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君臣相得
春秋时期夷狄逐渐强大,华夏各国受到夷狄不同程度的侵扰,损失惨重。齐桓公和管仲准备帮助诸侯国发动攘斥夷狄战争。离齐、鲁两国较近的东夷国家有莒、莱、任、宿、须句、郯、谭、费等东夷诸国,其中实力较强的是莒国、莱国。
[var1]
形势图
为实现“尊王攘夷”政治目标和去除东、东南战略方向的掣肘之患,齐桓公和管仲准备首先讨伐实力最强的莒国,对东夷各国形成威慑然后再逐步剪除其他小国。秋收后的一天,农时已过,齐国开始修补城墙加紧楼台建设,构筑各类防御工事,巩固国防设施。从民间征调来的大量的劳役人员来来往往,挥汗如雨紧张地忙碌着。齐桓公与管仲轻车简从,来到工地,摒却旁人二人登上工地附近的楼台,两个人现在是君臣如鱼得水,在一起轻松愉快相得益彰尽显性情本色。一边检视施工进展,一边面向东南,迎风远眺,踌躇满志,颐指气使谋划攻打莒国。商议良久他们对计划方案取得了一致十分满意,乘兴而归。
[var1]
攻莒之谋
过了两天,齐桓公发现准备发兵攻打莒国的消息竟然传遍了齐国各地,连邻国莒国都探得了消息,开始加紧军事调动准备抵抗齐国的攻击。
“兵者,诡道也”泄露了军事机密,行动也就失去了突然性和先机,这仗就不好打了。齐桓公很生气,赶紧命人请来管仲。
齐桓公说“机事不密则害成,与仲父谋划攻打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真是不可思议,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想想说。“国内一定有聪明睿智的高人。”
齐恒公也不是泛泛之辈,满脸疑惑回忆了一会,突然大叫一声,若有所思说:“嘻!那天服役的人有一个执席而食向上张望的,我料想大概就是这个人吧!”
“那人可曾相识?”管仲问道。
齐桓公说,“不相识,当时他总往我们这方向观望。我心生疑惑但不知何故所以有些印象。”
[var1]
东郭望台
于是管仲经过调查核实,为防打草惊蛇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必须无条件再来服役,不得任何借口替代和请假。人群陆陆续续的聚集过来了,又过了一会儿,东郭牙麻衣草鞋器宇轩昂的走了过来。管仲看东郭牙举手投足气度不凡就断言道:“有了,这人一定是那个把消息传出去的。”于是就派礼宾官员领他上来,东郭牙迈著方步,从台下拾级而上,态度从容不卑不亢,庄重而稳健,来到他们面前,行礼已过,管仲和他分宾主在台阶上站定。
管仲平静地说:“传播攻打莒国的消息的人是你吧?”
东郭牙面无惧色,对此也不隐瞒,语调严肃而清晰地坦然答道:“没错,是我。”
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为什么要传播攻打莒国的消息呢?”
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揣测,我是私下里揣测出来的。”
管仲对之很是好奇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根据什么揣测出来的?”
东郭牙拱手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神色:面露喜悦之色,这是欣赏钟鼓等乐器时的神色;面带清冷安静之色,这是居丧时的神色;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那天我望见您在台上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就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您的嘴张开了,没有闭上,这表明您所说的是‘莒’。您举起胳膊指点,被指的正是莒国。我私下考虑,诸侯当中不肯归服齐国的,大概只有莒国了吧,因此我就传播了攻打莒国的消息。”
[var1]
东郭辨事
管仲听后点头称道,管仲自诩政治高手,善于保守国政秘密,现在东郭牙没有听到声音,却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与手臂动作了解别人的意图,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现代称为肢体心理学,东郭牙是真正的微表情专家)。管仲不禁拍声称快,对东郭牙佩服得五体投地,上下打量喜欢得很,二人惺惺相惜又畅谈一番,管仲对东郭牙大为赞赏。
[var1]
谈论
分别后管仲又对东郭牙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考察,断定为奇异之才,推荐给了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齐桓公采纳了,委以重任,最终东郭牙成为齐桓公五杰名臣。
[var1]
荐贤任能
莒国是个大国已经有了准备,是攻打不成了。管仲行“素赏之谋”一战灭亡了同为强国的东夷莱国(西莱),俘虏了莱国君主,实现了齐国15代君主的愿望,终结了齐、莱两国历时314年的积怨,完成了攘夷的另一个目标。后来管仲、东郭牙等各显才干 勠力同心辅佐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遂成为了明君良臣的千古佳话。
[var1]
五霸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