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桀灭亡后,他的后代逃到大漠,1400年后繁衍出汉人的“克星”

夏桀灭亡后,他的后代逃到大漠,1400年后繁衍出汉人的“克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62 更新时间:2024/1/23 14:13:00

纣”是有两个人的名字组成的词汇,但却成为了几千年以来所有暴君的代名词。

夏桀有个宠爱的妃子叫妺喜,非常喜欢喝酒。夏桀为了博得妺喜的欢心,就聚集全国的粮食酿造了一个大酒池。这个酒池有多大呢?大到可以在里面划船,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游泳,果然妺喜开心的爆笑。

每个朝代都有很有能力的人,夏朝也是如此,他有伊尹。伊尹用舜知道劝夏桀收手,体谅百姓之苦,否则就会亡国了。伊隐的良苦用心,换来的只是夏桀的嘲笑:“我是天下的王,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什么时候没了太阳,夏朝才可能灭亡。”

就这样受到极大伤害的伊尹就投奔了商汤,并将夏桀原话告诉了夏民。夏朝网民愤怒的说道:“那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这就是成语「时日曷丧」的出处。

商汤得知夏朝网民对夏桀的痛恨后,写了一篇名叫《汤誓》的檄文来拉拢民心。然后在

得知夏朝网民对夏桀的痛恨后,商汤不厚道的爆笑。写了篇名叫《汤誓》的檄文。然后就在鸣条之战中灭掉了夏朝。根据《国语》记载,妺喜是有施氏派到夏桀身边的不法,她也是「红颜祸水」一词的开创者。

但是后来的商朝,也出现了一个祸水红颜——妲己。商朝国君商纣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酒池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肉林的概念。于是一个叫继发的人又写了篇檄文——《牧誓》,然后商朝也灭亡了。

夏桀和商纣的灭亡是何其相似,这是不是天道轮回我们不知,但两者却因有诸多的共同之处而亡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孟子则一言以避之:“节奏之事天下也,食其民也。”但是鸣条之战后,大禹一脉就就此消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夏桀的后代逃到了大漠,并且繁衍出一个新的民族。一千四百年后,这个民族还一度成为汉人天敌,这就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民族——匈奴。《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由此可见,匈奴人的祖先是夏朝灭亡后逃到大漠的王子淳维。而这段不太光彩的民族发源史,也形成了一个特色的民族风俗:父伤,妻其後母;兄弟伤,皆取其妻妻之。其大致意思是,父亲伤后,儿子将娶他的后母;兄弟伤后,活着的兄弟将迎娶伤去兄弟的女子。

尽管匈奴风俗怪异,但匈奴人的战斗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在打猎中练就了高超的箭术。另外,再加上全民皆兵的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骑射手民族。

冒顿的出现,更是让匈奴一度称为东亚最强大的民族。冒顿先是击败东胡、大月之,然后吞并楼烦、白羊二王,使整个草原走向统一。中原的秦王朝正好难以接受的边缘,秦朝留守在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的军队,赶紧撤回中原救驾,去镇压陈胜、项燕的叛乱。

趁此机会,冒顿从中原王朝手中夺回被蒙恬攻占的河南地,匈奴慢慢走向强盛。等到楚汉之争时,冒顿又向北用兵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民族。于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匈奴部族出现了。《史记》曰:「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我们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先是秦末战乱,后是楚汉之争,中原人口迅速减少的同时,冒顿却统一了整个草原,聚集30万精锐骑兵,这对刚刚建立的汉朝政权的威胁是致命的。

当两个相邻的帝国同时崛起时,除非有一方主动示弱称臣,否则碰撞、摩擦会不断。身为高贵的华夏族的汉朝皇帝六班自然不会示弱,而如草原「秦始皇」”一般冒顿,也不会轻易低下骄傲的头颅。

于是双方在白登山有了第一次交战。刘邦带领的汉军有32万之众,但多数为步兵。冒顿先利用老弱病残炸败,吸引刘邦的先锋追击,然后趁汉军首尾脱节的时候,以40万匈奴骑兵围困刘邦于白登山。

匈奴用十倍的兵力,猛攻白登山七天无果,双方便进入持久战。冒顿单于见识到了汉朝军队的防御能力,虽然处于相对优势,但也知道无法吞下幅员辽阔的汉朝。于是双方坐到一起进行和谈,由此开了接近百年的和亲大幕。

虽然两国达成和亲和谈的条件,但是夷族毕竟缺乏儒家礼仪的教育,也时常派兵过来演技扰对方一下。抢点钱财,杀几个人。而汉朝苦于缺少骑兵,也只能利用长城被动防守匈奴的袭扰。

刘邦伤后,冒顿甚至向吕雉求婚,以此羞辱汉朝。但是有了白登山之围的先例,吕雉也只能忍受,请求另派公主和亲。

汉文帝刚刚登基,和亲后的匈奴又来袭扰汉朝。等汉文帝准备命人反击时,匈奴人早就逃回了老巢。

这种局面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据有关资料记载:匈奴人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大规模入关就有十多次,更甚者会威胁到首都长安的安全。匈奴一度成为了汉人的克星,连年和亲,连年入侵。

汉朝百姓恨伤了匈奴人,但也暗地里积蓄力量。终于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的繁荣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去驱逐匈奴。

此后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南故地,建立朔方郡为前线军事基地。霍去病长驱直入,直扑匈奴王庭封狼居胥而还,自此匈奴便衰落了。多年之后,人们将第一次统一全国的人和这个塑造民族灵魂的人合称「秦皇汉武」,将这种“尚武敢战,以血卫国”的执着精神称为「汉唐遗风」。

正如《易经》所言:“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关于匈奴族的结局,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一路北上驱逐匈奴,打的匈奴军队落花流水、土崩瓦解。匈奴人为了生存只能向西迁徙,一路逃到了亚欧大陆,并顺手把罗马帝国给灭亡了,最终在匈牙利地区落脚”。

乍一看,还是挺有道理的,不然匈牙利怎么会带个“匈”字呢。

因此有人大胆推论:由于匈奴打不过汉朝,而匈奴又把罗马帝国给覆灭了,因此看来,汉朝的实力比罗马强大的多。然而这种推论正确吗?事实真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缺乏严谨性,汉朝战胜的是匈奴人,这是大家的共识,而摧毁罗马帝国的其实师匈人,两者之间差了一个“奴”字,这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个匈人是一支生活在东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事迹有若干叙述,读者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这里不对匈人解读。

自汉朝之后,匈奴人就翻不起大浪来了吗?虽然汉朝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战役,匈奴遭受毁灭性打击,但受伤的骆驼比马大,匈奴不可能因此灭亡。

魏晋时期,仍有残存的匈奴人活跃在中原人的视线里,他们迁徙到山西休养生息。在西晋末年又摇身一变成为了祸乱中原的「五胡」之首。

匈奴统治者刘渊在五胡乱华的时候夺的中原,并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汉赵。民族差异使刘渊不免为政权感到担忧,由于害怕中原汉人不服从自己的管理,于是刘渊借着汉朝宗亲的名义建国,还把刘禅奉为祖先。

实际上刘渊是根正苗红的匈奴人,他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刘邦的敌人冒顿单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亲是呼延氏。

所以他的“汉朝宗亲之说”是胡编的。但是也对少数名族和汉族之间的深层次融合提供了先天性条件。

史料记载:匈人在欧洲大陆大杀四方时,中原仍有匈奴人残留。直到公元407年,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匈奴族人或被同化或被灭亡,逐渐消失在中原。

等到中原再次统一后,北方草原已然易主,蒙古人成了新的游牧之王,匈奴彻底成为历史中的尘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秦国一部血泪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最精锐三大军团,秦国张禄,秦国甘茂简介

    我们知道是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纷乱的战国时代。秦国就像是当代的“屌丝”逆袭成功,可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堪称是一部血泪发展史。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祖先竟是个养马官,原来弼马温不仅仅是孙猴子的专职啊。说来话长:一支汉族中原秦人向西迁移走到渭河,看到两岸水土肥沃,决定驻扎此地不走了。族中年长的秦非子很会养马

  • 封神演义:兰盈大婚之日,姜子牙为何让她走19步?原来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姬发游历江湖的过程,还遇到了姜子牙的女儿兰盈,两人一见钟情,迅速陷入了爱河,在伯邑考死后,姬发也重回西岐,接任了西岐少主之位,而兰盈也同姬发一同回到了西岐。后来,姬昌得知姜子牙乃昆仑山神人,便邀请他出任西岐丞相,而姬发也准备娶兰盈为妻,在兰盈大婚之日,姜子牙却让兰盈独自一人上花轿,很多人都表示不

  • 从一个放马的小国到战国七雄,到一统天下,秦国逆袭走的何其艰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七雄之秦国大战略,战国七雄关于秦国的战略分析,战国七雄秦国实力变化

    秦国的祖先最初只是一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后来因秦非子养马有功,得到周天子赏识封在秦地,秦地临近西戎,常年与西戎征战,直到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秦襄公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但秦地远离中原,发展落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弱小的地方,后因为各代国君励精图治,延续商鞅变法,秦国才慢慢强大起来。自秦孝

  • 吕不韦:射将先射马 从一介商人一跃为大秦国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的故事简介,吕不韦历史典故,与吕不韦有关的一个典故

    战国时代末期,有一个人由商人直升为大秦国的宰相,而拥有相当大的权势,这个人就是吕不韦。[var1]一说起吕不韦,很多人便会想起“奇货”这个辞。这段典例是说吕不韦因为经常到赵都邯郸行商,偶然的机会里,遇见秦在赵国当人质的王子子楚,以及子楚在赵国的穷困情形。看准时机是商人成功的着眼点,如果不能适时地将“

  • 秦国灭六国是从哪一个国开始的,你知道顺序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如何化解六国合围,秦国六国密探完整版,秦国灭六国顺口溜大全

    公元前230年,秦军发动强大攻势,一举消灭国外,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国国王,赵亡,秦势如破竹。秦于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攻灭六国最后一个堡垒齐国,将六国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var

  • 商鞅为秦奉献一生,居功至伟,最终被车裂,这个结果是值得深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商鞅剧照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崛起,并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就这么一个牛人,为秦国奉献一生,且居功至伟,最终为何还要被秦车裂、灭族?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了解商鞅其人,商鞅其法。商鞅其人。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史记·商君列传》)商鞅是卫国的“

  • 战国四公子名扬天下,为何最强大的秦国,却没有公子名列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秦国的历代名将,战国之秦国篇完整版,战国秦国统一过程

    [var1]秦国四大公子中,秦国的大公子都不是,秦国的制度,不会容许这种人的存在。秦国有个不立军功不授爵的规定,就算有了爵位,也不是真的有爵位。不是说,地方会把一块地交给你,让你自立门户。你的意思是,政府会给你一块你无法掌控的土地。这种制度的特殊性,直接导致秦国的公子哥,基本都是‘贫民’,无法直接剥

  • 秦晋之好,历史上秦国和晋国真的“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周平王东迁之后,将岐、丰之地封给秦襄公,当时这块地大多数被戎狄等少数民族占领,秦襄公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一百多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这些少数民众,扩充了地盘,到了秦穆公时已经成为春秋强国了。[var1]春秋列国区域图秦国和春秋时期另一个强国晋国接壤,两国为了各自利益免不了发生冲突。晋献公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

  • 以赏立信!吴起靠它拿下秦国岗哨,商鞅靠它施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军无钱,士不前。军无赏,士不往。”赏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为国而战的热情,也可以激发老百姓积极做事的热情。以赏立信,战国时期的两位历史名人吴起和商鞅做得最好,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var1][var1]先说说吴起,他是我国战国初期的名将,军事家、政治家、变法家。吴起是一位猛人,平生大小七十

  • 现实中的姜子牙是啥样?4个冷知识揭开历史真相,曾给纣王打过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真实经历简介,姜子牙为什么不可以给自己封神,历史上的姜子牙有多惨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第一个冷知识:姜子牙年轻时曾为商纣王效力,遇见周武王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这还要从姜子牙的出生说起,传说姜子牙的祖先是大禹时期的贵族,被封在吕地,因此姜子牙又名吕尚。当姜子牙出生的时候,他的家族早已衰落,于是他从小便发愤图强学习各种知识,希望有天能够振兴家族。此时正值强盛的商纣时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