羽扇用的是什么鸟毛

    男子拿来的羽扇,究竟是何来历?他姓郭,来自河北,这个羽扇是他父亲珍藏多年的宝物。上个世纪,他的父亲老郭,在路边救了一个很落魄的老人。被救的老者身无分文,看起来像是饿了很久,给人的感觉特别凄惨。老郭心地善良,主动给他准备了一碗面,让他吃了一顿饱饭。送落魄老人离开之前,老郭还主动给了他一点钱和几件换洗的

  • 黄河渡口,“独眼龙”夏侯惇几个回合能斩杀巅峰时期的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独眼龙夏侯惇拔矢啖睛,夏侯惇与各路超一流猛将交手,独眼龙夏侯惇壁纸

    关羽被誉为吕布死后的天下第一名将,当时二人发生冲突完全是由于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夏侯惇犯不上去惹关羽,关羽也根本不想搭理夏侯惇,夏侯惇作为曹魏的二号人物,他的为人也是相当出色的,当时关羽过黄河渡口的时候斩杀了被誉为“刀祖宗”蔡阳的外甥秦琪。然秦琪也是蔡阳最喜欢的一个外甥,蔡阳还与夏侯惇提过这个人,希

  • 长坂坡之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为何许褚张辽等人没有和赵云交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一战里赵云所遭遇的众多曹将中,只有一个张郃武艺稍微强点。两人战了十几个回合以后,赵云因为怀抱阿斗,又在重围之中,不敢恋战主动退走。其他遇到的曹将如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马延、张顗、焦触、张南、钟缙、钟绅等,都是一些武艺低微的无名之辈,根本不是赵云的对手,不是几个回合就被杀死,就是联手也挡不住赵

  • 秦始皇留下的阿房宫,荒废2000年,却被联合国评为“天下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他吞并六国、建立帝制,完成了一统中国的丰功伟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为后世诸多封建王朝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传统和遗产。时至今日,大家提起秦始皇和秦朝,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秦皇陵和万里长城。这些耗尽秦朝民力财力所建造的奇观,是世界文明

  • 诸葛亮为何抓他7次却又放他7次 史称七擒七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之所以要七擒孟获是因为要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诸葛亮想让要使孟获真心归顺蜀国,所以诸葛亮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为主要谋略,后七擒孟获,分别是:1.诸葛亮设下空城计,然后再派人把孟获给引过来,四面埋伏将其活捉;2.孟获打仗失利被活捉,他认为胜负乃兵家常事,不服气,诸葛亮便把他放了回去;3.孟获让弟

  • 秦汉竹简出土,改写世人认知,揭露赵高的真实身世,难怪会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秦二世却没有将父亲所留下来的千秋霸业传承下去。秦二世上台以后,秦始皇旧部赵高权势滔天,他祸乱朝廷,使得各地百姓揭竿而起。秦朝也早早地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也不禁让我们心生疑问,聪明如秦始皇赢政为什么当年没有看出赵高的狼子野心,反而宠信与他呢?秦始皇为什么宠信赵高秦始皇之所以宠信赵高,有三个方面

  • “十六国”为什么没有冉魏、段齐、翟魏、仇池、西燕、谯蜀、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东晋和十六国之外,西晋灭亡到南北朝建立期间还出现过八个割据政权(冉魏、段齐、翟魏、仇池、西燕、谯蜀、桓楚、代国)。其中有些割据政权的疆域并不是很小。那么“十六国”为什么没有冉魏、段齐、翟魏、仇池、西燕、谯蜀、代国、桓楚呢?[var1]“十六国”的说法出自北魏史学家崔鸿

  • 鸿门宴放走刘邦不是遗憾,分封也非下策,不能安民才是要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看项羽错在不能安民,同样入关所为却有天壤之别,刘邦以人主看待秦地秦民,自觉约束军队,约法三章,而项羽一味虏获,无所顾忌。后来关中对打赢楚汉之争贡献巨大,秦国立国数百年,方国观念根深蒂固,刘邦一外乡人能站稳脚跟,显然由于两人所为的反差。或说项羽心中无天下,若指有方国观念也没错。他说过衣绣夜行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