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金文与西周礼制重建

浅谈金文与西周礼制重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67 更新时间:2024/3/26 22:07:36

图一 讲座海报(陈昕淼设计)

和“壴(鼓的象形字)”两部分组成,玉为区分社会等级的重要礼仪器物,鼓则用来调节音乐的韵律与节奏。“礼”的产生,是出于区分地位、节制欲望的需要。同时,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说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就是说,可以被施行、履行的规范才能成为礼。礼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的属性,形而上的方面包括作为思想、制度的礼义和礼旨,形而下的部分则关注礼在具体实施过程的礼程、礼物、礼仪等。

图二 讲座现场

接下来,黄老师为大家介绍了霸仲诸器、匍盉、横水墓地M2158媵器的礼制研究。霸仲诸器包括霸仲鼎、簋等,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霸仲簋上铭文内容为:“唯正月甲午,戎捷于桑原。霸仲率追,获讯二夫、馘二。对扬祖考福,用作宝簋。”这篇铭文结尾的祝嘏辞也蕴含着西周军礼的重要信息。本篇“对扬祖考福”一句,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涵义。首先,古代出征需要携带迁庙主,如果没有迁庙主则“主命”。霸仲奉命伐戎,必告庙而受命于祖考,得胜后也应行告庙之事。告庙和携带迁庙之主出征以及无迁庙主主命,其目的都是希望军事活动得到祖考的福祐和支持。霸仲诸器铭文可与《礼记·曾子问》:“曾子问:‘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等文献记载对读。其次,“对扬祖考福”,即表示霸仲伐戎受命于祖考、并受祖考的福佑获胜,最后又作器来报答祖考。霸仲诸器反映了西周时期饱含孝道观的军礼思想。

图三 黄益飞老师在演讲

匍盉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西周中期墓葬,铭文内容为:“唯四月既生霸戊申,匍即于泜,青使司史允赠匍于馆:麀币、韦两、赤金一钧。匍敢对扬公休,用作宝尊彝,其永用。”黄益飞老师从司史赠予匍的物品入手,“韦两”是指兽皮两张,即为俪皮;“麀币”则是以动物表示颜色,麀是母鹿,其皮毛冬季近玄色,夏季近纁色,“麀幣”则意指玄纁束帛。据《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俪皮。”郑玄《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因此麀币、韦两应为婚礼纳徵所用。用麀币代指玄纁束帛,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这是古人重古理念的体现,《公羊传》何休《注》说 :“俪皮者,鹿皮,所以重古也。”《礼记·昏义》也说 :“昏礼者,礼之本也。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古人特别尊重传统、尊重先人,这也是孝道观的体现,每一代都肩负有继承祖先血脉和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的责任,因此古人格外重古。其次,婚礼的目的在于生养,在汉代以前的四象体系中北宫配麒麟双鹿,俪皮也即雌雄双鹿之皮,赠送雌雄双鹿之皮,也蕴含阴阳和合繁衍后代的深意;此外,婚礼属阴礼,因此要用具有阴性的“麀(母鹿)”来代指束帛的颜色。此外,记录婚礼纳徵之礼的礼器被作成盉,可能具有“和”的意味,即合两姓之好。此外,匍盉作雁形,与大雁雌雄终身为配的生活习性有关,雁形盉暗示了婚礼要彰显妇德、诚信之意,更是对婚姻的祝福和规约。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158为一代倗国国君之墓,年代属西周中期偏早阶段,出土了鲁侯鼎、太保鬲、芮伯作王姊诸器、芮伯作倗姬媵簋等媵器,为研究西周婚媵制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周代王室女子出嫁,应由同姓诸侯主婚。芮伯盘铭文云:“芮伯拜稽首,敢作王姊盘,其眔倗伯万年,用相王逆覆。”穆王之姊嫁于倗伯,应是同姓之芮伯为其主婚,芮伯摄行父事,并以己女媵嫁,芮伯作倗姬媵簋的“倗姬”即为王姊媵嫁之女,芮伯所作媵簋即是媵嫁之器。首先,为什么天子嫁女不自己主婚?春秋经传中多有记载鲁国为周王之女主婚之事,婚姻主和,讲究男女双方地位对等,如此女子才能随阳从夫、夫唱然后妇随。天子之女地位尊贵,为了避免其滋生高傲、骄矜的习气,从而破坏婚姻的和谐,因此天子往往命同姓诸侯为其主婚。《白虎通·嫁娶》即云:“王者嫁女,必使同姓主之何?昏礼贵和,不可相答,为伤君臣之义。亦欲使女不以天子尊乘诸侯也。”为穆王之姊主婚者,其身份、地位应与倗伯对等,且需有合适的女子媵嫁。诸侯娶天子之女,亦应有同姓诸侯来媵。《公羊传·庄公元年》何休《注》云:“天子嫁女于诸侯,备姪娣如诸侯之礼,义不可以天子之尊,绝人继嗣之路。”倗伯娶穆王之姊,不仅由周王同姓之芮主婚,亦当有二同姓之国(族)来媵。鲁侯、太保器可能就是姪娣媵的陪嫁之器。另一个问题在于,几组媵器有一定的年代差异,鲁侯鼎、太保鬲属西周早期,芮伯作王姊诸器属于西周早中期之交,芮伯作倗姬媵器则属西周中期,如何解释同一婚嫁行为中媵器的年代不同?芮伯作王姊诸器的年代较芮伯作倗姬媵簋的年代略早,这大概是因为王姊出嫁之时倗姬年纪尚幼,待成年之后方才媵嫁至倗国。鲁侯鼎和太保鬲系用早期的祭器陪嫁,属于广义的媵器。

介绍了这三个研究案例后,讲座进入提问环节,黄益飞老师与同学们展开了对西周礼制的讨论。李雪婷同学说到,墓葬中与婚礼相关的青铜器和铭文非常有趣,通常墓葬考古更多讨论的是丧礼的问题,那么婚礼的器用是如何进入墓葬的丧礼范畴的?黄老师解答到,墓葬的随葬器物既有特别制作的明器,也有日常所用的礼器。其中就可能包括婚礼时陪嫁的器物,为婚礼制作的礼器,在礼成后会置于宗庙中,举行丧礼时会从中选一部分放入墓中。

图四 李雪婷同学提问

唐宁馨同学提出了一个有趣问题,既然天子向诸侯嫁女时由同姓诸侯主婚,来促使婚嫁双方地位上尽量对等,而以同姓诸侯之女媵嫁,那么媵嫁的诸侯之女不就与对方地位不对等了吗?黄老师谈到,诸侯可以选择庶出的女子来媵嫁,而不以嫡长女为嫁,这就缓和了婚姻之中的等级、地位上的矛盾。唐宁馨同学还问道,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为天子嫁女的主婚人?是特意留意家族中是否有适龄的女子,还是更多的看中他的势力、地位或战功?黄老师解释说,古代的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双方要地位对等。文中所说的倗和芮都属于内诸侯,相当于一些世家大族,选择等级地位对等的诸侯自然是最合适的。当然,有没有适婚的女子也很重要,没有女儿自然无法嫁娶。实际上当时考虑的因素甚至比这更多,如出现多个合适的候选人时,最后往往通过占卜决定最后的人选,《尚书·洪范》就有载:“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可见其谨慎。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需由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图五 唐宁馨同学发言

王尔雅同学从考古学的视角提问道,媵器在器型上是否有规律,或者说有没有专用的器型、器类?黄老师回应道,媵器也是礼器的一种,整体上遵从一般礼器的规律,我们所见的鼎、簋这些传统礼器在媵器中也同样常见。另一方面,墓葬中送葬器物的来源也很丰富。诸侯去世,天子可能会送来赗赙的器物;国君去世,其他国家也可能送来器物以示哀悼,这些器物也可能进入墓室中。所以一座墓内可能会出现来自不同国家的器物。有时候很难判断某件器物是专门为丧葬而赠送或制作,还是曾经作为媵器使用。当某些器物来自同姓的诸侯时,可以考虑是广义上的媵器。

何辰晨同学问道,这类陪嫁作的媵器是否也有实用的功能?黄老师解释说,供奉于宗庙的媵器可能不会在日常中使用,另有一些媵器则有实用性。有些媵器的铭文内容大致为孝敬公婆,可能就是实用器。孙勐老师问道,如果同一个器型的两件器物,一件有铭文、一件无铭文,那么这两个器物在等级上会有差异吗?黄老师解答道,有铭文的器物常常被用来显扬自己功绩,向祖先报告的记录。有铭与无铭的地位之差不能一概而论,但有铭器至少代表了主人对其的重视。此外,有时也会出现墓中礼器规格很高,列鼎列簋数量较多,但并没有铭文的情况,这也与各个贵族自己的习惯有关。

图六 孙勐老师与黄益飞老师讨论

图七 何辰晨同学提问

最后,王晓琨老师谈到,据一些民族志的记录,日本沿海的一些人群会在婚礼时使用贝壳、蛤蜊来代表“合”,同样表示对婚姻和美的祝福,在中山国的墓葬中也发现有不少贝壳,或许也可以从婚嫁礼仪的角度来思考墓葬中贝壳的发现。

图八 讲座后的合影

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同学们周六未能上工开展发掘工作,幸而我们邀请到黄益飞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夏日炎炎,学术交流和学习更令大家思维活跃、精神愉快!

文字:李雪婷

摄影:王晓琨 黄星

审核:王晓琨 黄益飞

来源:人大考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纣王荒淫无道,却为何不敢杀闻太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有一个人纣王却不敢动,也不敢杀,他就是帝乙托孤大臣,商朝的重臣、太师闻仲。闻仲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纣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驾崩,托孤于太师闻仲。纣王连自己的叔叔都杀了,却为何不敢杀闻仲呢?一、闻仲是三朝元老,对纣王忠心耿耿。闻仲是位极人臣的托孤元老,也是三朝元老,他为保商朝基业,殚精竭虑,东征

  • 姜太公总共有多少个名字?数了数,大概18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准确讲,我们要统计的不是姜子牙的“名字”,而是“称呼”。我数了数,除去“爹地”“大姨夫”“二舅爹”“亲爱滴”“老宝贝儿”之类的“家庭内部叫法”,能够正儿八经用来确指姜老先生本人的称呼,至少有18种。可能因为姜子牙的时代过于遥远,古籍对他姓名的记载比较混乱。一般认为他姓“姜”,名“尚”,字“牙”,也

  • 《封神演义》里有多少真实历史:纣王真那么昏庸?妲己真那么祸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又被翻拍了!借用一句名言“对名著的每一次翻拍都是名著的重生”——这部出自明代许仲琳之手的、号称中国“诸神之战”的《封神演义》如今又迎来了新的生命!一部《封神演义》,历史与神话交织,事实与传说并存。究竟孰真孰幻? 《封神演义》,2019年王丽坤、邓伦主演电视剧纣王、妲己,真的很差劲么?妲

  • 公元前1200年的青铜时代,为什么文明和科技会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我们认可了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原始时代)到铁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进步。据说在公元前1200年的青铜时代,世界上的文明发展如此之快,其中之一就是东地中海和爱琴海。当时,村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并将其合并为工具或手段。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区之一是苏美尔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当时,米诺斯人和迈凯纳人在克

  • 一口气看完西周历史!除了那些神话传说,真实的西周到底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带领下,正义的周朝大军,干翻了昏庸无道的商纣王。这期间又有姜子牙、杨戬、哪吒这帮人,帮周武王打败了很多强大的敌人,然后大家最终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这就是西周。但要说历史上真实的西周,到底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完整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楚了。因为时代太过久远,再加上《封神

  • 8、商汤的阳谋:网开三面,收住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汤的能力不仅在于开国治国,同时还很会收买人心。在他的大肆舆论攻击下,德才兼备、深的民心的人设形象在人民心中建立起来。 有一次外出,他看见一个农夫正在张网捕鸟。待网挂好后,农夫跪地祈祷:“上天保佑,网已挂好,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四方的鸟兽快到我的网中来吧。”(还有水里游的哦) 汤听见后,感慨到“要是

  • 殷墟考古新发现,河南发现3千年前商代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宽阔笔直的道路相互连通,其上车辙清晰可辨……记者日前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获悉, 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洹河北岸新发现一条大型东西向道路,洹河北岸道路网格局初现“真容”。这是安阳殷墟遗址新发现的大型道路俯视图。(资料照片)“道路系统一直是都城考古的重点。新发现为探索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都

  • 河南发现3千年前商代道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道路系统一直都是都城考古的重点,这次发现的这条道路,为研究和探索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都城的整体布局和交通网络以及功能分区,提供了又一份关键性的重要材料。

  • 禹会村遗址考古新进展:龙山文化北城垣上发现四座汉代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蚌埠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看到由于天气较冷,很多考古工作人员穿着棉服在进行发掘工作。在考古现场的探方里,一个墓葬正在清理中,清晰可见数个陶罐排列整齐,位于墓葬内棺椁的一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负责人张东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我们目前一共发现了四处汉代的

  • ​汉字简史8000年:从贾湖刻符、黄帝书、夏禹书、蝌蚪文到二简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良渚人在建造大型水坝随着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中华文明正式进入上下5000年序列。良渚遗址已经发现大约800多个“刻画符号”,正在研究解读中,能不能认定文字还需时日。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中国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朝有成系列的甲骨文。几十万片甲骨和上千个单字,赫赫文采让人不能忽视。由于夏朝没有发现大量成体