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临终前几天做了啥?一共谋划三件秘事,每一件都影响清朝命运

康熙临终前几天做了啥?一共谋划三件秘事,每一件都影响清朝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25 更新时间:2024/2/19 15:48:58

康熙是一位果敢的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平三藩、灭鳌拜、澎湖海战、一统台湾,他重视民族关系,重视休养生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康熙的儿子也是个顶个的人才。

但是不论他的孩子多么有才,这帝王之位只能有一个,因此康熙年间,朝中九子夺嫡的情况尤为惨烈。

康熙皇帝

公元1722年的冬天,这位风光一世的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在华丽的畅春园中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

他去世之后,曾经遭到过他贬斥的皇四子雍正联合隆科多、年羹两人入主朝堂,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

这种种事件都极为反常,让人不得不怀疑康熙驾崩之前,畅春园内究竟发生了何事?他对于皇储之事又是怎样打算的?

康熙皇帝

康熙晚年突驾崩

后人在提起康熙皇帝的时候,大多都是以褒奖为主的,但是康熙也并非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他晚年之时疲于政事,开始出现了吏治败坏的现象,康熙晚年之时,曾亲口说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话。

他认为“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正是因为他宽松疲怠,才使得个别地区出现了暴动和骚乱,盛世也一度走向衰微,给后继者雍正留下了许多隐患。

虽说康熙晚年懒怠,但是他的身体情况还是很好的,《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他驾崩的那一年,康熙还曾带着一行人去到南苑行猎。

但是他们在南苑玩了几天之后,康熙就突然感到身体的不适,急急忙忙的回到了畅春园,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传了一道圣旨,说他偶感风寒,需要静养几天,如果大臣们有事一律上奏折,不必奏。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康熙对于自己的身体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认为几天后便能够重新处理政事。

康熙皇帝

通过读史书,我们也能发现康熙当时的身体并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因为就在他赶回畅春园之前,他还曾经将隆科多和雍正叫到身旁,一起聊过南郊祭天的事情,并且聊了很久才散去。

康熙发病之后,基本没怎么见过外臣,可是就在众人都以为他马上就能病好,重回朝堂之时,他却突然病危驾崩了。

从康熙偶感风寒到突然驾崩,不过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宫中的御医医术高明,应该不至于连一个风寒都治不好,因此后人对于康熙驾崩之事一直多有非议。

民间最普遍的说法是雍正联合隆科多加速了康熙的死亡,这一点从传教士马国贤留下的记载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马国贤

马国贤当时就在畅春园中居住,他说那段时间,康熙和一个叔父来往过密,他口中的这个叔父极有可能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的身份却非常复杂,他不仅是步军统领。而且还直接控制着京城的兵力,负责保护康熙,如果雍正有反意的话,那隆科多将是最大的推手。

而历史也证明康熙去世之后,隆科多便与雍正站到了同一战线上,那康熙、隆科多和乾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从康熙驾崩前所做的三件事中便可以看出。

隆科多

顾命大臣多波折

康熙临驾崩之前做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对后代王朝影响深远,第一便是赐死隆科多,导致了隆科多向雍正的偏移。

隆科多是清朝重臣,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康熙是一个非常重情之人,他对妻子的弟弟很是关照,因此康熙年间,隆科多在朝中的地位一直极高。

隆科多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就被封为了一等侍卫,后来又被提拔为了銮仪使。

他身份特殊,身居高位,位极人臣,是朝中大臣和皇子拉拢的对象,但是就在康熙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孝懿仁皇后

康熙有一天突然把隆科多叫到自己的身边,和他谈起了自己的身后事,康熙铺垫了一会儿后,命人宣读了一道旨意,说要让隆科多陪葬,隆科多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他惊慌失措,连连请罪,他又惊又怕,既不敢违背康熙的旨意,又担心陪葬之事成真。

所以他回到家中一直寝食不安,他后来找到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为他求情。

雍正早就想拉拢隆科多了,所以他顺水推舟,马上就赶到了畅春园,劝康熙收回了这条命令。

雍正皇帝

而就是因为雍正对隆科多有救命之恩,因此隆科多才会在雍正登基和执政的过程中,予以他诸多帮助。

帝王心如海底针,无人能够猜透,但是史学家在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普遍认为康熙这么做别有深意,康熙年间曾经历过惨烈的九子夺嫡,他很担心自己去世之后朝中会发生乱事。

所以他需要找几个顾命大臣来保朝政安稳,而隆科多便是最有话语权的大臣之一。

如果雍正继位之事是真,康熙早就有意将皇位传给雍正的话,那他所下达的这道陪葬旨意将是对雍正继位最好的帮助。

雍正皇帝

事实证明康熙这步棋是对的,正是因为雍正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这两员大将,所以雍正登基之时才遏制住了八爷党的狼子野心。

康熙去世前所做的第二件事是保其他皇子平安,康熙的儿子个个出类拔萃,对王位多有窥伺之意。

康熙一共有二十四个儿子,其中有九个都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当中最有势力的便是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和十四爷党。

康熙十四年,他便把二阿哥胤礽立为了皇太子,并整日将他带在身边教导,对他寄予厚望,但是可惜的是,这位皇太子却骄纵蛮横,经常惹康熙生气,康熙曾两次废立太子。

胤礽

最终还是决定夺去了他的储君之位,太子被废之后,八阿哥、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等人便活跃了起来,想争太子之位。

他们在明争暗斗,拉拢大臣的过程中还酿出了诸多惨剧,康熙皇帝对此尤为头疼。

他曾多次斥责过这些争权之人,说他们狼子野心,目无朝纲,不懂得体恤父亲,八阿哥就曾因为结党营私之事遭到过重罚。

康熙驾崩之前,四阿哥、十四阿哥和八阿哥可谓是平分秋色,十四阿哥远在西北,掌握兵权,在朝中声望极高,八阿哥争夺储君之位多年。

康熙皇帝

他的势力盘根错节,是最有能力的皇子之一,而四阿哥手握年羹尧、隆科多这几张王牌,是康熙驾崩前唯一能够近身的皇子。

康熙心里很清楚,不论他将皇位传给谁,未来都免不了要掀起一阵风波,因此他驾崩之前特意下了一条圣旨:

“废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弘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从这条圣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康熙为人父的柔情。

康熙担心自己驾崩之后,新皇帝会拿这些已经失去势力的皇子开刀,所以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对儿子的疼爱,从舆论上监督新皇帝,防止他残害手足、滥杀无辜,他期待继位的皇子能够心怀仁义,放其他人一条生路。

年羹尧

立下皇储谋划多

康熙所做的最后一个安排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安排,便是立皇储之事。从正史来看,康熙最后将皇位传给了四阿哥胤禛。

史料记载,康熙驾崩之前突然将八位近臣叫到了宫中,宣布了遗诏的内容,而这封遗诏中就明确写出了传位皇四子的事情。

康熙晚年之时,曾多次在大臣面前夸赞过雍正,说自己非常欣赏他那种雷厉风行的手段和勤勉的态度,他想让雍正等人扭转他晚年政治上的颓废之风,更重要的是康熙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祭天。

而选择了让雍正代他去祭天,在封建社会,祭天是天子独有的特权,因此可以看出,他从那个时候便已经有让雍正继位的打算了。

胤禛

康熙非常的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他在打猎和批阅奏章的时候也经常会把弘历叫到身边来侍奉、学习如何处理政事,这其实也在显示他对雍正的偏移。

如今百年已过,九子夺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康熙和雍正的父子关系究竟好不好?雍正究竟是不是顺位继承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是从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对雍正还是具有很大的期望的,雍正皇帝继位后,也表现出了自己勤勉的一面。

他在开国之时,重用年羹尧、隆科多、李卫张廷玉等国之栋梁,保卫边疆平安,他在隆科多、年羹尧擅权之时,又一手除掉了这两颗危害统治的毒瘤,他的手段之果敢,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雍正皇帝

更为重要的是雍正还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他一生勤勉,是个十足十的工作狂,他被称之为“清朝最勤劳的皇帝”。

他作为康熙和乾隆皇帝中间执政的皇帝,一扫康熙末年的颓废之风,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无论如何,他的政治作为都应当得到后人的肯定。

参考资料

张春平.康熙帝:三大国事有河务

黄建军.论康熙的实用诗学思想

张琦.影视剧中雍正人物形象的分析

宋石男.九子夺嫡:宫斗没有正面角色

有此一说:康熙遗诏是假 雍正皇帝靠阴谋夺位.凤凰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冷血的皇帝”,比李世民还要残忍,杀掉自己百名亲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掉对自己不利的人,或者有可能威胁到皇位的人,这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不就是如此,他不是长子,但是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最后拿下了皇位,逼着李渊退位,而他的那些兄弟也都离去了,不仅如此还有十个侄子也没有能活命,也是这样哪怕李世民把唐朝治理的再好,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还是褒贬不一的。而小编今天

  • 直接的血缘联系不代表正统的皇位继承权,从溥仪与康熙的血缘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叫“家国天下”?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之所以能够呼风唤雨、杀伐决断,控制整个地方的运行中枢与关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把家和国一体化了。对他们来讲,家就是国,因为他们家控制着整个国;国就是家,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国都是他们家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我们再来

  • 袁世凯当皇帝时的“袁大头”,为什么80多天就7亿多?伤后还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为什么当时有这么多的“袁大头”呢,伤后还一直流通,所以“袁大头”就是袁世凯当权时发行的一种货币,因为那个时候袁世凯是我们民国总统被认为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所以说他推翻满清之后发行的第1套货币就是“袁大头”,顾名思义头像就是袁世凯的照片。其实,现实意义是当时政治上主要是

  • 愚不可及,在唐朝这个人称“小太宗”的皇帝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太宗之治简介,唐朝太宗晚年纪录片,唐太宗时期敢直言的大臣

    中华五千年文明,流传至今,在漫长的过程中,有的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比如,“愚不可及”。随便从你身边挑选几个朋友问问,他们一定会说“愚不可及”,是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的意思。然而事实上,“愚不可及”并非此意。这个词语出自论语,《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

  • 中天易命理学赏析晚清重臣李鸿章命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张永红导师弟子谢曼君南方的仲春格外迷人,群山起伏起伏,河水清澈慵懒地流淌,岸边的柳枝柔柔的。我不禁想起了“碧玉使一树高如万条青丝垂下,薄叶不知谁裁”的小诗,二月的春风似剪刀。”桃花与李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让人心旷神怡。地上的嫩草探出一个小脑袋,仿佛在注视着春天里的一切。许多游人春天来这里,水鸟时而欢

  • 唐太宗皇太子是同性恋,因为爱人被杀,李承乾想再来一次​玄武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李承乾从小聪明伶俐,李世民对他也抱有期待,派遣了一大堆的名师重臣精心辅导他,以期待他成为完美的接班人。李世民在平时有意锻炼皇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出游时让他监国、日常派重臣讲解如何处理国政等。应该说,在李承乾少年时,他和李世民有着一段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不过一场足疾,开始这对君王储君父子的裂缝

  • 乾隆传位嘉庆皇帝,紧抓玉玺不放,刘罗锅一句话,乾隆痛快松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他本可以做63年的皇帝,但是做了60年后,他却主动禅位给了嘉庆皇帝。但是此时的乾隆仍然掌握大权,嘉庆不过是一个吉祥物而已。我们先说说乾隆为什么只做60年的皇帝?大家都知道,乾隆是康熙皇帝一手带出来的,是康熙帮雍正选定的接班人。出于对爷爷的尊敬,乾隆皇帝登基之初立下誓言,如果上

  • 西晋皇族内乱—八王之乱(二):贾南风设计陷害,汝南王楚王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65年十二月,西晋王朝建立,刚刚登上皇位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讨得一个好彩头,在殿堂之内探卦。探卦的内容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想知道的问题,那就是家族的皇位可以传承几代,然而卦象显示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公元291年三月初八的夜晚,洛阳城内的皇宫里,楚王联合西晋皇后贾南风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使得享有显赫地

  • 她是雍正赐给乾隆的侍妾,47年无宠,却生一有名的皇子,活到79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对雍正宠爱的女人,乾隆和雍正的妃子们,乾隆是雍正的哪个女人生的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在康熙皇帝五十三年(1714年)五月初四,从中华民族成分,珂里叶特氏好像是蒙古女人,在雍正年间,珂里叶特氏被雍正皇帝选定赐予皇四子弘历,变成弘历官邸的一名妾室,时称之为福晋,乾隆皇帝继位后,出生低贱的珂里叶特氏由于是潜邸旧情,也代表性的封号为海常在,清代的八大后妃等级规章制度,常

  • 是英主还是淫主?对女皇武则天的再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性,她从显庆五年(660年)以皇后身份参预朝政到神龙元年(705年)因“神龙兵变”退位,活跃在我们古代最高的政治舞台上将近半个世纪。在这期间以六十七岁的高龄登基称帝,这在我们古代皇帝中是称帝时年龄最大的皇帝。作为我们古代历史上影响、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从古至今,不同时代、阶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