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平乐》宋仁宗郭皇后之伤的真相,堪比《妖猫传》中杨贵妃之伤

《清平乐》宋仁宗郭皇后之伤的真相,堪比《妖猫传》中杨贵妃之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84 更新时间:2024/2/14 12:15:09

剧中,除开宫斗的本领不说,这位郭皇后,也算是有可爱之处的,那就是,蠢笨得甚是可爱……她因和杨美人、尚美人争执中误伤仁宗赵祯而被废后也确实被废的委屈,不过本就是强扭的瓜不甜,大娘娘硬塞给赵祯的皇后,赵祯左右看都是不顺眼,总算是逮着机会了,赶紧废了。

皇后郭氏被废后,很快就是女主曹丹姝的主场了,郭皇后究竟如何了,便也无人问津,剧中只交代了他被发配到长乐宫,做了尼姑,整日为皇帝和天下诵经祈福去了。

郭皇后和尚美人动手这段,《宋史》《续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并非空穴来风。

《宋史·列传·卷一》:

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入内都知阎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九》:

初,郭皇后之立,非帝意,浸见疏;而后挟庄献势颇骄,后宫希得进。及庄献崩,帝稍自纵,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后性妒,屡与忿争。尚氏尝于帝前语侵后,后不胜忿,起批其颊。帝自起救之,后误批帝颈。帝大怒,有废后意。内侍副都知阎文应,白帝出爪痕示执政近臣。吕夷简以前罢相故怨后,而范讽方与夷简相接,讽乘间言:“后立九年无子。义当废。”夷简赞其言。帝意未决,外人藉藉颇有闻者。右司谏范仲淹因对,极陈其不可,且曰:“宜早息此议,不可闻于外也。”

因为只言片语得罪权臣吕夷简,又本身不得帝宠,吕夷简一煽风点火,官家得到支持,立马顺水推舟,就算是范仲淹等人力争不可废后,可最终郭皇后还是被以“没有给官家生过孩子”为借口而成了冤大头。

《宋史·列传·卷一》记载,天圣二年,郭皇后12岁便成了皇后。这也难怪了,要说能有皇后的德行,也太不可思议了,12岁还是小孩子啊,到废后时也才21岁。

仁宗郭皇后,其先应州金城人。平卢军节度使崇之孙也。天圣二年,立为皇后。

《清平乐》中也只交代了这位郭皇后被废后,罚去道观当了尼姑,之后她到底是如何了就没在细讲。

《宋史·列传·卷一》里记载说这位郭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净妃,入道观几年后就伤了,疑似是被阎文应(宦官)毒伤的。正史既有记载,必定不是捕风捉影。她伤时也才25岁。

后帝颇念之,遣使存问,赐以乐府,后和答之,辞甚怆惋。帝尝密令召入,后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乃言后暴薨。中外疑阎文应进毒,而不得其实。上深悼之,追复皇后,而停谥册祔庙之礼

郭皇后真正伤时的惨状,在电视剧里并没有详细描述,但是在原著《孤城闭》中,却是从张茂则口中讲出来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郭皇后得罪吕夷简这样的权臣,实际上她自己并不自知,本来在皇后的位子上,对她来说真的是勉为其难了,废后,入道观,我觉得这对她而言,反而是一种解脱,往后余生,过一个人自在的日子便罢了,却没想到正值芳华,却香消玉殒,竟然还是被活埋的!

阎文应抹着眼泪过来跟我说,郭后昨夜已薨。见我犹疑,他便命人开棺给我验视。当然,这时郭后已被收敛好,像是以正常姿态安睡着,但仍蹙眉颦目,似不胜痛苦。我目光无意间掠过他们掀起来的棺盖,竟看到上面有指甲抓过的几道痕迹……我顿时大疑,遂借口说贵重药物既已送来,不便退回,不如放入棺内陪葬。于是趁置药之机略略揭起郭后的衣袖,发现她手指淤血乌紫,皮肤指甲破损,想来是在棺中拼命挣扎时抓伤的……

净妃早已不是皇后,早已对谁都没有威胁,为什么还会被毒伤,不,使被活埋呢?

这个在《清平乐》里郭氏和尚、杨两位没人发生争执时就透露了,是因为她跟官家说吕夷简谄媚大娘娘,这就是给官家打小报告了,吕夷简对她自然怀恨在心,所以他就促成了废后。

阎文应是吕夷简在宫里的内应,两人勾结在一起。得知郭氏可能又要回宫了,自然害怕她回来了要报当年废后之仇,于是就暗中给她下药,但是不敢下太猛,不然毒伤的迹象太明显,之后趁着官家不在宫中,他们就把还没断气的郭氏就这么装进棺材活埋了!

这一幕是不是特别眼熟?没错,就是《妖猫传》里的一幕,杨贵妃假伤,之后在棺材内复活,却没等到来救她的人,最终活活闷伤在棺材里,最后棺材盖上留下的全是血爪印!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十八》:

帝始欲于景灵宫建郭皇后影殿,礼官言其不可,遂寝之。既而翰林侍讲学士杨安国请建影殿于洪福院,礼官言:“影殿非古,若谓郭皇后本无大过,今既牵复位号,则宜赐谥册,祔于后庙,以正典礼。”

不过郭氏伤后,宋仁宗赵祯突然有一天又觉得愧对她,坚持又要给她修建影殿,又要让她附太庙!官家也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呢,礼官不让修影殿,就赖着不走,最后还是为她修了影殿,还让她进了太庙,也算是伤后有了归处。

更多文章

  • 他是刘宋末代皇帝,因政变而伤,伤前一句话道尽生在帝王家的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宋废帝的真实身份,华阳太后政变,李隆基政变杀韦后

    早在我们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末代皇帝,也是因为政变而被害,他伤前就说了这句“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的话,道尽了帝王之家的残酷、危险、悲哀。这位末代皇帝就是刘宋王朝的宋顺帝刘准。宋顺帝刘准是刘宋王朝第九代皇帝兼末代皇帝,也是刘宋王朝第七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第八代皇帝宋后废帝刘昱异母弟,当

  • 霍去病和李靖为何能几千人就横扫草原 游牧民族的这个特点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李靖都是和草原民族打出超高交换比的汉人将领,他们的经典战例中兵力并不多。霍去病有八百骑兵横扫草原的初战,河西之战也只是带着一万骑兵就打穿了匈奴人的五个王国,李靖灭亡东突厥的突击部队更是只有3000人,他们一点都不怕兵力少。卫青和霍去病敢于用少量兵力冒险,和游牧民族的一个特点有关。游牧民族最大

  • 一市井小民,先睡公主,28岁又睡了武则天,当上大将军却惨遭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唐朝的时候,洛阳城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卖货小郎,作为一个市井小民,每天都要奔波于忙碌的生活,每天都靠着买山上的也要来勉强维持生活。虽然生活过得一塌糊涂,但他却非常的会说话,会哄人。长相也是长得非常英俊,身材也是非常的硬朗,后俩勾搭上了一个有钱人家府中的丫鬟,一来二去和小丫鬟成了情人,当时这个市井小

  • 汉朝覆灭的背后推手,不仅董卓得感谢他,还打碎了曹操的忠臣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董卓简介,董卓田丰,董卓戏弄貂蝉全部视频

    曹操的儿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标志着汉朝的正式灭亡。但是,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里,汉献帝只是董卓、曹操这些军阀的傀儡,汉朝早就名存实亡了。回顾那段历史,有一个人直接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可以说他就是汉朝覆灭的背后推手。这个人是谁呢?且听慢慢道来。十常侍之乱故事回到汉朝覆灭之路的源头——十常侍之乱。所谓的十

  • 汉宣帝开创了西汉最鼎盛的时代,为何名气却很低?只因做错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他的名气却远远比不上汉武帝,甚至居然被历史湮没,这又是为什么呢?汉宣帝刘病已:坎坷的帝路汉宣帝刘询,原名叫刘病已,他是史皇孙刘进的儿子,原本出身高贵的他却在没出生没几个月,就遭逢巫蛊之祸。当时的皇太子刘据,也就是刘病已的爷爷遭到奸人的陷害,最终选择了自缢,他们一家人也基本上因为此次之乱而遇害,

  • 韩信背水一战真的是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打赢的吗?真相很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的灭赵之战在历史上也被称为“背水一战”。“背水一战”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像韩信“背水一战”一般实现绝地反击,以弱胜强的成功案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说,“背水一战”的背后逻辑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它的成功绝对不是依靠简单的不管不顾

  • 杨广东征高句丽因将军难自主加之后勤困难、气候不适等因素而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弱小”而又欠揍的高句丽在很多人看来,高句丽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很小的国家,而这就是对于高句丽最大的误解!高句丽是前一世纪至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高句丽极盛时期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部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松花江流域。而据耿铁华先生在《中国高句丽史》一书中所

  • 韩信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在政治上太过幼稚,才导致亲兵来不及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一直没意识到:自己必须死韩信必须死,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刘邦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过韩信,只是将他当做夺取天下的工具罢了。一旦天下尽入刘邦手中,韩信就没用了,他的存在对于刘邦来说只是威胁,说白了还是缺乏信任。这主要和刘邦的用人方针有关,刘邦用人,忠心第一,至于能力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是不是和你想象

  • 董卓手下一员干将!号称三国“毒士之首”,史学家:下场老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知道是曹操的战略,殊不知玩这一套董卓才是第一人,而李儒更是精通此道,因而李儒是为董卓手下第一智囊团。李儒被人称“毒”,这是为何?原来李儒的计策多半心狠手辣,为君子所不齿。比如《三国演义》第二回时,董卓欲废少帝为陈留王,立汉献帝刘协。李儒号令百官,说道:“现在朝廷没有主人,不

  • 东晋门阀士族构成其权力体系,西晋的分封也导致地方大族扩大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导、谢安、桓温、庾亮这些都是在东晋一百多年历史中,交替出现的风云人物。而在我看来,之所以东晋门阀士族的权力如此膨胀,有几点原因,也可以说几点来源:东晋建立就是江东大族与司马睿的合作东晋是司马睿获得江东的大族,加上北方南下的宗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初期王导借助顾荣和贺循的家族的帮助,获得南方大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