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沽名钓誉不惜成为孤家寡人赢得天下赞誉,最终登上帝位

王莽沽名钓誉不惜成为孤家寡人赢得天下赞誉,最终登上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41 更新时间:2024/1/6 12:45:24

其实在王莽称帝之前,他的人生就是为了一个“名”字而活。这个“名”字是他前期无往不利的法宝,也是他最后身败名裂的缘由。

显赫家族里的“异类”

王莽的家族是西汉末期最显赫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的皇后。但是汉元帝和王政君没有什么感情,只是因为王政君为汉元帝(当时还是太子)生下了长子,被汉宣帝喜爱的刘骜,因此才被封为皇后。所以在汉元帝时期,王家虽然是皇后的家族,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一切的转变都在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驾崩,王政君的儿子刘骜继位为汉成帝,王家开始一飞冲天,王家一门同日受封五候,刘骜还在世的五个舅舅同时被封候。而不幸的是,王莽的父亲,王家老二王曼已经过世了,因此他们家没有被封侯。不仅如此,王莽的哥哥王永也很早就过世了,王莽一家都是孤儿寡母,只有靠年轻的王莽来支撑。

当然生在这样显赫的家族里,王莽一家也不至于要为生计而奔波,但是和其他五位封侯的叔叔等家庭比起来无疑是落寞的。如今无法知晓年轻的王莽看着几位叔叔位高权重,同辈的王家子弟都是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时是什么心态。但聪明和自律的王莽肯定在寻找某种方式来找寻他们自己家的存在感,也是他王莽的存在感。而这个方法就是“名”。

王莽既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跟风其他王家子弟去吃喝玩乐,去混“官二代”的圈子,也没有腆着脸去求自己的几位叔叔施舍自己荣华富贵,他选择了“求名”。

他不穿锦衣华服,虽然他穿的起,他一身儒衫,闭门苦读,照顾母亲和嫂子,抚养大哥的遗孤王光,对待自己的几位显贵的叔叔,既没有谄媚,也不是傲骨以对,处处都符合礼节。换言之,就是很有分寸的讨好,既让叔叔们喜欢他,但是又不会超越礼节贻人口实。

王莽

同时,他还向名士沛郡陈参学习《论语》,平时交往的也是饱学之士,和其他王家子弟或者显贵子弟相比,王莽在士人中的名声好得不得了。

有了这样的表现,王莽不仅在士人中声名远播,王氏家族的长辈们也很快注意到这个王家的优秀子弟,因为王家虽然显贵,但是他们是靠外戚身份执掌大权,在朝廷和士人中的声誉并不高,但是王莽有前途,年纪轻轻就能有这么好的名声,再加上尊敬这些老家伙,值得栽培。

该表现的时候表现,该出手的时候出手

如果仅仅把王莽看作是没有企图心的好学上进好青年,那么显然也低估了他。

在“求名”的过程中,王莽依然巧妙的在关键时刻做出表现和出手清除竞争者。

在阳朔三年(前22年),王莽的大伯王凤(时任大司马,执掌西汉国政)病危,一向对长辈有礼的王莽在王凤的病榻前照顾,衣不解带,亲尝汤药,估计王凤亲儿子都没他那么孝顺,把王凤感动的,在临死前对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面前一再举荐王莽。因此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正式进入朝廷中枢任职。

开始在朝廷任职的王莽凭借一贯的好名声,会做人,加之工作认真负责,严谨自律。在朝野内外,王家上下都声名鹊起。而王莽的叔叔们虽然轮流坐庄,把控朝政,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加上国政繁忙,如何把王家的第二代扶上帝国的最高统治阶层就摆上了王政君和他的兄弟们的议事日程。而当时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王莽,一个是淳于长(王莽的表兄弟,王政君的外甥)。而且淳于长善于投机,讨好王政君之余,还促成了汉成帝立赵飞燕为后,比王莽更受恩宠,但是淳于长得宠之后有些膨胀,不仅飞扬跋扈、骄横不法,甚至还言语调戏汉成帝的废后许氏。王莽收集证据之后,秉着大义灭亲的原则,向叔叔王根揭发淳于长的罪行,王根上报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后,淳于长被赐死。王莽顺利地清除了接班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王莽

绥和元年(前8年),38岁的王莽终于从叔叔王根那里接下了大司马的职务,或许觉得登上西汉王朝臣子之首的王莽终于可以松口气,放纵一下自己了吧。但是王莽位置越高却愈发克己奉公,低调做人,勤勉做事。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王莽的这种表现使他更加受到朝野内外的颂扬,声望已经远远超越在他之前执政的叔伯们。

政坛低谷依旧不改本色

刚刚辅政一年多的王莽突然遇到政治生涯的一大挫折。王家把持朝政的最大靠山汉成帝驾崩,没有留下子嗣。王政君和王莽只好把汉成帝的弟弟刘康的儿子迎立为新君,是为汉哀帝刘欣。新皇帝有新的外戚家族,王家的主心骨王政君为保家族长远,下诏命令王莽辞职,但是根基不稳的刘欣颇有政治家的前途,他极力挽留在朝野内外声望很高的王莽。但是很快新外戚家族傅氏和丁氏就和王莽家族发生冲突,王莽再次请辞,汉哀帝这次批准了,但是仍顾忌王莽的声望把王莽留在京城,并且还保留生活待遇。不久汉哀帝干脆将王莽赶回封地,王莽也跌入了其政治生涯的低估。

被遣回封地的王莽闭门不出,安分谨慎,甚至在此期间大义灭亲,逼死了犯罪的儿子。从而使王莽的声名更隆,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

为了“名”,纵使成为孤家寡人也在所不惜

在王莽的求名之路上,的确有太多让人惊世骇俗的做法,他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卫道士,为了“名”他真正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也使更多的官吏和平民把他视为圣贤。

在王莽被遣回封地期间,他的二子王获将家中的一个奴婢杀死了,这在当时的环境下,贵为前大司马的儿子,显赫的王家子弟,基本没有人敢于追究,最多赔偿些财物就能交代过去。但是王莽得知后,严厉斥责了王获,并且逼令自己的儿子自杀抵命。

王莽

如果说逼死二子王获是因为当时王莽自己身处政治低谷,害怕被人诟病。在汉哀帝驾崩后,王莽重新出任大司马,王氏家族再次掌握朝政,而且王莽的声望已经高得无以复加。他的长子王宇认为父亲王莽不让汉平帝和自己的母族卫氏见面,害怕汉平帝将来亲政后会报复王家,于是就听了别人的馊主意,将狗血洒在了自己家的府邸门口,想吓唬自己的老爹,结果被王莽发现,于是王莽以祸乱朝政为名,将长子王宇赐死。

王莽称帝后,原配夫人生的儿子只有老三王安和老四王临还在,但是三子王安精神不正常,于是四子王临被封为太子。因为王莽逼死自己两个儿子,他的原配夫人王氏哭瞎了眼睛,于是王莽就让王临去照顾自己的母亲,这一照顾,王临和他妈妈的侍婢勾搭在一起,又害怕老爸王莽发现,于是密谋杀死自己的父亲。结果被王莽发现,又被王莽赐死。

还有王莽的哥哥王显的儿子王光,自幼由王莽抚养长大,也被王莽赐死,王莽的孙子、女婿等等。不管这些人的死因是什么,但是每次王莽都要包装成自己大义灭亲,因公忘私。

以“名”致胜,登上皇帝宝座

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求名,王莽的声望高的无以复加,在汉哀帝死后,王莽重新掌权,他身边团结了一批汉朝官吏,饱学之士,再裹挟了不少被他感召的平民。给王莽加官进爵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此后的皇帝都是孩童,根本没有政治能力。于是王莽先是进位安汉公,之后是宰衡,之后是摄皇帝,最终在万民的劝进声和投机分子不断制造的祥瑞和符命中登上皇帝宝座,代汉自立。

综上所述,王莽在登上帝位前,不停地追求名望,律己修身,亲民勤勉,博取了大量官吏和士人的拥戴,最终凭借这极高的名望,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顺利取代了汉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少见的,足见王莽的这条求名之路的厉害之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商人到宰相,一代秦朝丞相吕不韦圆滑世故一辈子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丞相吕不韦简介,吕不韦对秦朝有何功过,历史上秦相吕不韦是忠臣吗

    吕不韦是我们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也是秦国的新的丞相之一。他在秦国的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吕不韦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胆略的人,他在年轻时就被誉为“千里驹”,后来进入秦国官场,历任官至丞相。他在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变化措施,推动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他主张“法家”思想,认

  • 王郎派人追逐刘秀时刘秀曾自称是王郎方面的使者并差点被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王郎本名王昌,赵国邯郸人,生于西汉末年,早年靠占卜算命为生。“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妊身就馆

  • 荆轲刺杀秦王是输在了剑术不精还是心存侥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荆河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河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荆河刺秦失败的原因很复杂,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荆河的“剑术不精”。其实不然。起初,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河,田光称荆河是 “神勇”

  • 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命运奇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简介,廉颇蔺相如后续的作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

    [var1]在长平之战中,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主要将领。廉颇曾经是赵国的元老之一,曾经多次打败秦国的军队,但在长平之战中,他的战术失误导致了赵国的惨败。蔺相如则是当时赵国的相国,他提出了一种对抗秦国的策略,但是在赵国王室内部的反对下,这个策略最终没有被采纳。虽然蔺相如在战场上没有表现出色,但是他在

  • 项羽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楚汉争霸时期,为何无人援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消灭秦军主力以后,引兵西进夺取关中,按照楚怀王先前的约定,刘邦先入关应该为关中王,但此时是项强刘弱,而且楚怀王是项家立的傀儡皇帝,没有实权。项羽入关后不久,破坏怀王之约,分封了18路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将刘邦赶出关中。因此刘邦对项羽怀恨在心,欲找项羽复仇。汉元年,刘邦趁项羽在齐地平叛,统帅五国

  • 兵家四圣,白起根本比不上韩信?韩信是谋圣,入圣都不是普通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相对来说,白起更胜一筹!战国时期,楚国,魏国和赵国国力都很强大,武器兵种不比秦国弱。白起面对的是各国精锐,反抗起来阻力更大,歼灭战本身就是以杀敌为目的!韩信以击败敌人为目的,这种作战理念不同,目的不同,杀敌不是你伤就是我活,战败敌人是取巧夺地盘,壮大自己。白起要是光战败敌人没啥用,无损他国国力,只有

  • 秦王忌惮白起立功,所以才伤的?根源在于自己还是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听范雎的建议,停止攻打赵国,赵国割地。但是赵国后来没割地,秦昭襄王就让白起攻赵。白起认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就没去。秦昭襄王后来打了几个败战,他多次让白起出战,白起带病不出,秦昭襄王杀白起主要是他不听命令,自己又总打败战,牵怒于白起[var1]信陵君能打败秦军,因为白起不在。如果白起在

  • 「齐桓公24 」智谋之臣:管桓五杰之大司理宾胥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现在我们讲讲桓管五杰之大司理宾胥无。宾胥无又名宾须无,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前641年。齐国著名的宾氏家族宗主,春秋齐国桓管时代的五杰之一。说起宾胥无,我们按例先排排他的家族渊源。宾氏源于有穷氏,有穷氏是一个夏朝时期的古老部落民族,部落居于山东半岛。据说这个部落最擅长的技能便是射箭,其代表人

  • 项羽乌江自刎以后,他手下的部将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自刎乌江的短小故事,项羽自刎乌江作文素材,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哪一集

    第一位:季布 项羽兵败自刎以后,首先被刘邦追杀的是大将季布,季布曾经奉项羽之命多次追杀刘邦,让刘邦吃尽苦头。刘邦登基以后,悬赏千金通缉季布,而且下令窝藏季布者灭三族。项羽兵败后,季布逃到了周家藏了起来,朝廷大力搜捕季布,周家主人也知道很快就会查到周家。周家的主人很有智谋,他替季布出谋划策,季布采纳

  • 在历史长河里,楚汉之争是秦国的第二次行动,灭了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邦是六国中的一位,这些诸侯虽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是他们并不对战争感兴趣,所以在历史上关于他们和战争之间的记载非常少。[var1]汉国继承了秦国的制度,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清朝的影子,刘邦在政治制度上有着特别的地方,首先是他统一了整个汉王朝。并且在整体的安排上采取的是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