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号称“先生请出山走位舞”,配上酒醉的蝴蝶那首歌,很魔性。
《先生请出山》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巧了,台下坐着的嘉宾于和伟就是古装剧《三国》中刘备的扮演者,刘皇叔当年凭借“接着奏乐接着舞”的蹦迪视频火了。
当然,他也是既演过曹操,又演过曹操谋士荀彧的男演员,可谓一人纵横了三国。
当三国的历史不断被搬上荧屏,快消品和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能停下来读一下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享受也是需求。
那么,如此浓墨重彩的建安十三年到来以前,曹操为治世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审时度势,比如天时,更重人和
大家都知道善于评人识人的许劭这样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冀州名士崔琰原本是袁绍的手下,他严格自律、直言进谏,但是却不得袁绍喜欢。后来曹操入主冀州后,重用崔琰,让他帮忙处理冀州政事。
曹操对冀州人口众多相当满意,就对崔琰表达了喜悦。但是,崔琰却没顺着他说些奉承的话。而是说:“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割裂,这会儿没听说您实行仁政,了解风俗,救民水火,反倒审看户籍,计算甲兵,把这些作为,这难道是州里的男女老少所期望于您的吗?”
在场的人可都为崔琰捏一把汗,他居然敢这样对曹操说话。但是,曹操爱惜人才、乐于纳谏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他不但没有为了面子责骂崔琰,反倒给崔琰道歉。后来,他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采纳了崔琰的谏言,注重民生。
由此可见,曹操爱贤能,善倾听,在未成事之前就已经是他的一大优势了。
还有后面一纸檄文骂曹操的陈琳,以及他那句著名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他的文章旁征博引、文采斐然,也让曹操爱恨交加。
后来赦免并重用陈琳后,每当曹操头疼的毛病发作,只要一看陈琳的新文章,就会精神焕发,头疼的毛病不治而愈。
节俭务实,不喜铺张浪费
一件是在邺城西面挖人工湖唤作玄武湖,另一件是奏免了一个举荐自己儿子曹丕的官员。
的确,以曹操节俭务实的作风,怎会突然大兴土建,开挖池子?当然是作军事之用,为后面南下打仗的宏伟规划做准备,训练水师。
曹操的节俭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方面是当时的现实条件容不得铺张。他曾为了节省粮食,颁布禁酒令。并且,自己总是率先垂范。他的侍卫曾经说他,“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器物无丹漆”。
很有苦行僧的感觉,但是,就像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这种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现实条件,恰恰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最终助人成功。
而此时的曹操何其意气风发,就连儿子曹植作的赋中,都要说他“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父亲的大业 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