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射将先射马 从一介商人一跃为大秦国的宰相

吕不韦:射将先射马 从一介商人一跃为大秦国的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83 更新时间:2024/2/9 14:20:24

战国时代末期,有一个人由商人直升为大秦国的宰相,而拥有相当大的权势,这个人就是吕不韦

[var1]

一说起吕不韦,很多人便会想起“奇货”这个辞。

这段典例是说吕不韦因为经到赵都邯郸行商,偶然的机会里,遇见秦在赵国当人质的子子楚,以及子楚在赵国的穷困情形。

看准时机是商人成功的着眼点,如果不能适时地将“奇货”售出,那一切就会成为无用的废物,所以吕不韦的机智就是从如抛售奇货中磨炼而来的。

吕不韦和子楚会面之后,为了将奇货(子楚)适时地抛售,便动身前往秦国。在此之前,他首先将自己的财产全变卖,将五百斤的黄金赠与子楚,剩下的五百斤黄金,就当作自己的费用,因为他知道子楚的未来联系着自己的命运。

当时的秦国是昭王在位(在公元前306~前251年),子楚的父亲安国君是太子。安国君有二十个以上的儿子,子楚是其中之一,子楚的母亲夏姬只是安国君的宠妾,而且当时她已经失去安国君的宠爱,所以子楚才会被送到赵国当人质。对于子楚而言,一切的条件,情势都非常不利。在这种恶劣的情势下,他绝对无法超出其他二十多位皇子,而争到继承安国君的地位。

[var1]

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子楚推荐给安国君,为了子楚,也是为了自己……。

吕不韦的目标是安国君的正室,华阳夫人。当时的华阳夫人可说是集安国君所有宠爱于一身,但她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华阳夫人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

安国君将来一定会接掌昭王的帝位。如此一来,华阳夫人就是皇后,然而万一失宠的话该怎么办?又如果安国君将来若出了任何意外的话该如何自处呢?对于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而言,情势也是很不安定。吕不韦就是看准了这点。他将身边的钱买了很多礼物,然后前往秦国,他首先设法接近华阳夫人的姊姊。这是“射将先射马”的战术。在这方面,吕不韦充分地表现出自己交涉的才能。因为这是华阳夫人本身的问题,所以让她的亲姊姊告诉她,会比一个素不相识的商人来得有效多。由此便可看出吕不韦判断事情的深度。

[var1]

华阳夫人的姊姊是怎样的女性呢?她站在怎样的立场?还有吕不韦是如何去说服她?等等的问题,《史记》中都无记载。反正吕不韦很成功地拉拢了夫人的姊姊,借她之口华阳夫人说:

“当一个女人的容貌衰退时,所得到的宠爱也会因而减少。现在你虽然能完全得到太子的爱,但是你没有自己的儿子。而太子的儿子又那么多,将来一定会从这当中挑选出一位聪明、孝顺、宅心仁厚的来继承太子。如此一来,当太子在世时,你的地位是稳定的,但是如果太子将来有个什么万。一,新太子继位,那你的势力就会尽失。所以现在最新的的是趁你年轻时,就要将你的地位扎实地稳固下来,否则等到你将来容貌消失、失宠时就来不及了。

安国君有位儿子在赵国当人质,名叫子楚,人很聪明,而且常常因为想到太子和你而泪眼潸潸。无论是从兄弟的排行顺序或是母亲的地位高下看来,他都无法成为安国君的继承者,所以一切只有仰赖你了。不要放弃这个机会,试想,如果子楚能顺利成为继承者的话,那你的一生不就安定了?”

被捉往弱点的华阳夫人,完全被这番话说服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适当时机,便泪眼潸潸地向太子表示: “我很幸运能得到你的宠爱,但是我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我想请求你让子楚继承你的地位,这样我的将来也算有个寄托。”

安国君听了夫人的请求之后,不久就把子楚从赵国召回,让子楚正式地继承他的地位,后来子楚继安国君之后登上帝位,就是庄襄王。庄襄王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始皇帝。吕不韦当了庄襄王和始皇帝二代的宰相,拥有极高的权势。从一介商人一跃为大秦国的宰相,吕不韦之所以有如此不平凡的成功,首先,找出愁闷的子楚,再者攻击华阳夫人的弱点,应该可算是他成功的二大理由。

前面所介绍的张丑,他攻击对方的弱点是凭着一时的机智。而吕不韦的典例看来,很明显地知道单凭机智是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功,他必须收集所有有关秦王室内部情势的资料消息,也必须找出对手的弱点。因为他是个商人,经常往来于诸国之间,所以能收集到各种情报,而这些情报就成为推荐奇货的关键物。

如果你想利用交涉和说服来使对方屈服的话,攻击对方弱点是个很有效的方法。而发现对方弱点则是先决条件。现代的时代和吕不韦的时代不相同,也可说现代是个情报过剩的时代。但是如果你想使对方屈服的话,也不要吝惜你的时何,多去收集一些有关的必要情报,或许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更多文章

  • 秦国灭六国是从哪一个国开始的,你知道顺序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如何化解六国合围,秦国六国密探完整版,秦国灭六国顺口溜大全

    公元前230年,秦军发动强大攻势,一举消灭国外,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国国王,赵亡,秦势如破竹。秦于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攻灭六国最后一个堡垒齐国,将六国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var

  • 商鞅为秦奉献一生,居功至伟,最终被车裂,这个结果是值得深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商鞅剧照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崛起,并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就这么一个牛人,为秦国奉献一生,且居功至伟,最终为何还要被秦车裂、灭族?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了解商鞅其人,商鞅其法。商鞅其人。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史记·商君列传》)商鞅是卫国的“

  • 战国四公子名扬天下,为何最强大的秦国,却没有公子名列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秦国的历代名将,战国之秦国篇完整版,战国秦国统一过程

    [var1]秦国四大公子中,秦国的大公子都不是,秦国的制度,不会容许这种人的存在。秦国有个不立军功不授爵的规定,就算有了爵位,也不是真的有爵位。不是说,地方会把一块地交给你,让你自立门户。你的意思是,政府会给你一块你无法掌控的土地。这种制度的特殊性,直接导致秦国的公子哥,基本都是‘贫民’,无法直接剥

  • 秦晋之好,历史上秦国和晋国真的“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周平王东迁之后,将岐、丰之地封给秦襄公,当时这块地大多数被戎狄等少数民族占领,秦襄公和他的子孙们经过一百多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这些少数民众,扩充了地盘,到了秦穆公时已经成为春秋强国了。[var1]春秋列国区域图秦国和春秋时期另一个强国晋国接壤,两国为了各自利益免不了发生冲突。晋献公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

  • 以赏立信!吴起靠它拿下秦国岗哨,商鞅靠它施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军无钱,士不前。军无赏,士不往。”赏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为国而战的热情,也可以激发老百姓积极做事的热情。以赏立信,战国时期的两位历史名人吴起和商鞅做得最好,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var1][var1]先说说吴起,他是我国战国初期的名将,军事家、政治家、变法家。吴起是一位猛人,平生大小七十

  • 现实中的姜子牙是啥样?4个冷知识揭开历史真相,曾给纣王打过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真实经历简介,姜子牙为什么不可以给自己封神,历史上的姜子牙有多惨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第一个冷知识:姜子牙年轻时曾为商纣王效力,遇见周武王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这还要从姜子牙的出生说起,传说姜子牙的祖先是大禹时期的贵族,被封在吕地,因此姜子牙又名吕尚。当姜子牙出生的时候,他的家族早已衰落,于是他从小便发愤图强学习各种知识,希望有天能够振兴家族。此时正值强盛的商纣时期,因

  • 为六国续命三十年,他是秦国最强的对手,高祖刘邦是他的狂热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司空图刘邦年幼时就听说过信陵君的故事,崇拜他的侠义精神,未能亲自见到信陵君一直是刘邦心中的遗憾。成年后的刘邦曾跟随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做游侠,刘邦称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要来魏公子的陵前祭拜,还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护信陵君的坟墓,每年四时都要祭祀,不能断绝。[var1]信陵君的粉丝众多,在他所

  • 三家分晋03:智襄子欺凌韩康子,到底是嚣张跋扈,还是攻心谋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康子和魏桓子谁厉害,知伯怎么戏弄韩康子,韩康子攻克晋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宣子和赵简子相继离世,二位新任族长也从幕后来到了台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即“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var1]这里需要说一下,此时晋国四大家族分别是:智家、赵家、韩家和魏家,韩赵魏也就是后来战国时期的国外、赵国、魏国,四大家族的族长分别是:智襄子、赵

  • 42 秦国步兵干翻魏国骑兵 大秦锐士震惊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两军议和,龙贾老将军答应么?卫鞅微微冷笑。魏军司马高声答道:元帅将令,龙贾岂敢不从?如此说来,元帅没有跟老龙贾商议此事?正是,我家元帅说了就算,无需同龙贾商议。魏特使傲然答道。卫鞅故作沉吟:也罢,议和可避免将士流血,我这里回书一封,请特使带回。军使刚一出营,卫鞅便令车英跟上,如果军士不去

  • 谁才是覆灭西周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明知故问之意。但若看到《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之句,或许便有些不确定了。褒姒何许人也?竟能灭了宗周(即西周)?《史记》中有关褒姒身世的记载是这样的: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悬停在夏王的庭前不走,自称是褒国的两位先王。夏王惊异,即刻命人占卜。占卜显示“杀掉龙、赶走龙或留下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