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棣安排了两路人马前去探寻朱允炆的踪迹。当时,朱棣攻取南京时,皇宫突然起火,火灭之后从废墟之中找到了几具尸体,由于烧毁太过严重,根本不能辨别是谁的尸首。官府只能一直对外界声称,建文帝在皇宫里引火自焚。但是,朱棣却不相信,因为有人向他告密,据说建文帝和几个亲信化成和尚,从宫门后溜走,并向南逃亡。
朱棣篡权成功,但是朝中大臣多有不服,如果不能彻底把前朝余威消灭,恐怕人心向背。所以,朱棣秘密安排了两路人马,以外交之名前往南方搜寻建文帝的下落。一路从内地出发,一路行走海上。在大陆派出了胡潆前去搜寻,他得到的情报是,建文帝躲藏在江浙一带的寺庙之中。
另一路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他七下西洋,名为建立外交宣扬国威,实则为解除明成祖朱棣的心头大患。不过,最终两路人马也没能寻到旧主。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朱允炆已经被烧死。朱允炆有一个特点,头骨有些歪斜,所以十分好辨认,如果化身为和尚,那更方便寻找。
但是,郑和七下西洋,前后长达三十多年,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也没寻到。再者,当时人口密度十分稀少,特征明显的朱允炆难逃魔掌,所以说更多人相信他在皇宫自焚了。唯有朱棣对“靖难”十分介意,他害怕自己会留给后世一个篡权夺位的骂名,所以一直毁灭真相,让史官将建文朝的历史湮灭,然后把自己塑造为接班的正统。
不过,虽然没有成功找到朱允炆,但是朱棣派出的郑和却成为了明朝最辉煌的人物,郑和下西洋也逐渐从搜寻失踪人口转变为外交活动,成为中国航海史上一段传奇的佳话。
朱棣的做法虽然有一时之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仅仅是掩耳盗铃的把戏。因为疑心太重,朱棣开始重用身边的宦官庸俗,让整个环境乌烟瘴气。朱元璋建国之初曾经对宦官势力小心翼翼,就是害怕重蹈东汉十常侍之祸患,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也是广修德政仁政。而到了朱棣这里,一切都变了味道。所以说,宦官起事,始于朱棣,明朝的国运也是在朱棣这种不光彩的手段下埋下了隐患。
参考资料:《郑和全传》《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