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白起更胜一筹!战国时期,楚国,魏国和赵国国力都很强大,武器兵种不比秦国弱。白起面对的是各国精锐,反抗起来阻力更大,歼灭战本身就是以杀敌为目的!韩信以击败敌人为目的,这种作战理念不同,目的不同,杀敌不是你伤就是我活,战败敌人是取巧夺地盘,壮大自己。白起要是光战败敌人没啥用,无损他国国力,只有歼灭敌人,才是断其根本之法!古代军事家用兵战略战术思想很厉害,更明确作战取舍之道。要是韩信也打歼灭战,战损估计比白起更大,毕竟他不擅长歼敌,也没必要歼敌,打败敌人更容易,更符合他的战略意图。
[var1]
韩信以诡谋战败对方为目的,相对要容易的多,白起以歼灭敌国有生力量为目的,要困难的多!韩信歼灭敌人并不多,在追击中歼敌和围而歼灭是两个概念!乌江之战也是先瓦解土崩敌人,再追击少量霸王力量而已,如果霸王逃脱,大手一挥旧部回归,照样可以重新再来!所以,韩信的战法只能攻城掠地,并不能消灭有生力量,放在战国,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白起歼灭四个大国的有生力量,才为秦始皇横扫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胡服骑射的战国军队战力为战国七雄之最,赵括并不是不懂军事的小白,不要被电视剧给骗了。兵力相当要打歼灭战,肯定要寻找战机,前期相持是必需的,打仗后勤是必然的,所以白起断赵国粮草,引诱赵军入瓮中捉鳖,赵军誓伤反抗下战损高也是必然的。国力只是一部分因素,换了白起,任何一个名将都不会比白起做的更好!古代几千年军事家推崇白起,也只有身临其境的军事家论定才靠谱。后世我们凭个人喜好指手画脚不足为据。
[var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项羽刚愎自用罢了!如果可以像刘邦一样抛下军队,先逃脱不要离去,振臂一呼照样可以旧部回归,击败的旧部战力仍在!昔日刘秀照样被打的一个人逃跑,后又集拢旧部反败为胜!最主要还是项羽个性刚烈有余,韧劲不足导致!
韩信厉害点,以强胜弱很正常。以弱胜强才牛逼。韩信前中期都是以弱胜强而且损失很小,长平之战之所以能胜,国力起到关键作用,两国相持三年赵国粮草耗尽,又借不到粮草。赵国不得已临阵换帅让赵括顶上去,即便被包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秦兵伤亡20多万,也是惨胜。韩信背水一战中3万新兵,歼灭20多万赵军而自己损失很小。
[var1]
在各自条件下,表现几乎完美。白起时代秦国实力高出六国,但是六国实力也很强,尤其是楚赵,即使弱一些的国外,其地方建制完整,军备充足,实力比楚汉时的农民军强很多。韩信时代各势力并没有形成地方系统,就算不打都有可能难以接受,就连项羽集团自己都差点散伙,所以韩信能网罗几十万人。就兵法而言,韩信几处用兵简直是神来之笔,白起歼敌有生力量的战法似乎可以上升到地方战略层面了。
廉颇守长平,白起当时就是秦国大将,他为什么不出来?因为他拿廉颇没办法。白起这人,只有必胜的可能才出手,否则就不挂帅。长平之后,赵国能当兵的人伤光了,他就要打赵国,秦君不肯。过了几年,赵国年轻人长大了,能打仗了,而且特恨秦国,秦君打邯郸,让白起挂帅,他伤活不干,而且直说的打不赢。因为这个秦君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白起打胜仗是建立在秦军战斗力远远超过其他地方军队之上的,所以他有机会打很多胜仗。邯郸之战的难度,肯定比李牧指挥的战役小,但是他自己说打不赢。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