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军无钱,士不前。军无赏,士不往。”赏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为国而战的热情,也可以激发老百姓积极做事的热情。
以赏立信,战国时期的两位历史名人吴起和商鞅做得最好,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
[var1]
[var1]
先说说吴起,他是我国战国初期的名将,军事家、政治家、变法家。吴起是一位猛人,平生大小七十余战,只有胜平,从无败绩。他为魏国训练的魏武卒,在战国初期横扫诸国,从无敌手。更有甚者,据说,吴起曾带领5万魏武卒大败40万秦军,打得秦军闻风丧胆,抬不起头。
吴起在魏国任河西郡太守时,看到一个秦国岗哨,像一根刺一样扎在魏国边境,时时监视着魏国河西郡的动向,也威胁着河西郡的安全。
[var1]
[var1]
吴起想拔掉这个秦国的岗哨。但是,动用军队又大动干戈,有可能引起秦国的注意,引发两国大战,得不偿失。于是,吴起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以赏立信。
吴起先把一个犁辕放在城门口,对老百姓说,如果谁能把它搬到城门北门,赏房屋、田地。起初,没有人相信。后来,有一个老百姓照做了。结果,这个老百姓果然收到了房屋和田地的赏赐。
[var1]
[var1]
第二天,吴起把一石红豆放在城门口。又对老百姓说,谁能把它搬到城门西门,赏房屋、土地。老百姓争抢着去做。结果,一个壮汉成功了,他又收到了房屋和田地的赏赐。
第三天,吴起对老百姓说,秦国有一个岗哨离魏地太近,威胁河西郡安全,我想拔掉它。作战英勇无畏,有大功者,赏房屋、土地。于是,老百姓争相勇猛作战,只一个早上的功夫,就把秦国的岗哨拔掉了。
可见,吴起洞察人心之深,对以赏立信运用之好。
[var1]
[var1]
[var1]
同样,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变法家商鞅也做过这样的事。
在商鞅变法之前,商鞅怕老百姓不认识自己不信服自己不支持自己的变法。于是,也想了一个办法。当然,同样也是以赏立信。
在变法即将开始之前,商鞅在城中最热闹的地方立了一根木头。对秦国的老百姓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赏百金。
[var1]
[var1]
起初,秦国的老百姓谁也不相信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谁也不敢去搬那根木头。
商鞅见无人去搬,又把赏金提高了一倍。对秦国的老百姓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两百金。
恰好,这时,有一个秦国青年因为母亲病了没钱给母亲治病而烦恼。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思,把木头搬到了北门。没有想到,这个秦国青年果然得到了两百金的赏赐。
[var1]
[var1]
从此,商鞅的威信大增。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人。于是,纷纷支持商鞅变法,为商鞅变法减少了很多阻力。
做为一个现代人,当我们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得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不妨也可以学学吴起和商鞅,以赏立信。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有的时候,当说不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时,也不妨考虑考虑用赏的方式。或许,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var1]
[var1]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