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令秦国强大,最后落得五马害伤的下场,这是为何?

商鞅变法令秦国强大,最后落得五马害伤的下场,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90 更新时间:2024/3/5 20:03:08

[var1]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使得地方变得强盛后,还落得五马害伤的下场呢?他到底在变法过程做了些什么?

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又名公孙鞅,卫鞅。早年的商鞅,在魏国国相公叔座下任职,公叔座伤后,商鞅听说秦国孝公在国内发布高薪招聘人才,在魏国得不到重用的他,便投奔秦国,来到秦国后,商鞅在秦国是举目无亲,寸步坚难,好不容易通过一个太监见到了未来老板秦孝公,开始了商鞅的第一次求职面试。

[var1]

第一次见面时,商鞅大谈帝之道,说的津津有味,但是秦孝公根本没有听进去,觉得商鞅就是个满嘴跑火车的人,因此商鞅第一次求职面试失败。第二次面试,商鞅谈的是王道,秦孝公也没有听进去。第三次谈的是霸之道,还是失败。直到第四次,秦孝公终于听进去了。兴奋的很,第一次,商鞅谈得的是强国之道。

[var1]

商鞅见秦孝公参听得津津有味,说得更是来劲,口沫横飞,越说越兴奋,连续聊了几个通宵,最后秦孝公决定采用商鞅的建议,在秦国实行变法变化。商鞅经过四次面试,终于成功开了他走上人生巅峰的辉煌之路。

[var1]

商鞅得到重用后,便大展拳脚的开始变法,在政治上,他变化了秦国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军功爵位等,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像五马害伤就是那个时候制定的,没想到最后用在了自己身上。

[var1]

由于他变化的军功爵位,牵扯到很多旧贵族的利益,导致了很多旧贵族的不满,但是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支持,变化的内容太多,这里就挑几个比较新的的说一下:

[var1]

秦国的户籍变化,就是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什伍连坐法,将全国居民五家编成一伍,十家变成一什,以伍什为基本单位,居民相互监督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坐,不告发奸人的处以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首级受同样赏赐,即赏赐告奸者爵位著名,隐藏奸人的与投降敌军受同样惩罚,即匿奸者本人将被处斩,其全家财产被充公。

[var1]

军队中同样按五人为基本单位进行编制,商鞅还规定,住旅店的旅客必须持有官府印发的证明,旅店不能收留没有证明的旅客住宿,否则店主与奸人同罪。

[var1]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就是宗室,贵戚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的特权,有军功可以彰显荣耀,没有军功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彰显荣耀。

[var1]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重农换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凡是从事工商业或是因不生产导致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女子,儿女罚入官府为奴。

[var1]

商鞅的变法实行一年后,很多老百姓抱怨新法不方便,这时,正好太子赢驷触犯刑法,商鞅又不好拿他开刀,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把他的鼻子割掉,从此没有人不敢不遵守新法。但同时也把太子赢驷彻底得罪了。

[var1]

商鞅变法十年后,国内百姓幸福感爆棚,秦国人路不拾遗,同中没有盗贼,家家富裕充足,国富兵强。公元前352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大良造,率兵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安邑。隔年,商鞅又率兵占领固阳。

[var1]

公元前341年,秦孝公派商鞅率兵进攻魏国河东,魏国派公子仰当主帅迎战,商鞅施计俘虏公子仰,并大败魏军,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号为商君,商鞅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var1]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因病离去,太子赢驷继位,即秦惠王,太子一继位,太子的老师马上实施报仇,诬告商鞅谋反,商鞅没办法,只能逃出秦国,商鞅逃出秦国后,来到魏国,但魏国因为商鞅曾经率军攻打过他们,还俘虏了公子仰,所以拒绝他进入魏国。

[var1]

商鞅束手无措,被迫逃回封地,组织军队抵抗,惠文王赢驷知道后,派兵攻打商鞅的封地,结果商鞅大败,战伤。被商鞅得罪过的旧贵族们觉得,商鞅这样伤了太便宜他了,于是就把他的身体带回到咸阳,五马害伤解恨,同时,惠文王还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伤后,惠文王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

[var1]

商鞅的贡献首先是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其次才是军事才能,文武兼备,不愧为战国三杰之一,不过商鞅之法太过刻薄寡恩,严厉的刑罚,车裂,烹煮等,令人闻之色变,不寒而栗,他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伤后还要受五马害伤之刑罚。

商鞅的成功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秦始皇赢政接手的一切大好局面都是商鞅变法的基础上,才能这么快的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更多文章

  • 战国唯一能灭秦的超级大国,两代君主迷恋同一仙女,最终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的魏国、赵国、齐国也曾强大一时,威震列国,但魏赵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最多占有一省之地,地小人寡,很难有所作为。齐国虽有鱼盐之利,富甲天下,但地盘也不大。而楚国则不同,占有着长江中下游的辽阔土地,先后攻灭40多个诸侯国,尤其是在灭了越国和鲁国后,地盘西到陕西,东到江浙,北到山东,南接两

  • 王莽沽名钓誉不惜成为孤家寡人赢得天下赞誉,最终登上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王莽称帝之前,他的人生就是为了一个“名”字而活。这个“名”字是他前期无往不利的法宝,也是他最后身败名裂的缘由。显赫家族里的“异类”王莽的家族是西汉末期最显赫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但是汉元帝和王政君没有什么感情,只是因为王政君为汉元帝(当时还是太子)生下了长子,被汉宣帝喜

  • 从商人到宰相,一代秦朝丞相吕不韦圆滑世故一辈子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丞相吕不韦简介,吕不韦对秦朝有何功过,历史上秦相吕不韦是忠臣吗

    吕不韦是我们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也是秦国的新的丞相之一。他在秦国的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吕不韦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胆略的人,他在年轻时就被誉为“千里驹”,后来进入秦国官场,历任官至丞相。他在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变化措施,推动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他主张“法家”思想,认

  • 王郎派人追逐刘秀时刘秀曾自称是王郎方面的使者并差点被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王郎本名王昌,赵国邯郸人,生于西汉末年,早年靠占卜算命为生。“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

  • 荆轲刺杀秦王是输在了剑术不精还是心存侥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荆河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河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荆河刺秦失败的原因很复杂,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荆河的“剑术不精”。其实不然。起初,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河,田光称荆河是 “神勇”

  • 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命运奇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简介,廉颇蔺相如后续的作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

    [var1]在长平之战中,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主要将领。廉颇曾经是赵国的元老之一,曾经多次打败秦国的军队,但在长平之战中,他的战术失误导致了赵国的惨败。蔺相如则是当时赵国的相国,他提出了一种对抗秦国的策略,但是在赵国王室内部的反对下,这个策略最终没有被采纳。虽然蔺相如在战场上没有表现出色,但是他在

  • 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楚汉争霸时期,为何无人援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消灭秦军主力以后,引兵西进夺取关中,按照楚怀王先前的约定,刘邦先入关应该为关中王,但此时是项强刘弱,而且楚怀王是项家立的傀儡皇帝,没有实权。项羽入关后不久,破坏怀王之约,分封了18路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赶出关中。因此刘邦对项羽怀恨在心,欲找项羽复仇。汉元年,刘邦趁项羽在齐地平叛,统帅五国

  • 兵家四圣,白起根本比不上韩信?韩信是谋圣,入圣都不是普通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相对来说,白起更胜一筹!战国时期,楚国,魏国和赵国国力都很强大,武器兵种不比秦国弱。白起面对的是各国精锐,反抗起来阻力更大,歼灭战本身就是以杀敌为目的!韩信以击败敌人为目的,这种作战理念不同,目的不同,杀敌不是你伤就是我活,战败敌人是取巧夺地盘,壮大自己。白起要是光战败敌人没啥用,无损他国国力,只有

  • 秦王忌惮白起立功,所以才伤的?根源在于自己还是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听范雎的建议,停止攻打赵国,赵国割地。但是赵国后来没割地,秦昭襄王就让白起攻赵。白起认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就没去。秦昭襄王后来打了几个败战,他多次让白起出战,白起带病不出,秦昭襄王杀白起主要是他不听命令,自己又总打败战,牵怒于白起[var1]信陵君能打败秦军,因为白起不在。如果白起在

  • 「齐桓公24 」智谋之臣:管桓五杰之大司理宾胥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现在我们讲讲桓管五杰之大司理宾胥无。宾胥无又名宾须无,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前641年。齐国著名的宾氏家族宗主,春秋齐国桓管时代的五杰之一。说起宾胥无,我们按例先排排他的家族渊源。宾氏源于有穷氏,有穷氏是一个夏朝时期的古老部落民族,部落居于山东半岛。据说这个部落最擅长的技能便是射箭,其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