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中兴之主朱祐樘循规矩蹈,为何却培养出如此荒唐的朱厚照?

明朝中兴之主朱祐樘循规矩蹈,为何却培养出如此荒唐的朱厚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5 更新时间:2024/2/4 15:53:24

影视作品中的朱祐

朱祐樘相比,明武宗朱厚照简直是一个反例。虽然《明实录》曾夸朱厚照小时很有礼貌,且天资聪明,但同样记载了很多朱厚照热心游戏的一面,例如喜欢踢球,爱好骑射,经常和一些会武艺的太监在一起玩。朱祐樘给朱厚照找来了当朝名士,教授朱厚照,朱厚照却仍然顽劣不堪,《明实录》记载朱厚照曾多次请病假,事实上朱厚照的身体还算不错的,因此很多人认为他其实是在装病。朱厚照当了皇帝之后,这种顽劣的行为更是没有得到约束。他疏于打理朝政,长期住于豹房,嬉戏玩乐,还经偷偷溜出京城上战场。他的行为也越来越荒唐,最后成了一代昏君。

影视作品中的朱厚照

在教育中,言传身教是非常新的的。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朱祐樘本身就很重视对朱厚照的教育,但循规矩蹈的他怎么会把朱厚照教成了与他相反的一面呢?

在一些史料中,一般认为朱厚照是在身边的太监诱导之下戏玩娱乐,并逐渐昏庸。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太监造成的,这种看法有点片面了。我认为是朱祐樘希望朱厚照能够接受与自己不一样的教育,再加上朱厚照是他唯一的儿子,使得他对朱厚照多少有点纵容,最终导致出现这种结果。

朱祐樘自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文人思想的教育,从他当皇帝之后的表现也能看出这点。但我认为,在弘治末年,朱祐樘对他的个人施政情况有了一定的反思。弘治初年时,朱祐樘是非常善于纳谏的,除了对张皇后及皇亲的封赏上存在逾越之处外,他对朝廷群臣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这使得大明向一个文人士大夫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到了弘治中后期,朱祐樘可能突然意识到群臣所期望的大明和他心中所期望的大明可能并不相符,其主要表现在军事上与蒙古鞑靼的纷争。

影视作品中的朱祐樘

朱祐樘继位之后,在朝廷群臣的建议下,对蒙古鞑靼采取了怀柔新规,即提高封赏鼓励鞑靼向大明朝贡,并时尚互市。双方确实友好了一段时间,但在弘治八年前后,双方仍然爆发了战争。此后一直到弘治末年,大明与鞑靼的战争频繁,且败多胜少,大明损失惨重。

在军事上的受挫,使得朱祐樘可能意识到此前的施政有了问题,他对朝廷群臣也有了质疑。有两个地方反映了这点:1.朱祐樘对内阁三辅臣刘健谢迁李东阳的信任下降;2.朱祐樘开始宽容地对待武臣

影视作品中的朱祐樘

弘治十六年(1503年)的张玉祥杀良冒功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弘治十六年(1503年)正月,泰宁卫的一伙流寇袭击了建州女真向明朝进贡的使团。宁远备御都指挥张天祥率众出击,击败流寇,并追回了丢失的财物。朝廷对张天祥进行封赏,但辽东监察御史王献臣却上奏说捷报不实,张天祥故意制造事端,先袭击使团,再率军攻击了泰宁卫的一个小部落,杀良冒功。

朝廷派大理寺左少卿吴一贯与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杨玉两人调查此事。一番调查之后,查出张天祥确实是制造事端,吴一贯把调查结果上报内阁,并最终判处张玉祥等人伤刑。内阁把这事上奏给朱祐樘,朱祐樘却留中不发,然后让东厂私下调查此事。半年之后,东厂的调查结果出来,此事非张天祥策划,张天祥确实是击溃了流寇。朱祐樘竟不顾内阁刘健、谢迁、李东阳的反对,打算把此案所有相关人士押送到京城,亲审此案。结局自然是个大翻转,张玉祥等人被判罚无罪释放,并追加封赏,王献臣、吴一贯、杨玉等人因断案不利被贬职。

影视作品中的朱祐樘

此案其实是皇权与内阁的一次权力斗争,朱祐樘让东厂干涉此案的调查,并翻转判罚,表明他对内阁的不满。事实上,在弘治朝中后期曾发生过一系列边将杀良冒功或挑衅案件,朱祐樘的判罚都表明他对武将有宽容的一面。朱祐樘可能是想示好武将,构建一个适合武将升迁的制度,提高武将的地位,约束文臣,以获得更好的武治成就。不过,从朱祐樘所受到的教育、他的性格特点,以及他长期对群臣的依赖性来看,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能做的事情有限。

所以,我认为朱祐樘在弘治中后期时,对尚武精神并不排斥。在对朱厚照的教育上,朱祐樘也并不反对朱厚照学习武艺、兵法等。朱厚照在年纪很小时就喜欢和一些会武功的太监一起玩,还学习骑射。朱祐樘知道后,他并没有像其他朝廷群臣那样认为这是胡闹,而是表露出欣赏的心情,认为太子练骑射是居安思危的表现,有尚武精神。

影视作品中的朱祐樘和朱厚照

有了朱祐樘的认可和鼓励,朱厚照慢慢地变本加厉了。他逐渐开始到有禽兽的郊野,去施展自己所学。为了打猎需要,他又豢养了猎鹰、猎狗等,后来还甚至饲养虎豹。尚武的朱厚照逐渐地有了展现才华的想法,希望能够真正意义上驰骋沙场,而不是只是玩乐。对于朱厚照而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皇宫和北京城犹如牢笼一样禁锢着他。

朱祐樘遵循礼仪,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有些事情他想做,但大臣反对了,他就不敢去做了。据说朱厚照小时候,朱祐樘经常夜里带着朱厚照去闲逛。一次来到六科廊(六科给事中办公和住宿的场所),朱厚照就大声问朱祐樘这是什么地方。朱祐樘赶紧制止,说:“你不要大声说话,这是官员办公的地方。”朱厚照不明白,又问:“怕什么,他们不是都是您的臣子吗?”朱祐樘回答:“祖宗设置六科给事中,就是纠察皇帝的错误,你惊动了他们,明天弹劾的奏书就送到我这里了。”这件小事也表明,朱祐樘是个非常有克制力的人,他心中对一些制度并不满意,但却不得不听众大臣的建议,维护制度而不敢逾越。

影视作品中的朱厚照

朱厚照却不会如此,在皇宫之中练武,这种行为恐怕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却得到朱祐樘的支持。长期如此,得到朱祐樘支持的朱厚照就不会在意朝廷大臣的意见。大臣反对他时,他只会愈加不满,并尝试越过这些大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归根结底,在弘治中后期时,朱祐樘在思想上出现以尚武的一面,使得他希望朱厚照能够区别于他,走上尚武的道路,以解决大明的内忧外患。但在对朱厚照的教育上,朱祐樘却不能有效地引导,只是纵容朱厚照学习武艺。没有约束的朱厚照,反而走到了一个与他完全不同的极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跟前的红人,一个被暴尸三日,一个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安德海是帮过慈禧的。在慈禧低微时帮了慈禧一次,又在慈禧夺权时立下了大功。自从服侍慈禧以来,安德海做事勤快,说话中听,伺候得又舒服,经常哄得慈禧很开心。慈禧想知道同治皇帝的事,安德海就仔细观察,详细禀告,有时为了邀宠甚至添油加醋,只要慈禧高兴,完全不顾小皇帝的脸面。就这样,安德海凭借着功劳和自

  • 乾隆曾六次下江南,那他到底有多爱江南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乾隆南巡并不像康熙一样微服私访,乾隆一出门那必须要把牌面做起来声势浩大气势逼人。可是这些牌面都是花钱的,所需银两并非都是由国库支撑,其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盐商。这里就能看出,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江南的这些土豪积极捐银,豪掷千金,同时也侧面表现了土豪们财力雄厚,江南经济发展十分可观。众所周知,江

  • 深深爱国情 烈烈报国志 手书《出师表》 岳飞泪洒南阳武侯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热映,进一步激发观众的爱国之情、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敬仰之情。你知道吗?咱们南阳与岳飞有着一段名载史册、传颂至今的历史——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统军过南阳到武侯祠敬拜诸葛亮,雨夜含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为南阳留下了千古绝唱“三绝碑”。途经南阳雨夜留宿武侯祠

  • 深受道光皇帝宠爱的第三任皇后,为何最终死因蹊跷,而道光不予深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道光60甲子是道光几年,喻大华道光,道光皇帝和皇后照片

    1840年对于道光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尽管他励精图治,做了许多改革举措,却因为一场鸦片战争,被无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1840年,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继后一命呜呼,而他明明知道钮祜禄氏的暴亡真相,却只能藏在心里,并配合着太后演了一出戏,保住了皇家的体面。令人玩味的是,太后也是钮祜禄氏,而且

  • 靖康耻背后是荒唐的花鸟亡国:花石纲亡宋,海东青亡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靖康耻现状,靖康难,靖康见闻录在线阅读

    宋宣和4年(1122年),宋廷以童贯为统帅,率大军20万北上伐辽,此时的辽国已经在崛起于东北的金国的连番打击下气息奄奄,宋廷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但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抱着趁火打劫心态出征的宋军竟在辽国的残败之师手中连连吃瘪,与北宋盟约一同灭辽后瓜分其领土的金国此时明显感受到了北宋的软

  • 洪武大帝-朱元璋,比高启强还要牛一万倍的草根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安心和高启强吃饭,朱元璋辉煌的一生简介,王秘书和高启强对话

    高启强其实咱们看看我们的历史,草根出身得天下的皇帝,好像就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人了。因为这两个人好像都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最初也都是在乱世当中求生存,并没想着说要当皇帝怎么怎么着,但到最后却都是推翻了一个暴虐的朝代,相比较其他的皇帝,像什么唐朝的李世民他们家,包括最早他爸爸李渊,那可是门阀大族,所

  • 乱世一道光患难见真情,吕布遭世人唾弃走投无路,被老乡收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逃跑王允毙命,并州集团以失败而告终,但并州集团并没有因此覆灭,还存在一家并州身份的军阀,那就是占据河内的张杨。张杨是谁?历史上并不怎么出名,其实张杨跟吕布是老乡,两人都出生在并州,都因为勇武,才被丁原提携,成了丁原的幕僚。吕布和张杨是老乡加同事的关系,自然 处的非常友好。吕布走投无路的时候,张杨

  • 董鄂妃死后,顺治打破一个祖制,并让宫女陪葬,最后自己哀伤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顺治帝不仅在生前疼爱董鄂妃,在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也给了她极大的荣宠,坊间有关于顺治为此出家的传言,甚至最后驾崩也是因为伤心过度,除此之外,顺治帝还曾为董鄂妃破了一个祖制。顺治帝平素用朱砂御笔批本,为悼念董鄂妃,他不惜打破祖制。按照清朝典制,皇帝及皇太后死

  • 康熙和皇后大婚,住在一起3天,孝庄急忙提醒:第4天不能同居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死后孝庄当太皇,康熙王朝孝庄皇后出宫,康熙上朝和孝庄的一段对话

    其中康熙与皇后大婚,连其房事都要被控制。封建制度,发展渊源封建二字即“封土建邦”之意。最早产生于农耕时期,由于农耕文明需要相互分配耕作,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人来组织大家工作,继而出现了乡村的一级首领,后来由于人数的增多,首领权利的扩大,又出现了诸侯国,直到周天子时期,统一了诸侯各国,

  • 第一次鸦片战争:落后导致的惨痛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六年前惨痛的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内情况,惨痛教训

    在19世纪中叶,清政府的政治状况非常动荡。封建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中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处于衰退状态。国家财政空虚,农民生活困苦,贫富分化加剧。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西方的商品也在中国受到欢迎。然而,当时的清政府采取了封闭的贸易政策,只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