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安德海是帮过慈禧的。在慈禧低微时帮了慈禧一次,又在慈禧夺权时立下了大功。
自从服侍慈禧以来,安德海做事勤快,说话中听,伺候得又舒服,经常哄得慈禧很开心。
慈禧想知道同治皇帝的事,安德海就仔细观察,详细禀告,有时为了邀宠甚至添油加醋,只要慈禧高兴,完全不顾小皇帝的脸面。
就这样,安德海凭借着功劳和自身的小聪明,树敌无数,成功地获得了慈禧的喜爱,成了当红太监,还有了与慈禧有染的传言。
这次小皇帝要大婚,安德海就央求慈禧,让他南下江南采买服饰,清朝有祖制,太监不得离开京城,慈禧本不愿意安德海去办这件事。
但安德海几次央求,马屁拍得精准,慈禧明知这样违背祖制,还是让安德海去了,但她要安德海一路低调。
安德海转身出了宫就大摇大摆地准备出发,带着妻妾和二十多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城。
他一路游山玩水,搜刮钱财,到了山东还想去探探大仇人丁宝桢的底,看看能不能在山东也捞一些。
他还在山东地界,随心所欲地赴宴,结果吃了一餐鸿门宴,被抓到了丁宝桢处。丁宝桢将安德海关进大牢,却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他,安德海陷在丁宝桢的迷雾里,以为丁宝桢不敢杀他。
实则,丁宝桢600里加急已经将折子递到了京城,狠狠地参了安德海一本。
丁宝桢的折子到了京城,紫禁城里暗流涌动,皇帝悄悄藏起了奏折,带到慈安太后处,慈安太后召见恭亲王奕䜣 。
恭亲王奕䜣是慈禧的政敌,又与安德海有过冲突,自然想杀安德海,皇帝同治恨极了安德海,早想置他于死地。
三人一拍即合,一道密旨立马出了京城,600里加急,他们要赶在慈禧太后知道前,杀了安德海。密旨上要丁宝桢就地处置安德海,暴尸三日。
慈禧呢,被所有人蒙在鼓里,暂时还不知道这件事,慈禧身边的小太监李莲英是安德海的徒弟,收到了安德海妻子的求救信。
却一直压着不报,直到压不住了,才告诉了慈禧,但为时已晚,安德海已经被杀。
要说安德海,到死都还觉得慈禧会来救他,不曾想,慈禧根本不知道。
就这样风光无限的安公公就此落幕,接下来将是太监李莲英的时代。
安德海死时25岁,做太监总管才8年,仗着慈禧喜爱,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想骂就骂,宫里宫外树敌无数。
安德海干预朝政,又不懂政治艺术,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高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徒弟李莲英却很懂政治艺术,上位后,待所有人都和和气气的,礼仪相待。
李莲英服侍慈禧睡下,路过皇帝寝宫,发现无人值守,进去看到光绪帝没有被子盖,冷得直发抖,连忙说着奴才该死,忙把自己的被子送给光绪。光绪一直都很感激李莲英。
李莲英对待下属,也是能帮就帮,奴才们犯了错,李莲英尽量替人美言,曲意相互,周围的奴才都很喜欢李莲英。
李莲英不只做到了太监总管,还突破了祖制规定的四品太监,享受了二品顶戴花翎。一直干到慈禧去世才离开,得以善终。
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以人为善才是为人之本。
要是安德海平日待人和善些,做人低调些,不要那么锋芒毕露,或许能活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