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填补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空白

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填补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空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82 更新时间:2024/4/9 19:58:52

洹北商城制骨作坊骨料坑H32局部堆积国家物局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国家文物局10日在京举办“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聚焦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其中,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发掘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殷墟区池苑遗址解剖发掘 国家文物局供图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至今已经九十年,陆续发现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重要遗迹,以及与之毗邻的商代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构建起殷墟文化分期编年体系,为探索早商乃至夏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基础,商代都城制度、墓葬制度、祭祀制度、手工业生产体系,以及建筑、水利、精神信仰等各方面研究不断深化,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2006年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高介绍,殷墟考古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在聚落考古理念引领下,深化多学科、跨学科合作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体现在四个方面:

洹北手工业作坊区发现大量铸铜、制骨、制陶生产、居住生活遗迹分布有序的墓地,揭示了集生产、生活、丧葬于一体的“居葬合一”族邑布局模式,生动展示了商代手工业生产图景。独特的“纹饰范嵌范”铸铜技术、“剥片式”取料制骨技术、“熟土区夯筑”陶窑技术充分显示出商代中期手工业创新求变的理念。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发掘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对研究洹北商城都邑布局同样至关重要。

洹北商城铸铜作坊出土花纹范A正、背面 国家文物局供图

小屯宫殿宗庙区新发现大型池苑、水道及与之相关的建筑遗迹,池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通过水道与洹河联通,改变了以往对于殷墟宫殿宗庙区整体格局的认识。“通过对殷墟宫殿区勘探与发掘,特别是池苑与核心岛的发现,使得我们对宫殿区布局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说明,对于殷墟宫殿区结构、布局等问题仍需进行持久的工作。”

围绕殷墟王陵区周边的勘探与发掘,确认了王陵区东区、西区外围各环绕一条围沟,沟宽超过10米,将王陵与大量祭祀坑围于沟内,围沟的发现突破了原有对于殷墟王陵区布局的认识,是商代陵园制度研究的重大进展。

洹北商城制骨作坊出土高冠凤鸟首形骨笄 国家文物局供图

殷墟内部的道路系统不断被揭示出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南约1公里处发现2条直通宫殿区的南北道路,洹河北岸发掘出宽达15米的大型道路,道路之上有清晰的车辙痕迹,道路两侧密集分布居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道路揭示的框架体系为进一步探索殷墟城市布局、族邑分布提供了重要线索。“道路是古代都城布局的框架,是城市交通枢纽,也是都城之内不同功能区的界线。由道路形成的‘街区’对探讨殷墟族邑分布及社会形态至关重要,今后将以道路为导引,加大勘探与发掘工作。”

他也指出了未来殷墟考古的主要目标,将继续以聚落考古、城市考古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深入开展“大邑商”都城布局研究;继续全面深入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模式下的生业与环境、资源与技术研究;加大精细化考古、实验室考古、模拟实验考古的力度;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建设殷墟研究与学术交流、培训、研修基地;深入挖掘殷墟文化内涵,为殷墟保护、展示、利用、活化等提供坚实材料。(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物 | 聚焦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系统回顾了九十余年殷墟考古历程,指出殷墟考古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新时代殷墟考古坚持聚落考古理念引领,深化多学科、跨学科合作研究,力求揭示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商文化。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

  • “考古中国”重大进展:辛店遗址发现商代晚期最大青铜铸造基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殷墟作为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近年来,安阳殷墟核心区及外围不断涌现出大量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今天公布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南辛店遗址,历经三次发掘,发现了中国商代晚期最大的青铜铸造基

  • 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有新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了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殷墟王陵区考古勘探进展工作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系统回顾了90余年殷墟考古历程,指出殷墟考古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

  •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11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通报了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一、殷墟考古发现与研究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自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至今已经九十余年,陆续发现

  • 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2005年在安钢第二炼钢厂西南发掘的有5辆车马的车马坑。岳占伟供图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是中国最早的马车。精心打制的马车,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猎、礼仪、战争等,代表了中国3000年前的制造业水平。但它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马车者,通常为王公贵族。这些人死后,马车作为陪葬品埋于墓内或其附近,马匹和驭手常

  • 姜子牙要代天封神,元始天尊为何不教他更厉害的道术?有三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生来命薄,难成仙道;也就是说姜子牙天生就是个命薄之人,即使有幸跟随元始天尊这样的仙界大佬学艺,但也无法弥补他天生的缺陷,而这也就注定了他仙道难成,只配享人间富贵;二,辅保明主,身为将相;姜子牙虽仙道难成,但在昆仑山学艺的这四十年里,却早已具备了将相之才,因此元始天尊才让他下山辅保明主改朝换代,出

  •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成果和进展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原标题: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成果和进展发布

  • 最近 某国一些州讨论了是否彻底废除奴隶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4: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陶寺古城的建设与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第四章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陶寺古城的建设与事变作者|黄饮冰核心提示一、历史记载的“冀都”和“中国”(天子之国)平阳,即考古发现的“陶寺遗址”二、陶寺城(平阳城)的考古展示三、陶寺古观象台与《尚书.尧典》的记载不符,但是这个观象台与连山历的记载相符四、陶寺城历经的历史变故1、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前

  • 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百年耕耘、薪火赓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殷墟考古已经走过了90多年,在各方努力下,殷商文化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不断深化,殷墟的价值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为增进民族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强支撑。”11月10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殷墟考古持续深入新时代殷墟考古坚持聚落考古理念引领,深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