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书|汉朝人多姿多彩的的科技生活——《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秦汉科技史》讲述汉朝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

读书|汉朝人多姿多彩的的科技生活——《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秦汉科技史》讲述汉朝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1/28 2:39:2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度里,聚集着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谱写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光辉篇章。

3月11日下午,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教授董粉和携《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秦汉科技史》一书在朵云书院·广富林店举办了一场讲座——“汉朝人的科技生活”。在此次讲座活动中,董粉和向读者朋友分享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这一时期人们多姿多彩的科技生活。

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中国历代科技史”丛书,包括《远古暨三代科技史》《春秋战国科技史》《秦汉科技史》《魏晋南北朝科技史》《隋唐五代科技史》《宋辽金夏科技史》《元代科技史》《明代科技史》《清代科技史》共九册。全套丛书采用断代分册形式、系统介绍了自上古到晚清中国科技的发展轨迹。丛书还介绍了众多科学家,展现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他们是中华文明的璀璨之星,他们的成就成为中华文明的基石。书中有大量彩色照片,使读者在全面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同时,对一些科技成就有形象而直观的了解。

本次活动着重围绕《秦汉科技史》一书展开,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也是极其重要的时期。《秦汉科技史》阐述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学、算学、农艺学、医药学四大学科的发展。这四大学科在此时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同时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在秦汉时期开始有很大发展,这些都为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方向,搭成了骨架。

汉朝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

西汉初年采取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措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倡农桑,鼓励增殖人口和开垦土地,减徭薄赋,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同时在思想领域里打破了秦时的思想禁锢,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余波仍在荡漾。这些对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各种精美文物,正反映了西汉初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景象。

西汉末年,动荡不安,战乱纷飞。人民已无法生活,更谈不上发展科学技术。新建立的东汉政权接连颁布许多道有关部分赦免奴婢和提高奴婢地位的诏书,并安抚流民,组织屯田,对生产关系作了部分调整。这些政策均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由于东汉政府注重选拔人才,涌现出了以张衡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科学技术也很快恢复并且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有一个积累、提高和总结、飞跃的过程。东汉前期科学技术出现的一系列进步是在西汉以来长期积累、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如历法、天文仪器的改进以及天文学其他方面的进步,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造纸术的改善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等等。

天文学

在汉代,天文学研究者分为盖天、浑天、宣夜三派,他们各有自己的天文学思想,虽然在今天看来,他们都还不全面或不正确,但当时的天文学者,敢于大胆地立假说,这就表明了他们探求宇宙的精神。当时的天文学家,不仅敢于做科学的假说,而且不断地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天文的测量,来验证他们的假说。据《汉书》记载,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曾立晷仪下漏刻,以追求二十八宿的地位;武帝时,落下闳又创制天文仪器——浑天;宣帝时,耿寿昌更铸铜为象,以测天文。和帝永元十四年(102),霍融改进漏刻,十五年(103),贾逵创制太史黄道铜仪,定黄道宿度。顺帝阳嘉元年(132),张衡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推测星辰的出没移动,皆甚准确,张衡又作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亦无不应验。

因为有不断的天文测验,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日月星辰的运行,比前代人知道得更多。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历法也有了进步。秦汉400余年,历法变更四次,变更的原因,是因计算不精,但这时的历法已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内容——气、朔、闰、五星、交食、晷漏等;特别是东汉末年,刘洪造的《乾象历》,有推算日食月食的算法,并且编了一张月亮运行速度表。后来的历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和提高的。中国古代的历法体系在秦汉时已经形成,而天文仪器、天象记录以及有关宇宙理论等天文学内容在这时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算学

历法的推算,天文学的测验,需要算学,所以在天文、历法的研究中算学也被提高了,而土地测量、粟米和均输以及商业等会计也需要算学。《九章算术》的出现则标志着以算筹为计算工具的、独具一格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同时,从《九章算术》中有方程与勾股的存在,我们又可以看出在汉代已有代数学和几何学的萌芽。

农学

农业方面,奠基于战国时代的轮作制、一般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措施,在秦汉时已得到确立。

秦汉时期,是旱作地区生产技术逐渐定型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技术上比较突出的成就,是基本上解决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中的矛盾,即“春旱多风”与春种的矛盾。

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雨水分布也不均匀,大致是:黄河中下游的春天是“春旱多风”;夏季到秋初,雨水比较旺;冬季雨雪却不多。因此,春种要受到严重威胁,秋种也难幸免。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除在有条件的地区,兴建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外,还在耕作栽培方面作了不少艰辛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创制了适合于不同地区的、多种形式的犁、犁壁、耙、耕、耧车等工具。

首先,他们运用畦种法的原理创制了“代田法”,土地轮番利用,使产量得到了提高;继则,又在“代田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负水浇稼”的“区种法”,将田地划分为若干小区或播幅,把作物播种在区里,采取深掘、集中施用肥、水和区内密植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加产量。

土壤耕作方面,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措施在这时也基本确立,根据不同质地的土壤,择定各个适宜的耕作时期进行耕作,耕后,加一道“耱平”工序,就可以达到“和土”的目的。土壤经过这样处理,就具备了保墒防旱的作用,春种作物的出苗也从而得到保证。这种耕作措施,保证了春种作物和冬麦的生产,也促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在连续种植的经验基础上,又进一步摸清了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安排了农作物的倒茬轮作方式。东汉期间,粟、豆、麦已成为一般运用的轮作方式。

这时期,在作物的选种上也同样取得了新的比较突出的发展。汉代已采用穗选法,拣选穗大而籽粒饱满的做种,在选种过程中,除注意品种的产量、成熟期等特性之外,还开始注意到它们的抗逆性、纯度等问题。

秦汉时的耕作措施,基本上解除了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威胁,提高了技术水平,促进了旱作地区的农业生产。从生产实践中也总结出一些技术原理和原则,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汜胜之书》就提出了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又综合地、辩证地总结了运用天时、地利两个因素的生产规律,即“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些仍是我们今天农业生产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秦汉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有些水利工程直到现在仍然起着作用,这时也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这样保证了农业的发展。同时,水利工程技术也不断地被发明、改进,一些水利工程技术至今仍被运用。

其他一些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养马业、蚕桑业、园艺业在这时均有较大发展。可以说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确立时期。

医药学

医药学在秦汉时期也有很大的进步。因为农业的发达,人类对于植物的性质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在长期的经验中,人类在不断地尝试中,知道了某种植物可以医治某病,因而有不少的植物,被引用为药物。《神农本草经》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编成的,这部书奠定了后世本草学的基础,直到现在,这部书还是中国药物学的经典。

这时期的医学,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分别。淳于意、马长、冯信、杜信、唐安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内科医生;而华佗则为外科高手,并创造性地运用“麻沸散”施行外科手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确立了理、法、方、药具备的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我国临床医学理论,大大充实了中医药学体系的内容。

在今天的社会中,古人的许多科技发明与创新,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编辑:蒋楚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惠文王登基后,为何要车裂商鞅?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变法后都会出现的余波。[var1]卫国人商鞅很强大,他将一个处于“边陲之地”、几乎被中原诸侯划分为“夷狄”的秦国带上了强国之路,最终以他的政治思想为基础,开创了秦国的“六世之烈”,一统天下。而秦国的变法特点就在于中央政府的强大,商鞅的一切思想,都在于加强政府的实力,加强军队的实力。

  •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魏延听后想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之死关羽之死,有两大凶手!一个是外部的敌人,一个是内部的叛徒!当年刘备在汉中之战打得热火朝天,让曹操非常不爽,因为曹操打不过刘备啊,于是曹操使坏了,他直接让曹仁领兵进攻荆州,想逼迫刘备增援荆州,减少在汉中方向的用兵。结果曹仁还没有和关羽动手,自己内部倒是出了叛乱,损失惨重!眼见曹仁被内部搞得精疲

  • 美州长:中国从汉朝就计划摧毁美国,至今已有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3年,王莽被杀,新朝灭亡。更始帝刘玄定都洛阳,自此,开启了一场针对美国的摧毁计划。这不是我瞎说,而是美国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的想法。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美国南达科他州长诺姆在电视采访中公开称,中国有一个“摧毁美国的两千年计划”(they have a 2000-year plan t

  • 为什么说曹操是三国第一“拆迁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不是教材里那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可能对于曹老板的印象一直都会停留在某些奇怪的地方。这倒也不是开玩笑,在“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行生平介绍前,我可能第一个想起来的是他的狂热的人妻XP——尽管这一点其实也有待商榷,但就是会让我印象深刻。这里的

  • 齐国技击、魏国武卒、秦之锐士,谁才是战国第一特种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齐国名将排行榜,秦之锐士,秦之锐士魏之武卒

    [var1]首先说的是雇佣兵始祖齐国的齐技击, 齐国组建技击之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源于齐庄公“螳臂当车”的典故,螳螂用双臂阻挡马车可以说是自不量力,而齐庄公是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齐庄公认为:“如果挡车的螳螂换做是人的情况,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勇士。”,齐庄公此举传开后,人们得知

  • 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人肯定会说,当然是刘邦,这还用问? 长期以来,网络键盘历史爱好者们都认为项羽是贵族,刘邦是流氓。 在这里我们先确定一下什么叫“流氓”。 按照我们的理解,“流氓”指的是调戏非礼妇女的不法之徒。 但其实流氓还有两个意思:一是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二是指用下流手段、放刁撒泼

  • 长平之战前,赵括的母亲做了一件事情,后来因此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母亲下场,长平大决战赵括完整版,长平县赵括照片

    [var1]本来赵国是派遣廉颇去抵御秦国,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做法,廉颇久经沙场,对秦国十分了解,也知道秦国目前的实力,所以他想要去一点点消磨他们的斗志,所以他一直避而不战。结果秦国的范雎看到之后,就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之所以不打,是因为他已经被收买,赵王相信了,就想要换掉廉颇。[var1]赵王看

  • 这位名将力挽狂澜,几乎再造大秦,结果却遇到更厉害的两个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笔者认为有一位,完全可以提名这个最倒霉的名将。他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就遭遇了两个BUG级别的对手,还有开创历史的猪队友。这运气堪称霉运爆棚,千古难遇。这个家伙就是差点挽救大秦帝国,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秦末名将章邯。《楚汉传奇》中的章邯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会有点陌生,很正常,这位仁兄在太史公的《史记》中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3件东西,或许不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是嬴政,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秦始皇。他励精图治,建立了一个强盛的秦国。之后又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将中国彻底统一起来。不过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那段历史,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疑问:秦始皇究竟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呢?[var1]秦国之后的君主却一直沿用着商鞅主持制定的律法。正是因为不同于其他

  • 魏国风雨之挣扎求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面对强势的秦国,魏国与赵国等国家时常会盟。然而,这种会盟往往是并不牢靠的。待到秦军真得来攻魏国,赵国等盟友往往会为了一己之利而袖手旁观。随着魏国的实力逐渐衰弱,这些曾经的盟友甚至还会一窝蜂地近乎同一时间段对魏国发起进攻。公元前274年,在秦国的白起、胡阳等将领的进攻下,魏国惨败于华阳,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